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实验中常考的4个问题讲义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885698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力学实验中常考的4个问题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力学实验中常考的4个问题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力学实验中常考的4个问题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力学实验中常考的4个问题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力学实验中常考的4个问题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力学实验中常考的4个问题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学实验中常考的4个问题讲义(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力学实验中常考的4个问题,罗田县第一中学,罗田县第一中学一轮复习专题讲座,一、误差和有效数字 1误差,2.有效数字 从数字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算起,如0.012 5为三位有效数字,二、测量性实验 1包括: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长度,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2(1)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d主尺读数(mm)精度游标尺上对齐刻线数值(mm) (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 测量值固定刻度可动刻度0.01 mm估读值 注意要估读到0.001 mm.,图5101,三、验证性实验 1包括: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牛顿运动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验证性实验的两种方法 (1)对于现象直观明显或者只需讨论

2、的验证性实验问题,常常通过观察分析进行证实; (2)对有测量数值且实验要求根据数据分析验证结果的,一般要进行分析归纳,通过作图、计算、测量进行比较验证,四、探究性实验 1包括: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探究动能定理 2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 探究性实验,在实验前并不知道满足什么规律,所以在坐标纸中描点后所做的曲线是试探性的,只有在分析了点的分布和走向以后才决定用直线来拟合这些点而验证性实验,在坐标纸上描点后所作图线的根据就是所验证的规律.,常考问题一 测量性实验(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2游标卡尺的读数,3.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测量值固定刻度整毫米数半毫米数可动刻度读数(含估读)0.

3、01 mm. 4关于估读问题:游标卡尺不需要估读;毫米刻度尺、螺旋测微器需要估读,【典例1】 (2012新课标全国卷,22)某同学利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板的厚度该螺旋测微器校零时的示数如图5102(a)所示,测量金属板厚度时的示数如图(b)所示图(a)所示读数为_mm,图(b)所示读数为_mm,所测金属板的厚度为_mm. 图5102,解析 题图(a)的读数为1.00.01 mm0.010 mm.题图(b)的读数为6.5 mm37.00.01 mm6.870 mm,故金属板的厚度d6.870 mm0.010 mm6.860 mm. 答案 0.010 6.870 6.860,【典例2】 2013

4、山东卷,21(1)图5103甲为一游标卡尺的结构示意图,当测量一钢笔帽的内径时,应该用游标卡尺的_(填“A”“B”或“C”)进行测量;示数如图乙所示,该钢笔帽的内径为_mm.,图5103,解析 游标卡尺测量钢笔帽的内径时,使用内测脚,故填“A”,该游标卡尺的最小分度为0.05 mm,游标尺的第6个刻度线与主尺上的某刻线对齐,所以读数为11 mm0.05 mm611.30 mm. 答案 A 11.30(11.25或11.35),【预测1】 图5104甲中游标卡尺的读数是_ cm,图乙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_ mm. 图5104 答案 2.98 5.680(5.6795.681均对),【预测2】 某

5、同学在测量一均匀新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的电阻率时: (1)用游标卡尺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其长度如图5105甲所示,由图可知其长度为_cm; 图5105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其直径为_mm.,解析 (1)从题图甲可以看出,主尺读数为50 mm,游标尺的第3条刻度线和主尺上的一刻度线对齐,则读数应为50 mm0.053 mm50.15 mm5.015 cm; (2)由题图乙可以看出,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为4.5 mm,可动刻度读出刻度为20.0(或20.1)0.01 mm0.200 mm(或0.201 mm),故圆柱体的直径为4.5 mm0.200 mm(或0.201 mm

6、)4.700 mm(或4.701 mm) 答案 (1)5.015 (2)4.700(或4.701),常考问题二 验证性实验 命题特点 新课标全国考试说明要求的力学验证性实验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考查重点是实验器材选择,完成实验步骤填空和分析实验数据,应考必备 理解实验原理,弄清楚要验证的内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就是验证两拉力依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合力与同两力有同样效果的一个力是否相等,进而理解为什么两次结点O的位置不变,为什么要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与细绳套方向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就是测量物体受的合外力、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验证合

7、外力与质量、加速度的乘积是否相同那么,合外力如何测量?质量和加速度又如何测量?要用到哪些工具?,“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就是让物体自由下落,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和物体的速度,计算出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与动能增加量,看二者是否相等怎样测量高度和速度?用到哪些工具?操作中有哪些注意事项?为什么Ep总略大于Ek?,【典例3】 现要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5106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A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质量为m的砝码相连;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的B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

