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与作文教学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049998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3.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育与作文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美育与作文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美育与作文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美育与作文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美育与作文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育与作文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育与作文教学(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育与作文教学,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吴俊,一、何谓美育,美育即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的简称。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教育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古今中外的教育都很重视美育。例如,古希腊的雅典教育实施体育和缪斯教育。缪斯是希腊神话中掌管科学和艺术的女神,缪斯教育是指智育与美育。,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教育家孔子,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文质彬彬”的仁人君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儒家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主张。,近代中国,著名学者王国维认为教育应当把人培养成为“完全之人物”,即“精神之能力”和“身体之能力

2、”和谐发展的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当实施“完全之教育”,它包括体育、智育、德育、美育。,1922年蔡元培发表了美育实施的方法,提出了实施美育的具体方法。他认为,实施美育应当从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三个方面入手。蔡元培认为,儿童满了3岁,要进幼稚园。“幼稚园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过渡机关”。在这一阶段,舞蹈、唱歌、手工都是儿童美育的专门课程。“就是叫他计算、说话,也要从排列上、音调上迎合他们的美感,不可用枯燥的算法与语法。”儿童6岁进小学,此后十一、二年,都是普遍教育时期。这一阶段,“专属美育的课程,是音乐、图画、运动、文学等。到中学时代,他们自主力渐强,表现个性的冲动渐渐发展;选取的文

3、字美术,可以复杂一点,悲壮、滑稽的著作,都可应用了”。其他学科,也可利用其中含有的形象等因素进行美育。,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他说:“美,首先是艺术珍品,能培养细致入微的性格。性格越细致,人对世界的认识越敏锐,从而对世界的贡献也越多。”除艺术之外,他还把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作为实施美育的理想范本。他说:“我们从学校教育的最初日子起就教孩子去理解周围世界,大自然和社会关系中的美。感知和领会美,这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是审美素养的核心,舍此,情感对任何美的事物都会无动于衷。”他为了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经常把他们带进大自然。,他说:“我让未来的学生6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

4、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林、花朵、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他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同训练他们的感知力、创造力结合起来。他把这类课叫“思维课”。他说:“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感知这些词语,如:晚霞,夏天的薄明或暮色,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苏霍姆林斯基“思维

5、课”步骤: 1、带学生走进自然2、感知自然界的各种动物、植物和美景(培养学生的感知力)3、让学生把感知到的一切用口语形式表达出来,然后将所说的内容转化为书面文字(培养表达力)4、让学生联系感知的自然,借助想象,编写想象作文(培养想象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智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二、农村中小学生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1.教师忽略与学生情感的沟通。教师没有把习作看作是师生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渠道,没有倾听学生真情实感的诚意和愿望。教师不重视去调查学情,而重视去猜测去年考了某某类的题型。教师让写的题目是学生不想写的。 2.教师过度地将自我意识强加于学生。在许多农村中小学

6、,政府严格核编教师数量,严格控制增加新教师,以至于出现中小学教师年龄严重老化的现象。一些年纪大一点的教师由于历史原因,对课程标准缺乏深入研究,甚至一直沿习那种传统的古老的“我怎么说的你就怎么写”的方法强加于学生。一上习作指导课就读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规定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怎样写具体,学生的思维被限定得死死的,束缚了学生的个性表达。,3.教师写作评价的“一刀切”。不少教师放不开胆子激励学生爱说、多说、大胆说、说自己的话。训练中动不动以“请说完整”、“请说连贯”要求学生,学生真是不敢开口。或让学生鹦鹉学舌,词非己出,毫无个性可言。习作评价针对性不够,评语笼统,不具指导性;缺少学生自评

7、、互评环节。,(二)学生方面 1、对习作的畏惧、厌恶心理。问卷显示,不喜欢、害怕作文的学生,约52%,且有随年级增高之势。 2、对习作的懒惰、依赖心理。这种心理表现于作文的全过程。注意观察并有兴趣占11%,缺乏观察兴趣、不注意观察的占37%,观察时能展开联想、想象的占17%,看了没想的占34%,及时将观察记录下来的27%。 3、感情淡漠,没有真情实感。不少学生作文或感情漠然,辞不言情。例如高年级学生写升旗仪式,文中只有升旗的简单经过,却没有那种激动的心情和观看时的感受和想象。 4、考试应付,奉命作文。不少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分数至上,从而把自己沦为分数的奴隶。,三、作文指导要注意教学

