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排水防涝规划—武汉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08078412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DF 页数:43 大小:3.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排水防涝规划—武汉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排水防涝规划—武汉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排水防涝规划—武汉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排水防涝规划—武汉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排水防涝规划—武汉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排水防涝规划—武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排水防涝规划—武汉(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排水的城市排水防涝规划防涝规划 _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大纲解读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大纲解读 2013年10月17日 谢映霞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总体工作要求 1 1. .明确任务目标明确任务目标 二、抓紧编制规划 2 2. .全面普查摸清现状全面普查摸清现状 3 3. .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合理确定建设标准 4 4. .科学制定建设规划科学制定建设规划 三、加快设施建设 5 5. .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6 6. .加快推进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建设加快推进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建设 7 7. .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

2、建设模式 四、健全保障措施 8 8. .加大资金加大资金投入投入 9 9. .健全法规标准健全法规标准 1010. .完善应急机制完善应急机制。 1111. .强化日常监管强化日常监管 1212. .加强科技支撑加强科技支撑 五、加强组织领导 1313. .落实地方责任落实地方责任 1414. .明确部门分工明确部门分工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国办发 2013 232013 23号)号) 编制编制背景 编制编制背景 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2323 号文件的要求;号文件的要求; 各地编制

3、城市排水防涝大纲各地编制城市排水防涝大纲 提供技术支持和引导,规范提供技术支持和引导,规范 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形成有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形成有 序的开发建设和理性的管理序的开发建设和理性的管理 ( (新新) ) 排水的系统性,规划的综合排水的系统性,规划的综合 性,地表空间的利用,和用性,地表空间的利用,和用 地的密切结合。地的密切结合。 规划先行 1.大纲框架及技术路线 2.回答几个主要问题 -排水系统 -几个标准 -技术方法 -规划衔接 3.小结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1. 1. 大纲框架及技术路线大纲大纲框架及技术路线大纲 特点特点 从防洪排涝到排水防涝 城市内涝防治和自然排涝的区别 城市内涝

4、频发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影响 国家管理层面:职能变化 工程技术层面:新领域、新技术 大纲特点:(新) 即体现了传统的市政排水, 又融入了新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方法 城市排水、防涝、防洪三个系统一体(层次、环节) 雨水综合管理的理念标准 统筹考虑内涝、初期雨水污染、雨水资源利用规划及分析方法 源头、过程、末端全程控制的理念 防洪 排涝 排水 防涝 河湖排水 管网排水城区排涝 农田排涝江河洪水防御 1.1.大纲框架及技术路线大纲框架及技术路线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排水防涝现状与问题 雨 型 分 析 下 垫 面 解 析 排水防涝设施普查 现状排水系统能力评估 内涝风险评估 内涝风险区划 降雨、土壤、水系等 规划

5、目标 源头控制标准内涝防治标准 雨水管渠规划标准 雨 水 径 流 量 控 制 雨 水 水 质 控 制 雨 水 资 源 化 利 用 规划系统方案 排 水 体 制 排 水 分 区 排 水 管 渠 平 面 与 竖 向 控 制 城 市 内 河 治 理 雨 水 行 泄 通 道 雨 水 调 蓄 设 施 排 水 泵 站 城 市 用 地 布 局 调 整 建 议 建设项目 投资估算 防 洪 体 系 2.1 排水系统(排水?内涝?) 2.2 几个标准 2.3 技术方法 2.4 规划协调 2.回答几个主要问题 2.1 排水系统_排水规划问题剖析 我国与欧、美、加、澳等地的排水系统最大 的差别在于他们有两套系统,即小

6、排水系统 (一般用于排出1-10年一遇的暴雨产生的径 流)和主排水系统(用于排出50-100年一遇 的降雨),而中国仅有小系统(管道系统) 管道仅能解决1-3年小重现期的暴雨径流,用 于解决大重现期的主排水系统一直没有建立 起来。 系统不健全,缺乏城市排涝系统 顶层设计出了问题,核心问题 缺一个环节大排水系统, 即应对超过管道设计标准的雨 水的系统。 2.1 排水系统_ 国外经验 超标雨水应对 大系统、内涝防治系统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排水都有两套系统 小排水系统( minor system),主要针对城市常 见雨情(设计暴雨重现期一般为2-10年)进行规 划设计,通过常规的雨水排水管渠系统收集排

