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生物群落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059614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145 大小:9.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生物群落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第六章生物群落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第六章生物群落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第六章生物群落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第六章生物群落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生物群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生物群落(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生物群落,第六章 生物群落,第一节 群落概述 第二节 群落种类组成 第三节 群落结构 第四节 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第一节 群落概述,群落的概念与特征,(一) 群落的概念:,生物群落=植物群落 + 动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第一节 群落概述,(二) 群落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组成的,因此,种类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一个群落中种类成分的多少及每种个体的数量,是度量群落多样性的基础。,第一节 群落概述,(二) 群落的基本特征,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生物群落并非是种群简单的组合,哪些种群能组合在一起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

2、它们必须能共同适应它们所处的无机环境;二是它们间的相互关系必须取得协调和平衡,并随群落的发展而完善。因此,研究群落中种群间的关系是阐明群落形成机制的重要内容。,第一节 群落概述,(二) 群落的基本特征,群落具有自己的内环境,群落与其环境不可分割。群落在形成过程中,生物不仅对环境产生适应 ,而且同时对环境还有巨大的改造作用。随着群落发育成熟,群落内环境也会发育成熟。群落内环境会显著地不同于外部。,第一节 群落概述,(二) 群落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结构,每一个生物群落都有自己的结构,这种结构表现在空间上的成层性、物种间的营养结构、生态结构、时间上的季相变化等。群落类型不同,其结构也不同(如热带雨

3、林、北极冻原)。,第一节 群落概述,(二) 群落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任何一个群落都有它发生、发展、成熟、衰败和灭亡的阶段,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表现出动态特征。如: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第一节 群落概述,(二) 群落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任一群落都分布在特定地段或特定生境上,不同群落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无论从全球范围看还是从区域角度讲,不同生物群落都是按着一定的规律分布。,具有群落的边界特征,在自然条件下,有些群落具有明显的边界,可以清楚地加以区分;有的则不具有明显边界,而处于连续变化中。但在多数情况下,不同群落之间都存在过渡带,被称为群落交错区,并导致明

4、显的边缘效应。,(二) 群落的基本特征,群落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在一个群落中,有些物种对群落的结构、功能以及稳定性具有重大的贡献,而有些物种则处于次要和附属的地位。因此根据他们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物种可以被分为优势种、建群种、亚优势种、伴生种以及偶见种。,(二) 群落的基本特征,(三)群落与种群的区别,种群是种的存在形式,是遗传因子交换及以相同生活方式为基础的实体;而群落则是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是一个边界松散的集合单元。,群落生态学的概念,概念的提出,1910年,在布鲁塞尔召开第3届国际植物学会上决定采纳群落生态学这一术语。,1902年,瑞士学者C.Schroter(施罗特)

5、首次提出群落生态学(synecology)的概念。,群落生态学的概念,群落生态学:,主要研究群落的组成、时间空间结构、动态、分类、群落的昼夜和季节节律、群落的演替等。,学习群落生态学的意义,群落和非生命的自然环境一起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生态系统。由于群落的发展而导致生物的发展。因此,对某种特定生物进行控制的最好方法,就是改变群落,而不是“攻击”生物本身。,学习群落生态学的意义,如:我国对为害几千年来的蝗害得以基本控制,其根本途径是对黄、淮、海及内陆湖泊开展围湖造田、消灭杂草、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从而改变了自然环境条件,引起生物群落的剧烈变化,消除了飞蝗的产卵场地和生活场所。

6、,第二节 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的组成:,种类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群落学研究一般都从分析种类组成开始。,第二节 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种类组成调查的一般程序,(一)选择样地:,选取样地时应注意环境条件的一致性与群落外貌的一致性,最好处于群落的中心部位,避免过渡地段。,群落种类组成调查的一般程序,(二)取样,空间地段选定之后,用随机法进行取样。取样前首先要确定取样地的大小。对于不同的群落类型,其样地大小也不相同,但以不小于群落的最小表现面积为宜。,确定最小表现面积,通过绘制种面积曲线来确定最小面积的大小。,具体作法是:,第一次取样面积为1m1m,第二次取样

