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18 将相和(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8090616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X 页数:47 大小:2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18 将相和(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18 将相和(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18 将相和(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18 将相和(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18 将相和(人教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18 将相和(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18 将相和(人教新课标)(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看着这幅图,大家有没有很好奇,他们是谁,他们在干什么?要想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文中学习一下吧!,将相和,18,顾全大局 知错就改,作 者 简 介,司马迁:前145年约前87年,字子长,左冯诩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写 作 背 景,本文作于战国时期,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最强的一个。赵国紧挨着秦国,另一边是富强的齐国,处于两大强国之间的赵国,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有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知 识 链 接,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

2、,被奉为“天下所共传之宝”,又称和氏之璧、荆虹、和璧、和璞。相传秦始皇得到和氏璧后,命玉工将宰相李斯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做皇帝的玉印。这样,和氏璧就成了国玺,代代相传。,学 习 目 标,1.正确认读7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的音形义,正确读写并能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整 体 感 知,1.同学们在朗读这篇课文时,要读出秦王的傲慢,蔺相如的沉着冷静、大义凛然,廉颇坦诚直率

3、、知错就改,读出自己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同桌之间相互纠正。 3.读完后,说说课文讲述了什么事情,同桌之间相互交流。,预 习 检 测,赵 国 璧 玉 号 召 诺 言 羞 怯 瑟 缩 拒 绝 诸 多 荆 棘,zho,b,zho,nu,qi,j,s,zh,jng,易错字,诺,nu,易错提示:不要读成“ru”。 组词:诺言 许诺,qi,易错提示:不要读成“qu”。,组词:胆怯 怯懦,瑟,s,易错提示:第四笔是提,不要写成横。,组词:瑟瑟 瑟缩,易错提示:下边是“玉”,不要写成“土”或“王”。,组词:璧还 完璧归赵,b,多音字、形音字,dng(当心),dng(上当),xu (瘦削),xio(削

4、铅笔),dng,dng,当,削,一位瘦削( )的老人一边和男孩说话,一边帮他削( )铅笔。,在网上购物要看仔细,当( )心上当( )。,xu,xio,近义词、反义词,商议 隆重 胆怯 保卫 推辞 能耐,抵御 允诺 侮辱 进攻 勇敢 称赞,商讨,盛大,怯懦,保护,拒绝,能力,进攻,反悔,赞扬,撤退,胆怯,谴责,近义词,反义词,词语解释,理屈: 推辞: 抵御: 胆怯: 渑池: 上卿: 失信:,理亏。,拒绝。,抵挡,抵抗。,胆小,缺少勇气。,地名,在今河南渑池县境内。,古代高级官名,相当于宰相的位置。,答应别人的事没有做到,失去信用。,鼓瑟: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完璧归赵:,瑟,古代弦乐器,像琴

5、。鼓瑟,就是弹瑟。,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形容百战百胜。,形容军队百战百胜,或做任何事情都能做成。,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完,完整无缺。璧,古代的一种玉器,本课指和氏璧。,3.读完后,说说课文讲述了什么事情,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课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课 文 精 讲,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关于蔺相如的几个故事?,默读课文第1-10自然段,讨论“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起

6、因:秦强赵弱、秦国索要和氏璧,经过:,蔺相如出使秦国,识破秦王骗宝面目,巧设计谋完璧归赵,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面对秦王的不守信,蔺相如是如何做的?,1.“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2.“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3.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蔺相如为什么要提出举行典礼呢?,原因一:让更多的人知道秦王不守信,以城换璧的事是假的,赢得舆论支持。,原因二:争取时间暗度陈仓,把和氏璧送回赵国。,结果:完璧归赵

7、,默读课文第11-15自然段,讨论“渑池之会”这个故事。,起因: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为了应对“渑池之会”,赵国做了什么准备?为什么要这么写?,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作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为后文秦王放赵王回国埋下伏笔,经过:,秦王:要赵王鼓瑟,蔺相如:让秦王击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 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

8、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出言要求,行动威逼,书面记录,结果:,(秦王)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默读课文第16-18自然段,讨论“负荆请罪”这个故事。,起因:,完璧归赵,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蔺相如被封为上卿,渑池之会,蔺相如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不服,经过:,1.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2.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

9、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以国家利益为重,为国着想。顾大局,识大体,结果:,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热情迎接,勇于认错,知错就改,宽容、大度,合 作 探 究,1.将相和好的原因是什么?,2.你从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表面原因:蔺相如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的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实际原因:共同的爱国思想,共同的认识:将相和则国家安。,1.将相和好的原因是什么?,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全大局、心胸宽广、热爱国家。廉颇:英勇善战、坦率直爽、以国家利益为重、知错必改。,2.你从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结 构 图

10、解,将相和,完璧归赵,起因:秦王企图骗璧,经过:蔺相如智胜秦王,蔺相如 机智勇敢 不畏强暴,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渑池之会,起因:秦王要求赵王鼓瑟,经过:蔺相如挺身而出,逼秦王击缶,结果:蔺相如又立功,被封为上卿,负荆请罪,起因:廉颇不服蔺相如,经过:蔺相如顾全大局,回避廉颇,结果:廉颇与蔺相如“将相和”,蔺相如 智勇双全,蔺相如 以国为重 廉颇 知错就改,课 文 总 结,本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同时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

11、精神。,拓 展 延 伸,关于奉献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已亥杂诗,诗意:花虽然败落化作春泥了,但它还要为后来的花提供养料。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诗意:春蚕吐丝直到死为止,蜡烛一直烧到成灰才停止流蜡烛油。现在用来歌颂老师等辛勤工作的人的不辞劳苦与默默奉献的精神。,听 写 词 语,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更多的生字和词语,你们都掌握了吗?现在我们一起通过视频听写来检验一下吧!,课 后 练 习,1.既然将相和同心协力保赵国,最终赵国为什么还是被秦国灭亡了? 2.课外阅读司马迁和其他历史人物

12、的故事。 3.预习下一篇课文新字词。,课 后 习 题 解 答,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我最喜欢文中的廉颇,因为他英勇善战、坦诚直率,又能知错就改。廉颇是一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武将,当蔺相如位居高官后,他不服气,就故意找蔺相如的麻烦,要让蔺相如下不了台。可当他得知蔺相如回避他的原因是为了维护赵国的利益后,知道自己错了,便主动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作为一个将领,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2.默读课文,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并分别说说主要内容,再说说这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三个故事的题目可以分别确定为“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是:“完

13、璧归赵”的结果是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这是他在“渑池之会”后晋升为上卿的前提,,而蔺相如晋升为上卿,是将相产生矛盾的直接原因,有了将相产生的矛盾才有解决矛盾的“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紧密相连,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而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第三个故事则是结果。,3.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如,渑池会上,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渑池会上,秦王叫人记录下来赵王为其鼓瑟一事,是为了说明秦王可以命令赵王,他们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这对赵国来说是个奇耻大辱。而蔺相如逼秦王击缶,是为了说明两国之间是平等的,从而维护了赵国的尊严。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蔺相如又拼死保护赵王,所以“不敢拿赵王怎么样”。,4.抄写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