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唐代茶叶的经济功能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8053742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8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论唐代茶叶的经济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略论唐代茶叶的经济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略论唐代茶叶的经济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略论唐代茶叶的经济功能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略论唐代茶叶的经济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论唐代茶叶的经济功能(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略论唐代茶叶的经济功能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郭亮孙垂利 我国饮茶的历史十分悠久,陆羽在C 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种农。”( 1 ) 特别是进入唐代以后,茶业迅速 崛起,成为当时社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有唐一代,茶叶在人们的经济括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增加 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繁荣了商品经济;而且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时也推动了制瓷业的 发展,凡此等等。强大的经济功能影响所及,在社会实际生活中有具体的表现,现择其数点,略述如下。 一、增加财政收入,繁荣商品经济 中唐以前,封建国家的财政中尚元茶税或榷茶收人。随着历史的演变,玄宗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这对 社会的生产力造成

2、了巨大破坏,致使唐政府的国用日益匮乏。为缓解经济紧张的状况。统治者把目标瞄准了 刚刚堀起的新兴产业一茶业于是榷茶收入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国家的新税源。唐代税茶最早起源于德宗建中 三年,当时的户部侍郎赵赞奏;“诸道津要置吏税商货,每贯税二十文,竹木茶漆皆什一税一以充常平之 本。玎( 2 但这次对茶征税只持续了短短数年时间,到兴元元年就基本废除。唐政府真正把收取茶税做为一顶国 策固定下了是在贞元九年,起因是前一年发生大水灾,严重影响了国家正常的两税收人。为弥补损失,朝廷采 用盐铁史张涝的建议,在产茶州县及交通要塞设置茶场,由主管官吏按质分三等定价,每十税一,以充当两税 所得。o 当年初税茶即得钱四十万

3、贯并且自此以后税无虚岁。“) 到宣宗时“天下税茶倍增贞元- o ( 5 ) 短短数十 年时间里,榷茶所得就翻了一番。宣宗大中年间全国财政收益总额是1 5 3 8 6 9 6 4 万缗,其中茶税6 0 3 3 7 0 万缗, 约占政府岁收人的3 9 2 。f 6 ) 这一方面表明唐统治者对茶农及茶商舶压榨极其沉重,但另一方面换来的也是 国家经济收入的增加。李氏王朝之所以能在“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藩镇割据的情况下维持较长时问的政 权,一定程度上应得益于茶税从经济上给予的大力支持。 另外,唐代商品经济能够取得长足性的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有农业做其坚定舶后盾,而农业 中又J 三 茶叶经济的

4、崛起最为引人注目。作为一种特殊的农产品茶园户除了消费自己生产出来的少量茶叶 外,其中绝大部分劳动果实将拿到市场上进行销售以换取其它生活必需品。唐中期以后,江南不少地区家家 种茶,所出大量产品汇集到市场上,成为货物交易中的大宗商品。杨华在 膳夫经手录中记载:蜀茶自谷雨 后。岁取数百万斤;浮粱茶,其于济人,百倍予蜀茶;蕲州、鄂州、至德茶。其收藏又倍于浮粱;衡州团饼岁取十 万。( 7 ) 当然这些只是唐代全国产茶总置中的一部分。广泛的茶叶种植和充足的货源保证。使得茶叶流通及销 售异常旺盛。唐人不分大江南北皆好饮茶,而北方各地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又不出茶,因此就促使每年的采 茶季节大量商业资本涌入产茶地

5、进行茶叶交易,这太大加强了南方茶叶产地与全国其它地区的商贸往来,繁 荣了唐代商品经济。自居易所著 琵琶行中生动地描绘到:“商人重利轻别离,前夜浮梁买茶去。“ ( 盯这些茶商 们重利薄情,抛家南奔最后导致出现了:“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的状况。伸婺源方茶 因为制置精好,不杂术叶,结果引来各地的商人竟达到“数千里不绝于道”。( 1 町张涂也曾生动地描述过茶商们 到祁门县收购茶叶的热闹情景:“每岁二、三月,赉银缗缯素求市,将货他郡者,摩肩接迹而至。虽然其欲广市 多载,不果遂也。或乘负或肩荷或小辙,而陆也如此。纵有多市,将泛大川,必先以轻舟寡载。就其巨 艟o “ O I ) 茶叶假