7、放; 大排水系统 (major system),是输送大暴雨 (通常50到100年一遇)径流的排水通道。通过地 表排水通道或地下排水深隧,传输小暴雨排水系 统无法传输的径流。 大/小排水系统的方法有时被 “双排水系统” (dual system) 模式,因地制宜。 采用道路排水、绿地草沟排水、排水干沟等多种 地面方式,蓄水池、滞水池蓄水,也不排除建设 地下深隧,地下蓄水池,是多种形式组合。 2.1 排水系统 源头控制内涝防治系统雨水管渠系统 雨 水 径 流 量 控 制 雨 水 水 质 控 制 雨 水 资 源 化 利 用 排水规划 排 水 体 制 排 水 分 区 排 水 管 渠 平 面 与 竖

8、向 控 制 城 市 内 河 治 理 雨 水 行 泄 通 道 雨 水 调 蓄 设 施 排 水 泵 站 四、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新) 五、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 六、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防 洪 系 统 大纲考虑了城市管网排水、暴雨内涝防治与城市防洪三者的关系和衔接。构 建城市内涝防治体系(大排水系统),抵御高于管网系统设计标准、低于防洪系 统标准的暴雨,主要针对超常暴雨(设计重现期一般为50-100)。 2.1 排水系统 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第四章新-源头) (一)径流量控制(水量) 对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径流控制要求,作为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约

9、束条 件;(单位土地面积雨水蓄滞量、透水地面面积比例和绿地率等) 明确城市开发后的径流不能超过开发前(LID),旧城改造后的综合径流 系数不能超过改造前,不能增加既有排水防涝设施的额外负担。 一般按不超过0.5进行控制 (二)径流污染控制(水质) 初期雨水污染控制(截流量、设施规模) (三)雨水资源化利用 (资源利用) 缺水地区应加大雨水资源化利用力度; 优先考虑市政杂用水、景观用水和补充地下水等方面的用水需求 2.1 排水系统_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美国低影响开发技术 (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 英国可持续排水系统 (SUDS:Sustainable D

10、rainage Systems) 澳大利亚水敏感城市设计 (WSUD: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 美国最佳管理实践 (BMP:Best Management Practice) 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 的控制,从而使开发区域尽 量接近于开发前的自然水文 循环状态。 2.1 排水系统_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 (一)排水体制(前提) 除干旱地区外,新建地区应采用雨污分流制。 对现状采用雨污合流的,应结合城市建设与旧城改造等,加快雨污分流改造。暂时不具 备改造条件的,应加大截留倍数。 对于雨污分流地区,有条件的城市宜考虑建设雨水管的截流干管,加强初期雨水的污染

11、 治理,并根据实际确定截流的初期雨水量,以及接纳初雨的污水处理设施冗余空间。 (二)排水分区(基础) 根据城市地形地貌和河流水系等,合理确定城市的排水分区,并细化排水分区,在此基 础上,划定城市排水系统。 (三)排水管渠(传统、必不可少) 结合城市地形水系,合理布局城市排水管渠系统。充分考虑与城市防洪设施和内涝防治 设施的衔接,确保排水通畅。 (四)排水泵站及其它附属设施 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第五章) 2.1 排水系统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城市防涝系统规划(第六章 新内涝防治系统) (一)平面与竖向控制(竖向设计) 结合城市内涝风险评估的结果,优先考虑从源头降低城市内涝风险,提出用地性质

