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试验方案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082546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考试验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参考试验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参考试验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参考试验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参考试验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参考试验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考试验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验方案组长: 顾佳斌 组员: 贾康豪 刘朝晟 高旦锋 2015年5月2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建筑裂缝检测与分析1. 背景与意义 背景 宁波理工学院(Ningb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成立于2001年6月,是一所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宁波市政府全额投资建设,浙江大学负责办学管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宁波市属事业单位。 5年4月学校网站信息显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占地约1200亩,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下属9个学院(系),开设37个本科专业以及3个中外合作专业;共有全日制本科生1.1万余人,教职工1

2、000余名。 控项目针对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各建筑物产生的裂缝进行拍照,理论性的分析,及对其产生原理进行试验分析。 意义1、初步掌握常温用电阻应变片的选用和粘贴技术2、学习与掌握电阻应变片选择和有关的仪表使用方法3、熟悉静态电阻应变仪的操作规程4、掌握静态电阻应变仪单点测量的基本原理5、学会电阻应变片做半桥及全桥测量的接线方法6、了解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应变的原理7、掌握电阻应变仪的使用8、应变片在测量电桥中的各种接线方法9、握试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表达方法10、会误差分析,加载-卸载分析11、分工协作,培养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12、了解裂缝产生的原理与过程13、预防裂缝产生的机理与措施2. 试验内

3、容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1、检查分选应变片将表征合格的电阻应变片用电桥测其电阻值,选择电阻值相差在0.5范围内的应变片若干。2、构件测点表面处理先将试件帖片位置处用砂纸等工艺除去表面油污、锈斑等杂物。再用砂布磨平并打成与测量方向成45交叉条纹内,然后划出测点定位线,最后用棉球蘸丙酮沿一个方向擦洗干净并用灯烤干。3、作绝缘底胶层底胶层要薄而均匀,一般在0.3mm左右(对于某些材料和金属,在应变片与试件绝缘有保证的条件下,底胶层可不涂而直接用粘结剂粘贴应变片)。根据底胶层用粘结剂不同而使之固化(对于环氧树脂类粘结剂底胶层一般要24小时固化时间)。4、贴片在绝缘底胶层固化后就可贴应变片。方法一:一手捏

4、住电阻应变片引出线(注意应变片的正方面),另一手在电阻应变片背面涂抹一层薄薄的粘结剂,立即将电阻应变片按规定位置贴上。然后盖上一张玻璃纸或聚乙烯非极性塑料薄膜,用手指稍加挤压挤出多余的粘结剂(注意不要使应变片移位)并保持指压约一分钟,然后轻轻揭开薄膜,检查有无气泡翘曲或脱胶现象,否则应重贴。方法二:将应变片背面放在干净玻璃片或塑料工作面上,小心的在应变片上放一透明胶带纸(一端固定在工作面上,另一端自由),将带应变片的胶带纸按应变片规定位置固定在试件上,并指压胶带纸,使应变片位置准确、平整。然后提起胶带纸一小角度直到应变片及引线完全离开试件表面(此时胶带纸的固定端仍然固定在试件表面以保证应变片位

5、置),这时胶带纸卷成环形。在应变片底面加少量粘结剂,拉起自由端,使胶带纸上应变片对准贴的位置,在手与胶带纸之间隔一层聚乙烯塑料膜。从胶带纸固定端开始用手指结实的揩压胶带纸,并在应变片处施加一稳定的压力约一分钟,然后慢慢的将胶带从试件表面剥下,最后检查粘贴质量。5、贴片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粘贴是否牢固,位置是否正确,有无气泡等。(2)电阻值检查:用万用表检测应变片有无短路或断路,并测量其电阻值(应变片的电阻值在粘贴前后应该一致)。(3)绝缘电阻检查:用兆欧表(或高阻表)检查应变片与试件之间的绝缘电阻,一般静载应大于50兆欧,动载试验应大于200兆欧。6、电阻应变片的导线连接与固定保护利用连接接

6、头将应变片的引出线和导线焊牢。并固定好(点焊要求光滑小巧,防止虚焊),导线要编号并作记录,连接焊接全部完成后,重新检测电阻应变片的绝缘电阻,正常后方可进行下步。7、作防潮处理 电阻应变片的防潮处理应根据其使用环境(室内、室外;温度、潮湿程度等)来确定,常用的电阻应变片防潮剂有:凡士林、黄蜡、松香、石蜡、环氧树脂等。置于混凝土中的钢筋应变片防潮处理,多用环氧树脂类防潮剂。 采用环氧树脂防潮处理时,先按环氧树脂类的配比配制好环氧树脂胶,注意朝一个方向搅拌均匀;然后将环氧树脂胶涂在玻璃纤维带上,最后将涂有环氧树脂胶涂的玻璃纤维带缠绕在粘贴护层好的钢筋电阻应变片上,缠绕时要有一定的力度,使胶渗出为好,

