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教学的四大误区及对策例谈

上传人:江*** 文档编号:108069859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43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感教学的四大误区及对策例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感教学的四大误区及对策例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感教学的四大误区及对策例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感教学的四大误区及对策例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感教学的四大误区及对策例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备课参考 贪玩儿,找不着妈妈了。 冬天快要到 了,妈妈去哪儿了呢?聪明的小朋友, 请你们快帮我找找妈妈吧! 小丹顶鹤 9月27日 寻人启事 我是一只小丹顶鹤, 因为贪玩 儿,找不着妈妈了。冬天快要到了,妈 妈去哪儿了呢?我妈妈可美了, !聪明的小朋友, 请你们快帮我找找妈妈吧! 小丹顶鹤 9月27日 寻人启事 我是一只小丹顶鹤, 因为贪玩 儿,找不着妈妈了。冬天快要到了,妈 妈去哪儿了呢?我妈妈爱在, 又爱在。 聪明的小朋友,请 你们快帮我找找妈妈吧! 小丹顶鹤 9月27日 这三则寻人启事构成了这个美 丽童话故事的叙事线索,学生在课堂 上不知不觉地经历了焦急、安慰和惊 喜的过程。 在这样

2、的快乐体验中,教 师对学生进行了理解和运用语言的 训练。 这种训练和渗透是无痕的,但 却是刻骨铭心的。“儿童的游戏天性, 使他们比成人更容易全然进入忘我 状态,是无中生有、化虚为实的想象 状态,是物我同一、主客双泯的解脱 状态。”游戏促成了儿童的快乐体验, 快乐萌发了儿童对语文的热爱,因为 热爱而投入学习,这是儿童学习语文 最美丽的理由,也是儿童心智和谐发 展的最好体现。 教育从来都应当以对人的存在 和发展、对人的精神世界的照应和关 怀为其最根本的职责,这是教育永恒 的宗旨。“儿童味”的语文课堂是基于 儿童,为了儿童的课堂,它创造了一 个由游戏、歌谣、梦想、体验等组成的 人文世界, 焕发着原始

3、的生命激情, 涌动着自由的创造冲动。它不是课堂 的原始回归,而是语文课堂与儿童心 灵的和谐共振,体现着愈发宏远的教 育视野。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唯有怀 着对生命的尊崇, 与儿童的天性共 舞,才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快快乐乐 地学习语文,构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 语文课堂。筻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语言优美、文笔清新、叙 事生动的文章,是培养学生语言感受能力的绝佳材料。 这 些语言典范、语感因素强的课文,适合学生品读、体味,有 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然而,语感教学中惯常使用的 朗读、品味、补充等手段,在实施过程中尚需提出不少应 该注意的地方。 一、克服“一读了之”的现象,在读思结合中揣摩语言 精髓

4、 教育专家认为:“语感训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语感 实践,一是语感分析。 语感实践,就是指导学生接触、感受 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也就是说让学生多听、多说、多读、 多背、多抄、多写成套的语言。 语感分析,主要是分析语言 的使用,它不同于通常所说的语文分析课的分析。 ” 通过实践,我认识到,语感分析不能等同于“语文分 析”,前者强调培养学生对具体语言的感受能力,后者为 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方式服务; 前者与学生的语感实践 相结合,学生自主品味语言,后者以老师的解读、领悟告 诉学生;前者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具体语境相结合,后者 则是空洞的语法分析。 1.强化自主的语感分析 首先, 应让学生从总体上感受语

5、言材料, 在熟悉内 容、了解思想感情的同时促进对文章清新风格、深厚情感 的整体感受。 其次,指导学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联系生 活经验,深入品味语言,进一步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如 北大荒的秋天中有这样一段话:“小河清澈见底,如同 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堤的怀抱里。 一群小鱼 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一道道波纹。 ” 在学习中,我让学生想象:“透过清澈见底的湖水,你能看 到河底哪些东西呢? ”学生借助生活,说出了自己所见到 的游鱼、水草、沙石、小虾等,体会到了河水的清澈、平静。 然后再进行诵读,将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2.进行语言的“教读” 要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示范

