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108066694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制备氧气(课时1)制备氧气教学设计姓名:罗开敏年级:2013级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材分析】“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学化学以来遇到的第一种气体的制取,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本教学设计为此课题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内容主要研究实验室中如何制取氧气,在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2、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用到催化剂,这里介绍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另外通过对比化合反应提出了分解反应的概念。【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的性质”等,对氧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如何得到氧气,特别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如何制取氧气还没有系统,深入的认识。2、通过前面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对科学探究已有一些体验。在本课题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后加以表达和交流,得出相关的结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收集方法、检验、仪器装置及操作注意事项。(2)能说出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2

3、.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初步学习实验探究过程。(2)通过“思考与交流”、“问题探究”等活动,增强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学重难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其操作方法。【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练结合法【教学用品】1仪器:大试管、酒精灯、铁架台、试管夹、单孔橡胶塞、集气瓶、火柴、棉花、水槽、玻璃片、玻璃导管、胶皮管、2药品:高锰酸钾【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引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看一下大家语文学的怎么样?唐代诗人李商

4、隐在无题中用哪一句诗来表达了坚贞的爱情?【图片展示】那我们来看看燃烧着的蜡烛 【提问】蜡烛可以燃烧是因为有什么呀?【联系生活】氧气可以助燃,那么氧气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应用呢?氧气有着广泛的用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那么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进行学习和探究这个问题。回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回答:有氧气认真思考,回答: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金属切割、燃烧等。用古诗和图片引课,容易激学生学习兴趣,也让同学们明白化学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而是与其他学科也有紧密联系。学会发现生活中的化学,化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氧气的制备(自然界、工业)自然界

5、获得氧气【提出问题】1、自然界是如何获得氧气?解释: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思考、讨论、回答。 自然界氧气的获得:主要是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有助于培养学生开阔的思维,灵活学知识的能力。工业制氧工业上需要大量氧气,同学们你们认为用什么原料制取即经济又可行?解释:工业制氧是利用空气分离的方法大量制取氧气,原料来源广泛,使得成本降低,是利用了物质的基本性。思考回答:空气理解利用沸点不同来分离混合物的方法。通过对工业制氧气过程的介绍让学生知道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氧气的制备(实验室)练习【讨论】如果要通过化学方法在

6、实验室制出氧气,反应物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发生反应的条件应该是怎样的?生成物应具备什么要求?【讲述】反应物含氧元素且廉价易得;反应条件简单容易达到;生成物无污染等等。那么我们来学习一下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展示高锰酸钾】向同学们展示一瓶高锰酸钾,让学生观察其色态。【讲述】大家对于高锰酸钾其实并不陌生,医院里常用的紫药水就是高锰酸钾和水形成的溶液,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高锰酸钾在加热的过程中,能分解出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咱们通过实验来看看。【演示】实验首先:找到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用的仪器: 指导学生参照课本上的装置图找出所需的仪器1、 按照装置图安装好仪器【注意】:安装仪器要从左

7、至右,从上到下依次安装。2、 检查气密性用水捂住试管的底部一段时间,看水中的导气管是否有气泡产生,松手后有一段水柱,有则证明气密性好。3、 将适量的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离试管的中上部。【注意】:加高锰酸钾时要用药匙加【思考】: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棉花?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解释】:放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甚至进入水中,睡会变为红色。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产生的水珠倒流至KMnO4,受热不均而使试管炸裂;4、 加热试管,先让酒精灯在试管底部来回加热【注意】这样是为了可以让试管均匀受热5、 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只需放在集气瓶

8、口部。【思考】什么时候开始收集气体?什么时候满了?【演示】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后,再开始收集氧气。当集气瓶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证明已满。6、 收集完毕,盛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毛玻璃片正放。停止加热时,移走试管中的导管,熄灭酒精灯。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水沿着导管倒流入灼热的试管内,造成试管炸裂。7、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讲解】高锰酸钾加热后会产生氧气,同时还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同学们可以尝试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讨论与交流】同学们总结一下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这个实验中我们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基本步骤有有哪些呢?【注意事项】组

9、装装置中的注意事项1.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2.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3.铁夹应夹在离试管的中上部。4.试管内的导管稍伸出胶塞即可。 5.排水法集气时,导管口只需放在集气瓶口部。6.组装仪器时,先下后上,先左后右。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1.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2.排水法集气时,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能收集。3.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水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4.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集气瓶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证明已满。 5.盛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毛玻璃片正放。【总结】实验中的步骤,用七个字概括,查、装、定、点、收、移、熄。检查气密性,装高锰酸钾,固定仪器,点燃酒精

10、灯,手机气体,移走导气管,熄灭酒精灯。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从水槽中取出导管;熄灭酒精灯,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正确的是( )A、先加入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C、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氧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思考、讨论并得:反应物价格演便宜;反应条件比较简单;生成物无污染。回答:高锰酸钾是一种黑紫色的固体。

11、了解高锰酸钾的作用。按照装置图找到所需仪器。掌握如何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认真看演示实验,重视老师强调的注意和重点的地方,思考问题。认真思考回答:加棉花是防止高锰酸钾加入水中;倾斜是防止试管炸裂。掌握加热试管方法回答:有气泡的时候收集;很多气泡的时候就满了。理解实验中操作的意义及作用。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回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根据实验现象和老师提供信息写出反应表达式。根据刚刚看老师的演示实验,回忆实验中的之一事项,和同学们相互讨论。回答: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离试管的中上部等等。理解与掌握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积极思考,认真完成。增强学生分析、联想、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描述物体的能力及语言的组织能力。使学生明白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使学生对制取装置有一个整体认识。练习反馈,加深理解,查漏补缺。【板书设计】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一、氧气的制法 1、自然界:光合作用 2、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二、实验室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1、文字表达式:2、所需仪器及药品3、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4、制取氧气的步骤:查、装、定、点、收、移、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