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概述ppt课件

上传人:踏**** 文档编号:108086731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概述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组织行为学概述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组织行为学概述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组织行为学概述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组织行为学概述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概述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概述ppt课件(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 织 行 为 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授课对象: MBA 研究生 课程性质: MBA核心课程 学时数: 48学时 使用教材 组织行为学(美) 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 著 李原 孙健敏 译,2,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我认为人类的行为是思想的最佳译员。 英国哲学家 洛克(Locke),3,前言:西蒙语,我们为什么要研究一个组织? 管理良好的组织,对达到重要社会目标是有利的工具;它并不束缚成员。 重要的是如何扩展人的理性,而不是把组织看作非人化的官僚组织。 经典理论很重视组织中的秩序而忽视人的情感。 释义:不仅要重视“组织理性”,

2、更要关注确立基于“社会心理”系统的“公理”,扩展“人的理性”。 中国企业缺乏“组织理性”,也缺乏“人的理性”。,4,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概念和研究框架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脉络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征、理论来源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5,学习目标,了解管理者职能与技能;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层次;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脉络、学科基础和理论渊源;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理解全球化时代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知识目标,6,学习目标,能够应用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解释组织的一些行为现象;能够选

3、择适当的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记录和分析组织的行为;具备在全球化背景下运用和发展组织行为学的新思维和新意识。,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培养和建立组织成员良性、道德的行为意识;提高组织公民行为。,7,小组资料卡,小组名称:* * * * 小组负责人:姓名: 小组成员: (1)姓名: (2)姓名: (3)姓名: (4)姓名: 小组描述:(简单描述课程目标与期望3个),8,1.1管理与管理者,什么是管理? 为什么需要管理? 怎样管理?,9,10,第一节管理者职能、组织行为学概念和研究框架,11,不同管理层级需要的技能,高层 管理,中层 管理,基层 管理,人际技能,技术技能,概念技能,12,13,14,1.

4、2 组织行为学的内涵,组织行为学(又称:组织行为管理学、管理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学科;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应用倡导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观念,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基础。 组织行为学主要关心管理实践中两个核心命题 一是提高工作绩效;二是提高人在工作中的满意度。,15,一、管理者的职能与技能,(一)管理者的职能与层次 1管理者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2.管理者层次,图1-1 管理者层次与管理职能,16,(二)管理者的技能 组织视野“将才”与“帅才”(黑体加粗20号,斜体) (Robert.Katz)提出了管理者需具备三种基本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与运用某一专业领

5、域内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的能力。 人际技能:是指管理者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既管理者能够与人共事、理解他人和激励他们的能力。 概念技能,或称构想技能:即指管理者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的抽象能力。,一、管理者的职能与技能,17,(二)管理者的技能,图1-2 管理层次与管理技能,一、管理者的职能与技能,18,二、组织行为学(OB)的概念,组织行为学 (OB)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罗宾斯)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规律,以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从而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清

6、华大学张德教授),19,本书认为,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系统内个体、群体和组织层面的行为及其规律,以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改善组织绩效的科学。这个定义包括两层含义: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系统内个体、群体和组织层面人的行为及其规律, 研究范围不仅包括个体层面,也包括群体和组织层面的行为及其规律。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改善组织的绩效。,二、组织行为学(OB)的概念,20,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框架,(一)组织行为学的内容体系 1.个体行为的研究 一个人进入组织时是带着

7、独特的个体特征的,如性能力、价值观、人格、态度等。 2.群体行为的研究 与群体有关的内容如群体规范、群体凝聚力,冲突、团队和沟通、领导方式等都会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 3.组织行为的研究 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行为 ,组织的创新和学习 。,21,(二)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变量 1.自变量(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框架,22,23,(二)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变量 2.因变量(The dependent variables) (1)生产率(Productivity) (2)缺勤率(Absenteeism) (3)流动率(Turnover) (4)组

8、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OCB) (5)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框架,24,2.因变量,生产率(Productivity) 组织的生产效果和效率。,缺勤率(Absenteeism) 员工没来上班的现象。,流动率(Turnover) 员工永久地离开组织的行为,这可能是出于主动或是被动。,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框架,(二)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变量,25,(二)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变量,2.因变量 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一种员工自由决定的

