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电气设备ppt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080927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8.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机械电气设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工程机械电气设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工程机械电气设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工程机械电气设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工程机械电气设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机械电气设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机械电气设备ppt(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机械电气设备,本学期内容,绪论,电源系统,起动系统,点火系统,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工程机械电气设备的特点 蓄电池的结构,重点 难点,工程机械电气设备的组成,一、工程机械电气设备的组成:,1电源系统 2起动系统 3点火系统 4照明与信号系统 5仪表系统 6空调系统,二、工程机械电气设备的特点,1低压电 2直流电流 3并联连接 4负极搭铁、单线制,第一节:电源系统概述,工程机械电源系统的组成: 蓄电池、发电机及调节器、相关线路等组成。 蓄电池与发电机并联,作用如下: 1起动发动机时,给起动机供电;汽油机还给点火系供电; 2发电机不工作或者输出电压低时,向用电设备供电;

2、3发电机短时超载可以协助发电机向用电设备供电; 4蓄电池储电不足时,将发电机的电量存储起来; 5具有电容器的作用,能吸收瞬时高压电,保护电路电子元件不被损坏。,第二节 蓄电池的构造与型号,一、蓄电池的构造 极板组 隔板 电解液 外壳 连接条 极柱 加液孔盖,(1)极板,1)极板的结构如图所示 由栅架和活性物质组成。,2)栅架,由铅锑合金浇铸而成。普通栅架含锑量5%7%;干荷电蓄电池栅架含锑量1.5%2.3%。,目前,多采用铅低锑合金栅架或铅钙锡合金栅架。 为降低蓄电池内阻,改善启动性能,现代汽车蓄电池采用了放射型栅架。,栅架,放设型 栅架,3)活性物质,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为二氧化铅(PbO2)

3、,呈深褐色。 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为海绵状纯铅(Pb),呈青灰色。 思考:为什么负极板比正极板多一片? 注意:因为正极板化学反应剧烈,所以在单格电池中,负极板总比正极板多一片。使每一片正极板都处于两片负极板之间,保持其放电均匀,防止变形。,蓄电池构造,4)极板组的结构,为了增大容量,一般将多片正极板(413片)和多片负极板(514片)分别并联,组成正负极板组,如图所示。,(2)隔板,作用:在正负极板间起绝缘作用,使电池结构紧凑。 特征: (1)隔板有许多微孔,可使电解液畅通无阻。 (2)隔板的结构有沟槽状、袋装等。 沟槽状隔板比极板面积稍大,安装时沟槽面对着正极板,且与底部垂直。 袋式隔板安装时

4、仅包住正极板,因为正极板活性物质比较松散,容易脱落。,3. 电解液,由纯硫酸与蒸馏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一般密度为1.241.30g/cm3 ,使用中应根据地区、气候条件和制造厂的要求而定。 电解液的作用:形成电流,促使极板活性物质溶离,产生可逆的电化学反应。 注意:不允许用工业硫酸和自来水、井水、河水等配制。因其杂质多,易引起自放电,从而影响蓄电池寿命。,4. 外壳,外壳用于盛装电解液和极板组。外壳应耐酸、耐热、耐振动冲击。 外壳由橡胶外壳和聚丙乙烯塑料两种,普遍采用的是塑料外壳。外壳为整体式结构,壳内间壁分成3个或6个互不相通的单格。单格底部有凸筋用来积存极板脱落的活性物质。蓄电池单格电池

5、之间均用铅质联条串联。 注意:每个单格电池设有一个液孔,可以加注电解液或检测电解液密度。孔盖上设有通气孔,便于排出蓄电池内部气体,防止外壳涨裂,发生事故。,单格电池间穿壁连接示意图,5.连接条,连接条的作用: 将单格蓄电池连接起来,提高整个蓄电池的端电压。 采用铅锑合金铸造而成。 连接方式:跨壁式 穿壁式 敞露式,6.极柱,蓄电池的首尾两极板上的横板上各有一个接线柱,称为蓄电池的正负极柱。 分为:侧孔型、锥形和L型3种。 区分: 正极柱:标有+或涂红色,较粗 负极柱:标有-,较细,二、蓄电池的规格型号,铅蓄电池的型号分为三部分: 如型号6QA60代表额定电压12V、额定容量60Ah的起动型干荷