6、性地进行语感 分析。 以上一句为例,我问学生:“为什么小鱼在水底游动 时,水面是平静的,而现在小鱼游过来,平静的河面却变 得热闹起来了呢?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关注到了“一群 小鱼顶着水游过来”的“顶”字用得非常好,能够把小鱼的 活泼可爱和水面的变化表现出来。 由此,再引导学生进行 更深入一层的朗读, 学习写小河一静一动的具体描写语 言。 这样具体、实在的分析,使学生参与了语感分析的过 程,思考性和趣味性都比较强。 3.适时朗读加深感悟 朗读是训练语感的最佳方法, 在学生充分研读句子 的基础上,结合朗读,训练到位,譬如,要有紧张的感觉, 语速加快,气势要强,读得快而有力。 这样的要求,是在理

7、 解深入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不是机械地读,而是 XIAOXUEJIAOXUEYANJIU 语感教学的四大误区及对策例谈 江苏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杨建英 20 语文/备课参考 有切身感受的朗读表达,对培养语感能力十分有效。 二、克服“一找即过”的现象,在品词品句中体会句段 深意 语感教学要立足语文课程标准,把握教材,设计教 法,切实突破重点难点,不要让教学上的训练点变成形式 上的热闹。 对于重要的词语与句段,不能轻易放过,错失 语感训练的良机! 案例:哪吒闹海 1.审题时突出重点,整体把握文本形象 从审题开始,将课文学习的重点加以明晰,突出一个 “闹”字,在学生面前展现三幅生动的“哪吒闹海”画面。

8、 逐 段朗读课文主要段落时, 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看过的动 画片,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一一展现在头脑之中,形 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概括出“摇晃水晶宫打死夜叉 打败三太子”的故事梗概。 然后再好好地加以咀嚼,分析 推理发现,哪吒的“闹”是一次比一次厉害,事情越闹越 大,凸显了哪吒不畏强暴、越战越勇的整体形象。 扣题而 写,写得精彩。 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有一位学生举手发言,他 认为打死夜叉比打败三太子更严重,课文关于“越闹越厉 害”写得不大对。 这是他在读懂课文基础上的“生成”。 因 势利导, 同学们补充了哪吒把三太子抽筋剥皮的故事内 容,证实了哪吒的“大闹”不假,对哪吒的英雄形象感知更 进

9、了一步。 2.随文识字解词,在遣词造句上细细品味 对于哪吒形象的感知仅仅停留于此还远远不够,课 文中分别有三句话描写了哪吒的武艺高强、勇敢机灵。 摇晃水晶宫他跳进大海,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 摆,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 打死夜叉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 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 打败三太子哪吒一纵身,趁势抖出混天绫。 教师一般关注这三句话中的动词,让学生找出来,读 一读,演一演,就到此为止了。 其实这样做,对于感知语言 文字如何凸显哪吒形象是很不到位的。 我把重点落在第二、三句,带领学生重点研究“随即” 和“趁势”这两个词语,一是弄懂词义,二是知道用法

10、,是 将前后两个连接迅速的动作表达出来; 三就能够好好研 究哪吒的动作了, 哪吒面对迎面劈来的斧头, 机灵地一 闪,随即变防为攻,显示了哪吒的武艺高强和勇敢机灵。 对付三太子,也是这么反应敏捷,从“趁势”一词中进行感 受。 在这里,还可以让学生议一议:为什么面对劈来的斧 头是“一闪”,而面对刺来的一枪是“一纵身”? “随即”和 “趁势”意思差不多,为什么不用两次“随即”或者“趁势”? 由此,让学生在辨析讨论中,知道用词要表达精准,要富 有变化,也由此使学生头脑中的哪吒形象更为丰满。 三、克服“一搜完成”的现象,在筛选交流中提升研读 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更需要一丝不苟的研读精神。 当教师引

11、导学生以热情的、 探究的态度去对待文本的补 充材料时,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对语言的敬畏之情。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多种学习资源的途径,了解相 关知识,链接相关内容,进行补充阅读,是教师经常采取 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但是,随着学生搜集资 料的不断增多,会出现信息量多而杂的问题。 学生不会吸 收有用的东西,只是把搜集来的东西交给老师,就算完成 任务了。 教会学生在庞大的信息中筛选、吸纳知识,又成 了教师必须指导的内容。 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石头书小稻 秧脱险记航天飞机这三篇课文,采用不同的形式,告 诉学生相关的科学知识,致力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让 学生上网搜集资料,下载相