12、和场地竖向 调整的建议 根据城市低影响开发(LID)的要求,结合涝水量和涝水产生的地区,合理布局城市下凹式绿 地、植草沟、人工湿地、可渗透地面、透水性停车场和广场,利用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蓄滞 涝水。 2.1 排水系统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二)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主要问题) 对现有城市内河水系及其水工构筑物在不同排水条件下的水量和水位等 进行计算,并划定蓝线;提出河道清淤、拓宽、建设生态缓坡和雨洪蓄 滞空间等综合治理方案以及水位调控方案,在汛期时应该使水系保持低 水位,为城市排水防涝预留必要的调蓄容量。 2.1 排水系统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三)城市防涝设施布局 1.城市涝水行泄通道(缺乏) 确

13、定超过城市管网设计标准的雨水径流量的汇集路径,并结合城市竖向和受纳水体等, 合理布局大的雨水行泄通道。 雨水行泄通道应优先考虑地面设施,通过规划大的排水干沟、干管,并结合泵站等,确 保超过城市管网设计标准但是低于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的雨水能够有路径进入受纳水体。 对于地表建设确有困难的地区,可以在经过深入的技术论证后,考虑深隧排水的方式。 2.城市雨水调蓄设施(多种措施) 结合历史上城市内涝易发地区和内涝风险评估中的高风险地区,规划雨水调蓄设施。 结合城市湿地、公园、下凹式绿地和下凹式广场等,合理布局临时性的雨水调蓄空间, 并对其调蓄能力进行计算。确保城市排水通畅。 (四)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倒

14、灌) 城市内涝防治设施应与城市防洪设施进行水位以及运行管理上的衔接。考虑防洪水位 和雨水排放口标高,保障在最不利条件下不出现顶托, 确保城市排水通畅。 排水系统模式_国外经验 小排水系统小排水系统+大排水排水系统大排水排水系统( 澳大利亚模式)澳大利亚模式) 地势比较平坦地势比较平坦 墨尔本小区尺度的雨水 收集、下渗利用设施 墨 尔 本 街 道 尺 度 的 雨 水 花 园 墨 尔 本 汇 水 区 尺 度 的 雨 水 滞 蓄 塘 排水系统模式_国外经验 小排水系统小排水系统+大排水排水系统大排水排水系统(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 DONCASTER社区内部的大排水通道和绿地滞蓄区 排水系统模式_国

15、外经验 小排水系统小排水系统+大排水排水系统大排水排水系统(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 大排水通道:墨尔本排涝河道与道路交叉 雨水雨水截流截流隧道隧道 防洪与排涝一体化(防洪与排涝一体化(香港模式)香港模式) 近山、近海近山、近海 20 下游集水下游集水区区 上游集水上游集水区区 蓄洪池蓄洪池 雨水渠雨水渠 排水系统模式 排水系统模式_国外经验 巴黎“城下之城” 吉隆坡 “聪明隧道聪明隧道” ,三层结构:底下一层永久三层结构:底下一层永久 性排水;第二层平常用来通车性排水;第二层平常用来通车,遭遇遭遇5 5年周年周 期的大洪水时就变成排水通道;遇特大极端期的大洪水时就变成排水通道;遇特大极端 性暴

16、雨时性暴雨时,车道全部封闭车道全部封闭,直径直径1212米的整个米的整个 隧道全部变成排洪道隧道全部变成排洪道。 日本江户川地下蓄水池 2.1 排水系统 系统方案(因地制宜 实事求是) 根据降雨、气象、土壤、水资源等因素,综合考虑蓄、滞、渗、净、用、 排等多种措施相组合,提出城市排水防涝的系统方案。 在城市地下水水位低、下渗条件良好的地区,应加大雨水促渗; 城市水资源缺乏地区,应加强雨水资源化利用; 受纳水体顶托严重或者排水出路不畅的地区,应积极考虑河湖水系整治 和排水出路拓展。 对已规划但尚未建设地区,应优先考虑通过调整用地布局和场地、道路 竖向等,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并结合城市内涝风险和地形地貌,规划设 计地表雨水行泄通道; 对老城地区,应结合旧城改造工作,对原有低于标准的管网进行改造, 并通过雨水调蓄等措施,提高城市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公路与桥梁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