7、面积为1m2m,第三次取样面积为2m2m,第四次取样面积为2m4m,第五次取样面积为4m4m,以此类推,每扩大一次,都详细填写登记表。,确定最小表现面积,按照上述方法,逐渐扩大样地面积,调查面积内的物种数,作“种面积曲线”图。 随着样地面积的增大,样地内植物的种数也在增加,但当物种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物种不在增加,曲线则有明显变缓的趋势,通常把曲线陡度开始变缓处所对应的面积,作为最小表现面积。,一般来讲,组成群落的种类越丰富,其最小表现面积越大。 我国北方地区在具体的科研工作中,一般,乔木的样方面积采用2020m2,灌丛采用33m2,草地采用11m2。然后登记植物的种类组成。,科研实践中常用的最

8、小表现面积,群落种类组成调查的一般程序,(三)打样方,进行种类调查登记,按照最小面积在调查地段打一定数量的样方。 在样方内,对群落的种类组成进行逐一登记后,得到一份所研究群落的生物种类名录。 然后,可以根据各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而划分群落成员型(优势种、健群种等),进行群落种类组成性质分析。,群落种类组成性质分析,(一)优势种和建群种、从属种,优势种:,(一)优势种和建群种、从属种,建群种:,(一)优势种和建群种、从属种,从属种:,从属种同优势种相反,它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的作用小于优势种。从属种主要表现为个体数量少,体积小或生物量低,生活能力弱,对群落的结构以及群落环境的形成不起决定性

9、作用。,(二)关键种,1969年:由美国华盛顿大学的Paine(派乐)在“食物网复杂性与物种多样性”一文中首先提出。,认为:生物群落内存在起关键作用的物种,它对其他物种的分布和多度起着直接或间接的调控作用,决定着群落的稳定性、物种多样性和许多生态过程的持续或改变。,(二)关键种,Paine于1969 年首次将关键种术语应用于海洋生物群落,并把关键种概念定义为这样一类捕食者:,它们能够“将被捕食者的种群密度保持在资源限制水平以下,阻止被捕食物种因竞争而消失”。,(二)关键种,关键种概念:,如:,美国西部高原上科罗拉多大峡谷的狮子。,关键种的丢失和消除可以导致一些物种的丧失,或者一些物种被另一些物

10、种所替代。,关键种和优势种的区别,优势种是具有控制群落生境和反映群落特征的种类,其数量或生物量在群落中所占比例最多;而关键种是对决定其它大多数种类在群落中持续生存的能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种类,但不一定是优势度最大的种类。,关键种和优势种的区别,关键种就象是一个拱形门的中央处,移去它就会导致结构的崩塌,引起其它物种的灭绝和多度的变化。,关键种的影响远大于其多度所显示的水平,其影响相对于多度而言非常不成比例。关键种的微小变化将导致群落或生态系统过程发生巨大的变化.,许多实验表明,一些数量很少的关键种强烈地影响着群落和生态系统,非洲草原生物群落的关键种狮子,(三)亚优势种,亚优势种:,指个体数量与作用

11、都次于优势种,,在复层群落中,它通常居于下层,如:大针茅草原中的小半灌木冷蒿。,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四)伴生种与偶见种,伴生种:,偶见种:,有些偶见种的出现具有生态指示意义,有的还可作为地方性特征种来看待。,(五)冗余种与冗余种假说,冗余种:,(五)冗余种与冗余种假说,物种作用的两个假设,铆钉假设(Ehrlich美国生态学家,艾里奇,1981):,冗余种假说( Walker, 1992,澳大利亚):,生态系统要维持正常功能,需要有一个物种多样性的阈值。如果低于这个阈值,系统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高于这个阈值,则会有相当一部分物种的作用是冗余的。,第三节

