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脊柱推拿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090106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脊柱推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脊柱推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脊柱推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脊柱推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脊柱推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脊柱推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脊柱推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脊柱推拿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health preservation and preven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iropractic 目 次前 言. I引 言. II1 范围. 12 术语和定义. 13 指导原则. 14 准备工作. 14.1 施术部位选择. 14.2 体位选择. 14.3 介质选择. 25 操作方法. 25.1 传统脊柱推拿. 25.2 现代常规脊柱推拿. 46 禁忌症. 57 施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措施. 67.1 意外情况. 67.2 处理措施. 6

2、前 言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系列标准包括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脊柱推拿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全身推拿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少儿推拿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膏方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砭石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艾灸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药酒 本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贴敷 项标准。 规范 8 依据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编制。本规范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发布。本规范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归口。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庞军,雷龙鸣,伦轼芳,唐宏亮,甘炜,周海丰,潘科佑,王开龙,莫巧明,李建敏,高丽芳,芦玥,胡耀赏,

3、黄忠军,李文琼。 引 言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脊柱推拿(以下简称规范)是我国用于指导和规范传统中医脊柱推拿方法临床操作的规范性文件。编写和颁布本规范的目的在于为目前众多的保健医师与保健技师提供技术操作规程,使日趋盛行的中医推拿更加规范化、更具安全性,从而使之更好地为广大民众的健康服务。 规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立项的标准化项目之一,于 2008 年 12月正式立项。2009 年 1 月,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在北京成立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编写委员会,设计论证了规范整体框架,首先组织编撰膏方部分作为样稿,并对编写体例、内容、时间安排和编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2009 年 4 月

4、,膏方初稿完成并提请邓铁涛、余瀛鳌、颜德馨等著名中医专家审定。2009 年 5 月,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组织召开规范编撰论证会,同时对编写内容进行了分工并提出具体要求。规范由中医养生保健技术领域权威专家编写。每一具体技术规范以权威专家为核心形成编写团队,并广泛听取相关学科专家意见,集体讨论后确定。2009 年 8 月,召开规范编撰截稿会议。编写委员会就编写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专业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广泛听取了相关学科专家意见,为进一步的修订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9年 12 月,规范8 个部分的初稿编写工作完成,以书面形式呈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工作咨询组专家王永炎、王琦、郑守曾、张其成等

5、审阅。2010年 1 月4 月,听取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家就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标准化工作的建议,讨论了初稿编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2010 年 5 月8 月,经过多次沟通交流,编写委员会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家意见,反复修改完善了编写内容和体例,之后将有关内容再次送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家审订。2010 年 9 月,初稿修订完成并在北京召开了审订工作会议。根据审订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修订的参考样本,参编专家对规范进行了认真修改并形成送审稿。之后,编写委员会在综合专家建议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进一步讨论和修改,并最后定稿。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调摄保养的方法,增

6、强人的体质,提高人体正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使机体的生命活动处于阴阳和谐、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 脊柱推拿指主要在脊柱相应部位施行相应推拿手法的一种养生方法,它是中医推拿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的指导下,并借助于现代医学解剖学与生物力学等学科知识,针对健康人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而施行的一种推拿方法。脊柱推拿通过理筋整复与疏通经络达到调节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脊柱推拿具有如下特点: 以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 1突出了脏腑经络理论在临证预防保健中的应用。2 吸收了现代科学知识,产生了具有时代意义的脊柱推拿疗法。3 手法独特,疗效显著。4 适应症广泛,

7、但是也有相对严格的禁忌症。5 辨病施法,辨证调治,有的放矢。 本规范的编写和发布,对于规范脊柱推拿的概念及其操作规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适于广大推拿从业人员使用。 本规范审定组成员:沈同、许志仁、桑滨生、李俊德、王琦、孟庆云、郑守曾、徐荣谦、刘红旭、刘平。 王永炎、邓铁涛、颜德馨、余瀛鳌、张其成等专家对规范进行了审订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脊柱推拿的术语和定义、指导原则、施术前的准备工作、常用推拿方法、禁忌症、施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等。本规范适用于养生保健行业内的保健推拿(按摩)从业人员,指导从业人员开展脊柱保健推拿服务工作。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

