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卫生信息化现状与工作进展报告

上传人:QQ15****706 文档编号:108068381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97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卫生信息化现状与工作进展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我国卫生信息化现状与工作进展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我国卫生信息化现状与工作进展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我国卫生信息化现状与工作进展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我国卫生信息化现状与工作进展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卫生信息化现状与工作进展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卫生信息化现状与工作进展报告(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卫生信息化现状 与工作进展报告,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把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深化医改的八大支撑之一,要求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目 录,一、卫生信息化发展现状,二、卫生信息化发展思路,三、2011年卫生信息化试点工作,一、卫生信息化发展现状,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2、,充分发挥信息化,(一)卫生信息化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至2003年。是卫生信息化发展的起步阶段,主要内容是工作流程的电子化,大型医疗机构是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医疗机构自筹资金、按照各自原有的工作流程设计信息化软件,提高内部的管理水平。,第二阶段:2003年抗击非典后。是公共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期,国家加大公共卫生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投入,建立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逐步建立了卫生应急指挥、卫生统计、妇幼卫生保健、新农合管理等业务信息系统,对提高相关业务的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卫生信息化三个发展阶段,第三阶段:2009年深化医改工作启动以来。各地

3、积极探索,建立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努力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大型医院在建立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挂号、收费、治疗一体化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发展远程医疗方面取得成效,这一时期是卫生信息化全面开展、快速发展的时期。,(一)卫生信息化三个发展阶段,1、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成效明显 90%以上的县及县以上医院建立了以挂号收费、药品器材、医疗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30%以上的大型医院建立了以病人为中心、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挂号、收费、处方、治疗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 以医院为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优化了医院内部就医流程和资源配置,提高了内部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方便了患者就医,发挥

4、了应有的积极作用。,(二)卫生信息化发展成效,2、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信息化建设进展明显。 2003年以来,我国建立完善了以个案为基础的法定传染病疫情直报系统。 以传染病疫情直报系统为平台,初步完成了结核病、艾滋病、鼠疫、流感与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10多个疾病监测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以新生儿预防保健为主要内容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目前,全国所有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6%的县和县级以上医疗机构、82%的乡镇卫生院实现了网络直报疫情,全国网络直报点已达7万个,形成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线报告系统。全国传染病报告质量逐年提升,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及时报告率和及时审核率均超过99%。,(二)卫

5、生信息化发展成效,3、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初见成效。 目前,卫生部应急指挥系统在前期硬件集成与基建工程的基础上,完成了指挥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并投入使用,并已经在应对抗震救灾医疗救治、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同时,已经启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正在建设卫生部、省级和地市级的紧急救援机构数据中心,努力形成覆盖全国的医疗救治信息网络。,(二)卫生信息化发展成效,4、卫生统计信息系统正式运行。 2007年11月,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正式运行。目前,已实现卫生统计信息在线数据录入、审核、上报功能,约有9万个医疗卫生机构和县(区)卫生局

6、作为直报用户,登录省级平台实时上报统计数据。卫生统计分析已实现国家、省、地(市)、县(区)四级在线实时汇总。近期,结合医改工作需求,卫生部又对统计直报系统进行了升级,增加了医疗服务月报、医改进展监测数据收集功能,为实时监管工作、科学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二)卫生信息化发展成效,5、新农合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 2006年以来,卫生部研究制订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指导意见,建设覆盖全国的新农合信息系统,在各级新农合管理部门、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间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对各地新农合业务开展情况、基金筹集情况和使用情况、农民受益情况进行全面监管。 目前,各省级平台以及县级新农合

7、数据库建设基本完成,安徽省建立完善了省级新农合信息系统,实现联网管理、跨地域即时结报,江苏、贵州等部分省份已经实现联网结报,都为规范新农合资金监管,方便参合农民即时结报,以及实现医疗费用的网上审核、网上报销、网上结算发挥了积极作用。,(二)卫生信息化发展成效,6、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建设正式启动。 2009年 6月,国家级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包括国家级卫生监督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全国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系统、卫生行政许可审批系统、卫生监督检查与行政许可处罚业务应用系统以及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信息发布平台等,正在抓紧建设并试运行。,(二)卫生信息化发展成效,7、各地积极探索,在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

8、台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 近年来,卫生部按照统筹规划、顶层设计、互联互通的理念,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集标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等多项标准与规范,并在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开展了区域卫生信息化试点工作,卫生信息化工作成效初步显现。,(二)卫生信息化发展成效,1、各项业务信息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但总体水平与实际需求差距很大,卫生信息化的发展还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能满足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全面掌握信息的需要。,(三)卫生信息化存在的不足,2、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单个医疗机构内部的信息化功能强,但医疗

