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断句复习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057990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断句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三断句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三断句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三断句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三断句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断句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断句复习(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课前预习,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祝枝山,地主,勤动笔墨习句读 触类旁通得妙法 备战高考之文言文断句,1、通过文言断句练习,初步探讨并总结文言文断句简易方法。 2、学会归纳思维并善加实际运用,以提高语文备考复习效率。,学习目标,活动一: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断句处有何特点,展示交流,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限2处),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限2处),活动二: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断句处有何特点,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2、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限6处),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限6处),活动三: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断句处有何特点。,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限5处),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限5处),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2、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3、吾闻楚有神龟/死已

3、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总结1、关注名词(人名、地名、官名、时间词)和代词 文言文中,名词(或代词)常作主语、宾语。主语前与宾语后一般要断开。 2、关注对话动词。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句读。 3、关注文言虚词。 句首:夫、盖、盍、则、若夫、嗟夫等。 句末:者、也、矣、乎、哉、耶、耳、焉、而已、欤(与)等。 复音虚词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于是、虽然、至于、是故、乃夫、已而、至若、向使、纵使等。,1、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

4、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限6处) 2、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限6处) 3、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限9处),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学以致用:,1、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限6处) 1、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

5、也,则事寡败矣。,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学以致用:,2、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限6处) 2、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学以致用:,3、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限9处) 3、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学以致用:,1、刻削之道/

6、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2、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 3、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6处),活动四: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断句处有何特点,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限6处),1、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限5处),活动五:试给下列语

7、段断句,看断句处有何特点,1、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限5处),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限4处),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1、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限10处),活动六: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断句处有何特点,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1、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

8、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2、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4、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1、固定句式 “者,也”“者也” “何之有” 、 “何之为” “如何”“奈何”、 “唯是”、“以为 ” “无乃乎”、“不亦乎” “可得欤”、“得无乎”、 “与其孰若”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 “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 2、修辞句(顶针、排比、对偶等

9、) 3、句子关系(总分、分总、并列、层进、相承等),总结:借助句式、修辞及句子关系,学以致用: 1、君悬军深入而置阵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阵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7处) 2、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诗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限6处) 3、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限5处),学以致用: 1、君悬军深入而置阵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阵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7处) 1、君悬军深入/而置阵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阵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学以致

10、用: 2、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诗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限6处) 2、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诗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学以致用: 3、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限5处) 3、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1、君悬军深入/而置阵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阵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 2、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诗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谁为之格

11、/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 3、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方法总结:,1、关注名词、代词 2、关注对话动词 3、关注文言虚词 4、借助固定句式 5、借助修辞句式 6、借助句子关系,词,句,细心、用心,词不离句,句不离段,一、读文段,理解文意 二、用方法,准确断句 1、看虚词 辨句式 2、标名代 定主宾 3、据修辞 巧判断 4、明章法 断句读,点拨记忆,“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资治通鉴卷十六),检测反馈:辨析下列断句是否准确,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垓下之战)。

12、,参考答案: 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2、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 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 魏用李克,尽地力, 为强君。 自是之后,天 下 争 于 战 国 贵 诈 力 而 贱 仁 义 先 富 有而 后 推 让 故 庶 人 之 富 者 或 累 巨 万 而 贫 者 或 不 厌 糟 糠 有 国 强 者 或并 群 小 以 臣 诸 侯 而 弱 国 或 绝 祀 而 灭 世。 以至于秦,卒并海内。 (节选自司马迁

13、史记平准书),天下争于战国(名词) / 贵诈力而贱仁义/ 先富有而后推让(对仗)/ 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近似对仗) / 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 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近似对仗),3、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 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 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 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 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世说新语,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名词或代词作主宾) /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句首

14、、句中虚词) /以此推之(固定结构) /容必能立勋,4、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2013苏北四市二调 每见待子弟严厉者,易至成德;姑息者,多有败行,则父兄之教育所系也。又见有子弟聪颖者忽入下流庸愚者转为上达则父兄之培植所关也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 (选自清 王永彬围炉夜话),又见有子弟聪颖者(名词做宾语)/忽入下流/庸愚者/转为上达(对仗句式) /则父兄之培植所关也(虚词句中、句尾)/人品之不高(名词做主语)/总为一利字看不破;,5、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予友武林王子丹麓,手订今世说一书,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予受而读之,自清兴以来名臣硕辅,下逮岩穴之士、章句之儒,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辍一词,其详慎不惮烦如是。,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辍一词,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寻找标志,各个击破 回读全文,查漏补缺 依靠语感,事半功倍,课堂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