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论为政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089044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人论为政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古人论为政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古人论为政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古人论为政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古人论为政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人论为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人论为政(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中国为政 廉洁清正 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 汉刘向说苑政理 临:面对。平:公平。 财:钱财。廉:廉洁,不贪。 公生明,廉生威。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 公正能产生英明,廉洁能产生威信。 清如水,明如镜。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1回 形容官吏清廉自守,断事明智无误。宋史叶康直传:“清如水,平如衡。”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宋林逋省心录钓名之具:谋取名誉的手段。 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宋吕祖谦官箴 法:准则。当官的准则只有三件事,即廉洁、谨慎、勤劳。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论官常者,曰清也,慎也,勤也,而清其本矣。 为官长者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 南朝

2、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修:搞好。患:担忧。 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 汉马融忠经守宰章为官要明察,办事要公平,立身要清廉。 为政者,廉以洁己,慈以爱民。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九 廉以洁己:廉正奉公,纯洁守己。慈以爱民:慈善为怀,以爱百姓。 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 唐魏征群书治要刘广别传 清其吏:使其官吏廉洁。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汉桓宽盐铁论疾贫表:标杆。想要影子正,就必须端正投下影子的标杆;想要下面的人廉洁,首先自己要做到廉洁。 正以处心,廉以律己。 明薛瑄从政录 存心要公正,律己要廉洁。 廉能清正,奉公守法。 元曾瑞留鞋记第三折 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后汉书祭遵传约:

3、节俭。克己:克制自己。奉公:奉行公事。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二:“守己廉而奉法公。”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论语宪问 授:奉献。看到钱财要想到大义,见到危险应勇于献身。 见利不动,临死不恐。 汉刘向新序义勇 动:动心。临:面对。恐:畏惧。 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 聪明的人不做他不应做的事,廉洁的人不追求他不应得的东西。 进不失廉,退不失行。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行:操守。升官时要保持廉洁,退位后要坚守节操。 无功之赏,无力之礼,不可不察也。 战国策宋策没有功劳得到的赏赐,没有出力而得到礼物,不能不深省。 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 资治通鉴晋纪 币厚:礼物很多。送来的礼物很多

4、,说的话又非常入耳,这是古人所最警惕的事。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 廉:廉洁官吏。表:表率。贪:贪污官吏。贼:残害人民的盗贼。 廉慎传家政,流芳合古今。 唐崔颢澄水如鉴 慎:小心,慎重。以廉洁谨慎的风尚把家政相传下去,使美好的名声与古今并存。 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汉书做官的不廉洁公正,则政纪政风就会被败坏。 作者:58.40.239.* 2009-6-16 22:01 回复此发言 - 2 中国为政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 不知廉耻,就会以各种不正当手段取得一切私利用职权,就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 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 唐李白赠崔秋

5、浦三首 待人要热情,做官要清正。 吏肃惟遵法,官清不爱钱。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严肃吏治,在于遵守法纪,为官清廉,不应贪图钱财。 文官宜不爱钱,武官宜不惜死。 清杜文澜古谣谚 宜:应当,应该。惜死:怜惜自己的生命。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宋史岳飞传 文官不贪钱,武官不怕死,天下就太平无事了。 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女风露身。 宋张耒腊初小雪后梅开 一尘不染:原指佛教徒修行要排除物欲,保持身心纯洁。雪后的梅花一尘不染,清香彻骨,就象姑射山中的仙人披风戴露一样美丽。比喻人应当象梅花一样清高廉洁。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明于谦入京诗 清风两袖:喻居官清廉,囊

6、空如洗。朝天:入京。闾阎:本指里巷的门,这里指老百姓。 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 两袖清风:除两袖清风之外,一无所有。形容做官廉洁。杖藜随月:拄着拐杖随月而行。元魏初送杨季海诗:“交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 唐张继感怀 五侯:原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这里是指权贵之家。整年都在皇城里,但不识权贵人家。喻高洁廉正,不阿谀奉承。 论亲情不索疑猜,交财帛需要分明。 明冯惟敏海浮山堂祠稿前调十劣 对自己人要充分信任,但财物往来一定要分明。 凡人坏品败名,钱财占了八分。 史典愿体集 一个人品格堕落、名声败坏的主要原因,在于贪图钱财。 天

7、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宋苏轼前赤壁赋 天地之间:万物各有它的主人,假如不是属于我 的,即使一丝一毫也不能去取。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晋陆机猛虎行 盗泉:古泉名,故址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北。恶木:丑木。阴:同“荫”。 惟宽可以怀远人,惟廉可以服殊俗。 宋苏辙胡田知诚州刑浩知钦州宽:度量宽宏。怀:收人心。远人:指外族。服使人心服。殊俗:不同的习俗,指异族风俗。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孟子离委上 恭敬别人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掠夺别人。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勿:不要。意外之财:自己意想不到的钱财。即不是自己分内之财。 不厚费

