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山景区规划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874636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8.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缙云山景区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缙云山景区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缙云山景区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缙云山景区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缙云山景区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缙云山景区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缙云山景区规划(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缙云山景区 旅游规划报告,班 级: 08旅本 小组成员:唐晓勤 柴艳荣 俞 萍 罗 敏 许 静 胡太芳,目 录,第一章 背景介绍-唐晓勤 第二章 资源调查分析评价-俞 萍 第三章 旅游市场调查分析预测-胡太芳 第四章 旅游主题及形象定位-柴艳荣 第五章 旅游空间规划-罗 敏 第六章 旅游项目策划-集 体 第七章 旅游接待设施-许 静 第八章 旅游保障体系-唐晓勤,第一章 背景介绍,一、概述 二、景区区位 三、景区社会经济,一、概述,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境内,坐落在嘉陵江小三峡温塘峡西岸,占地面积76平方公里,海拔350-951.5米,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级旅游区

2、,同时也是重庆市植物园所在地。,二、景区区位,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沙坪坝区、璧山县境内,中心景区缙云寺距重庆市中区约40公里,距北碚城区13公里,为华蓥山腹式背斜山脉一个分支的一段。 缙云山九峰挺立,拔地而起,山上古木参天,翠竹成林,环境清幽,景色优美,因而有“小峨眉”之称。,三、景区社会经济,缙云山景区居民主要以发展农家乐为主,兼生经营农作物的采摘。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少地产商开始在缙云山修建别墅群,主要用来发展度假旅游。,缙云山旅游资源调查分析评价,第二章,旅游资源分类,自然景观资源 人文景观资源,自然景观资源,植物资源 动物资源 气候资源 地貌资源 水资源,植物资源: 缙云山地处

3、我国亚热带地区,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保存良好,特征典型,植物种类繁多,有起源古老的植物:香果树、钟萼木、八角莲等,国家级保护珍稀植物:银杏、鹅掌楸、桫椤等。缙云山的植物区系丰富,成分复杂,全山共有6个植被类型、32个群系、54个群丛 。据调查,位于缙云山的重庆植物园内有高等植物246科,992属,1966种,其中属国家一、二、三级保护的珍稀植物50余种 。,润楠:樟科 园林绿化 ,用材树种,四川大头茶:茶科 观赏、造林、防火及用材树种,香果树 银木荷:茶科 用材和防火树种,动物资源: 缙云山良好的森林植被,也是野生动物栖息的良好环境,因而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调查结果表明,缙云山节肢动物门共有2

4、纲,20目,147科,1264种。其中昆虫纲有17目,119科,1071种,蛛形纲共3目,28科,193种。缙云山现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4纲,2l目,51科(另有2个亚科),189种。其中两栖纲的1目,3科,8种;爬行纲2目,6科,21种;鸟纲的12目,30科(另有2个亚科),134种;哺乳纲的6目12科,26种。,气候资源: 缙云山具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3.6,最热月(八月)平均气温24.3,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3.1,极端最高温36.2,极端最低温-4.6,相对湿度年平均87%,水汽压年平均14.9毫巴;年平均降水量1611.8毫米,最高年降水量1783.8毫米。年平均

5、蒸发量 777.1毫米,月平均蒸发量64.7毫米,七、八两月蒸发量共255.4毫米,占全年的32.8%;雾日数年平均89.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低于1293小时。,地貌资源: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构造属川东褶皱带华蓥山帚状弧形构造。褶皱带由明显的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的三个背斜,两个向斜构成,构造单元由西北向东南分别为牛鼻峡背斜,温汤峡背斜和观音峡。缙云山的南段为箱形山脊,顶部平缓。全山西翼较缓,坡度20左右,东翼较陡,坡度6070。缙云山有朝日、香炉、狮子、聚云、猿啸、莲花、宝塔、玉尖、夕照九峰,另有佛光岩、相思崖、轩辕洞、海螺洞、袈裟洞、大岩洞、石笋等地貌景点。,海螺洞,生物分化,水资源 :