6、电铅蓄电池。,1、6-QAW-100 2、6-QA-105G,1、表示由6个单格蓄电池串联组成,额定电压为12v,额定容量为100A.h的起动用干荷电免维护蓄电池。,型号举例及练习,2、表示由6个单格蓄电池串联组成,额定电压为12v,额定容量为105A.h的起动用干荷电高起动率蓄电池。,第三节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一、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1.蓄电池充放电的电化学方程式: PbO2+2H2SO4+Pb2PbSO4+2H2O 结论: (1)具有可逆性。 (2)充浓放稀。 (3)正极板附近化学 反应较负极板附近 化学反应剧烈。,2.放电过程,蓄电池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成为蓄电池的放电过程。 放电过程

7、具有以下特征: 1.正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逐渐转变为PbSO4 。 2.随着放电的进行,电解液中的H2SO4逐渐减少,水增多,电解液密度下降。(检测) 3.蓄电池的内阻增大,蓄电池的供电能力逐渐下降。,3.充电过程,蓄电池将外接电源的电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的过程,称为蓄电池的充电过程。 充电时,两者并联。 充电过程具有以下特征: 1.正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逐步转换为PbO2、Pb 。 2.随着充电的进行,电解液中的水减少,PbSO4增多,电解液密度上升。(判断充电程度) 3.蓄电池内阻减少,同时,蓄电池的供电能力逐渐恢复。,二、蓄电池的主要工作参数,铅蓄电池的主要工作参数包括: 1、电动势(静止

8、电动势) 无负荷情况下的端电压称为蓄电池的电动势。 Ej=0.85 +25C(V);25C=1+ (t-25) 与电解液的温度和密度有关,因此采用测量电解液的密度可以判断蓄电池的放电程度。 2、内电阻(主要是电解液的电阻) 为极板、电解液、隔板、连接条和极柱等电阻的总和。 反映了蓄电池带负荷的能力。内阻越小,输出电流越大,带负荷的能力越强。 3、端电压 放电时,端电压小于电动势 Uf=E-IfRo 充电时,端电压大于电动势Uc=E+IcRo,1.蓄电池的放电特性,是指充足电的蓄电池在恒流放电过程中,蓄电池的端电压Uf 和电解液密度25 随放电时间的变化规律。 恒流放电特性曲线如图所示。,三、蓄

9、电池的工作特性,端电压分析 U=E-IR (1)开始放电阶段(2.112V):消耗孔隙内的硫酸,U下降较快。 (2)相对稳定阶段(21.85V):孔内消耗孔隙内的硫酸与孔外消耗的硫酸达到动态平衡,U缓慢下降。 (3)迅速下降阶段(1.851.75V): 蓄电池放电终了的标志: (1)单格电压降到放电终止电压值(以20小时放电率放电时,此值为1.75V) (2)电解液相对密度下降到最小许可值,约1.11g/cm3。,2充电特性 在恒流充电过程中,单格电池的端电压UC 和电解液相对密度25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恒流充电特性曲线如图所示。,UC 变化规律:UC = E + IC Ri (1)充电开始

10、阶段(1.952.10V):孔稀内生成硫酸,端电压迅速上升。 (2)稳定上升阶段(2.102.4V):孔内生成的硫酸与孔外消耗的硫酸达到动态平衡, U缓慢上升。 (3)充电末期电压迅速上升到2.7V左右,且稳定不变,电解液呈沸腾状态。 (4)充电停止后,端电压逐渐下降至静止电动势。 蓄电池充电终了的标志: (1)电解液中剧烈冒汽泡,呈沸腾现象。(电解水) (2)端电压和电解液相对密度均上升到最大值,且在23小时不再升高。,1. 蓄电池的容量:指完全充足电的蓄电池在放电允许的范围内输出的电量;表示蓄电池的供电能力。 蓄电池以恒流放电时,Q=Iftf(Ah) 分类:额定容量和起动容量 (1)额定容

11、量:将充足电的蓄电池在电解液温度为25时,以20h放电率的放电电流连续放电20h,使单格蓄电池端电压下降到1.75V时所输出的电量。 (2)起动容量:起动时的供电能力。分常温起动容量和低温起动容量。 常温起动容量:即电解液温度为250C时,以5min率放电的电流(3倍额定容量的电流)连续放电至单格电压降到1.5v时所输出的电量,其持续时期应在5min以上。 低温起动容量:即电解液温度为-180C时,以3倍额定容量的电流连续放电至单格电压下降到1.5v时所输出的电量,其放电的时间在2.5min以上。,四、蓄电池的容量及其影响因素,2、蓄电池容量的影响因素,(1)构造因素对容量的影响 极板厚度越薄

