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043694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的要求、难点重点,目的要求 掌握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当代的国际贸易理论 教学课时:4学时 重点 绝对优势理论、相对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难点 技术差距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内贸易贸易论、偏好相似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二大分支,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 西方经济学家的国际贸易理论,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1857-1858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国际分工和国际价值两个极为重要的内容。 国际分工:是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国际贸易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国际分工的作用 促进作用 1.促进生产国际化 2.节约社会劳动 3.推动科学技术的发明与运用,马克思主义国

2、际贸易理论,不利影响 1.发达国家通过国际分工加强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掠夺。 2.造成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脆弱性和依附性。 3. 对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可能带来严重危害。,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商品的国际价值 商品交换是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进行的。 商品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国际价值由世界劳动平均单位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是指在世界现有的一般生产条 件下,在各国劳动者平均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 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传统国际贸易理论,1 重商主义(16-18世纪),2 绝对利益论(1776),3 比较利益论(1817)

3、,4 相互需求论(1848-1879),5 要素禀赋论(1949-1977),6 里昂惕夫之迷(1950),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早期重商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简评,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重商主义(mercantilism) 15世纪,全盛于16至17世纪 欧洲封建社会开始瓦解,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并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时期。 重商主义产生于英国和法国。,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1 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攫取金银,一个国家富裕的程度和实力的大小的唯一标志是金银等贵金属的多少。 2 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 3 多卖少买,保持贸

4、易顺差,是获得财富的基本原则。 4 国家干预经济。,早期重商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 15-16世纪中叶 货币差额论 早期重商主义就像守财奴一样,双手把住他心爱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晚期重商主义 16世纪下半 叶到17世纪 贸易差额论,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奖出限入政策 保护关税政策 扶持本国幼弱工业的政策,简 评,积极意义: 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与发展提供了前提。 不足之处: 贸易建立在一国之所得,必为另一国之所失的基础上,国际贸易关系是不可能长期发展的。因此,这种解释是相当原始和粗陋的。,亚当斯密,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作国

5、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称国富论),书中对重商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资产阶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济力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Adam Smith (1723-1790),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姚明应该自己剪草坪吗?,姚明作为中国最优秀的篮球运动员2002年到美国NBA打球,2004年4月19日,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一年一度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一百人”名单,姚明是入选该名单的惟

6、一的一位中国人和惟一的一位NBA球员,他也是七位入选该名单的体育界名人之一。姚明不仅在中国,而且在美国都拥有大量的球迷,他2004年的广告收入总计1.1亿美元,据保守估计,姚明的实际身价已高达3亿美元,是中国最富有的运动员。姚明打球很优秀、出手灵活,想必除草也不会逊色,但是姚明要不要自己除草呢?,姚明不自己除草,我们在花钱买时间,时间是有限的,姚明除草2个小时的机会成本是1万美金; 如果请一个钟点工来除草,他要4个小时,当然在这4个小时中,他也可以去麦当劳工作赚20美元,也就是钟点工除草的机会成本损失是20美元。 姚明不应该自己除草,而应该去拍广告,让钟点工去除草,这样双方都可以获得好处。,绝

7、对利益,绝对利益(Absolute Advantage): 各国应该按照绝对优势进行国际分工,每个国家专门生产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这样就能更有效地利用各国的土地、劳动和资本,增加社会财富,每个国家都能得到更多的利益。,我们假设两个国家是英国和葡萄牙,他们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两种产品,设单位产品两国所需投入的劳动量如下。 分工和贸易前,分工和贸易后总产出2.7单位毛呢+2.375单位酒,交换后消费量(1表示出口给对方),自给自足和自由贸易的福利比较,分工和贸易后 总产出: 2.7单位毛呢+2.375单位酒 消费量: 英国: 1.7单位毛呢+1单位酒 葡萄牙: 1单位毛呢+1.375

8、单位酒,分工和贸易前 总产出: 2单位毛呢+2单位酒 消费量: 英国: 1单位毛呢+1单位酒 葡萄牙: 1单位毛呢+1单位酒,绝对利益论的启示,“如果外国能以比我们自己制造还便宜的商品供应我们,我们最好就用我们有利地使用自己的产业生产出来的物品的一部分来向他们购买。” 国富论 1、获取我们需要的商品有两种途径: 第一 自己制造。 第二 通过国际贸易。 2、 说明贸易是彼此互利的,即所谓“双赢”。,简 评,1、指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为科学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建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肯定了国际分工带来的利益。 3、但还不具有普遍性。即如果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上都处于劣势是否还可以参与国际分工?

