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格,,刘国雄,南师大教科院,2,主要内容,1. 性格的一般概念 2. 性格的结构 3. 性格学说 4. 性格的表现和评定 5. 性格的形成和发展,3,性格:源于希腊语“雕刻的痕迹”,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人格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 小气—;好—;热情—;单纯— 成熟稳重—— 谦逊礼貌—— 与人为善—— 深谋远虑—— 刚愎自用—— 阿谀奉承——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1. 性格的一般概念,草率轻浮,自高自大,尖酸刻薄,鼠目寸光,从善如流,刚正不阿,4,性格的一般概念,性格、个性、人格(Character,俄语,personality) 观点一:人格、性格为同义语,尤其是西方的心理学教材中,以人格心理学或性格心理学命名的书籍内容并无二致 观点二:美国心理学家采用人格这一概念时,一般强调的是人在心理、身体上的各种特征;而在谈到性格时,则偏重于伦理的、价值的方面 观点三:人格=个性性格 能力、气质、性格 人格魅力;敢爱敢恨、个性鲜明(有个性) 观点四:多数西方心理学家采用的人格概念,包括气质和性格,不包括能力 个性人格性格,5,性格的一般概念,人格: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原意面具,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自我调控系统等方面。
舞台演员的面具,体现了不同的人物角色 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特性,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6,性格的一般概念,自我调控系统: 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self-experience):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 自我控制(self-regulation):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7,性格的一般概念,性格与气质 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一般发生在个体成长的早期阶段,主要体现为神经类型的自然表现性格则是后天的,是人与社会环境作用的产物 婴幼儿气质,青少年性格 气质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性格则体现社会属性 从可塑性上看,气质可塑性小一些,性格可塑性强一些,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相当明显 市井之徒 / 阳春白雪 近朱者赤 / 出淤泥而不染 从内容上看,气质指行为的动力特征、而与行为内容无关,而性格则主要指行为内容因此前者不具有社会评价性,后者则具有好坏善恶之分,8,性格的一般概念,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影响其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影响其表现方式 母婴交互作用 胆汁质/抑郁质——自制力 勤奋:多血质表现为情绪饱满、精力充沛;粘液质则表现为操作精细、踏实肯干 乐于助人:多血质动作敏捷、情绪外露;粘液质则沉着冷静 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改造气质 抑郁质可通过良好的性格特征逐渐改变其弱型气质 巴甫洛夫的狗:弱型+顺利的环境——沉静庄重——不惧怕外部刺激;强型+经常挨打——胆小——防御反应 脑——气质——性格——社会环境,9,性格的一般概念,性格与能力 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性格特征的制约 勤能补拙;笨鸟先飞;高智商高成就者 懒惰马虎,敷衍塞责,狂妄自大 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中养成良好的性格 鲁迅的高尚人格:横眉冷对千夫指,,10,2.性格的结构和表现,性格的静态结构 态度特征 理智特征 情绪特征 意志特征 性格的动态结构 整体性 情境性 可塑性,11,性格的结构,性格的静态结构/性格的特征 态度特征 对社会和他人:富于同情、冷酷无情;古道热肠、洁身自好;世故圆滑、诚恳坦率;乐群随和、孤僻傲慢 对工作学习:认真细致、马虎粗心;勤劳、懒惰;富于活力、墨守陈规 对自己:自信、自卑;谦虚、骄傲 理智特征:与认识活动有关的性格特征 宏图大略、鼠目寸光;谨小慎微、粗枝大叶;冒险、保守,12,性格的结构,情绪特征:与情绪活动有关的性格特征 温和、暴躁;乐观开朗、悲观闭锁;风趣、沉闷 意志特征:与意志活动有关的性格特征 独立性:有主见、易受暗示;唯唯诺诺、专横跋扈 坚定性:坚忍不拔、半途而废 果断性:沉着镇定、张皇失措;果断、优柔寡断 自制力;冷静、冲动;端庄贤淑、轻佻俏皮,13,性格的结构,性格的动态结构 整体性:各种性格特征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难以分开 正义感——对他人直爽、对自己不卑不亢、敢做敢为、坚韧不拔 机智+勇敢;精明+能干 情境性:在不同情境中,性格特征可能具有不同的结合,表现出不同的侧面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在学校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在家依赖家长、不问家务、生活懒散 可塑性:与年龄有关。
浪子回头金不换;陋习难改,14,性格的表现,活动:游戏活动、学习、工作 打针;布娃娃/小汽车 言语:说话的多少、是否真诚、言语风格、是否因人而异等 健谈——开朗好交际/自负爱表现 沉默寡言——责任感/明哲保身/孤僻怯懦 外貌:面部表情、姿势甚至衣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个体的性格特点 面若桃花,心如毒蝎;经常打手势——缺乏自制/矫揉造作/自然表现;狂笑、微笑、傻笑、奸笑、冷笑、苦笑等,15,个性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艾里克森、马斯洛 类型理论 单一类型理论——T型人格 对立类型理论——A-B型人格 多元类型理论——培因、斯普兰格的类型说 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卡特尔的特质理论 现代特质理论: 艾森克三因素、塔佩斯大五、特里根大七人格模型,3. 性格学说,16,性格学说,弗洛伊德的个性发展理论 口唇期(0-1岁) 肛门期(1-3岁) 性器期(3-6岁) 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 性别认同、超我形成的重要时期 潜伏期(6-11岁) 生殖期(青少年期),17,性格学说,埃里克森个性发展的八阶段论 强调自我、社会文化因素在个性发展中的作用自我不仅仅是调和本我和超我,更是一种发展的积极力量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岁) 信任感是建立人际关系、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 自主感对羞怯感(1-3岁) 感觉到自己的力量(说话、行走、控制等) 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发展良心,获得性别角色。
