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胜色》概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069255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水胜色》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山水胜色》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山水胜色》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山水胜色》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山水胜色》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水胜色》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水胜色》概要(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水胜色,驱山走海置眼前,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 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其他 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诗 歌 的 情 感,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情 昔盛今衰之感伤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朋友情谊之真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蔑视权贵之洁 离别思念之愁 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之慨 愤世嫉俗之绪,边塞征战,怀古咏史,人生感怀,羁旅思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送别抒怀,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思妇闺怨,医得眼前疮,挖却心头肉。,民生疾苦,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山水田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哲理,诗歌鉴赏“六看” 1.看题目认识对象 2.看作者了解背景 3.看意象把握情感 4.看尾句参透主旨 5.看注释破解难点 6.看题干得到启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感受山水田园,归园田居 (三) 种豆南山下

3、,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感受山水田园,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感受山水田园,明确概念,1、概念补充: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代表诗人: A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 B盛唐时,山水田园诗的创作蔚为大观,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等。(宋:

4、杨万里、范成大),一.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 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厌恶和鄙视黑暗社会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景物描写和诗人对生活的思考,揭示引人深思的哲理。,A、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C、对

5、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二.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生活,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等。 2、画面意境:恬淡宁谧,清新淡雅,明丽绚烂,雄浑壮丽,清冷空寂等。,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等。 A.描写景物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等。 B.写景的空间排列次序:由大至小、由小至大、由远至近、由近至远、由上到下等。 C.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 4、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等。,三.分析诗歌描

6、写景物的手法 山水田园诗一般通过写景来抒情,所以要善于分析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才能准确把握所写景物点,从而把握诗歌的感情。,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要留意作者观察景物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远、近,要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具体方法,常见描写手法有侧面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明衬暗、渲染、白描等。,动静结合 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

7、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

8、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 ;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其它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为鲜明突出。例如自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诗人从触觉、视觉、听觉几个角度,生动传神地写了一场夜雪,全诗写雪,

9、却不见一个雪字。,渲染 是指对景物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正面描绘,以突出形象。例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此诗从形态(视觉)、声音(听觉)的角度对江畔春景进行了非常细微的刻画,辅之以数量词、叠词、拟声词色彩浓丽,声音喧闹,渲染出“春意闹”的情趣。,白描 是指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山水胜色,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盛唐山水诗总体特点: 风

10、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 盛唐山水诗两类风格: 一、清,以王孟为代表 二、雄,以李杜为代表,孟浩然(),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岁以前主要在家闭门苦学,灌蔬艺竹,以全高尚。为乡里救患释纷,曾一度隐居鹿门山。岁到长安应试,不第,还襄阳。岁时入张九龄幕府。开元二十八年()病逝。有孟浩然集四卷,录诗261首。 孟浩然始终处于仕隐的矛盾心态中。,孟浩然诗歌风格特点 1.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 2.语淡而味浓。,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思考讨论: 1.“山暝

11、听猿愁,沧江急夜流”两句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2.首联中的“急”字因“引人遐思、情意深切”历来被人们赞赏,请简要分析。 3.找出颔联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诗人何以在宿桐庐江时有这样的感受?造成作者这种凄恻的感情的原因有哪些? 4.颔联写景有何特色?请简要赏析。,韵译: 山色昏暗听到猿声使人生愁,桐江苍茫夜以继日向东奔流。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建德风光虽好却非我的故土,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相忆相思我抑不住涕泪两行,遥望海西头把愁思寄去扬州。,具体赏析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两句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日暮、山深、猿啼、沧江、夜流。

12、 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次句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来了,它似乎无法控制,而像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 这就营造了一种清寂或清峭的意境,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首联中的“急”字因“引人遐思、情意深切”历来被人们赞赏,请简要分析。,“急”既写出江水不舍昼夜,急速东流的情状,又使人感觉江水似乎无法控制,在急于寻找自己的归宿;而自己空度岁月,无所归依,心情也急切不安。,找出颔联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孤,思考:诗人何以在宿桐庐江时有

13、这样的感受呢?,“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一方面是因为此地不是自己的故乡,“虽信美而非吾土”,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这种思乡怀友的情绪,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下,相当强烈,不由得潸然泪下。他幻想凭着沧江夜流,把自己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带给在大海西头的扬州旧友。,孤,造成作者这种凄恻的感情的原因有哪些呢?,这种凄恻的感情,如果说只是为了思乡和怀友,恐怕是不够的。孟浩然出游吴越,是他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苦闷而作长途跋涉的。,这可以看作孟浩然写诗“淡”的地方。这样淡一点着笔,对于这首诗却是有好处的。 一方面,对于他的老朋友,只要点到这个地步,朋友自会了解。另一方面

14、,如果真把那种求仕失败的心情,说得过于显露,反而会带来尘俗乃至寒伧的气息,破坏诗所给人的清远的印象。,颔联写景有何特色?请简要赏析。,视觉和听觉相融合:残月孤舟,这是诗人眼中所见;风打树叶声,这是诗人耳中所闻。 借景抒情:借秋日夜晚桐庐江上萧索、零落的景象,表达诗人失落飘零、迷惘悲苦、孤寂无依的心绪。 动静结合:“风鸣岸叶”是动态描写,“月照孤舟”是静态描写,动静相衬,更显环境的幽寂及诗人情感的孤寂凄凉。,王维生平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ji),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

15、,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善画人物、丛竹、山水。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他原信奉佛教,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王维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的情趣。,楚塞三湘接,荆门

16、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汉江临眺 王 维,韵译: 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雄浑壮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滔滔远去,好象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