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北京海淀物理适应性练习(零模)

上传人:德****1 文档编号:1080700 上传时间:2017-05-2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8.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4年北京海淀物理适应性练习(零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04年北京海淀物理适应性练习(零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04年北京海淀物理适应性练习(零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04年北京海淀物理适应性练习(零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04年北京海淀物理适应性练习(零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4年北京海淀物理适应性练习(零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4年北京海淀物理适应性练习(零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海淀区 2004 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 04.3 1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子的发现证实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B f020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目前的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释放核能来发电的 D天然放射现象证实了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 16关于光在传播过程中的现象有下述说法 : 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衍射现象 白光通过分光镜在光 屏上形成的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 涂有增透膜的照相机镜头呈淡紫色 ,说明增透膜增加了淡紫色光的透射程度 夜间观看到天空星座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 ,这是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17(删掉

2、 )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下列说法中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的是 ( ) A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的 B当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可能增大 C封闭在容器中的气体对容器壁有压强 ,是由于气体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D当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 ,分子的势能可能增大 18如图 4 所示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根直导线 ,直导线旁放有一闭合导体线框 abcd,线框的 ab 边与直导线平行 直导线中通有如图所示方向的电流 I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图 4 A若电流 I 增大 ,线框受到方向向右的安培力 B若电流 I 增大 ,线框受到方向向左的安培力 C若电流 I 减小 ,线框受到沿 ab

3、方向的安培力 D若电流 I 减小 ,线框中产生沿 adcba 方向的感应电流 19行驶的汽车制动后滑行一段距离 ,最后停下 ;流星在夜空中坠落并发出明亮 光芒 ;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降 ;条形磁铁在下落过程中穿过闭合线圈 ,线圈中产生电流 上述这些现象中包括了下列一些物理过程 : 物体克服阻力做功 物体的动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物体的势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物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这些现象中包含的相同的物理过程是 ( ) A B C D 20如图 5 所示 ,一理想变压器 ,其原 、副线圈的匝数均可调节 ,原线圈两端电压为一最大值不变的正弦交流电为了使变压器输入功率增大 ,可使 ( )

4、 A其它条件不变 ,使原线圈的匝数 1n 增加 B其它条件不变 ,使副线圈的匝数 2n 减少 C其它条件不变 ,使负载电阻 R 的阻值减小 D其它条件不变 ,使负载电阻 R 的阻值增大 21如图 6 所示为一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 E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在这个匀强电场中 ,有一个带电粒子在 t 0时刻由静止释放 ,若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带电粒子只向一个方向运动 B 0s 2s 内,电场力的功等于 0 C 4s 末带电粒子回到原出发点 D 2.5s 4s 内,电场力的冲量等于 0 第第第 第 卷 卷卷 卷( ( (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共 共

5、 174 分分分 分) ) ) 本卷共本卷共本卷共本卷共 10 道题道题道题道题 22( 17 分) ( 1)如图 7 所示为某同学用多用电表欧姆档测量一个电阻阻值的示数和档位情况 ,则这个电阻的阻值约为 _如果想测量得更精确些 ,应怎样调节多用电表后再进行测量 ?答: _ _ _ _ 图 7 ( 2)如上右 图 8 所示为一热敏电阻 (电阻阻值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 )的 I-U 关系曲线图 为了通过测量得到如 右图 8 所示的 I-U 关系的完整曲线 ,在图 9 甲、乙两个电路中应选择的是 _图所示的电路 已知两电路中的电源电动势均为 9.0V,内电阻均不计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均为 100

6、 在图 右 10 所示的电路中 ,电源两端的电压 U 恒为9.00V,电流表示数为 70.0mA,定值电阻 1R 250根据图 8 的热敏电阻 I-U 关系曲线及相关知识可知 ,电阻 2R 的阻值为_(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23( 17 分)如图 11 所示 ,在水平地面上有 A、 B 两个物体 ,质量分别为 Am 3.0kg 和 Bm 2.0kg,它们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 0.10在 A、 B 之间有一原长 l 15cm、劲度系数 k 500N/m 的轻质弹簧将它们连接 现分别用两个方向相 反的水平恒力 1F 、 2F 同时作用在 A、 B 两物体上 ,已知 1F 20N,2F

