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八大八小景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948700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阳八大八小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洛阳八大八小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洛阳八大八小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洛阳八大八小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洛阳八大八小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洛阳八大八小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阳八大八小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洛阳八大景 洛阳自古以来,风景秀美,名扬天下。历代帝王或在此建都、或留连常驻,无数的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千古传颂的诗篇。晋代文学家左思,因慕洛阳佳景在此写成三都赋,面世之后,争相传抄,一时“洛阳纸贵”。唐代诗人柳宗元将洛阳主要景区归纳为八大景观,又称“洛阳八大景”。分别是龙门山色、马寺钟声、金谷春晴、洛浦秋风、天津晓月、铜驼暮雨、平泉朝游、邙山晚眺。这些景色景区至今仍被人们交口赞颂一、龙门山色 龙门位于洛阳城南十二公里处,古称伊阙,隋唐以来,称为龙门。龙门山和香山东西对峙,远望仿佛一道阙门。山下伊水清澈见底,缓缓流过,山上松柏苍翠,郁郁葱葱。道道水泉从山上的石罅岩缝中或进出或涌出或溢出,各具特色。

2、绿树掩映的两岸山上,不断闪现出满山的自北魏以来开凿的大大小小石窟造像,或慈眉善目,或凶狠张扬,或合十打坐,或凝神深思,或昏昏欲眠,或神采飞扬,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山上水边,奇石珍禽,随处可见;景色优美宜人,佛龛碑帖,俯拾皆是。”唐代在此长期居住的大诗人白居易有“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的赞叹。 唐宋以来,无数的文人墨客,依恋龙门山水,赞美龙门风光,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白居易因爱恋龙门山景,晚年常居香山,死后葬于香山,现已将此居住地、葬身地,辟为“白园”,供后人瞻仰游玩,是龙门奇景之一。白居易“龙门翠黛眉相对,伊水黄金线一条”,反映了龙门基本的风景态势。“伊山摇镜光,纤鳞如不隔,千龛道

3、傍左,一鸟沙上白。”(刘长卿),“山水本自佳,游人已忘虑,碧泉更幽绝,赏爱未能去。”(韦应物)写出了龙门山水的奇绝之处。秋天的龙门景色更加绝妙,刘禹锡赞道:“华林霜叶江霞晚,伊水晴光碧玉秋”。白居易有“一条秋水琉璃色,阔狭才容小舫回”。李白有夜宿龙门香山寺诗“水寒夕波急,木落秋山狙,望报九霄回,尝幽万壑通。日皓沙上月,心清树下松,玉斗横网户,银河耿花宫”。极致赞美龙门的美妙夜色。杜甫也有诗“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天阙象纬通,云卧衣裳冷。”翟廷蕙有诗云:“翠剥鞭蓉列画屏,水分双影蘸秋清”。宋司马光有“想彼未凿时,极目皆洪水,谁知耕桑民,幸免鲂与鲤。” 现在,龙门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

4、我国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和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将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到此观光旅游。二、马寺钟声 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是佛教传人中国的第一座寺院,位于洛阳城东12公里处。它创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距今已有1900年历史。被称为“释源”、“祖庭”。 白马寺历代香火旺盛。我国自北魏以来,佛教盛行,洛阳就有寺院千余所。白马寺僧侣最多时可达3千人。传说寺内一口大钟,重5000斤。每当月明风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时,寺僧上殿诵经,以击钟为号,声音激越,洪亮无比,传播数十里,经久不息。更有趣的是,洛阳城内钟楼上的大钟,亦随白马寺的钟声鸣响。而洛阳钟声响,寺内钟也共鸣。钟声悠扬,使人心旷神怡。时人称“东边撞钟西边鸣,

5、西边撞钟东边响”,实则是两钟音律相同,产生共鸣。这一奇特的景观,吸引着无数的佛门弟子和文人墨客,明人起风有诗,“邱鸣绕寺马空传,竦听鲸音彻法筵,谁谓腾兰衣钵查,洪钟原寄一指禅”。明沈应时诗云:“白马归何处?禅宫尚尔存。栋梁仍夙昔,钟梵送晨昏。经自西方至,佛繇东汉尊,谁称明圣帝,千古障乾坤。清代孙云霞有诗曰:“蒲牢怒吼夜阑清,袅袅曳风出化城,惊觉洛阳家户晓,银床来转辘轳声”。 千百年来,洛阳城几经兴衰,但白马寺香火仍旺盛传,马寺钟声一直被人们传为美谈。三、金谷春晴 古代金谷园位于邙山南麓,是西晋富豪石崇的一座园林别墅。因金谷河水而得名。金谷园随着地势的高下,筑园建馆,挖池开塘,周围数十里内楼阁亭