12、关内容,成了本单元的主要学 习任务。 为此,我特意调整了本单元的教学进度,安排了 交流课外资料的环节,时间安排相当充足,教学目标十分 明确,教学步骤清晰分明。 (1)阅读手头的资料。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由阅 读,可以是自己一个人阅读,也可以和同学一起阅读,可 以大声读,也可以默默看,但必须从资料中挑选出自己 感兴趣或者第一次知道的内容,进行重点阅读。 (2)进行充分的交流准备。 结合思考,将自己认为重 要的内容用清晰的语言进行组织,然后记忆,或者背诵出 来,准备与同学进行交流。 这一环节非常重要,一方面可 以对重要的信息进行记忆;另一方面,避免了盲目介绍。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要求可以放得低一

13、些,我只要求他 们用一两句话介绍其中一个特点。 (3)交流时要注意归纳。 交流是必然的环节,但在交 流中体现出来的杂乱无章,常常不能使学生有效吸收,所 以,教师要在学生交流时进行必要的归纳。 例如,在学生 介绍化石的知识时,他介绍一个,我就在黑板上板书一 个,分别写上了“化石的形成、化石的种类、化石的分布、 化石的作用、三叶虫化石、水母化石、恐龙化石”等词语, 并且为了激发学生积极性, 我还在归纳内容的下面写上 了归纳学生的名字。 (4)进行整理建构。 当学生基本将重要信息陈述结束 后,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留下了不少知识痕迹,黑板上也 留下了不少内容提示。 但是这些知识内容是不够清晰的, 缺乏层

14、次的。 这时,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进行整理,哪些 是与课文密切相关的, 哪些是课文以外新吸收的, 21 语文/教海撷英 幼儿从一字一句开始学说话,懵 懂的孩童从一字一句开始学作文,这 两者之间的过程是近似的:幼儿学说 话,借助生活情景用口头语言表达自 己的需求与感受,其特性是简单情景 和思维、语言的统一;同样,作文也需 要借助生活的背景,表达思想、抒发 情感、传递信息。 故而,笔者确立了“浅近一点、感 性一点、轻松一点”的作文教学理念, 经过多次实践,却发现理想与现实有 差距。目标的浅近往往使学生的作文 思维狭隘,内容的感性往往使学生认 识肤浅,过程的轻松往往使学生追求 片刻的感官欢愉。 作文毕

15、竟不同于口语,它是以文 字作为载体,要求呈现“情景生动,思 维严密,语言规范”的特点。如果用一 句话概述,即口头语言多数“源于生 活”,书面语言应该“高于生活”。作文 教学必须基于生活,也必须从生活走 向理、趣。 笔者以一次新发现的两 次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浅近目标确定之前想什么 苏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作文 是要求学生写一个生活中的新发现。 这个发现,不是“发明 ”也不是 “创 造”。对四年级孩子来说,发现是基于 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后的感受、 感动、 启示等。 这么说来,生活中时时处处 都有发现。 这道作文题似乎没有难 度,学生缺乏的只是方法的指导。 第一次确定的目标: 1.以游戏会

16、跑的瓶子为例,使 学生懂得记事要理清顺序,要有详有 略。 2.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使 学生懂得把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写 具体。 3.按照习作要求,写一件发生在 我们身边的引起我们思考并解决了 的事,要写出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一次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似 乎把所有要讲的要点都列出来了,但 学生提起笔来还是一脸难色,他们想 破脑袋也难以想起生活中有什么发 现。即使有,那也是生活的过去式,当 时一瞬即逝, 怎能关注到发现的过 程,并将它有序记叙出来呢? 作文缺 乏真情实感。倒是有些孩子就以示范 游戏会跑的瓶子为内容,记叙得有 模有样。 孩子并不缺乏生活, 但缺乏把 生活素材提炼为作文素材的意识和 能力。 试想:如果把这道作文题就这 样扔给老师, 又有多少老师能一挥 而就呢? 要让学生真切地在作文过程中 习得作文,教师就有必要为学生创设 可以“发现”的生活情景。李白坚教授 认为:我们教师的作文指导课,其实 应该在学习写作的时候,从语言表达 的角度给予生活化的场景。笔者决定 第二次教学时就以游戏 会跑的瓶 子为内容,让学生获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