12、,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就越高,容量就越高。 极板面积越大,同时参与反应的物质就越多,容量就越大。 同性极板中心距越小,蓄电池内阻越小,容量越大。,1)放电电流 放电电流越大,蓄电池输出的容量越小。,注意 在使用起动机时,必须严格控制起动时间,每次接入起动机的时间不得超过5s,两次起动应间隔15s以上,放电电流与容量关系,(2)使用因素对容量的影响,2)电解液温度 电解液温度降低,蓄电池输出的容量减小,如图所示。 注意 冬季应注意对蓄电池的保温,温度粘度渗入极板困难,活性物质利用率Q; 同时,粘度内阻内压降端电压Q。,电解液温度与容量关系,3)电解液的相对密度 实践证明,采用较低的电解液相对密度,可

13、以提高蓄电池输出大电流的能力和大电流放电时的容量。电解液相对密度对容量的影响如图所示。 注意冬季,在不致结冰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稍低密度的电解液。,电解液相对密度与容量关系,4)电解液的纯度 不纯的电解液存在一些有害杂质会腐蚀栅架,并且杂质还会导致自行放电多,蓄电池的容量降低。 注意:使用过程中,一定要采用纯硫酸和蒸馏水配制电解液。,第四节 蓄电池的充电,蓄电池的充电: 定义:将充电电源的电能转化为蓄电池的化学能的过程,称为蓄电池的充电。 目的:为了保持蓄电池有足够的容量,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必须对其进行充电,充分转化极板上的活性物质。 种类:初充电、补充充电、去硫化充电、均衡充电、预防硫化

14、过充电,一、充电种类,1、初充电 适用:待启用的新蓄电池或修复后的蓄电池。 特点:充电电流小,充电时间长。 步骤: 检查外部、通气孔加注电解液,静置6-8h 选择充电电流(IC1=Q20/15, IC2=Q20/30 ) 连接蓄电池-充电过程中应注意问题 调整电解液密度。 对于新蓄电池的初充电工作,应进行1-3次充放电循环,一边检查蓄电池是否达到额定容量; 更换部分极板的修复蓄电池,电解液密度要低于规定值0.03-0.06g/cm3,并按规定电流的50%-80%充电。,2.补充充电,适用:连续使用3个月或起动机起动无力,应对蓄电池进行补充充电。 判断依据:密度下降低于1.20g/cm3,冬季放

15、电超过额定容量的25%,夏季超过50%;单格蓄电池电压降到1.7v以下;照明系统灯光比正常黯淡等。 充电后,蓄电池若不用,没两个月对其进行一次补充充电 步骤:检查外部、通气孔、液面高度液面不足补加蒸馏水至极板上沿15mm 检查单格电压选择充电电流( IC1=Q20/10, IC2=Q20/20 ) 充电时间约为1316h。,3.去硫化充电,适用:轻度硫化,可用充电的方法予以消除 步骤: (1)倒出电解液,用蒸馏水冲洗两次,再加入蒸馏水 (2)用IC=Q20/30(A)的电流进行充电,当密度上升到1.15g/cm3时,倒出电解液,再加蒸馏水继续充电,直至密度不再上升; (3)以20h率放电电流放

16、电至单池电压降到1.75V时,再进行上述充电。反复进行以上过程,直至输出容量达到额定容量的80%以上,即可使用。,4、均衡充电 使用:弥补制造或使用等因素而导致的蓄电池单格端电压、电解液密度、容量等差异。 步骤:用正常的方法冲完电,停1h然后以20h的放电率放电,充2h停1h,反复三次,直至各单格蓄电池一开始充电就立即剧烈产生气泡,最后,调整好电解液密度至规定值。 5、预防硫化充电 适用:防止极板硫化,每隔3月进行一次。 步骤:正常的充电方法充电结束后,停1h,用50%的充电电流充电至蓄电池“沸腾”为止。重复几次,直到一旦充电立即“沸腾”为止。,二、充电设备,目前常用的充电设备是硅整流充电机、可控硅整流充电机和可控硅快速充电机。 特点:结构简单、操作维修方便、整流效率高、工作稳定可靠和寿命长。,可控硅整流充电机,硅 整 流 充电 机,硅整流 充 电 机,智能充电机,三、充电方法,通常蓄电池的充电方法有: 定电流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