8、.,图5106,用d表示A点到导轨底端C点的距离,h表示A与C的高度差,b表示遮光片的宽度,x表示A、B两点间的距离,将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作滑块通过B点时的瞬时速度用g表示重力加速度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2)多次改变光电门的位置,每次均令滑块自同一点(A点)下 滑,测量相应的x与t值结果如下表所示:,图5107,(2)描点及作直线见图,【预测3】 (1)某实验小组用如图5108所示的装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将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挂钩处系一细线,把细线的另一端系在A下端细线上的O点手持B水平向左拉,使O点缓慢地向左移动,保持B的拉力方向

9、不变不计弹簧测力计重力,拉力不超出量程,则A、B的示数FA、FB的变化情况是_,图5108,AFA、FB均变大,其合力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BFA、FB均变大,其合力大小和方向都改变 CFA变大,FB变小,其合力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DFA、FB的合力大小改变,方向不变,(2)另一实验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做此实验,所用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 N,他们都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连接弹簧测力计,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此时细绳都与平板平行,用F1和F2表示拉力的方向和大小 甲同学F1和F2的方向互相垂直,F13.0 N、F23.8 N;乙同

10、学F1和F2方向间的夹角约为30,F1F24.0 N;丙同学F1和F2方向间的夹角约为120,F1F24.0 N这三位同学中操作不合适的是_(填“甲”、“乙”或“丙”),解析 (1)当O点缓慢地向左移动时,合力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利用图解法可以判断FA、FB均变大,选项A正确 (2)因为乙的两个力的合力超过了测力计刻度的最大值5 N,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时超出其量程 答案 (1)A (2)乙,【预测4】 为了用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现提供如图5109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5109,(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的做法是 _; 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

11、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将木板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C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 D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能够静止在木板上,(2)在实验中,得到一条打点的纸带,如图51010所示,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且间距x1、x2、x3、x4、x5、x6已量出,则小车加速度的表示式为a_; 图51010,(3)有一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一定,研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51011所示图线_是在轨道倾斜

12、情况下得到的(选填“”或“”);小车及车中的砝码总质量m_ kg.,图51011,解析 (1)为平衡滑动摩擦力,应使小车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此时不能连接钩码,所以选C.(2)计算加速度可由逐差法得到三个加速度再取平均值,此时误差较小(3)轨道倾斜太大,即使没有钩码拉小车也将加速下滑,因此图线为轨道倾斜情况下得到的由图线可得mgsin Ffma0,F1mgsin Ffma1,可得质量为0.5 kg.,常考问题三 探究性实验 命题特点 新课标全国考试说明要求的力学探究性实验有: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也可以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

13、关系近四年新课标全国卷没有对这几个实验进行考查,但自主命题省份高考题中多次出现,如2011年浙江卷21题考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2012年广东卷34(2)题考查“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2013新课标全国卷22题考查“探究弹性势能” 考查的重点是实验器材选择、实验注意事项和用作图法处理数据,应考必备 探究性实验的重点不是为了求得某个物理量的值,而在于它的探索性“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重点是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研究分析纸带的方法“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重点是学会用列表法、图象法分析实验数据,探索物理量间的关系“探究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重点掌握本实验的原理,如功

14、的计算,纸带测量位置的选择,学会对实验数据的研究分析方法,分析Wv,Wv2,Wv3的关系,最终确定W与v2成正比,【典例4】 (2013新课标全国卷,22)某同学利用下述装置对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一轻质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球接触而不固连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恰好在桌面边缘,如图51012所示向左推小球,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小球离开桌面后落到水平地面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 图51012,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可认为,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Ep与小球抛出时的动能Ek相等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得Ek,至少需要测量下列

15、物理量中的_(填正确答案标号) A小球的质量m B小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 C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D弹簧的压缩量x E弹簧原长l0,(2)用所选取的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Ek,得Ek_. (3)图51013中的直线是实验测量得到的sx图线从理论上可推出,如果h不变m增加,sx图线的斜率会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果m不变,h增加,sx图线的斜率会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由图中给出的直线关系和Ek的表达式可知,Ep与x的_次方成正比,图51013,【预测5】 某组同学在做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和质量间的关系,采用了如图51014装置,小车和车中砝码的总质量用M表示,砂和砂桶的总质量用m表示 图51014,(1)现有下列器材:电火花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砂桶、砂子、细线、秒表、导线、砝码、刻度尺其中不需要的器材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