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海子 韩东 于坚讲义

今***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985KB
约13页
文档ID:108086242
海子 韩东 于坚讲义_第1页
1/13

后朦胧”诗人海子,原名查海生,安徽怀宁人,1964年生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在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1989年3月14日,写下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在短短的七八年间,创作了大量作品,包括短诗、长诗、诗剧和一些札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短诗海子的诗在青年学子中有广泛影响,并越来越引起各界的重视,但生前几乎没有结集出版身后由骆一禾、西川等整理编辑出版的诗集主要有《土地》(长诗,1990)、《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1995)和《海子诗全编》(1997,上海三联书店)等 以海子为代表的“后朦胧”诗人是对朦胧诗的一脉传承后朦胧”诗人在人文精神上继承了朦胧诗人的“五四”新文学传统,坚守知识分子的精神立场,关注社会,抗拒世俗,深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但更强调体现古老的文化传统和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更注重从哲学层面探讨人生的价值和诗歌的终极意义,其作品比朦胧诗更丰厚深邃,也更艰深晦涩 海子的诗歌,以“麦地”为基本意象,表现对农业型理想的固守和面对现实的痛苦,,,,,,,,,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4月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1979—198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中国政法大学执教,居北京卫星城昌平。

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身体被火车车轮劈开,一分为二由法医出具的死亡诊断书认定其死于精神分裂症海子死时随身所带的书包里装着他心爱的四本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海子《春天,十个海子》,纠结在生命的无奈和虚空中,诗人经历着肉体和灵魂的双重痛苦人生是为了什么?“曙光”是什么,它的确存在吗?“黑夜”和“黎明”会在“大风”的肆虐中消失和来临吗?诗人进行着精神上的绝望和抗争,却难避最终的悲剧结局 春天, 十个海子全都复活/在光明的景色中/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春天, 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扯乱你的黑头发, 骑上你飞奔而去, 尘土飞扬/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在春天, 野蛮而复仇的海子/就剩这一个, 最后一个/这是黑夜的儿子, 沉浸于冬天, 倾心死亡/不能自拔, 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 遮住了窗子/它们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 吃和胃/一半用于农业, 他们自己繁殖/大风从东吹到西, 从北刮到南, 无视黑夜和黎明/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海子《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黑夜从大地上升起 /遮住了光明的天空 /丰收后荒凉的大地 /黑夜从你内部升起 //你从远方来, 我到远方去 /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 /天空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丰收之后荒凉的大地 /人们取走了一年的收成 /取走了粮食骑走了马 /留在地里的人, 埋的很深 //草叉闪闪发亮, 稻草堆在火上 /稻谷堆在黑暗的谷仓 /谷仓中太黑暗, 太寂静, 太丰收 /也太荒凉, 我在丰收中看到了阎王的眼睛 //黑雨滴一样的鸟群/从黄昏飞入黑夜/黑夜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走在路上/放声歌唱/大风刮过山岗/上面是无边的天空// (1989.2.2),“第三代”诗人韩东、于坚等人的创作,于坚,原籍四川资阳,1954年生于昆明,1979年发表处女作《新唐·吉诃德之歌》,1984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同年与韩东等诗人创办民间诗刊《他们》。

出版有诗集《诗六十首》、《对一只乌鸦的命运》和随笔集《棕皮手套》等 “第三代”诗人是对朦胧诗人的反动和叛逆他们强调民间立场,倡导平民意识;消解历史与文化的崇高意义;要做诗坛的嬉皮士和流浪汉(详见教材259页) 代表:韩东《有关大雁塔》——语言意识的觉醒;于坚《尚义街六号》——生命意识的觉醒:通过语言意识和生命意识的变异体现出来的诗歌审美意识的变异是“第三代”诗歌最根本也最显著的特点 于坚《尚义街六号》:口语诗创作的开始将俗常的现实人生以毫无隐喻意味的日常口语表达出来,体现平民意识的同时,确立了对朦胧诗派精英意识和贵族立场的反动,于坚,诗人,1954年立秋生于昆明幼儿时期注射链霉素致弱听,少年时遇学校停课流窜街头, 14岁辍学,在故乡闲居16岁以后当过铆工,电焊工、搬运工、宣传干事、农场工人、大学生、大学教师、研究人员等其间曾漫游云南高原及中国各地20岁开始写诗,25岁发表作品曾与同学创办银杏文学社与诗人韩东、丁当等创办《他们》文学杂志,影响很大另著有诗集《空地》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诗人,以世俗化、平民化的风格为自己的追求,其诗平易却蕴深意,是少数能表达出自己对世界哲学认知的作家著有长诗《零档案》, 《对一只乌鸦的命名》、《于坚的诗》、《飞行》、《诗六十首》、《诗集与图象》、《便条集》,及散文集《棕皮手记》、《人间笔记》、《棕皮手记·活页夹》、《丽江后面》、《云南这边》、《老昆明》等。

曾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诗人奖等韩东《有关大雁塔》,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为了爬上去/做一次英雄/也有的还来做第二次/或者更多/那些不得意的人们/那些发福的人们/统统爬上去/做一做英雄/然后下来/走进这条大街/转眼不见了/也有有种的往下跳/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那就真的成了英雄/当代英雄/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什么/我们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风景/然后再下来 大雁塔不再是人们心目中那个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人文精神传统的象征性的崇高标志,不再会唤起人们心目中的文化情结它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建筑,供”不得意“的人们登临,满足做“英雄” 的潜在愿望;而所谓的“当代英雄“,则是那么萎琐、虚弱与平庸;本诗彻底颠覆崇高、悲壮,消解历史的文化意蕴,将一切都归为无意义在韩东笔下,人们对历史的人文追怀和精神凭吊成为一种”伪深沉“,成为笑谈,朦胧诗发展和变异的特点和必然性,朦胧诗对新生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精神上,这种精神就是“先锋精神”,包括反叛和创新两个方面新生代对朦胧诗的反叛,实际上正是他们继承和发扬朦胧诗的“先锋精神”的必然结果以海子为代表的“后朦胧”诗人和以韩东、于坚为代表的“第三代”诗人,是所谓“新生代”的两股重要力量,他们既有相同之处,又各具特点。

前者更多地体现出对朦胧诗的继承,或者说是沿着朦胧诗的道路在继续前进,而后者则更多地体现了对朦胧诗的反叛,或者说是“故意”地在走一条与朦胧诗背道而驰的路线,。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