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德育的教学与实践课题研究开题报告_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08081006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德育的教学与实践课题研究开题报告_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学生德育的教学与实践课题研究开题报告_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学生德育的教学与实践课题研究开题报告_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学生德育的教学与实践课题研究开题报告_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学生德育的教学与实践课题研究开题报告_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德育的教学与实践课题研究开题报告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德育的教学与实践课题研究开题报告_(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中学生德育的教学与实践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 问题的提出。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帮助。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最重要的素质,这已成为共识,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也一直是首位工作,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学德育教学方法与手段陈旧,只注重“知”而不重视“行”,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知行合一”的教学原则。那么如何实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如何实现学生“知行合一”?将学生的“行”即学生日常的道德行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知”的检验,通过知与行的不断体验、实践、反思、比较帮助学生

2、形成牢固的道德品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二、 研究价值。第三次全教会指出:要“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客服形式主义倾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切实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校内外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实践活动。”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帮

3、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心,最大程度的实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三、 核心概念界定。1、 德育,一般来说,德育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传习一定的社会意识、社会规范,形成受教育者一定品德的活动。具体来说,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在教育者实施传导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法纪、思想品质的活动。换句话说,德育是教育者教受教育者学习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遵循其行动并予人惠泽的活动。2、 德育的实效性: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德育的实际运作对德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它既指德

4、育的内在效果,即德育能否顺利的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又指德育的外在效益,即通过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3、 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社会的思想道德的影响,并通过其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使其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四、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20世纪国际德育理论名著文库,其中包括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的哲学、约翰威尔逊的道德教育新论路易斯拉思斯的价值与教学杜威的道德教育原理、霍尔和戴维斯的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彼得斯的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国内德育研究理论文

5、库包括冯增俊的当代学校道德教育、戚万学的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原理、袁桂林的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 。钟启泉、黄志成的西方德育原理 郭本禹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发展教育科尔伯格的理论与实践5、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难点,研究创新点。(1) 中学德育目标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1、纵向目标:初中一年级: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和基本行为习惯的继续养成教育。初中二年级:学生责任意识和责任习惯的养成教育。初中三年级:是学生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教育。2、 横向目标:(1)思想政治方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懂得社会主义初

6、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常识;初步具有惜时守信、重视质量、讲求效益、优质服务等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有基本的民主与法制的观念,知法、守法。立志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学习,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陈陋习俗。(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积极参加劳动,初步养成劳动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养成诚实正直、积极向上、自尊自强的品质。具有初步的分辩是非等能力。(二)研究内容:(一)初中一年

7、级1、道德教育(1)社会公德教育注重仪表,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身体清洁、衣服整洁,服装发式要合乎中学生的身份,美观大方,行为端正。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讲究文明礼貌,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尊重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爱惜自己的名誉,进而维护民族和国家的尊严,懂得人格和国格的关系。(2)环境道德教育了解人与土地、人与水、人与植物、人与动物、人与荒漠的五个方面的关系,进而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3)家庭美德教育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知道作为家庭的一员,要有家庭责任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不乱花钱,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善于

8、与亲戚、邻里交往,亲戚之间要常来往,遇到人家有事情要主动帮忙。家庭中长幼有序,互相关心,互相宽容,用行动去珍爱家庭,营造和乐融融的家庭气氛。2、法纪教育(1)法制教育进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法律常识教育,学习和掌握国旗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等内容。(2)纪律教育学习和掌握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规、校纪等,并能够落实到行为中。3、心理健康教育(1)青春期卫生常识教育了解处于青春期初中生的身体发育特点。懂得卫生保健的基本常识并能运用。(2)青春期心理教育了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的心理发育特点。进行初步的性道德教育。(3)交往心理教育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形成学生博爱意识与行为;教会

9、学生正确地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打扮得体、举止文雅;学习各种有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社交技能。(4)拓展教育内容进行学习心理的教育,包括智力健康教育、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教育、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教育等。意志教育,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耐挫能力教育。4、思想教育(1)世界观教育进行基本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知道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是物质的,要尊重客观事实。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及其自身有一个系统、理性、科学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相信科学,不参加迷信活动。(2)人生观教育初一学生已步入少年时期,这时的人生观教育主要是劳动教育。知道要靠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积极参加义

10、务劳动,家务劳动,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劳动素质。学生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在实践中体会到劳动光荣。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学生从自我卫生服务、自我劳动服务、自我生活服务做起,形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3) 价值观教育(4) 知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市场经济,仍需要提倡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知道个人与集体、与国家的关系。初步懂得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标准。5、政治教育(1)爱国主义教育热爱家乡,对家乡特定的社会地理环境和地域人文氛围有归属意识和亲和意识。了解祖国,知道祖国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美德。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进行时事

11、政治教育。(2)集体主义教育知道什么是集体主义。培养学生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珍惜和维护集体荣誉的态度和行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懂得中国走社会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是中国人民唯一的正确选择。教育学生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二)初中二年级1、道德教育(1)社会公德教育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和维护公共安全、保护公共安全设施和安全标志,不挪动,不损坏。自觉爱护公共财物。(2)环境道德教育 了解和掌握一些环境科学基础知识。 进行环境情感教育,积极倡导保护环境,爱护绿地和动物,积极参加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 (3)家庭美德教育 初二主要是进行勤劳俭朴、艰苦奋斗

12、的教育。 知道幸福只有靠劳动去创造,劳动的人才可能是幸福的人。 知道劳动成果得来不易,理解自己的父辈养育我们的艰难,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生活上力求节俭朴素,合理消费。不攀比,不追求高消费。 2、法纪教育 (1)法制教育 学习和掌握未成年人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教育法等法律。 基本内容,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初中生。初步学会运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 (2)拓展法律教育 让学生适当了解刑法、宪法、和教师法等。此外,在交通法、治安管理条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以及国家或本地区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中,与初中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部分,也要通过认知与实践途径有所涉猎。 3、心理健康教育 (

13、1)青春期心理教育 主张群体交往,满足发展中的中学生的情感需要。 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欣赏异性,形成对异性的正确审美观。 懂得自尊、自爱、自重,遵守性道德。 (2)交往心理教育 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掌握一些交往技巧 懂得同学之间交往要注意恰当的形体语言和口语表达。 教育学生与成人交往要走出心理“自卑”的误区。 教育学生与异性交往时要适度、自然。 4、思想教育 (1)世界观教育 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看待一切事物、历史人物和社会现象。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机结合,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用于指导实践。 (2)人生观教育

1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责任感,而且重视对世界、对人类的责任感。 进行理想教育。教育学生确立将祖国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现实与发展相结合的理想。 (3)价值观教育 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社会上的各种消极现象,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1下载券 48人已下载下载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教育学生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5、政治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是每个人归属感的需要。 认识到时代赋予自己的建国兴邦的历史责任,把朴素的故土情、祖国爱上升为更加深邃的情感意识,使之成

15、为一种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道德责任,形成民族责任感、国家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知道国防的基本常识。 (2)集体主义教育 主要是培养学生乐群、合作、互助、关心理解他人、同情弱者的集体主义情感。 关怀、爱护自己所属的班级、学校,具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 懂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知道集体不仅为个人的智慧、才能、爱好、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为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实现的可能。 学会与他人合作,逐渐在交往中学会认识自己和他人、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从而采取一系列适合集体和他人的行为方式,确认正确的与他人相处的行为准则,并慢慢形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个人优秀的道德品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 (4)了解团的知识。积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参加团的活动。 (三)初中三年级 1、道德教育 (1)社会公德教育 核心是真诚友爱、礼貌待人,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宽容的性格,不埋怨,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