9、机构之间的总体协同效果差;纵向卫生业务系统的功能强,但系统之间信息不能互通,资源不能共享,“信息烟囱”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三)卫生信息化存在的不足,3、卫生信息化数据标准、口径和填报要求不统一,没有达到自动生成,存在手工填报数据及重复采集信息现象,一些数据失真、效率低下。,(三)卫生信息化存在的不足,4、缺乏一支卫生信息化专门队伍,缺乏既了解卫生信息化现状及需求,又具有信息化工作经验的人才。 5、政府投入不足,缺乏各级财政投入的运行机制,缺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激励机制。这些都是制约卫生信息化快速、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影响到深化医改大局和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尽

10、快加以解决。,(三)卫生信息化存在的不足,二、卫生信息化发展思路,信息化技术纵横交互、准确高效的特点,决定了卫生信息化是对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和利用进行流程改造的过程,对提高卫生工作水平越来越重要。,(一)卫生信息化发展思路,1、满足居民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预约挂号,享受连续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一系列服务,并参与个人健康的管理。 2、通过卫生信息化技术,以远程会诊和远程教育的方式,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之间、医院与医院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能够共享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基层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公平性。,(一)卫生信息化发展思路,3、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公共卫生、医疗、保险、药品

11、供应保障等工作流程,为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重复检查、减少差错、降低费用提供手段,也为居民获得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保障。 4、通过信息化技术,卫生统计、疫情报告、卫生监督、医疗救治等信息系统,为同步报送信息、实时形成统计表格、准确分析工作进展和科学决策提供数据平台,使卫生管理工作由单项管理逐步转变为实时监督、综合管理,大大提高卫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二)研究制定“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框架,明确原则:三个转变 一是从单纯的卫生管理向综合管理与为公众提供服务相结合转变。 二是从垂直业务和单一应用向扁平化信息平台与应用系统建设相结合转变。 三是从

12、追求各单个系统规模向促进各系统资源整合转变。,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5项业务应用,国家、省和地市3级卫生信息平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2个基础数据库,1个专用网络,信息化,2,4,2,6,二体会,总体框架:3521工程,(三)目前开展的工作,一是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协调与沟通,争取将卫生信息化建设纳入“十二五”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 二是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研究下发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和指导意见等深化医改的配套文件。 三是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鼓励各地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发挥典型引路作用,逐步推广。,三、2011年卫生信息化试点工作,近期

13、,财政部安排今年新增加中央转移支付地方专项资金27亿元用于卫生信息化建设。,三、2011年卫生信息化试点工作,第一,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工作。 主要是中西部地区42万多个村卫生室的信息化建设,为中西部每个村卫生室配备电脑和网络支付终端(POS机),要求以统一的软件实现村卫生室与乡镇卫生院以及县级新农合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服务、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机构联网,实现网上实时上报卫生信息,及新农合参合农民医疗费用网上即时结报。,第二,支持在上海、浙江、安徽、重庆、新疆等五省(区、市)开展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工作。 要求着眼于统一高效和互联互通,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

14、、门诊统筹管理,建设系统整合、信息共享的省级综合管理卫生信息平台,选择部分地市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结合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项目,实现试点地区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卫生机构的互联互通,以及医疗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机构的横向联网,省、市、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纵向联网。卫生部要求五省(区、市)把该项工作做成实施“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的示范工程,为各地提供经验。,第三,支持远程会诊系统建设。 在中西部地区每个省份选择地处偏远的5个县开展试点,每个县的一家综合医院与省级定点综合医院建立远程会诊系统,探索通过信息化手段,切实解决偏远地区医疗卫生工作的实际困难。,第四

15、,支持16个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的信息化建设。 要求每个试点城市不仅要完善公立医院内部信息系统,更要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龙头,统筹设计,加强区域内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区域内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横向联网和市、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纵向联网,积极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的卫生工作。,针对以上卫生信息化试点工作,卫生部在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框架下,专门成立了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办公室,设立组织协调、技术指导、资金保障、培训督导四个组开展具体工作。 卫生部很快将印发项目管理方案,正在研究制定技术方案。同时,我们也要求各试点省份成立相应的专门机构,安排配套资金,狠抓工作落实,狠抓工作成效。,32,重要性,复杂性,积极性,全力做好卫生信息化工作,谢谢大家!,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