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资料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901328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0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0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0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0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资料(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料: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2010-04-07】 【作者/来源 / 】 2010年2月23日在南宁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市长黄方方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09年工作回顾过去的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环境和经济形势极为严峻复杂的一年,也是我市逆势而上取得辉煌成就的一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统领,以开展“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和“党组织服务

2、年”活动为载体,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发展良好势头”作为最大的政治和最紧要的任务,以“四个非常”克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加深、旱涝灾害不时发生等困难,在应对挑战中化危为机,在推进创新中破解难题,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预期目标,全市呈现经济发展好于预期、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在广西的城市首位度进一步提升。生产总值149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高于预期目标2个百分点,连续8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占全区比重由上年的18.35%提高到19.38%。财政收入231.37亿元,增长21.03%,高于预期目标3.03个百分点,在全区各市

3、中率先突破两百亿元,占全区比重由22.67%提高到23.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3.91亿元,增长50.54%,高于预期目标30.54个百分点。全部工业总产值1175.76亿元,增长12.13%,低于预期目标10.8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7.01亿元,增长19.84%,高于预期目标1.84个百分点。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42%,比预期目标多降0.42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4.1%,比预期目标多削减0.1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排放量实现零增长,完成预期目标。外贸出口23.84亿美元,增长50.28%,高于预期目标25.28个百分点。直接利用外资2.78亿美元,增长23.

4、36%,高于预期目标8.3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54元,增长12.52%,高于预期目标0.5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4521元,增长12.99%,高于预期目标2.99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1.8%(预期目标为上涨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7.38万人,比预期目标多增1.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6%,低于预期目标0.64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8.45,低于预期目标1.55个千分点。去年,我们主要抓了十个方面工作:(一)抓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大关。我们在全区率先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成立专门机构,千方百计落实项目,下大力气破解征地拆迁等难题,通过项目集中

5、审批对接协调会和月月组织重大项目开(竣)工仪式等“非常措施”,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首次实现年度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在基数较高的情况下投资增速创14年来新高,比上年提高26.76个百分点,比预期目标高30.54个百分点,提前一年达到“十一五”规划和科学发展三年计划投资目标。年内施工项目4691个,新开工项目3713个,续建项目978个。其中,推进自治区层面统筹重大项目65个,完成投资97.85亿元;获国家下达四批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774个,开工项目772个,年内竣工项目301个,完成投资17.63亿元。(二)抓内需,城乡消费保持全区首位优势。我们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会,营造商业氛围,

6、规范市场秩序,培育消费热点。通过开展月月美食节、房产展、汽车展、消费购物节等活动,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推进“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下乡”、“乡村旅游”,促进了城乡消费快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区的四分之一强(其中汽车零售额114.56亿元)。全年销售商品房731.74万平方米,增长50.9%,销售额333.45亿元,增长74.26%,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创历史纪录;接待入境游客12.27万人次、境内游客3071.13万人次。物流体系初具规模,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南宁东盟国际工业原料产品物流城(华南城)、广西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等建设加快。(三)抓出口

7、,对外贸易逆势而上异军突起。我们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支持出口的有关政策,克服国际市场低迷外需萎缩带来的困难,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降低出口成本,增强抗风险能力。鼓励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参加广交会等国内外展览会,开拓国际新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扩大机电、高新技术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去年新增出口企业200多家,全市(属地)外贸进出口总额27.88亿美元, 增长49.34%。其中市属企业完成进出口24.78亿美元,增长79.81%;出口21.1亿美元, 增长83.71%,占全区出口的28.48%,比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为广西外贸出口增幅首次在全国领先作出了重要贡献。(四)抓工业,完成

8、技改投资刷新历史纪录。我们及时出台扶持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安排3.5亿元工业发展资金、7亿元工业用地储备资金,用于保增长、调结构和帮助企业平稳渡过金融危机,有效遏制工业生产下滑趋势,产值增速持续回升。去年头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仅为5.88%,比上年同期回落18.97个百分点,到12月当月增幅回升到27.18%。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76.97亿元,增长13.49%。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对250多家企业实行“一对一”、“一盯一”贴身服务,帮助企业找市场、谋发展;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企业技术产品升级换代,提升装备技术水平,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全年新增亿

