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的常见伤病及处理.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903432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2.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运动的常见伤病及处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体育运动的常见伤病及处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体育运动的常见伤病及处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体育运动的常见伤病及处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体育运动的常见伤病及处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运动的常见伤病及处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运动的常见伤病及处理.ppt(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育运动的常见伤病及处理,主讲人:汪君民 博士 南通凤舞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首 席 专 家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公共营养师高级培训师 国家体育总局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师 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体育运动的常见伤病,内容提要:主要介绍运动损伤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止血、包扎方法;骨折和关节脱位的临时固定;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挤压及休克等的急救方法;运动损伤的一般处理原则和方法。 重 点: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急救的原则和方法;运动损伤的征象和处理 难 点:运动损伤的征象和处理;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第一节 概 述,一、运动损伤的分类 1、按损伤的组织结构分 1)软组织损伤 2

2、)骨关节损伤 3)内脏损伤 4)其它 2、按损伤的轻重程度分 1)轻伤 2)中等伤 3)重伤,3、按损伤组织的创口界面分,1)开放性损伤 受伤时伤部皮肤或粘膜破裂,创口和外界相通,有组织液渗出或血液自创口流出,称为开放性损伤。 2)闭合性损伤 受伤时伤部皮肤或粘膜完整,无创口与外界相通,损伤后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称为闭合性损伤。 4、按损伤组织的时间分 1)急性损伤 2)慢性损伤(劳损、陈旧性损伤),二、运动损伤的原因,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可分为基本原因和诱因两大方面: (一)基本原因(也称一般原因或直接原因) 1、思想因素 2、准备活动方面的缺点 1)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 2)准备活动

3、的内容与体育课或训练课的内容结合的不好或缺乏专项准备活动。 3)准备活动的量过大或强度安排不当。 4)准备活动和正式练习的时间间隔过长。,3、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4、局部负担量过大 5、身体机能状态不良 6、教学训练和比赛的组织方法上的错误 7、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 8、场地、设备、服装上的缺点 9、不良气候因素的影响,(二)诱因,诱因必须在直接原因的同时作用下,才可成为致伤因素 1、各项运动的技术特点 2、解剖生理特点,三、运动损伤的预防,1、加强思想教育 2、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3、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1)准备活动的量要合理,一般认为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 2)准备活动的内容与

4、教学、训练、比赛内容相适应,做到有针对性,既要有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又有专项准备活动,还可结合运动按摩。 3)准备活动与正式比赛的时间间隔合理,以14分钟为宜。 4)结合伸展性练习,以防肌肉拉伤。,4、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5、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 6、加强医务监督和运动场地安全卫生的管理。,第二节 运动损伤的急救,一、概述 1、急救的定义、目的 急救是对意外或突然发生的伤病事故,进行紧急得临时性的处理。 其目的在于: 1)保护伤病员的生命安全 2)避免再度伤害 3)减轻伤病员痛苦,预防并发症 4)为伤病员的转运和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2、急救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原则: 1)急救时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救命在

5、先,做好休克的防治。 2)力求迅速、准确、有效,做到快抢、快救、快送医院。 3、运动损伤的初步诊断 1)收集病史 简要询问受伤经过;扼要询问伤者自我感觉 2)就地检查 检查伤员的全身情况;局部检查,二、运动损伤的急救,(一)出血和止血 出血量达到全身血量的20,可出现乏力、口渴、面色苍白等一系列急性贫血症状。 出血量超过全身血量的30,将会危及生命。 1、出血的分类 1)按出血的部位分 外出血指血液从皮肤创口处向体外流出。 内出血指血液从损伤的血管内流出后向皮下组织、肌肉、体腔和胃肠道、呼吸道注入。,2)按出血的性质分,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自伤口的近心端呈间歇性喷射状流出,短时间内能造成大

6、量失血,危险性大,易引起休克及生命危险。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自伤口的远心端呈缓慢持续地向外流出,危险性较小。 毛细血管出血:血色介于动脉血、静脉血之间,血液在创面呈点状渗出并逐渐融合成片,最后渗满整个伤口。一般无危险。多能因血液凝固和血管壁闭合而停止出血。,2、止血的方法,1)冷敷法 作用: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暂时抑制神经的感觉,因而具有止血、消肿、镇痛的作用。 适应症: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 运用时间不宜太长,约 15 分钟左右。,2)抬高伤肢法,作用:抬高伤肢,减低出血速度和减少血量。 适应症:用于四肢出血 对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很有效。 3)绷带加压包扎法

