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947096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摘要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此文先介绍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简单的概述,然后详细介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问题。1984年以前,我国还没有确立中央银行体制,并且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在此后,我国银行通过引用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促进经济的增长,但是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有发挥好的时期,也有发挥不好的时期,这时我们不得不考虑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问题,是货币政策发挥进一步的重要作用。目前,金融危机急剧恶化,货币政策的大起大落,我们不得不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短时间内可实现两种不同的货币政策,就是两

2、种相反的货币政策,一种是当币值稳定后,在实行另一种与它相反的货币政策。关键词:货币政策 人民银行 有效性 目录摘要2前言4一、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概述4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相关理论4三、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5四、提高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5前言货币政策是经济宏观调控和金融学一直以来都在研究的课题。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实现经济均衡进而研究货币经济和政策。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有要求与之适应的新经济政策。生产力的发展,经融的创新不断增多,经融的结构不断演变,信息网络对货币环境不断改善,人类对货币政策不断地了解,是货币政策不断年对新的问题,新的要求,新的环境。由于2000年时通货紧缩,

3、2003年以来出现了流动性过剩。加之,目前许多的专家学者等等一些代表认为中国当前的汇率体制是制约货币有效性的原因,因此提出的研究货币政策有效性这一课题1。一、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概述当前学术界对于货币政策的规则的刻画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直接给定货币政策的规则的形式,包括泰勒规则,佛利德曼规则等,另一种是在中央银行目标函数最优化的基础上,推导出最有货币政策的规则形势,Woodford和Eric的研究具有代表性。最有货币政策的形式规则比较复杂,不适合在实践中应用,但。最有货币政策的形式规则具有更好调控经济的作用以及更好的福利损失。有些学者在混合菲利普曲线的基础上,研究了最优货币政策规则与泰勒规则相互

4、抉择之间福利损失和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2。艾宏德等在研究中更加突出菲利普曲线对于最优货币政策的影响。上述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将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权衡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相关理论货币政策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上的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关于经济社会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经济金融的变量的一切措施。狭义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3。货币分为内生和外生,货币供给的外生性货币供应量有中国银行经济系之外独立控制的,从本质上看,现代的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

5、用决定资产规模,从而决定货币数量4。货币供给内生论者认为,产出、物价、利率等直接或间接的决定货币供应量。若国家的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货币供给是由货币需求决定的,该国央行无法自主控制货币供给,通过供给型的货币政策模式来调节货币宏观经济将是无效的。后来凯恩斯货币经济学家提出内生性的货币理论,即中央银行受到市场的需求压力而调整货币的增减5。三、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体现在所选择的最终目标的数量和目标之间是否冲突这两个方面。单一目标比多重目标有效,因为单一目标更容易实现。单一目标和多重目标存在冲突,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顾此失彼,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货币政策

6、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同样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中介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预期影响枢纽,货币政策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介目标的选择。中介目标的选择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测性、相关性、可控性。如果这三个条件都具备,则货币政策的效果就会好6。世界的中介目标分为两种:价格目标和数量目标。不同情况下的中介目标也是不同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受货币政策的工具的影响。运用货币政策的工具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起点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一般性和选择性,不同的经济体制运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来说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手段最有效;市场经济的体制下,经济手段最有效。一般来说,国家都

7、会存在两种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区别就是以哪种货币政策工具为主的问题。货币政策是通过传导主体加以传导和实现的。传导途径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再到企业和居民。就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学术界存在两种观点:货币观点和信贷观点。货币政策时滞对货币政策具有重要作用,货币政策时滞包括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内部时滞越长,货币政策可调控性越低。外部时滞越长,传导过程中遇到的不确定因素越多7。四、提高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第一,通过各种渠道补充国有银行的资本金,逐步将有条件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推进股份制的商业银行上市。第二、强化成本约束和利润考核。第三、加强金融监管,完善外部约束机制。

8、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逐步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是国有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调整和改善其负责结构,改善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银行的不良债权。积极培育我国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规范金融市场行为,是中央银行实施监控,确保货币政策及时传到的必要途径。不断完善货币市场构架体系和组织体系。积极进行金融工具的创新。进一步规范和发展资本市场。参考文献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M.商务印书馆,1983.2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M.中文版,华夏出版社,1999.3米尔顿佛里德曼.弗里德曼文萃M.中文版,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4李念斋.中国货币政策研究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5黄达.宏观调控与货币供给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6谢平.新世纪中国货币政策的挑战J.金融研究,2000,1.7戴根有.过于我国货币政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J.金融研究,2000,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