8、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脊柱推拿 Chiropractic指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于现代医学解剖学与生物力学等学科知识,主要在脊柱相应部位施行的一种推拿方法。3 指导原则3.1 脊柱主要应用于亚健康状态的调治。此外还可预防其它各科疾患,如心脏神经官能症、颈源性头痛、糖尿病、膈肌痉挛、遗精、阳痿、神经衰弱、肥胖、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闭经、产后乳汁不足、后天性假性近视、功能性耳鸣等。3.2 实施脊柱推拿前要全面了解受术者整体状况,明确诊断,做到手法个体化,有针对性,着重于解决亚健康状态的关键所在;准备好施术时所需要的器材、用品,如按摩膏等;指导受术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加强与受术者之间的交流

9、,使其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3.3 施术过程中施术者和助手要全神贯注,手法操作要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注意解剖关系和病理特点;认真观察受术者的反应情况,必要时调整手法。3.4 施术后受术者宜卧床休息 10min,不宜马上进行剧烈运动或活动。4 准备工作4.1 施术部位选择实施脊柱推拿前,首先要使背部等施术部位充分暴露,皮肤保持清洁干燥,无破损、溃疡以及化脓性皮肤病等影响操作的情况。4.2 体位选择4.2.1 受术者体位选择体位选择应以受术者无不适感觉,施术者施术方便,有利于手法操作及减轻体力消耗为原则。受术者常用体位:俯卧位、仰卧位、端坐位、侧卧位等。4. 2.2 施术者体位选择施术者体位:站立

10、位和坐位,以前者更为常用。4.3 介质选择要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介质。4.3.1 麻油有健脾润燥之功,适于脾胃虚弱、纳差等。4.3.2 红花油有活血止血、消肿止痛之功,可适用于心腹诸痛、风湿骨痛、腰酸背痛等。4.3.3 凉茶水有明目醒脑、清热止渴、消食利尿之功,可用于小儿发热。4.3.4 滑石粉、痱子粉、爽身粉等有清热渗湿、防损止痒之功,可用于小儿斜颈、腹泻等。5 操作方法5.1 传统脊柱推拿5.1.1 脊背推拿5.1.1.1 体位受术者俯卧,施术者立于按摩床一侧,根据不同操作步骤调整与手术者的相对位置。5.1.1.2 操作步骤牵拉腰背部、按揉脊背三线(督脉及两侧,23min)按夹脊穴(12mi

11、n)弹拨脊背六线(双侧夹脊及膀胱经, 58min)点按脊背四线(夹脊及膀胱经内侧线,58min)指推整脊(23min)捏脊(23min)压脊(23min) 肩背、腰骶部(23min)叩击、拍打肩背及腰骶部(23min)推脊背三线(督脉及两侧,12min)5.1.1.3 适应症倦怠无力、全身困重,头痛、惊悸少眠,经常感冒,消化不良及情绪低落等。5.1.2 颈部推拿5.1.2.1 体位受术者端坐, 施术者立于侧后方。5.1.2.2 操作步骤拿颈,弹拨颈部三线(督脉及两侧,35min)点按风池、风府穴(23min)旋转、牵拉颈部(23min)5.1.2.3 适应症颈背酸痛,视力模糊,头胀且痛或头晕等

12、症。5.1.3 脊背推油5.1.3.1 体位受术者俯卧位,施术者根据不同操作步骤选择立于受术者的头侧或体侧。5.1.3.2 操作步骤涂抹精油(12min)拿、弹拨颈部(25 次)拿肩井(35 次)推肩背部(68min)横擦肩背部(约 2min)直擦背腰部(约 2min)推夹脊(约 2min)弹拨膀胱经(约 2min)逆推膀胱经(35 遍)逆向推擦背腰部(约 2min)按压、弹拨臀部(约 2min)擦腰骶部(约 2min)上推督脉(约 2min)5.1.3.3 适应症慢性疲劳、不明原因的周身疼痛,易怒、烦躁、悲观、情绪低落,长期紧张,头痛、失眠,以及消化不良等。5.1.4 踩背5.1.4.1 体