7、作用: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再用绷带加压包扎,压住创伤部位的血管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适应症:小动脉、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急救包扎法,一、包扎的作用 1、固定敷料和夹板,限制伤肢的活动,避免加重伤害。 2、保护创口,避免或减少感染。 3、支持伤肢,使之保持舒适的位置,减轻疼痛。 4、压迫止血,防止或较轻伤部肿胀。 二、包扎的注意事项: 1、动作力求熟练、柔和。 2、松紧度要适宜。 3、缚扎应从伤口的远端开始,缚结不能在伤口处。,三、包扎的方法,1)绷带包扎法 环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反折螺旋形包扎法、“8”字形包扎法 2)三角巾包扎法 3)前臂悬挂法 大悬臂带:常用于除肱骨或锁骨骨折以外的其

8、它上肢骨折。 小悬臂带:常用于肱骨或锁骨骨折,4)指压法,在动脉行走中最容易被压住的部位称为压迫点。 指压法的要领:在出血部位的上方,在相应的压迫点上用拇指或其余四指把该动脉管压迫在相邻的骨面上以阻断血液的来源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是动脉出血最迅速的一种临时止血法。所加压力必须持续到可以结扎血管或用止血钳夹住血管时为止。,5)止血带法,用特制的止血带或胶皮管、毛巾、宽布条等代用品,缚扎在伤口的近心端,以压迫动脉,阻断血液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止血带的缺点: 被缚扎处以下的肢体血液循环完全中断,易引起坏死。 缚扎的松紧度不当,会增加出血。 因此,除在四肢大动脉出血的紧急情况下,一般不应轻易使用。,止血

9、带法操作的注意事项,抬高伤肢,在肢体上面用软布加垫后再扎止血带。上肢出血时缚扎在上臂,但不要缚扎在上臂中三分之一,以免损伤桡神经;下肢出血时,缚扎在大腿,并尽可能靠近伤口的近心端。 缚扎止血带后,肢端应呈腊白色。 扎上止血带后,上肢每隔半小时,下肢每隔一小时分别放松一次,时间25分钟,最长不超过15分钟。 标明上止血带的时间,以便按时放松。,二、骨折的急救,1、概念及骨折急救的目的 1)定义:凡骨或骨小梁的连续性发生断裂,统称为骨折。 2)骨折急救的目的:用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抢救生命、保护皮肤、使患者安全、迅速地转送到医院妥善治疗。,2、骨折的分类,1)根据骨折的原因:外伤性骨折、病理性骨折 2

10、)根据骨折的时间:陈旧性骨折、新鲜骨折 3)根据骨折的程度:完全性骨折、不完全性骨折 4)根据骨折周围软组织的病理: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 5)根据骨折的病理:稳定性骨折、不稳定性骨折,3、原因,1)直接暴力,2)间接暴力 这是最常见的骨折机制,4)积累性暴力,3)牵拉暴力,4、征象,骨折的征象可分为局部征象和全身症状两个方面。 骨折的局部征象有: 1)疼痛 2)肿胀和皮下淤血 3)功能障碍 4)畸形 5)异常活动和骨擦声 6)压痛和震痛,5、骨折临时固定的目的和器材、原则,1)目的:避免增加损伤、减轻痛苦、便于搬运 器材: 2)原则:1)救命在先、防治休克 2)早期就地固定 3)先止血再包扎

11、固定 3)骨折急救的注意事项,三、关节脱位的急救,1、定义:凡相邻两骨之间 失去正常的连接关系,即 称为关节脱位。 2、分类: 根据脱位的原因:外伤性脱位、病理性脱位 根据脱位的程度:完全脱位、不完全脱位 根据脱位的时间:新鲜、陈旧、习惯性脱位 根据关节腔是否与外界相通:开发性、闭合性脱位,3、病因,1)直接暴力 2)间接暴力 最多见的脱位是肘关节后脱位、肩关节前脱位 任何暴力只要使肘关节过伸或外展致使肘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都能引起肘关节后脱位。 跌倒时,只要是肩关节处于外展位下,用手或肘部着地,都有可能发生肩关节后脱位。上臂在外展位突然过度背伸或过度外旋时也有可能。,4、征象,疼痛、压痛 肿