6、 缙云山岩层为砂、泥页岩相间组合,上层为厚砂岩,下层为泥页岩,泥页岩积水。岩层越厚,积水越多。在砂岩和泥页岩接触面,有接触水流出。采煤后的煤洞有煤洞水,岩体在这些流水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以山脊线为分水岭。在东南翼和西北翼上发育的许多平行排列的顺向河及冲沟,构成缙云山的梳状水系。在绍隆寺后,九龙寨下的公路边,水清澈碧绿如黛。1930年,江津白屋诗人吴芳吉便取名“黛湖”。现黛湖蓄水面积近30亩,是淡水藻类植物的重要保护基地,垂钓、荡舟的极好场所。,黛 湖,瀑 布,人文景观资源,佛教圣地 道家福地 红色旅游 农家风情 其他,佛教圣地: 破空塔 竺兰法师之塔 缙云寺 位于狮子峰与聚云峰前。南朝刘宋景平元

7、年(公元423年)由和尚慈应大师开山创建。 双柏精舍 在缙云寺右侧,原煤不天子殿。,道家福地:,白云观 创建于清雍正年间,位于缙云山南麓。 绍龙观 在北泉后山幽谷中,创建于明成化乙已年(公元1485年)。,红色旅游:,五十年代初,中共西南局和重庆市委在缙云寺杉木园一带山林中,修建了48幢别墅,供领导干部疗养避暑之用。房屋结构为中西合壁,但每幢又依地形、景色不同而造型,至使各具特色。刘伯承居住的别墅,先在狮子峰北麓,为茅顶木结构吊楼,后迁至缙云山庄7号;贺龙的别墅在石华寺后山,即今“贺龙园”,农家风情:,缙云山农家乐主要有两个片区,一个是景区门口片区,另一个就是月宫农家乐方向的片区。,其他:,除

8、了上述自然人文资源之外,缙云山还有: 石牌坊 石照壁 八角井 相思岩 洛阳桥 祗园等人文景观。,第三章 旅游市场调查、预测、分析,一缙云山环境分析 (一)人口因素 缙云山所处的北碚区人口为64.54万人,起中城镇人口达48万人。缙云山地处合川区与北碚区的交界处,合川区人口为142.01万人。 (二)经济因素 全区实现总产值86.61亿元(总量在主城9区中列第8位,在“1小时经济圈”的23个区县中列第9位),同比增长38.76%,高于全市平均增幅8.75个百分点(增幅列主城第2位,列“1小时经济圈”第6位);增加值26.55亿元(总量在主城9区中列第5位,在“1小时经济圈”的23个区县中列第6位

9、),同比增长32.4%,高于全市平均增幅5.6个百分点(增幅列主城第2位,列“1小时经济圈”第6位)。,(三)社会因素 缙云山上有着浓厚的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的根基。尤其以佛教文化风行,山上的 寺香火旺盛,佛塔建筑分布山间。修生、养性、静心、养生文化根植其间。 (四)区位因素 地理区位:缙云山地处重庆西北六十公里处的北碚区, 为华蓥山的一个分支。北碚被誉为重庆的后花园,缙云山这为花园中的植被森林基地,为整个北碚的城市环境绿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交通区位:北碚水陆交通方便,襄渝铁路穿越全境,可直达成都、武汉、郑州、北京等地。有212国道贯穿全境,并有跨省公路及专用线12条2010以来,建成3条“

10、标准化路段”和9个“标准化路口”,城区宽度6米以上道路标线施划率达到92.4%。轻轨6号线的建成将极大的便利,主城区与北碚区联系。,二旅游者特点 (一)旅游者特征及行为特征 客源地:缙云山吸引的旅游者多来至重庆主城区以及北碚及其 周边较近的几个区县。 出游的目的:这些游客的主要目的为观光,周末休闲和团体考察的。 逗留时间:游客的逗留时间多为1天。 职业类型和收入水平:以学生和家庭客人为主。 (二)旅游者的消费水平 缙云山的旅游者人均消费为45元(包括门票)。主要为门票15元,人平均的一餐消费15元。缙云山景区的住宿为农家乐,旅游者一天消费为50元(包括门票)。基本无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特产,所