9、行为,它不包括在员工的正式工作要求当中,但这种行为无疑会促进组织的有效运作和作用。,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 由于对工作特点进行评估而产生的对工作的积极感觉,代表的是态度而不是行为。,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框架,26,(三)组织行为学研究模型,图1-3 组织行为学研究模型,27,组织行为学的研究: 组织中的个体行为; 组织中的群体行为; 组织中的领导行为; 组织中的激励行为; 组织中的工作行为; 组织设计与组织发展(变革); 组织文化与组织建设。,28,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脉络与历程,29,一、组织行为学的起步阶段(20世纪20年代之前),(一)工业工业心理学的兴起 雨

10、果.芒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在哈佛大学建立的心理学实验室成为工业心理学的基地,他于1912年发表了著作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标志着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二)人事心理学和工程心理学 (三)管理心理学概念的提出 莉莲.吉尔布雷思(1878-1972)于1914年出版的管理心理学,首次提出了“管理心理学”这一概念。,30,泰勒的管理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效率,而最高的工作效率是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使较高工资和较低的劳动成本统一起来,从而扩大再生产,促进生产的发展。要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为此泰勒提出

11、了一些基本的管理制度。,31,泰勒倡导的精神革命,泰勒所倡导的精神革命,是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 许多人认为雇主和雇员的根本利益是对立的,而泰勒所提的科学管理却恰恰相反,它相信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因为雇主追求的不仅是利润,更重要的是事业的发展。而正是这事业使雇主和雇员相联系在一起,只有雇主和雇员双方互相协作,才会达到较高的绩效水平,这种合作观念是非常重要的。,32,“所有的日常活动中不注意效率的行为都在使整个国家资源遭受巨大损失,而补救效能的办法不在于寻求某些出众或是非凡的人,而在于科学的管理。” 泰勒。,33,(一)霍桑试验 1924-1932年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其目的在于研

12、究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的关系。试验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I阶段:照明试验。 第II阶段:继电器装置实验。 第III阶段:大规模访谈实验。 第IV阶段:群体实验。,二、组织行为学的形成阶段(20世纪20-30年代),34,(二)人际关系学说的创立 梅奥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该书总结了霍桑试验的四条结论: (1)职工是“社会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员工的积极性。 (4)新型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满足度。 人际关系学说的提出,标志着组织行为学的诞生。,二、组织行为学的形成阶段(20世纪20-30年代),

13、35,整个实验最终结论: 工人并非“经济人” 个人的态度对行为起重要作用 管理人员的作用非常重要 团结奋斗对达成组织目标和满足工人满意度的作用 非正式组织的问题 霍桑实验的启示: 社会心理因素 士气问题 非正式组织问题 建立新型领导,36,法约尔(H.Fayol) 法 18411925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1916 亨利法约尔是直到本世纪上半叶为止,欧洲贡献给管理运动的最杰出的大师,被后人尊称为管理理论之父。 企业经营有六种职能活动: 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 资金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管理只是企业活动的一种 管理五个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37,法约尔对管理的贡献,从

14、经营职能中独立出管理活动 提出管理活动所需的五大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 强调管理教育的必要性,38,三、组织行为学的大发展阶段 (20世纪30年代末至50年代中期),(一)行为研究的发展 1.勒温(K Lewin)提出的群体动力理论; 2.亚伯拉罕.马斯洛(A. H. Maslou)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3. 赫兹伯格(F. Herzberg)提出了双因素理论; 4. 麦克利兰(D. C. Macleland)提出了成就需要理论; 5.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 M. McGregor)X理论和Y理论; (二)行为科学的产生 在“人际关系”学说的基础上,20世纪的40年代末50年代初,行为科学作

15、为一门学科正式诞生了。,39,四、组织行为学的成熟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一)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莱维特(H.J.Leavitt)正式开始用“管理心理学(Management phschology)”代替原来所用的工业心理学、工业社会心理学等名称,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 行为科学的发展 在组织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上,这一学科从个体到群体,再到组织研究的演变,开始由原来的组织心理学逐渐改为“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40,五、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20世纪70年代后),70年代以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

16、方向发展到权变理论阶段: 莫尔斯和洛什的“超Y理论”; 菲德勒的“权变的领导理论”; 科曼(Karman)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80年代初兴起的“企业文化”理论; 90年代末期后权变的自组织理论;企业网络组织和模块化理论;,六、组织行为学在我国,41,附:组织行为学演变过程图,图1-4 组织行为学演变过程,42,研究对象: 组织行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两个: 一是工作的绩效(个体、领导、群体、组织、 决策、综合绩效) 二是对工作的满意度(各层次员工的满意度, 以及如何提高他们的满意度) 工作绩效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激励问题,43,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理论来源和研究方法,44,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一)边缘性 (二)综合性 (三)两重性 (四)实用性,45,二、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来源,(一)心理学 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重点研究个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