6、茶商之手贩运到全国各地商贾们也因此获利颇丰,洛用商人王可久;“岁鬻茗于江湖问,常获 丰利而归0 - 0 2 ) 纵观中唐时期的茶叶贸易到处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到了后期,为了能剥夺到更 2 1 9 多的茶税统治者开始实行榷茶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茶叶贸易的正常进行,不过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否 定茶叶曾为繁荣唐王朝商品经济所做出过的巨大贡献。 二,加速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茶业是唐代江南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与其它经济部门相互促进,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经济重 心的南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受战乱的影响,自魏晋南北朝开始,北方人r l 大量地南迁。到唐代,南方的不少地方已经出现

7、了地少人多 的现象。这就使得原有的山地和丘陵被大规模地开垦出来,用于种植经济作物,茶树即是其中品种之一。这 种经营方式的转变,打破了几千年来形成的单一农村经济格局,加速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据张途记载:“邑( 祁 门) 之编籍民五千四百余户,其疆境亦为不小。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 业于茶者七八矣。”由于祁门植茶广泛,茶叶质量好,商人们:“赉银缗缯素求市。将货他郡者,摩肩接迹而至 = 一或乘负,或肩荷,或小辙0 “ 0 3 ) 茶叶的生产与贸易让一向偏僻的祁门山区,一下子变成了热闹非凡之地,这 对当地的经济开发,无疑是具有极大的刺激作用和推动作用的。饶州的浮梁在唐代

8、也是重要的茶叶产区,元 和初,仅浮梁一地,“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万贯。”m 与之毗邻的婺源、德兴等县产茶量也不少,再加上周 围皖南、浙西等地的茶大都汇集于此,这里遂成为东南地区最大的茶叶集敬地。由于此区域内茶业经济繁荣, “太和中,以婺源、浮梁、祁门、德兴四县,茶货实多,兵甲且众,甚殷户口,素是奥区;其次乐平、千越悉出厥利 总而管榷,少动时用。于是辖此一方,隶彼四邑,乃升婺源为都制置,兵刑课税,属而理之。州”婺源之所以能 升为都制置,不仅仅是因为当地“兵甲且众”,更主要的是在于这里“茶货实多”,“甚殷户口”,“素是奥区”之缘 故。换言之,婺源的政治地位上升与其经济实力的增长和茶业为本地发展

9、所做出的贡献是密切相关的。 中唐以后为了求利,不少商人周而复始地来往于南方产茶地从事茶叶贸易,这也为江南沿途交通线上各 地的经济繁荣增添了不少色泽。扬州是唐代著名的商埠,也是重要的茶叶集散地。在当时,元数的富商大贾 们齐聚于此,其中也不乏经常出现茶商的身影。据太平广记记载,有一个叫吕璜的就长期居住于扬州从事 茶叶运销“璜以茗货为业,来往于淮浙问。时四方无事,广陵为歌钟之地,富商大贾,动逾百数。”“6 ) 唐人曾有 “扬一益二”的谚语,形容的是扬州的繁荣兴盛。我们应当看到,虽然扬州的发达是多种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茶叶的功劳不可小视。可以这样说,茶业经挤在唐代的社会发展进程中虽仅仅是众多因素中

10、的其中之一, 但倘若缺少了这个因素,以后的历史发展是难以想象的,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江南地区开发的步伐肯定要缓慢 很多。 三、激发农业活力,解决农民生计 作为唐朝农业部门中商品化程度最高的茶业,其大大激发了当时农村经济的活力。茶叶的大面积种植, 使得产茶区的许多空闲土地被开辟为茶场,拓展了农业生产的地域范围,土地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农民的生产 方式也由原来的粗放经营向精耕细作转变。而且南方的一些地区茶叶经营取代粮食生产成为当地的主业,冒 出了很多专业化的产茶区域,这改变了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农村经济结构。册府元龟中就有记载文宗太和 时:“江准人什二、三以茶为业o - ( 1 7 ) 武宗时也曾描述:“

11、江南百姓营生,多以种茶为业o - ( I S ) 为满足采摘需要,在 一些规模较大的国有和私人茶园甚至出现了雇佣农民进行劳动的现象。在顾渚的官茶园:“贞元以后,每岁以 进奉顾山紫笋茶,役工三万人。累月方毕。州”九陇的张守硅在仙:君t t l 有茶园,他:“每岁召采茶人力百余人,男 女佣工者杂处园中。”锄) 在唐代的茶业生产中,劳动力已经成为一种商品,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出现 的先兆。另外在产茶区,由于大量商业资本的涌人,加速了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同时也促进了农业中其它生产 部门的商品化进程。有唐一代,之所以会出现大量专门从事蚕桑、花圃、果业、药材等经营的农户,这与茶业经 济的迅速壮大是分不