7、 10N,取210m/s=g 当运动达到稳定时 ,求: ( 1) A 和 B 共同运动的加速度 ( 2)A、 B 之间的距离 ( A 和 B 均可视为质点 ) 24( 19 分)如图 12 所示 ,由粗细相同的导线制成的正方形线框边长为 L,每条边的电阻均为 R,其中 ab 边材料的密度较大 ,其质量为 m,其余各边的质量均可忽略不计 线框可绕与 cd 边重合的水平轴 OO 自由转动 ,不计空气阻力及摩擦 若线框从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 ,经历时间 t 到达竖直位置 ,此时 ab 边的速度大小为 v若线框始终处在方向竖直向下 、磁感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中 ,重力加速度为 g求:( 1)线框在竖直

8、位置时 , ab 边两端的电压及所受安培力的大小 ( 2)在这一过程中 ,线框中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 ( 3)在这一过程中 ,通过线框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 图 12 25( 22 分)如图 13 所示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辆长平板车 ,它的中央放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物块 ,物块跟车表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平板车的质量 M 2m,车与物块一起向右以初速度 0v 匀速运动 ,车跟右侧的墙壁相碰 设车跟墙壁碰撞的时间很短 ,碰撞时没有机械能损失 ,重力加速度为 g( 1)平板车的 长度至少是多大时 ,小物块才不会从车上掉落下来 ?( 2)若在车的左侧还有一面墙壁 ,左右墙壁相距足够远 ,使得车跟墙壁相碰

9、前 ,车与小物块总是相对静止的 ,车在左右墙壁间来回碰撞 ,碰撞 n 次后 ,物块跟车一起运动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3)小物块在车表面相对于车滑动的总路程是多少 ? 图 13 海淀区 2004 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适应性物理练习 参考答案 第第第 第 卷 卷卷 卷 本卷共 21 道题 每题 6 分 15 C 16 B 17 C 18 A 19 D 20 C 21 D 第第第 第 卷 卷卷 卷( ( (共 共共 共 174 分分分 分) ) ) 22( 17 分) ( 1) 2.0 210 3 分 换用 10 档并调零 (缺调零步骤得 2 分) 4 分 ( 2)甲 4 分 106 112 6 分

10、23( 17 分) ( 1) A、 B 组成的系统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为 N0.5)( =+= gmmf BA 2 分 设运动达到稳定时系统的加速度为 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ammfFF BA )(21 += 3 分 解得 2m/s0.1=a 1 分 方向与 1F 同向 (或水平向右 ) 2 分 ( 2)以 A 为研究对象 ,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 N0.3= gmf AA 1 分 设运动达到稳定时所受弹簧的弹 力为 T,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amTfF AA =1 3 分 解得 T 14.0N 1 分 所以弹簧的伸长量 = kTx / 2.8cm 2 分 因此运动达到稳定时 A、 B 之间的距

11、离为 =+= xls 17.8cm 2 分 24( 19 分) ( 1)线框运动到竖直位置时 , ab 边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为 E BLv 1 分 线框中的电流为 REI 4= 1 分 ab 两端的电压为 BLvRIUab 433 = 2 分 ab 边所受安培力为 R vLBBILF 422=安 2 分 ( 2)线框下落过程中机械能的减少等于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 ,所以有 : QmvmgL = 221 3 分 又因 tRREQ )4()4/( 2有= , 2 分 解得 : tRmvmgLE /)21(2 2=有 2 分 ( 3)对于线框的下摆过程 ,垂直磁场线框的面积变化为 2LS = 1

12、 分 线框中的平均感应电动势为 tE /= 1 分 线框中的平均电流为 RtSBREI 44 = 2 分 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RBLItq 42= 2 分 25( 22 分) ( 1)平板车跟右侧墙壁相碰后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 ,车与物块有相对运动 ,车与物块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mgf = 2 分 设物块与车共同速度为 1v ,对车与物块组成的系统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10 )()( vmMvmM += 2 分 设平板车的长至少为 L,根据能量守恒则有 fLvmMvmM 21)(21)(21 2120 =+ 4 分 解得 gvL 3820= 2 分 ( 2)由第 ( 1)问可解得 3/01 vv = 2 分 即平板车和物块一起以速度 1v 向左运动 ,跟左侧墙壁碰撞 ,同样讨论可得 : 0212 )31(31 vvv = 依次类推可知 ,经过 n 次碰撞后 ,一起运动的速度大小是 0)31( vv nn = 4 分 ( 3)经过足够多次的碰撞后 ,由于不断有摩擦力做功 ,最终物块和平板车的速度都变为 0,则在这个过程中 ,平板车和物块的动能都克服摩擦力做功转化成内能 , 因此有 2/)( 20vmMmgs += 4 分 则物块相对于车滑动的总路程是 : gvs 2320=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