9、元企业31家,全市亿元企业达到224家;加大银企合作的协调力度,工业技改投资快速增长,完成191.02亿元,增长54.84%,刷新历史纪录。工业园区发展加快,全市14个工业园区(集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6.58亿元,增长28.7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2% 。工业企业效益逐步好转,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45.53亿元,增长16.11%;实现利税89.70亿元,增长18.67%;实现利润33.99亿元,增长14.29%。工业节能降耗成效显著,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2.8%,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3.92%的任务。(五)抓三农,农民收入增幅首超城镇居民。我们进一步落实

10、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将公共财政和新增财力向“三农”倾斜,市财政安排农林水支出18.20亿元,增长36.74%,高于全市经常性收入增幅24.51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9.48亿元,增长5.8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0.47个百分点,实现历史性突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扩大良种覆盖面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业、水果、畜牧水产、食用菌等优势产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3.21万公顷(其中超级稻8.38万公顷),增长1.1%,粮食总产量207.6万吨,增长2.87%,再创历史新高,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均居全区第一;水果产量104.52万吨

11、,增长42.96%;肉类产量58.36万吨,增长6.46%。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全市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5.2万人,转移就业新增9.9万人,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建成农村公路566公里,实施水利建设项目871项,6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部动工,完成农村饮水工程370项。城乡风貌改造一期工程进展顺利,落实资金2.21亿元,完成南百高速和机场高速公路沿线73个行政村、1个园艺场共7934户的房屋外墙改造202.73万平方米、坡屋顶改造10.52万平方米。(六)抓城建,提升中国绿城建设中国水城。我们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城建投资完成243.93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完

12、成132.81亿元,增长69.3%,为历史最好成绩。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通过自治区审查,上报国务院待批;南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已获国土资源部批复;南宁港总体规划通过交通运输部和自治区政府联合审查;中国水城、城市综合交通、电力、铁路枢纽等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城市路桥、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南宁大桥、长湖立交桥建成通车,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试验段开工建设;电网建设完成投资23亿元,供电能力较上年提高近50%;供水技改力度加大,供水能力和可靠性得到提高。五象新区建设加快,广西体育中心主体育场基本建成;广西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铜鼓博物

13、馆、美术馆等重大公益性项目开工建设。凤岭片区建设初具规模,中国东盟国际商务区基本建成;火车东站等一批重大项目动工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进一步做好“树文章”和“绿文章”,植树212.3万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提升中国绿城形象;启动“中国水城”建设,做好“水文章”,18条城市内河综合整治持续推进,南湖竹排冲水系环境综合整治、民歌湖工程动工建设;市县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扎实推进,制糖、淀粉、酒精、造纸等行业节能减排成效明显,荣获环境保护领域最高社会性奖励中华宝钢环境奖。城市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充分发挥“数字城管”功能,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城市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七)抓改革,

14、投融资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我们积极探索发展新思路、新办法,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建宁水务投资集团、城建投资集团、交通水利公司、产业投资公司等投融资平台,全年项目融资362.98亿元,比上年多222.4亿元;建宁水务集团成功发行7年期8.5亿元企业债券,实现我市企业发债零的突破;城投总公司10年期15亿元企业债券发行工作按计划推进。创新工业园区(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模式,采取“市统贷、县(区)用县(区)还”方式,获批19.06亿元贷款。创新城建工作理念,以BT、BOT模式引入大企业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拆迁安置房建设,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利用

15、社会资金试点;推行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扩大部门预算范围,加强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加快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建设,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市本级预算单位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创新政府采购管理体系;建立各级财政对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民土地收益和财产性收入;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完成外业勘界43.4万公顷、发证26.67万公顷,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八)抓开放,区域性国际城市迈出新步伐。我们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建成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并通过国家验收,实现封关运作,使我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翻开了崭新的一

16、页。深化多区域合作,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扩大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利用桂港、桂澳、桂台和泛珠三角省会城市经贸合作平台,扩大港澳台和珠三角地区企业在我市的投资规模,成功引进华润中心等一批大项目落户南宁。全市共引进内外资合同项目889个,合同引进资金848.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51.91亿元。深化对外交流,国际城市重要标志之一的外国领事机构增多,驻邕总领事馆达5个,在国内城市排第五位,领事馆区一期工程竣工,柬埔寨、老挝和缅甸总领事馆入驻办公;组团到缅甸等国进行友好访问,赴印尼和越南参加商品博览会和旅游节,推动与东盟国家的经贸旅游文化交流;与缅甸仰光市、美国商业市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关系,与缅甸内比都市等4个外国城市建立友好交往城市关系;2009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走进北部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