12、开的。因为茶园户的生话与生产离不开与其它农副产品的相互交换,茶叶在与这些部门 进行交易时,既提高了本身的经济效益,又活跃了农村市场,同时也刺激了社会分工的发展。 在激发农业活力的同时,茶业也解决了唐代很多农民的生存问题。“江南百姓多以种茶为业”是对当时社 2 2 0 会的真实反映。唐人张途载歙州祁门:“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由是给衣食,供 赋役,悉恃此。” “李商隐描写四川泸州带:“郡连戎,地接巴黔,作业多仰于茗茶,务本不同于莠麦。”( 芷) 孙樵在书何易于文中说:“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人。”岛由此可知,种茶在很多地方已经上升到了 本业的地位,茶业成为当时不少人

13、的“衣食之源,安身之本”。 四,推动制瓷业的进步 随着饮茶风尚的日益浓烈,唐人对盛茶器具的选择也越来越讲究,当时不同阶层的人对茶具的要求风格 各异,档次有别。社会对茶具的迫切需要刺激了唐代制瓷业的发展,制瓷工艺也相应得到了改进。此外,在一 些产茶的地方也带动了当地瓷窑的发展,如越州、寿州、邛州、婺州等地就是即盛产茶同时也盛产瓷器。 陆羽在茶经中品评各地的茶碗是:“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 上,殊为不然。若邢瓷若银,越瓷若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 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虽然陆羽是从手感、色泽以及盛茶后

14、的表现力来评判邢瓷和越瓷的 优劣,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出当时制瓷水平的高超,而且为了迎合人们的饮茶情趣,制瓷工艺不断得到改进。除 了茶经所列的上述这几个较著名的茶碗产地外,唐代还有其它一些制造茶具的地方。正如刘言史与盂郊 洛北野泉上煎茶:“湘瓷泛轻花,涤尽昏渴神”;临) 以及李群玉答友人寄新茗:“满火芳香碾曲尘吴瓯湘水 绿花新”惭) 诗中所吟,当时湘窑、吴窑等地所出的茶具质量也应当非常的高。唐代的文人墨客、士大夫们喜欢 品茶作诗,他们对茶具的要求十分严格,并且经常用优美的诗句来吟赞自己心爱的茶具,这既增添了陶瓷茶具 的艺术魅力,也推动了当时制瓷业的发展。越碗被陆羽评为第一,这不仅代表了他个人的观点

15、,其它许多诗人 对此也多有歌颈。就像顾况关于茶具的选择是:“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瓯。叫研郑谷送吏部曹郎中免官 南归称:“筐重藏吴画,茶新换越瓯”来了新茶就换越碗,可见越瓯的珍贵。另外韩僵也在横塘诗中吟: “蜀纸麝煤沾笔兴,越瓯犀夜发茶香。”越瓯助茶香,这正是当时人们喜爱它的重要原因。除了这些以外唐 文人赞美茶具的诗词还有很多。如皮日休的茶中杂咏:“邢客与越人,皆能造兹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 起。枣花势旋眼,苹沫香沾齿。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竹聊徐寅 。 ( 2 ) 。 ( 3 ) 旧唐书) 卷4 9 ,食货志) 。 “) 旧唐书) 卷1 3 ,德宗纪下) 。 ( 5 ) 新唐书) 卷5

16、 4 ,食货四) 。 ( 6 ) ( 唐书直笔) 卷4 ,新例须知) 。 ( 7 ) ( 1 0 ) ( 3 3 ) 膳夫经手录) ,见晁载之( 续谈助) 卷5 。 ( 8 ) 全唐诗) 卷4 3 5 ,自居易 琵琶行) 。 t 9 ) 封氏佩见录) 卷6 ,( 饮茶) 。 ( 1 1 ) ( 1 3 ) ( 2 1 ) ( 3 6 ) ( 全唐文) 卷她,张选祁门县新修闻门溪记) 。 ( 1 2 ) ( 太平广记) 卷1 7 2 ,( 崔碣) 。 ( 1 4 ) ( 元和郡县图志) 卷2 8 ,江南道饶州) 。 ( 】5 ) ( 全唐文) 卷8 7 1 , 婺源诸县都制置新城记) 。 ( 1 6 ) 太平广记) 卷2 9 0 ( 吕用之) 。 ( 1 7 ) 册府元龟) 卷5 1 0 ( 邦计部重敛) 。 ( 1 8 ) 册府元龟) 卷4 9 4 ,( 邦计部山泽二) o ( 1 9 ) ( 元和郡县图志) 卷2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