6、榭,高低错落。金碧辉煌、宛若皇宫,金银财宝,处处皆见,珊瑚树光彩夺目。是当时全国最宏大、最美丽的私家园林。石崇和当时的名流潘岳,陆机、左思等结为“金谷二十四友”常在此吟诗作赋,饮宴放歌,挥金如土。 每当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梨花雪白,桃花灼灼,杨柳婀娜,芳草如茵,百花吐艳,彩蝶飞舞,鸟鸣枝头,鱼跃金池,不时传出悠扬的笛声与女子的清意。据传石崇从南方买一歌女,名叫绿珠,善歌善舞,尤善吹笛。园内一华丽高楼,名为绿珠楼。唐代杜牧金谷园诗,“繁花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此诗反映绿珠坠楼的故事。 西晋人曾为金谷二十四友的潘岳有金谷诗极写金谷园盛景:“回溪萦曲阻,峻阪路

7、逶迤。绿池泛淡淡,青柳沼依依。槛泉龙鳞涧,激波画珠栋。前座树沙堂,后园植鸟裨。灵囿繁石榴,茂林列芳梨。饮至临华沼,迁坐登隆坻。” 古代金谷园列为洛阳八大景之一,金谷园早已无存,据考查,遗址应在市东北10公里的孟津送庄乡一带。四、天津晓月 洛河上的“天津桥”始建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初为浮桥。当时洛阳为东都,洛水穿城而过,天津桥是南北来往的交通要道。唐时建有石桥,也叫洛阳桥。桥上有四角亭,栏杆和表柱,桥头有酒楼。宋朝以后被水冲,仅留一孔。军阀吴佩孚驻军洛阳时,在河上新修水泥钢筋大桥,也称天津桥,又叫“老吴桥”,将残桥砌补建亭,后遭水冲,中段桥身犹存在河中。 唐宋时期,天津桥繁华异常,每当天

8、将拂晓,月亮还在半空中时,桥上早已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了。桥下波光粼粼,映照着天上银月,两岸宫阙,亭台、垂柳倒映水中,似游人如临仙境。白居易的晓上天津桥闲望诗赞道:“上阳宫里晓钟后,天津桥头残月前,空阔境疑非下界,飘渺身似在寥天。星河隐映初生日,楼阁葱茏半出烟,此处相逢倾一盏,始知地上有神仙。” 如今在“古天津桥”西又架起两座沟通南北的大桥和一座现代化的牡丹大桥,桥两边河岸上开辟了蜿蜒数十公里的洛浦公园,桥水相映,风景如画,人们散步在洛阳桥上,不但仍可观赏到昔日天津晓月的景观,更可领略今日更美妙的佳景。五、洛浦秋风 洛浦即洛水岸边,古代洛水曾是一条繁忙的水运要道。水上舟楫往来,白帆点

9、点,绿波悠悠。两岸杨柳夹道,绿树成荫,长桥卧波,人车熙攘。一年四季风景如画。每至盛夏,河畔凉风习习,如秋风拂面,爽快怡然,“洛浦秋风”被称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驻足洛水,吟诗作赋,留下许多奇词佳句。唐太宗李世民作临洛水诗有:“霞处流萦锦,风前漾卷罗。水花翻照树,堤兰倒插波。岂必汾阴曲,秋云棹发歌。”宋代张末洛水诗有:“洛水深秋碧如黛,乱石纵横泻鸣濑。清明见底不留尘,日射澄沙见玑贝。南山秋风已萧瑟,倒影上下迷空翠,何当载酒纵扁舟?一尺鲤鱼寒可脍。”明代邱起风洛浦秋风诗:“襟袂凉生入李秋,不堪萧瑟到滩头,一林霜色浓于染,数片风帆迅不收,鱼避波清潜匿藻,雁嫌沙冷屡移州,行人莫诵秋

10、声赋,兴味萧萧应惹愁。” 今日的洛水河道拓宽,河堤加固修饰,蓄水泛舟,人民政府在两岸建起了三十余里长的洛浦公园,当年“洛浦秋风”的姿容更加绚丽夺目。洛河依城而过,鸳鸯成双,沙鸥翔集、金风起而天鹅至,为近郊佳境,美丽的“洛浦公园”因此而得名。六、铜驼暮雨 铜驼,即铜驼陌,是隋唐时东都城区内的一个里坊,位于城的东北角,它南靠洛水,西傍澧河,清代之后有铜驼街,在今洛阳老城东关一带。 当时这里是繁华的贸易市场北市,人口密集。河岸种植一大片桃李。阳春三月,桃李争艳,柳绿花红,游人来来往往,每当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之时,家家炊烟缭绕,如雾如雨,时有细雨纷纷扬扬,自天而降,空气清新,清香宜人。高低错落的亭台,

