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件).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927352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氧气,二氧化碳 氮气,苯,水,甘油,乙醇,氨基酸 葡萄糖 核苷酸,氢离子,钠离子、 钾离子,钙离子、 氯离子,镁离子、 碳酸氢根,下图为人工合成的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对不同分子的通透性,气体小分子,水、脂质小分子,有机小分子,离子,协助扩散,自由扩散,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胞吞,胞吐,顺浓度梯度,被动运输,知识网络,问题探讨:,1、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 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是小肠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对此该如何解释?,3、观察此图,联系已有知识,你还能提出其他

2、问题吗?能不能就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尝试性的回答?,物质进出细胞方式有那些呢?,物质进细胞的方式: 1、顺浓度梯度的扩散-被动运输 2、逆浓度梯度的运输-主动运输 3、其他运输方式-胞吞、胞吐,跨膜运输方式,(大分子进出细胞方式),(小分子进出细胞方式),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被动运输: 1.概念:物质顺浓度梯度的扩散方式进出细胞,扩散现象:,一种物质从相对高浓度区域移动到低浓度区域的过程,称为扩散,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被动运输: 1.概念:物质顺浓度梯度的扩散方式进出细胞,2.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被动运输: 1.概念:物质顺浓度梯

3、度的扩散方式进出细胞,2.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自由扩散,自由扩散,(1)概念: 物质通过简单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注:物质通过磷脂分子之间的间隙进出细胞,自由扩散,细胞膜,(2)特点: 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不消耗能量。,自由扩散,(3)影响因素: 细胞内外物质的浓度差,浓度差,(4)举例: 水、氧气、二氧化碳、 甘油、乙醇 、性激素、维生素D、胆固醇等脂质物质。,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被动运输: 1.概念:物质顺浓度梯度的扩散方式进出细胞,2.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自由扩散,协助扩散,(1)概念: 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质的扩散,叫

4、做协助扩散。,协助扩散,协助扩散,(2)特点: 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不消耗能量。,(3)影响因素: a. 细胞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b.载体的数量,(4)举例: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离子通道(K+通道,Na+通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被动运输,1、物质顺浓度梯度扩散进出细胞 2、不需要消耗能量,相同点:,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被动运输: 1.概念:物质顺浓度梯度的扩散方式进出细胞,2.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自由扩散,协助扩散,3.特点:,物质顺浓度梯度扩散进出细胞 不需要消耗能量,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有什么区别 ,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丽藻细胞液所含的离子浓度

5、远远高于丽藻所生长的池水,为什么丽藻还能从周围环境吸收离子呢?,离子逆浓度梯度进细胞,为了能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体主要靠主动运输来获取营养物质。,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被动运输: 1.概念:物质顺浓度梯度的扩散方式进出细胞,2.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3.特点:,(二)主动运输: 1.概念:,2.特点,3.影响因素,4.举例,(一)概念: 从细胞膜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主动运输,(二)特点: 从低浓度到高浓度; 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需要能量(ATP)。,ATP,主动运输方向 高浓度

6、低浓度 等浓度等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特点),主动运输,载体: 1、运输K+的载体,不能运输Ca2+, 说明载体具有专一性 2、主动运输载体与协助扩散的载体不同, 前者需要能量激活,(三)影响因素 a. 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b.能量,NaK 泵,(四)举例: Na+ 、K+、Ca2+、Mg2+ 等离子通过细胞膜; 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通过小肠上皮细胞,主动运输的意义:,细胞膜的主动运输是活细胞的特性,它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主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主动运输体现了膜的什么特点呢?,主动运输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物质跨膜运输三种方式的比较,不

7、需要,不需要,需要,不消耗,不消耗,消耗,O2、CO2、甘油等脂溶性物质,血浆中葡萄糖 进入红细胞,K+进入红细胞 Na+出红细胞,常见Na+和K+进出细胞的方式,方式一:通过离子通道协助扩散,离子通道:由蛋白质构成,通道打开时, Na+和K+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流动。,方式二:通过NaK 泵(吸钾排钠)主动运输,NaK 泵:每消耗1分子ATP,就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Na+泵出胞外,同时将2分子K+泵入胞内,导致Na+胞外大于胞内, K+胞内大于胞外,大分子的运输,胞吞: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的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