12、胀 关节活动功能丧失 畸形 X光检查 5、急救原则 抗休克 固定,四、休克,1、定义 是人体遭受体内外各种强烈的刺激后发生的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和全身综合症。 2、原因:剧烈疼痛、大出血 3、征象 1)兴奋期 2)抑制期,4、抗休克,1)平卧位安静休息,并给予安慰和鼓励 2)饮水 3)保暖防暑 4)维持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的畅通 5)止痛 6)止血 7)伤部的包扎和固定 8)针刺 处理的同时立即派人去请医生 或迅速将伤员送到医院。,第三节 运动损伤的处理,一、运动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 二、开放性软组织运动损伤的处理 1、定义 2、应急处理的要点:及时止血、 处理伤口,预防感染。 处理的基本原则:

13、1)清创 2)止血 3)抗感染。 3、种类 擦伤、撕裂伤、刺伤、切伤。,擦伤是指表皮组织的损伤。是皮肤受外力摩擦所致。皮肤被擦破出血或有组织液渗出。,创口浅,面积小的擦伤 大面积擦伤 若创面较深,污染严重时,应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T.A.T),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撕裂伤中以面部、头皮部最为多见。,三、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1、定义 2、种类:挫伤、肌肉筋膜拉伤、关节囊和韧带扭伤,肌腱腱鞘和滑囊损伤等。 3、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和修复过程及处理原则: 1)病理变化过程,如下所示,外力作用 局部组织细 组织撕裂或断裂 胞遭到破坏 肿胀产生可压迫和牵扯性刺激 局部疼痛加剧组织的损伤和因

14、之而产生的肌肉保护性痉挛 功能障碍。 上述病理变化反应在外表上,表现为急性损伤早期的局部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 2)修复过程(略),组织内小血管破裂出血 组织内血肿 出血停止后出现反应性炎症,细胞坏死后被蛋白溶解酶分解 分解产物使局部小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液中的液体、蛋白质、白血细胞通过血管壁形成渗出液,伤后淋巴管发生损伤心阻碍,淋巴循环发生障碍 水肿,4、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1)早期(急性炎症期): 处理原则:止血、制动、镇痛、防肿和减轻炎症。 方法: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外敷新伤药。 2)中期(炎症消退期): 处理原则: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促进修复,

15、防止粘连。 方法:理疗、按摩、针灸,药物痛点注射,外敷中草药,早期的功能锻炼。,3)晚期(功能恢复期): 处理原则:恢复和增强肌肉关节功能,软化瘢痕组织。 方法:按摩、理疗和功能锻炼为主,配合熏洗和保护支持带的应用。 5、慢性损伤 处理原则:改善伤部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合理安排局部负担量。 处理方法:与急性损伤中、后期基本相同。,完全再生:再生的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都与原来的组织完全相称之。 不完全再生:若缺损的组织不能完全由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组织来修复,而由肉芽组织代替,形成瘢痕。,第七章 常见运动损伤,内容提要:主要介绍常见运动损伤的损伤机制、征象和处理方法 重 点: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

16、髌骨劳损、肩袖损伤、腕舟骨骨折、脑震荡、急性腰扭伤的损伤机制、征象和处理 难 点:运动损伤的机理和征象,第七章 常见运动损伤,内容提要:主要介绍常见运动损伤的损伤机制、征象和处理方法 重 点: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髌骨劳损、肩袖损伤、腕舟骨骨折、脑震荡、急性腰扭伤的损伤机制、征象和处理 难 点:运动损伤的机理和征象,第一节 擦 伤,一、概念 擦伤是皮肤受到外力摩擦所致的体表损伤。表现为伤处皮肤组织被擦破或剥脱,有血液或组织液渗出。 二、处理 1小面积的擦伤 2大面积的擦伤 3关节部位的擦伤,第二节 挫 伤,一、损伤机制: 钝性外力作用于人体某部引起的一种急性闭合性损伤。 挫伤的原因很多。 二、征象 1单纯性挫伤:疼痛、肿胀、压痛、功能障碍。重者可因皮下出血形成血肿和瘀斑。 2混合性挫伤:是较为严重的损伤。 三、处理,第三节 肌肉拉伤,因力的直接作用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