8、者不多营,不妄用者不过取。 清魏裔介琼琚佩语勤俭 厚费:过分浪费。妄用:随便乱用,挥金如土。不奢侈浪费的人,不会对金钱做过分的营求;不挥金如土的人,不会贪求不属于自己的财物。 廉者常乐于无求,贪者常忧于不足。 隋王通文中子 乐于无求:以不作财物上的贪求为乐。忧于不足:以不能满足财物的欲望为忧。 作者:58.40.239.* 2009-6-16 22:01 回复此发言 - 3 中国为政 宇宙可臻其极,性情不知其穷。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止足 宇宙:天地万物。臻(zhn):至,达到。极:极点,尽头。性情:本性,人性。 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第46章 知足:知道满足。 常:永远。知道满足为满足,

9、就会永远满足。 祸莫大于不知足。 老子第46章 祸:为害。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大的祸害就是不知足。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老子第44章 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就 一生不会受耻辱。 知足而不贪,知节而不淫。 宋林逋省心录 节:节俭。淫:放纵,纵欲。知足者而后不贪,知俭者而后不奢。 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宋林逋省心录 知足者富。 老子第33章 能知道满足的人,就等于富有。 知足常足。 老子第46章 一个人要知足寡欲,不强求,心怀宁静,自然就会感到满足。 祸莫大于无足,福莫厚于知止。 晋葛洪抱朴子知止 无厌的贪求是最大的祸,懂得适可而止是最大的福。 事能知足心

10、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 古联 泰:安然。凡事能以知足的态度处之就能保持心境平静自适,一个人达到无所求的境界品格自然高尚。 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 明洪自诚菜根谭 每:常。 晦:昏暗。说明清与污、明与晦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之辩证原理。 嗜欲之原灭,廉正之心生。 后汉书 班彪列传 嗜欲:指耳目口鼻等方面贪图享受的要求。贪欲的根源消灭,廉正之心便生。 清者,福之所集也;奢者,祸之所赴也。 晋葛洪抱朴子嘉遯卷清:廉洁。奢:奢侈。清廉无贪,是众福所归;奢侈无度,是众祸所附。 心无染者,欲境是仙境;心有系恶,乐境成苦海。 明洪自诚菜根谭 无染:没有沾染贪欲。仙境:美境。系恶:拴着恶念。苦海:痛苦的海洋,即

11、巨人痛苦。 我不希荣,何忧利禄之香饵;我不竞进,何畏乎仕宦之危机。 明洪自诚菜根谭 希荣:追求荣华富贵。利禄之香饵:以利禄为引诱物。竞进:指想升官发财。仕官之危机:指自己职位的得失。 睹松竹则思贞操之贤,临清流则贵廉洁之行。 晋书张天锡传 看到松竹就思念具有坚强操守的贤才,面对清流就尊崇廉洁无私的品德。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老子第38章 处:处身。 厚:淳厚。 薄:不厚道。华:浮华。 宁渴莫赊邻近酒,尽寒不著借来衣。 宋刘克庄贫居自警三首 赊(sh):赊欠,买东西延期付款。虽然饥寒,不以赊借手段以满足生活要求。喻人之坚贞廉洁。 禄饵可以钧天下之中材,而不可以啖天下之豪杰

12、。 宋史禄饵:以俸禄为诱饵。中材:中等才智之士。啖(dn):原为给食,此为引诱。说明利禄只能引诱天下中材,而不能使豪杰上钩。 自信者,不可以诽誉迁也;知足者,不可以势利诱也。 作者:58.40.239.* 2009-6-16 22:01 回复此发言 - 4 中国为政 淮南子诠言训 诽:诽谤。誉:赞扬。迁:改变。势:权势。利:财利。自信的人,不为诽谤和赞扬所改变,知足的人,不为权势和钱财所诱惑。 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傲字。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 清曾国藩家书谕纪泽世家:古代称世代显贵的家庭为世家。指出世家子弟变坏,很多是由于骄傲和奢华的缘故。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在与祸双。 宋王安石金陵怀古追求豪华富贵的享受大都是在成功之后,人们贪图逸乐又怎知这里面包含着祸殃呢! 俭,美德也;禁奢崇俭,美政也。 清魏源默觚治篇 节俭:是一个人美好的品德;禁止奢侈崇尚节俭,是一项美好的政事。 公正无私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 要道:重要的法则、原则。治理国家的重要原则,就在于公平和正直。 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听,公之谓也。 管子内业 得:合适。 定:决定,确定。一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