8、环节 作文写作涉及观察、构思、表达三个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的环节,要使作文教学富有成效,每个环节都必须有美育的渗透,要体现审美的特点。,1.观察 观察在写作中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积累材料。写作者通过观察把大量的生活表象贮存在大脑中,为作文的想象构思奠定基础。臧克家说:“想象的丰富与否,决定于是否对生活的深入和对宇宙万物的观察与思考,是否了解物质的本质、属性及其相互的联系。”一是孕育情感。写作者在观察中,被外界事物所感染,从而酝酿出丰富的感情,为写作注入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对外部世界进行观察。我们认为,正确的、具有审美特点的观察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多角度、多侧面把握对

9、象。观察应当避免片面性,力求全面、完整地认识事物。中小学生受经验的限制,常常在观察对象时,见首不见尾,由此对事物的认识模糊不清。如一篇题为游黄山的中学生作文,写“我”游黄山,如何辛苦地在山路上攀援,最后终于满怀惊喜地看到了天都峰。这篇作文给人的一个印象:黄山只有天都峰一个景点。这说明文章的作者不善于观察,他没有看到黄山整体、丰富多彩的美。一般说来,美的事物是多种因素的统一,人们只有多角度、多侧面地把握对象,才能获得事物的和谐美。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除了对其进行实景观察指导外,还应该利用课文内容,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作者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例如朱自清的春,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

10、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充满活力的春天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课文从多方面写“春”,其实是在勾画春天的完整形象,给人以整体美。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去发挥想象,捕捉春天的完整图景,从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把握对象的美。,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写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写花)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

11、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切入想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写风)“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写雨)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2、写春到人欢)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西湖晴雨图,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庐山风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庐山风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庐山风景,在整体观察事物的前提下,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细节。如观察父亲,多数学生能够得到“坚定”、“刚毅”等整体印象,再仔细观察,自己的父亲和别人的父亲在性

13、格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只有把细节把握住了,才能写出黑格尔所说的“这一个”。朱自清观察“父亲”很细微,抓住了“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穿过铁道”、双腿支撑着肥胖的身子爬上月台的“背影”,写出了催人泪下的散文佳作 背影。,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

14、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细节描写)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2)观察要抓特征。从审美的角度上看,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美的特征。就自然物而言,植物的美主要表现在外在的色彩和形态上;动物的美除了表现在皮毛上,更侧重于内在气质,如狮虎的威猛美、熊猫的憨态美等;山川景象也各有其美,如黄山雄奇、漓江秀丽、华山险峻等。阿恩海姆认为,观察就意味着捕捉眼前事物的某几个最突出的特征,他说:“从一件复杂的事物身上选择出的几个突出的标记或特征,还能够唤起人们对这一复杂事物的回忆。事实上,这些突出的标志不仅是足以使人把事物识别出来,

15、而且能够传达一种生动的印象,使人觉得这就是那个真实的完整形象。”,比如,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忆江南的诗词中,紧紧抓住江南春色的“红”和“绿”的特征,并借助对比的手法使之凸显,便写出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千古佳句。小学语文教材的黄山奇石一文,紧扣“奇”来写黄山石的特征,分别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门”等景点,来说明“奇”,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秋天的雨写了秋雨的清凉、温柔,写了它的色彩、气味,这都是在表现特征。,(3)观察要把握对象的情感表现性。格式塔美学认为,表现性存在于知觉对象的结构之中,并对知觉具有非常明显的强制性,是不用分析和推理就能直接把握到的。

16、例如,观察一条流动的小溪,不仅要把握其晶莹的色泽、水流的形状、淙淙的声响,而且还要透过这些形象感受到它的欢乐。同样,观察一棵松柏,除了看到笔直苍劲的树干、翠绿繁茂的枝叶这些外在形式,还要看到它顽强、坚定、向上的精神。,自然景物具有表现性,同样,社会生活形象也有寓意。观察不是只看现象,而是要透过现象看到其中的本质内涵。有一篇题为黄山挑夫的中学生作文,表明小作者在观察中,透过黄山“挑夫”这一特有的人物形象,看到了某种生活意义:“黄山挑夫,您给四方游客挑来的何止是大米、白面、蔬菜、鱼肉,您还挑来了整个黄山的美!如果没有您的汗滴和吆喝声,我们岂能看到黄山的日出、黄山的松云?您的形象像那高峻的天都峰、莲花峰一样,永远矗立在我的心中。”由此可见,观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发挥想象、创造性地理解事物的过程。,总之,观察是作文的前提,没有观察,就没有作文的素材积累,写作就成了“无米之炊”;没有观察,写作者就不可能培养丰富的感情,写作就失去了动力和灵魂。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