9、,“如果理论能够参加选美比赛的话,那么比较优势理论一定能够夺得桂冠。” -萨缪尔森,比较优势理论,第三节 比较利益论,一、比较利益论的假设条件 1、两个国家,两种商品 2、自由贸易 3、劳动力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则不能 流动 4、生产成本不变 5、不考虑运输成本 6、劳动时数决定商品价值,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根据绝对优势理论,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另一个国家均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则这两个国家之间不会进行贸易。根据这一理论,国际贸易可能只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就不会发生任何贸易。这显然与国际贸易的现实不符。1871年,大卫李嘉图发表

10、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其中他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David Ricardo 1772-1823,比较利益,比较利益(Comparative Advantage) 即使一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的成本都高于另一个国家,也就是没有绝对优势,只要两种商品的成本差异不同,两个国家依然可以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我们假设两个国家是英国和葡萄牙,他们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两种产品,设单位产品两国所需投入的劳动量如下表所示 分工和贸易前:,

11、分工和贸易后总产出2.2单位毛呢+2.125单位酒,交换后消费量(1表示出口给对方),自给自足和自由贸易的福利比较,分工和贸易前 总产出: 2单位毛呢+2单位酒 消费量: 英国: 1单位毛呢+1单位酒 葡萄牙: 1单位毛呢+1单位酒,分工和贸易后 总产出: 2.2单位毛呢+2.125单位酒 消费量: 英国: 1.2单位毛呢+1单位酒 葡萄牙: 1单位毛呢+1.125单位酒,简 评,1、比较利益论说明了国际贸易的一般基础,而绝对利益论不过是比较利益论的一个特例。 2、比较利益论的提出,标志着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形成。时至今日,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依然是围绕着比较利益论展开的。,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小传,约

12、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英国著名经济学家、 哲学家、政治学家、逻辑学家。穆勒的 天才是“地球人都知道”,他三岁开始学 希腊文,八岁开始学习拉丁文,13岁时 开始学习政治经济学,并结识了李嘉图, 他的读书笔记就是他父亲的政治经济学 要义。到14岁时,他的教育基本结束。 他的主要著作有略论政治经济学的某些 有待解决的问题、政治经济学原理 等。其中184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是当时最好的经济学教科书。,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李嘉图证明了成本条件的相对差异,可以成为获得贸易利益的基础,但和斯密一样,他的理论仍集中在成本分析方面,忽略需求面的影响;所以

13、无法解释贸易利益在各国间的分配问题。 约翰穆勒(John S. Mill)提出“相互需求理论” (Reciprocal Demand Theory),正式将需求面的分析纳入到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中,回答了国际价格比率即贸易条件是如何决定的这一问题。 约翰穆勒通常被看作是“最后一个古典主义者”,他也自称为斯密和李嘉图的追随者。,比较成本确定互惠贸易的范围 交易双方在各自国内市场有各自的交换比例,在世界市场上,两种商品的交换形成一个国际交换比例,这一比例只有介于两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之间,才对贸易双方均有利。,美国和英国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比较优势:美国小麦,英国玉米,国际交换比例区间 2/3单位玉米

14、1单位小麦2单位玉米,PUS1:2/3,PUK1:2,Q Y,Q X,1:1,互惠贸易区,英国不参加贸易区域,美 国 不 参 加 贸 易 区 域,1:4/3,1:5/3,互惠贸易的范围图解,贸易条件影响贸易利益的分配 国际贸易可以给参加国带来利益,贸易利益的大小取决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的大小。而贸易利益的分配中孰多孰少,则决定于具体的国际交换比例。 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本国分得的贸易利益越少,相反,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对方国家的国内交换比例,则本国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越多。,相互需求状况决定具体的贸易条件 一国对另一国出口商品的需求越强,而另一国对该国出口

15、商品的需求越弱,则贸易条件对该国越不利,该国的贸易得利越小;反之,则贸易条件对该国越有利,该国的贸易得利越大。,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说,马歇尔(Afred Marshall,18421924)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新古曲经济学派的创始人。在马歇尔的国际贸易学说中,主要以国际价值、贸易利益和贸易条件为中心进行研究。其主要思想集中在1879年出版的国际贸易纯理论一书中。 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虽然能够解释均衡的国际交换比率的确立,但仍然只是一般陈述,不够精确。马歇尔在穆勒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供应条件理论,并用供应条件曲线(亦称提供曲线)对相互需求原理作几何的图解分折。穆勒和马歇尔的理论共

16、同构成了相互需求论。,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假设前提,(1)假设一个222模型; (2)假设两国的生产技术相同; (3)假设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4)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5)假设两国的需求偏好相同; (6)假设交易成本为零。,要素禀赋论,赫克歇尔-俄林 瑞典经济学家 通过生产要素的稀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进出口贸易的类型,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应出口的产品是它的比较优势产品,即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丰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该国相对稀缺且昂贵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引申,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也叫斯托珀萨谬尔森定理:国际贸易促使各贸易国的商品价格发生变化,商品的价格趋于均等,商品价格的变化引发了参加贸易的各国生产结构调整,使各国的生产要素重新配置,生产要素的价格在各国之间趋向均等化。 由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可以引申出另一个结论,国际贸易会提高一国丰裕要素所有者的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