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3、4章教材分析x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060264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4.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第3、4章教材分析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必修二第3、4章教材分析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必修二第3、4章教材分析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必修二第3、4章教材分析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必修二第3、4章教材分析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第3、4章教材分析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第3、4章教材分析x(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必修二第3、4章 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成都七中 汤洋,“苹果卖的不是产品,是文化。”,教学重心应该从讲授事实转移到使用事实,以便传递和评价更深层的理解力; 学习重心也应该从记忆事实转移到理解可迁移的核心概念和对更为根本的知识结构进行深层理解,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实践、交叉概念和核心概念” K12科学教育框架 “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一、教学设计的几点建议,1、研读课标、教材,准确找出核心概念 2、梳理概念之间的关系,把握重难点, 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二、教学实例分析,1、第三章第1节 D

2、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教学设计的几点建议,1、研读课标、教材,准确找出核心概念,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核心概念: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复制实现的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重要概念: 基因、遗传物质的本质、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半保留复制、解旋、DNA分子的多样性、遗传信息。,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两个实验: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第3节 DNA的复制,1、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选学),第3节 DNA的复制,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第4节 基因

3、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第4章 基因的表达,核心概念: 遗传信息的表达是通过转录和翻译实现的 重要概念: 基因的表达,转录,翻译,密码子,反密码子,遗传密码,中心法则,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第4章 基因的表达,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教学设计的几点建议,2梳理概念之间的关系,把握重难点,选择 恰当的教学策略。,“生物教材就是由概念积木加上素材案例构建而成,概念积木多且散乱,素材案例穿插其中”。 赵占良,概念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是什么? 为什么引入这一概念? 将如何建立这一概念?,一、教学设计的几点建议,2梳理概念之间的关系,把握重难点,选择 恰当的教学策

4、略。,(1)运用实例归纳核心概念的精确定义,一、教学设计的几点建议,2梳理概念之间的关系,把握重难点,选择 恰当的教学策略。,(2)抓住关键词,分析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一、教学设计的几点建议,2梳理概念之间的关系,把握重难点,选择 恰当的教学策略。,(3)用生活中比较通俗的实例比喻陌生概念,一、教学设计的几点建议,2梳理概念之间的关系,把握重难点,选择 恰当的教学策略。,(4)用图形简化概念,提取核心概念的精髓,一、教学设计的几点建议,2梳理概念之间的关系,把握重难点,选择 恰当的教学策略。,(5)一般与特殊,澄清核心概念中模糊 语言的含义,一、教学设计的几点建议,2梳理概念之间的关系,把握

5、重难点,选择 恰当的教学策略。,(6)关注前概念,适当重组,一、教学设计的几点建议,2梳理概念之间的关系,把握重难点,选择 恰当的教学策略。,(7)比较分析,理解相近核心概念之间的内 在联系,例: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比较,例:遗传信息、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比较,一、教学设计的几点建议,2梳理概念之间的关系,把握重难点,选择 恰当的教学策略。,(8)在应用中强化理解核心概念,二、教学实例分析,汤姆克鲁斯的女儿 金喜善的女儿,基因的重要性,一、创设情境,梳理已有概念,20世纪30年代,DNA是由多种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20世纪20年代,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基因

6、是什么? DNA或蛋白质? 几多实验,几多争论。 是谁将谜底揭破?,染色体,摩尔根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S型细菌,R型细菌,光滑(Smooth),粗糙(Rough),有多糖类的荚膜,无多糖类的荚膜,有毒性,可致死,无毒性,菌落,菌体,毒性,阅读课本43页“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第二段,完成表格,二、分析资料,生成具体概念,实验探究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什么第四组实验将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思考,已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此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为什么第四组实验将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

7、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思考,结论1,实验探究1格里菲思的肺转化炎双球菌实验:,多糖 脂类 蛋白质 RNA DN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假如你是当时的科学家,应该怎样设计实验来探究“转化因子”是哪一种物质?,多糖 脂类 蛋白质 RNA DNA,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R R R R R S,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DNA +DNA酶,R,实验探究2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结论2,设法把DNA、蛋白质和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的、直接的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在艾弗里证明DNA、蛋白质或其他物质哪一种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8、?,总结,1952年,美国的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噬菌体去侵染细菌,观察亲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与子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的关系,他们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知道他们为什么选择噬菌体做实验材料吗?,三、问题引导,深入理解概念,噬菌体侵染后,合成了什么物质?原料来自于哪里?,要想知道是DNA ,还是蛋白质从亲代噬菌体遗传给子代?用什么方法研究?,为什么选用噬菌体做主要实验材料?,实验探究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T2噬菌体结构和繁殖过程,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DNA的组成元素:,C、H、O、N、S,C、H、O、N、P,(标记32P),(标记35S),思考如何使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

9、别含有35S 和32P ?,2、研究方法:同位素标记法,实验探究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细菌;,分别用上述细菌培养T2噬菌体,制备含32P的噬菌体和含35S的噬菌体。,3、标记T2噬菌体的方法,实验探究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培养基中提供35S,培养的细菌35S,用35S的细菌培养噬菌体,蛋白质含有35S的噬菌体,请阅读课本45页第一段文字以及图3-6 时间:2min 总结实验步骤 搅拌的目的是什么? 离心的目的是什么? 上清液和沉淀物内所含的物质各是什 么? 分析实验结果,通过该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实验探究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0、,思考,实验探究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思考,总结实验步骤,短时间保温 搅拌 离心,搅拌的目的是什么? 离心的目的是什么?,上清液和沉淀物内所含的物质各是什么?,噬菌体颗粒 大肠杆菌,检测放射性,实验探究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噬菌体外壳未进入细菌内部;而噬菌体DNA进入细菌内部;,上清液放射性很高,沉淀物放射性很高,未检测到35S,检测到32P,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结论3,实验探究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实验探究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造成理论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的因素(除离心外)有哪些?,讨论,35S搅拌不充分,已吸附的噬菌体外壳未与细菌分开;,32P未侵染

11、的噬菌体;,32P侵染后已裂解释放的噬菌体。,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吗?,烟草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探究烟草花叶病毒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两人小组讨论,2min。,讨论,四、特例分析,补充完善概念,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实验探究4探究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结论4,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是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实验,RNA是遗传物质,课堂小结,五、归纳提炼,构建核心概念,具有结构的稳定性,能控制性状的产生,能产生一定的变异,能自我复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总结出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哪些特点吗?,拓展延伸,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 人的遗传物质是(

12、 )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 A、DNA B、RNA C、蛋白质 D、DNA或RNA E、核酸,六、演绎推理,实践应用概念,即时反馈,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原因之一是( ) A、它的含量很少 B、它不能自我复制 C、它与新陈代谢无关 D、它的种类很多,B,随堂,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 ( ) A、在细菌DNA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 B、在噬菌体DNA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 C、在细菌DNA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的 D、在噬菌体DNA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D,随堂练习,甲、乙为两种不同的RNA病毒,经病毒重建成 “杂种病毒”丙,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 ),D,创设情境,梳理已有概念 分析资料,生成具体概念 问题引导,深入理解概念 特例分析,补充完善概念 归纳提炼,构建一般概念 演绎推理,实践应用概念,流程,这个过程以基于科学史资料的课堂探究活动为主线,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只是给与适当的提示和点拨。让学生不仅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在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中常握了核心概念,而且从科学史的学习中接受了教育和启发,进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目的,谢谢大家,敬请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