11、楼阁掩映在一片雨雾之中,亦仙亦幻。这就是八大景之一的铜驼暮雨。 唐刘禹锡有诗“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城中挑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宋司马光有诗:“铜驼陌上桃花红,洛阳无处无春风。重来羞见水中影,鬓毛萧飒如秋蓬。”宋司马栖洛春谣“洛阳春水扬春风,铜驼陌上桃花红,高楼迭柳绿相向,销帐金莺香雾浓。”极写出铜驼陌的胜景美丽宜人,今城东的洛阳一高,林校一带,即为隋唐时铜驼陌。七、邙山晚眺 站在洛阳城北邙山翠云峰,远眺洛阳城,万家灯火,灿若星河,处处流光溢彩,美丽无比,这就是洛阳八景之一的“邙山晚眺。 俗话说:“生在苏杭,葬在北邙。”邙山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向往的埋骨之地,历代帝王在此留下数以千

12、计的坟冢”,唐人张籍诗曰:“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在春意盎然的清明或秋高气爽的重阳之日,洛阳人都习惯于登临邙山之巅,踏青远行。伊洛廛涧,犹如四条长虹,历历在目,落日余辉,炊烟袅袅,宫殿楼阁,错落有致,景色十分壮观,犹如一幅美丽的画面映如人们的眼帘。 唐萧德言登北邙述望京洛 “步登北邙坂,踟蹰聊写望。宛洛盛皇居,规模穷大壮。山河分设险,两崤资巨防。飞观紫烟中,层台碧云上,青槐夹驰道,迢迢修且旷。”清代苏肪有邙山晚眺诗:“河光岳色晚烟微,远山遥水半落晖。云树苍苍连少室,夕阳帆影数鸦归。”写出了当时站在邙山之上,观望东都洛阳时的宏伟气势。八、平泉朝游 平泉,即平泉庄,是唐代武宗时宰相李德

13、裕的宅坻,也是当时洛阳著名的园林别墅,故址在今龙门山南伊川境内的梁沟村。 平泉别墅,地处深沟壑,沟内泉水清澈,周围山峦起伏,环境优美,规模宏大,建筑华丽。周围十余里,筑台榭百余所,仿巴峡,洞庭、九派、十二峰、迄于海门,遥望隐隐见云雾、龙风、草树之形。著名景观有书楼,双翠潭、流杯亭、花药栏等。广集珍木怪石、奇花异草于园中。整个花园,水流潺潺,花草葱葱,楼阁华丽,树影婆娑,木石怪奇,鸣鸟相戏,荷池鱼沼,四季宜人。晨曦初露之时,近观远眺,景色各异、处处宜人,诗情画意,如临仙境,这就是当时有名的八大景之一的“平泉朝游。” 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河南尹时,与李德裕交往,常去平泉,写下醉游平泉诗:“狂歌箕踞酒撙

14、前,眼不看人面自天,洛客最闲唯有我,一年四季到平泉”。宋之后,该园林毁于战乱,明人邱起风平泉湖游诗有:“太尉遗庄址尚存,晓风送客到荒村,凝眸难觅不醒酒,披翳忽逢泉傍园”洛阳八小景一、东城桃李唐宋时代,洛阳被誉为“花城”,这不仅因为“洛阳牡丹甲天下”,也因为东城街市罗植桃李,别富韵致,为许多诗人文士所歌咏而久负盛名。东城是隋唐宫城,皇城以东的所谓“夹城”,位于太子居住的东宫以东和含嘉仓以南。按元河南志记载:此城南北场里197步,东西宽离30步,城南有承福门,东有宣仁门,北有府监,军器监等官府衙署,北为黎民聚居之地。金代的中京金昌府也在这里。这座城“东接缠水,南接东城之南郭,西亦因东城之西郭,北缩

15、于旧仅一里”。故而可知今洛阳老城既是金中京城,其西半部当为隋唐东城的旧址,经勘测证明,今老城西墙和北墙西段90米,就是利用隋唐东城西北两墙旧基修筑起来的。东城东墙全部压在现代建筑之下,实测长1270米,横穿老城中的高明街,同化街,吴家街,亨通街,向南一直与老城南墙相接。但是东城桃李的美景却不在这座森严壁垒的东城之内,而是在它以东的井然街市中,约略在今老城南,北大街以东和唐寺门,塔湾以西。这一带是隋唐时东都的东北隅,原有承福,玉鸡,北市,铜驼,丰财,殖业,上林,通远,温钫等29个规划的齐整有序的里坊,中有航运干道槽渠和缠河交叉贯流,为繁华的闹市中心和水陆交通的要冲。由于河渠两岸榆柳成荫,大街小巷桃李列行,所以每至孟春之月,人们往往结伴畅游,无不醉心忘返。“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柳无限时”。更有意境的是唐代刘希夷的白头篇:“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须怜半谢白头翁。“据说红楼梦中的葬花词就是这首诗的摹拟。这首诗尚有一桩疑案,据唐语林载:诗原作为刘希夷,而其舅宋之问为得其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竟用装土的袋子将刘希夷压死,所以唐诗季事说: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