7、固化后即形成一防潮保护层。见图1-1所示。8、其他使用不同的粘结剂时,其粘结工艺也将有区别,应视其具体情况不同而定。 钢筋混凝土裂缝产生1、裂缝外观形态、分布描述观察构件表面裂缝部位,目测并绘制裂缝分布图,准确记录裂缝的形态、条数、位置、长度和走向。2、裂缝宽度检测裂缝宽度测试读数精度应不大于0.02mm。测位处混凝土表面应清洁、平整,裂缝内部不应有灰尘或泥浆,宜选择裂缝张开状态下检测。一条连续裂缝上宜布置2个以上裂缝宽度测位,在裂缝分布图中标注检测部位和最大裂缝宽度部位。现有的裂缝宽度的测量方法分三类:(1)塞尺或裂缝宽度对比卡:简单,但只能用于粗测,测试精度低。(2)裂缝显微镜:读数精度一

8、般为0.02mm-0.05mm,需要人工近距离调节焦距并读数和记录,有些还需另配光源,测试速度慢,测试工作的劳动强度大,而且有较大的人为读数误差。裂缝显微镜方法是目前裂缝测试的主要方法。(3)近年出现的裂缝宽度测试仪是将放大的裂缝图像显示在显示屏上,再人工读取宽度的测试仪,这种测试仪避免了裂缝显微镜必须近距离调节焦距的要求,降低了裂缝测试的劳动强度,但仍需人工估测和记录宽度。3、裂缝深度检测裂缝深度检测宜采用超声法,根据裂缝深度与被测构件厚度的关系以及可测试表面情况可选择采用单面平测法、双面斜测法、钻孔对测法。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只有一个可测表面,裂缝的估计深度不大于被测构件厚度的一半且不大于50

9、0mm时,可采用单面平测法。要求在裂缝测位的两侧分别具有清洁、平整且无裂缝的可进行检测的混凝土表面,裂缝两侧的可测试表面宽度分别不小于估计缝深,通过检测跨缝的声时和混凝土声速,可计算测点处的裂缝深度。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测试表面时,可采用双面穿透斜测法。双面斜测法主要用于检测深裂缝以及判定构件相对裂缝是否构成贯穿裂缝。在保证所有测线的测距、倾斜角度以及测试系统一致的条件下,将通过裂缝断面的测线与不通过裂缝断面的测线比较,根据声参量的变化,判定裂缝深度以及在断面内是否贯通。钻孔对测法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预测深度在500mm以上的裂缝检测。在裂缝两侧钻测试孔,在孔中用径向振动式换能器

10、自上而下逐点检测,绘制深度波幅图,波幅达到最大并基本稳定的位置对应裂缝深度。2.实验步骤本实验为开放式:实验前,学生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想好实验过程,在指导教师解答提问、讲明注意事项之后,由学生自己提具体实施方案,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分组自行操作实验。教师给出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并实时指导。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先让各个组员对这个试验进行理论性的知道,让组员们知道试验的步骤以及这个试验的目的以及其他的一些理论性知识。2、让组员们分成两组,规定一定的区域,在这区域内找理工内的一些有裂缝的建筑将其拍下、记录下来。3、将记录下来的裂缝进行分类,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如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向老师求教。4

11、、将组员分成两组贾康豪、顾佳斌一组,高旦锋、刘朝晟一组。5、让组员用一周的时间对理工的一些裂缝进行拍照记录。6、两组人员选择一个时间进行对裂缝的汇总,然后讨论裂缝产生的原因,若有疑问可向老师请教。7、对不同原因产生的裂缝进行试验,验证是否由这个原因产生的裂缝。8、观察实验场地及仪器设备,听实验介绍并写出实验方案与实验方法;画记录表和记录图,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9、检查试件和实验装置,架百分表,要求垂直对准;按单点加载方案安装加载装置。(电阻应变片已预先贴好,线已接好)。10、对不同原因产生的裂缝进行试验,验证原因的真实性。11、由老师布置的试验内容,然后让每组的组员都抽出自己的一点空余时间去实

12、验室去记录数据,观察试验的进度。组长要时常与老师进行讨论,同时也要督促组员的积极性。12、对试验后的裂缝原因进行分析,组织,总结。并对试验产生的结果提出对不同的裂缝不同的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法。13、正式实验可重复两次,实验后每人写一份实验报告。3. 关键事宜及工作路线4. 预期结果5. 进度安排表1 进度计划表月.日计划安排5.24完成试验方案5.29完成裂缝的拍照5.31汇报工作,并讨论x.xx开展试验经费预算表2 预算表序号预算科目名称合计(元)1.11.21.3合计经费经费预算明细:1.1 材料费6. 人员安排表3 项目成员及分工序号姓名学号职能分工 1贾康豪3120621014制定试验计划,编写试验方案,5月25日前发放组员;依据时间节点与实验试验指导书,确定参数、种类、数量,编写试验前期报告,2顾佳斌查阅文献,选择对比测试方案及优劣性分析,编写分析报告,监督各组员工作的顺利开展。3刘朝晟购置试验材料,保存交流记录,编写采购和财务报告4高旦峰开展试验,除了完成试验报告外,编写自主学习试验报告1份5贾康豪3120621014报告汇编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