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同一性获得对同一性混乱(青少年期) 自我同一感(或同一性)是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中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的一系列自我感受 孔子:贵族身份、不耻下问——种菜、模样、吹奏 亲密感对孤独感(成人早期) 繁殖感对停滞感(成人中期) 完善感对失望感(老年),18,性格学说,莫瑞的人格理论 需要是一种人格特性,是在特定情境中做出某种特定反应的准备状态(Murray, 1938) 对需要的感受和满足程度直接影响个体的人格和行为 低级趣味、阳春白雪 EPPS,19,类型论,人格类型(personality type)很早被用来描述一类人与另一类人的心理差异德国心理学家Stern(1911)将人格类型概括为三种模式: 单一类型理论:依据一群人是否具有某种特殊人格来确定,如T型人格 对立类型理论:人格在某一维度上具有两个相反的方向,如AB型、内外向 多元类型理论:人格由多种不同质的人格特性构成,如斯普兰格的类型说20,类型论,T型人格(T type personality)由美国心理学家Franck Farley提出。
T型人格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 T+型人格:冒险行为向健康、积极、创造性和建设性发展 体格T+型人格:通过身体运动来实现追求新奇、不断刷新纪录的动机 智力T+型人格:冒险精神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的探新上 T-型人格:冒险行为具有破坏性质21,类型论,阿德勒按某些典型的性格特征分为: 优越型:好强,不甘落后,总想胜过别人; 自卑型:遇事退让不争,有很深的自卑感 A-B型人格:由Friedman & Rosenman (1974)提出 A型人格:成就动机高,争强好胜,时间观念强、工作效率高;说话行事快,总闲不住、总想把工作日程排得越满越好常同时做或思考多件不同的事;性情急躁、缺乏耐性,遇事总想亲力亲为,信不过别人 高血压、心脏病,22,类型论,B型人格:性情不温不火,有耐性无紧迫感,举止稳当;喜欢慢步调、平凡的生活,对工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在需要审慎思考和耐心的工作中比A型人做得好 此外还有C型性格、 D型性格 前者总是忍气吞声,强烈压抑自己的情绪 ——癌症 后者又称“忧伤人格”,最明显的特征是消极忧伤和孤独压抑 ——心血管疾病,23,类型论,培因等按心理机能将性格划分为: 理智型:根据冷静的逻辑思考行事 情绪型:不善思考,凭感情办事 意志型:目标明确,行为主动 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Spranger, 1927)依据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形态,将人的性格类型划分为6种:,24,类型论,经济型:注重实效,以追求利润和获得财富为目的——商人、企业家。
理论型:以追求真理为人生目的,不会处理实际问题(高分低能) 审美型:以感受事物的美为人生价值,不关心实际生活 权力型:追求权力,总想指挥别人 社会型,以奉献社会为最高价值,志于增进社会福利社会活动家 宗教型:以信仰为最高价值,坚信宗教25,类型论,霍兰德根据人格特征和职业选择的关系,将人分为: 现实型,重物质利益,轻社交,喜欢安定和规则,感情不丰富,缺乏洞察力——机械、电工 社会型,重友谊社交,乐于助人——教育、医疗 研究型,重分析好内省——科研 艺术型,好自由活动,想象丰富、易冲动——表演、绘画 企业型,好发表见解、支配他人,有冒险精神——组织领导 常规型,喜欢稳定有序的环境,易顺从——出纳、仓库管理员26,特质论,类型论按照一类人身上共有的性格特征来划分类型,强调个性差异具有质的不同,是可观察到的 特质论则认为个性是由许多特质要素构成的,可以从量上来衡量各种特质的差异,特质是内在的,只能通过测验分析找出背后潜在的特质 奥尔波特、卡特尔 艾森克、塔佩斯、特里根,27,特质论,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一般化了的、个人所具有的神经心理结构,它能使多种刺激在机能上等价,并有引起和导致一贯的心理适应和行为表现的力量。
他将各种特质划分为两大类:共同/一般特质和个人特质(common/ individual traits),前者是某种文化型态下人们共有的一般性格特点,后者属个人所有,使得人与人之间呈现较大的个体差异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坚持固执的日本人;独立自由、拜金的美国人 又进一步将个人特质分为三类: 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28,特质论,首要特质(cardinal)最具概括性、最典型在个人生活中占统治地位,代表个体人格的最独特之处,支配着人性和行为,是衡量人的标准 只在少数人身上有明显体现,因而小说中的典型人物或历史知名人物常被冠以某种首要特质 “优柔寡断的哈姆雷特”、鲁莽冲动的李逵、汉武帝 中心特质(central)代表一个人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个性结构的重要成分,概括性要低一些,反映出个人一贯表现出的独特个性 说某人聪明能干、勤奋务实、与人合作,这些联合起作用的特质即构成其(与工作有关的)中心特质 次要特质(secondary)在特定行为或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特质,是对事物的一种暂时的状态,不能反映个体一贯的个性特征 如李逵在外很粗鲁,在家对母亲很顺从,29,特质论,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启发,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人格特质的四层次模型: ①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 ②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③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 ④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30,特质论,表面特质是表面看上去似乎聚在一起的一组特征或行为,但其间关系复杂,不一定一起变动、也不一定源于共同的原因。
根源特质则是通过因素分析提取出的、各种外显特征背后潜在的特质,各特征或行为之间关系密切、一起变动,从而形成单一的、独立的人格维度 每种表面特质可能来源于一种或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