12、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要素,(一)生活型,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通常将植物分为乔木、灌木、藤本、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等等生活型,是据其外貌而划分,是植物长期对综合生境条件适应的表现。,(一)生活型,生活型的分类,最著名的丹麦生态学家CRaun-kiaer生活型分类系统简单、易于掌握。,CRaun-kiaer(瑙基耶尔 )生活型分类,群落的结构要素,在具体分类中,按照休眠芽或者复苏芽所处位置的高低和保护方式为依据,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大生活型类群(见下图)。,生活型图解(Raunkiaer,1934),生活型的分类,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 cm以上。,包括全部乔

13、木,大部分灌木以及热带潮湿气候下的高大草本,还有肉质茎植物、附生植物、藤本植物。,又依高度分为4个亚类,即大高位芽植物(高度 30m),中高位芽植物(830 m),小高位芽植物(28m)与矮高位芽植物(25 cm2m)。,CRaun-kiaer(瑙基耶尔 )生活型分类,地上芽植物:,这类植物一般不高出土表2030厘米,包括半灌木、垫状植物以及枝条平伏于地表的植物。冬季有芽鳞、积雪、枯枝落叶保护着芽和嫩枝。,CRaun-kiaer(瑙基耶尔 )生活型分类,生活型的分类,地面芽植物:,这类植物在冬季或严酷环境下,地上部一直枯死到贴近地面。芽也由芽鳞、积雪或枯枝落叶构成的地被物和土壤保护着,为多年生

14、草本植物。,CRaun-kiaer生活型分类,生活型的分类,地下芽植物:,这类植物地上部冬季死亡,芽或嫩枝埋于土表以下越冬。,CRaun-kiaer生活型分类,生活型的分类,一年生植物:,在干旱的草原或荒漠上,这类植物比较丰富。,上述Raunkiaer生活型被认为是植物在其进化过程中对气候条件适应的结果。因此,它们可做为某地区生物气候的标志。,CRaun-kiaer生活型分类,生活型的分类,按植物体态的生活型分类,生活型谱,生活型谱:,制定生活型谱的方法,首先是弄清楚整个地区(或群落)的全部植物种类,列出植物名录。,制定生活型谱的方法,确定每一种植物的生活型,然后把他们归纳到一起,按下列公式求

15、算:,某一生活型的百分率该地区该生活型的植物种数/该地区全部植物的种数100。,对不同地区或者不同群落的生活型谱进行比较,分析各个地区或群落的环境特点。,一般来说,在气候温暖多湿的热带雨林,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而具有较长寒冷季节的地区,以地面芽植物占优势;地下芽植物占优势的群落,反映环境较冷湿;气候干燥的地区一年生植物最丰富。,生活型,(二)生态型,群落的结构要素,同种植物个体群分布在不同生境中,由于长期受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适应过程中,使该种不同的个体群发生变异和分化,这就造成生态型(ecotype)。由于同种的不同种群的分化而造成的生态型,是导致新种起源的一种重要原因。,(二) 生态型,

16、生态型的形成,可以由于地理因素、生物因素,或人为的活动(如引种栽培等)所引起。,群落的结构要素,根据形成生态型的主导条件类别的不同,可以把生态型分为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和生物区系生态型等几类。,例-生态型,以水稻为例:籼、粳稻和早、中、晚稻就是分别由于受了不同地区的温度和日照影响,而分化形成的温度生态型和光照生态型。,陆稻是水稻受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影响而分化出来的陆生类型,属土壤生态型。,(三) 层片,群落的结构要素,层片(瑞典植物学家甘姆斯 ,H.Gams,1918) :,层片分为三级,第一级层片:同种个体的组合. 第二级层片: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的组合. 第三级层片:不同生活型的不同种类植物组合.,现代群落学研究中一般使用的概念相当于H.Gams的二级层片.,(三) 层片,层片的特征,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但同一生活型的植物种只有其个体数量相当多,而且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时才能组成层片。,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三) 层片,层片的特征,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