8、进入细胞内部。,内吞作用=胞吞,胞吐: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除细胞。,外排作用 胞吐,胞吞、胞吐:,.非跨膜运输方式体现膜的流动性,协助扩散,自由扩散,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胞吞,胞吐,顺浓度梯度,被动运输,小结,根对离子吸收的曲线模型,AB段表示在一定范围内,根吸收离子的速率随氧分压的升高而加快。 BC段表示当氧分压增大到一定值时,根吸收离子的速率不再随氧分压升高而加快,这是由于根吸收离子还与根细胞膜上载体的数量有关。,(1)氧分压与根吸收离子速率的关系,曲线AB段表示在一定离子浓度范围内,根吸收离

9、子的速率随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加快。 曲线BC段表示当离子浓度增大到一定数值时,根的吸收速率不再增加,这是由根细胞膜上载体的数量决定的。 曲线CD段表示当离子浓度过高时,将会使根细胞失水,从而影响根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使离子吸收速率下降。,(2)溶液中离子浓度与根吸收离子速率的关系,外界溶液浓度也影响主动运输,(2)联系 矿质元素必须溶解在水中呈离子状态,才能被细胞 吸收。 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多少可以调节细胞液的浓度, 影响对水分的吸收。 矿质元素离子被吸收后随水分在导管中运输,蒸腾 作用在促进水分运输的同时也促进矿质元素离子的运输,知识拓展 植物对水分和离子吸收的关系相对独立,技能训练,解读图表

10、: 右图表示的是一个动物 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 对浓度,分析图表提供 的信息,结合所学的知 识,回答问题: 1、哪种离子通过主动运 输进入细胞? 2、哪种离子通过主动运 输排出细胞? 3、你是如何作出以上判 断的?,下列物质以不同运输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 A 甘油、二氧化碳 B 钾离子、水 C 氨基酸、钾离子 D 葡萄糖、糖原,第一关,A,不要灰心,再来一次!,B,C,D,不要灰心,再来一次!,不要灰心,再来一次!,恭喜你,答对了!再接再厉!,知识闯关,人红细胞中的K+浓度比血浆中高30倍,而Na+浓度却只有血浆的1/6,合理的解释是( )。 A 细胞膜对K+、Na+的特异性吸收 B 人

11、体对K+、Na+需求不同 C 细胞膜的主动选择吸收 D 红细胞中无细胞核,A,不要灰心,再来一次!,B,C,D,不要灰心,再来一次!,不要灰心,再来一次!,恭喜你,答对了!再接再厉!,第二关,甜菜块根细胞中的液泡中有花青素,能使块根呈现红色。将块根切成小块,放入蒸馏水中,蒸馏水颜色无明显的变化。但用盐酸处理块根后,则使蒸馏水变红。其原因是( )。 A 细胞壁被盐酸破坏 B 花青素不溶于水而溶于盐酸 C 盐酸破坏了细胞的选择透过性 D 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的选择 透过性,A,不要灰心,再来一次!,B,C,D,不要灰心,再来一次!,不要灰心,再来一次!,恭喜你,答对了!再接再厉!,第三关,图表示细胞

12、膜的亚显微结构。请根据 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A的性质是由 决定的 (2)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适当提高温度,能使A和B的相对运动加快,通透性增加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B在动物细胞中B的不饱和程度比植物高 C该结构的选择透过性与B结构对极性分子的相对不透性和A的载体转运作用有关 D甘油分子能迅速通过该结构,是由于甘油能溶于B层结构中,核酸(mRNA或DNA),最后一关,A,(3)该结构的基本功能是_。 与此相关的对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的特性是_。 (4)细胞识别、物质的跨膜运动等与图中 (填字母)有关。 (5)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结构中均有此结构,但执行的具体功能有很大的区别,其原因是由于图中_(填字母)不同所致。,保护和运输(或控制物质出入细胞),选择透过性,A,A,自由扩散,结合动画,总结协助扩散的特点!,结合动画,总结主动运输的特点!,主动运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