11、以在此处基本无消费。整体的消费水平较低。,三市场竞争者 处于主城区的南山、歌乐山,与缙云山是相类似的风景区,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南山风景区,起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主,有着交通区位的优势。歌乐山风景区,以其景区内红色革命文化为主要的特色。 四旅游市场预测 线路发计算:每个旅游者所占平均道路面积,510m 面积法计算:每个旅游者平均旅游面积,主要景点50100m,一般景点200400m 缙云山风景区2010年的旅游规模约18万人。根据风景片区国民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分别预测如下: 近期只2015年按年增长12%计算,远期至2025年按年平均递增7%计算,则旅游规模为: 近期:18x(1+12%

12、)= 万(人次/年) 远期:18x(1+7%)= (万人次/年),第四章,缙云山旅游主题及形象定位,缙云山旅游发展主题 缙云山形象定位 缙云山旅游形象口号设计,发展主题:养生保健旅游,发展目标:将缙云山打造成为消夏避暑,登山游乐,疾疗健力的康体娱乐型旅游目的地.以重庆主城为客源依托,将缙云山养生保健文化扩大至重庆周边乃至全国。,形象定位:康体娱乐型景区,定位依据: 1优质的自然资源是前提 2人文景观为缙云山增添了“灵魂” 3 具有良好的景区资源集群性 4 区位优势明显,缙云山绍龙观,缙云山云雾,综上所述, 缙云山空气清新,环境宜人,山体高度适中,非常适宜于徒步登山,老少青壮皆可参加,四季皆有看

13、点: 春可吸引游客进行登山锻炼,特别是女士,减去冬季坠肉, 夏可以消夏避暑为主题,开展养生品茶活动, 秋可谈经论道,探寻佛道之精华陶冶情操, 冬可赏梅观雪,领略南国不一样的情怀。 因此游客来缙云山不仅可以进行身体锻炼,还可以接受到浓厚的宗教文化熏陶,品茶论道,思考人生,是远离城市,亲近自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良好去处。,口号设计,主口号: 渝州之碚缙云为巅 修身养性在缙云 (竞争定位 ),系列口号:,登九峰而观缙云,品清泉而澄心性。 (主观定位),览霁月之光, 纳苍生之气 , 修身养性在缙云。 (主观定位),追寻地壳的脚步,感受自然的气息。 -国家自然保护区缙云山 (客观定位),第五章 缙云

14、山空间区划,一、功能分区原则,根据缙云山资源的空间布局、性质、数量和质量,产品种类与服务来突出旅游区的主题形象。为方便旅游者出游和旅游线路组织,便于政府行政单位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有助于统筹规划、统一协调和集团化经营,在对保护缙云山的旅游环境上进行合理的分区规划。,二、土地利用规划 缙云山土地利用类型可分为风景游赏用地、游览设施用地、居民社会用地、交通与工程用地、林地、园地、耕地、水域、滞留用地等九类。 风景游赏用地:缙云山内对游客开放的景区都属于风景游赏用地。 游览设施用地:指直接为游客服务而又独立于景点之外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用地,包括 缙云山宾馆,农家乐片区,景区停车场等。 居民社会用地:缙

15、云山农家乐片区的居民用地 交通与工程用地:指景区自身需求的对外、内部交通通讯与独立的基础工程用地。包括 缙云山的内部交通、外部交通用地。 林地:九个峰等,缙云山森林覆盖率高,已达96.6% 园地:白云竹海景区、竹类展览区 耕地:指景区内的耕地面积 水域:指景区内的水面,包括缙云山的黛湖。 滞留用地:指非景区需求,但滞留在景区的各项用地.,三、分区规划说明 1.核心保护区 核心保护区是受到严密保护的自然区,限制那只禁止游客进入。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600公顷,其中:核心区1235公顷,缓冲区1505公顷,实验区4860公顷。是以森林植被及其生境所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缙云山森林覆盖率高,已达96.6%。 2.过渡区(试验区) 在核心区的外围设置的一定范围的试验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3.缓冲区 缙云山的山地风光片区(包括九个峰)、农家乐片区、佛教道教文化片区、红色旅游区等都属于缓冲区。,缙云山同心圆布局模式,(二)两个功能分区 1、旅游服务管理接待区 功能定位:游客集散、综合性旅游服务接待及景区管理 重点项目设计:停车场、缙云山宾馆、管理局办公楼、森警支队以及农家乐片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