13、位受术者俯卧在按摩床上,施术者立于按摩床一侧,面向对侧按摩床。5.1.4.2 操作步骤牵拉腰背及双下肢(约 3min)点按环跳、腰眼穴(23 次,每次点穴约 10sec)“八”字分推腰背部(35 次)推腰背、按脊柱(35 min)推腰背及下肢(1 遍)点按涌泉穴、拍打足底(12 遍)“八”字分推下肢后侧(12 遍)踩压下肢(12 遍)推下肢(23 遍)点按下肢(12 遍)点按承扶穴(12min)跟臀交叉对压(23 遍)后伸牵拉腰骶关节(23 遍)交叉提拉上下肢(23 遍)后伸扳腰骶关节(12 次)叩击、拍打腰部及下肢(1min)5.1.4.3 适应症腰酸腿痛、疲劳、头痛、失眠、消化不良及情绪低

14、落等。5.2 现代常规脊柱推拿5.2.1 体位受术者以坐位、俯卧、仰卧为主,施术者立位或坐位。5.2.2 操作步骤受术者取坐位,施术者立于其后,一手扶住受术者前额,一手用拇指揉法、三指捏法、拿法交替地在颈根部操作,放松颈后的斜方肌,头、颈夹肌,头、颈半棘肌。拇指指腹点揉肩胛骨脊柱缘菱形肌附着点、斜方肌肩胛骨附着点、胸锁乳突肌、前斜角肌。按揉颈部、胸背及腰部的脊上韧带及膀胱经。整复颈、胸、腰部偏歪较明显的棘突。受术者取俯卧位,施术者立于侧面,循背部两侧膀胱经自上而下按揉,骶部。受术者俯卧于软枕上,双手自然分开放于床两侧,施术者立于床头,双手掌叠放于受术者胸椎段,令受术者作深呼吸,当其呼气时,双手

15、同时用一冲击力下按,吸气时手掌放松,如此重复 23 次。受术者取仰卧位,头露出床外,施术者坐于床头前,一手托在受术者枕部,一手扶在其下颌下,两手同时缓缓用力,水平拔伸颈部,并左右小幅度转动数次。受术者放松,整个身体平卧于床上,双手交叉抱紧双肩,显露胸部脊柱棘突。施术者立于床边,一手握拳,四指参差向上,垫于所需整复棘突间,一手放在受术者肘部,利用其自身重力,逐一整复胸椎后关节。受术者取仰卧位,利用推肩、扳臀用力不同及肩部、臀部位置的改变,控制腰椎上、下旋转幅度,分两次将下胸段、上腰段和下腰段分别逐一扳响。受术者仰卧位,头部垫枕,双手交叉相握,紧抱双膝(屈髋屈膝),施术者站于右侧,左手托其颈部,右手抱其双膝,使受术者作仰卧起坐动作。受术者取俯卧位,施术者双手交叉,掌心放在受术者胸背肋骨上,随受术者呼吸,顺着肋骨方向向下向外推压,整复胸肋关节5.2.3 操作时间约 30min。5.2.4 适应症由脊椎小关节紊乱引起的全身不适。如头痛、失眠、眼胀、干涩、胸闷气短、易患感冒、消化不良、结肠功能紊乱等。6 禁忌症6.1 某些感染性疾病或急性传染病,如丹毒、骨髓炎、急性肝炎、肺结核等。6.2 有出血倾向者,如血友病或外伤出血者。6.3 手法操作区域有烫伤、皮肤病或化脓性感染的受术者。6.4 急性脊柱损伤诊断不明者或者不稳定性脊柱骨折以及脊柱重度滑脱的受术者。6.5 肌腱或韧带完全或部分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