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点接地接零.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873635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性点接地接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性点接地接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性点接地接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性点接地接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性点接地接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性点接地接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性点接地接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保护接地,定义 不采用情况 采用情况 实质 适用范围 存在问题 注意事项,保护接地(定义),定义 不采用情况 采用情况 实质 适用范围 存在问题 注意事项,在正常情况下,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构架用导线与接地极可靠地连接起来,使之与大地做电气上的连接,这种接地的方式就叫保护接地。 图例,接地极,保护地线,保护接地(不采用),定义 不采用情况 采用情况 实质 适用范围 存在问题 注意事项,如果不采用保护接地,当发生人身触电时,由于触电电流不足以使熔断器或者自动开关动作,因此危险电压一直存在,如果电网绝缘下降,则存在生命危险。 图例,保护接地(采用),定义 不采用情况 采用情况 实质 适用范围 存

2、在问题 注意事项,采用保护接地之后,当发生人身触电时,由于保护接地电阻的并联,人身触电电压下降。 假设人体电阻假设为1000,接地电阻为4,电网对地绝缘电阻为19k 图例,保护接地(实质),定义 不采用情况 采用情况 实质 适用范围 存在问题 注意事项,通过人体与保护接地体并联连接,降低人身接触电压。 接地电阻越小,接触电压越小,流过人体电流的越小。,保护接地(范围),定义 不采用情况 采用情况 实质 适用范围 存在问题 注意事项,三相三线制供电系统(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采用保护接地可靠。 对三相四线制系统,采用保护接地十分不可靠。一旦外壳带电时,电流将通过保护接地的接地极、大地、电源的接地极而

3、回到电源。因为接地极的电阻值基本相同,则每个接地极电阻上的电压是相电压的一半。人体触及外壳时,就会触电。所以在三相四线制系统中的电气设备不推荐采用保护接地,最好采用保护接零。,此处接地电阻比电源处大,保护接地(问题),定义 不采用情况 采用情况 实质 适用范围 存在问题 注意事项,如果两台设备同时进行保护接地,两者都发生漏电,但不为同一相,则设备外壳将带危险电压。 图例 如果将多个接地体用导体连接在一起,则可以解决此问题。称为等电位连接。连接线组成接地网。 保护接地要耗费很多钢材,因为保护接地的有限性在于接地电阻小。,保护接地(注意事项),定义 不采用情况 采用情况 实质 适用范围 存在问题

4、注意事项,接地电阻一定符合要求; 接地一定可靠; 保护接地的目的是降低外壳电压,但由于工作性质的要求,并不需要立即停电(一般允许运行半小时),所以危险一直存在。 从防止人身触电角度考虑,既然保护接地不能完全保证安全,应当配漏电保护器;但从安全生产角度考虑,不允许漏电就断电,所以是个矛盾,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漏电时是否断电。如果要求断电则安装跳闸线圈。 产品: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保护接地 - 作用分析,保护接地的作用: 1)对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中,如果电气设备金属外壳不接地,当设备带电部分某处绝缘损坏碰壳时,外壳就带电,其电位与设备带电部分的电位相同,显然这是十分危险的。 2)采取保护接地

5、后,接地电流将同时沿着接地体与人体两条途径流过。因为人体电阻比保护接地电阻大得多,所以流过人体的电流就很小,绝大部分电流从接地体流过(分流作用),从而可以避免或减轻触电的伤害。,保护接地的实质和关键,实质:通过接地电阻与人身电阻的并联,使整体电阻下降。当发生漏电时,降低人体触电电流。 关键:接地电阻越小越好。,保护接地 - 局限性,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中,保护接地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因为在该系统中,当设备发生碰壳故障时,便形成单相接地短路,短路电流流经相线和保护接地线、电源中性点接地装置。如果接地短路电流不能使熔丝可靠熔断或自动开关可靠跳闸时,漏电设备金属外壳上就会长期带电,也是很危险的

6、。,保护接零,定义 不采用情况 采用情况 实质 适用范围 存在问题 注意事项,保护接零(定义),定义 不采用情况 采用情况 实质 适用范围 存在问题 注意事项,保护接零又叫保护接中线,在三相四线制系统中,电源中线是接地的,将电气设备的金属 外壳或构架用导线与电源零线(即中线)直接连接,就叫保护接零。 图例,工作零线,接零线,保护接零(不采用),定义 不采用情况 采用情况 实质 适用范围 存在问题 注意事项,对三相四线制,如果不采用保护接零,设备漏电时,人的接触电压为火线电压,十分危险。人体触及外壳便造成单相触电事故。 图例,保护接零(采用),定义 不采用情况 采用情况 实质 适用范围 存在问题

7、 注意事项,对三相四线制,如果采用保护接零,当设备漏电时,将变成单相短路,造成熔断器熔断或者开关跳闸,切除电源,就消除了人的触电危险。因此采用保护接零是防止人身触电的有效手段。 图例,保护接零(实质),定义 不采用情况 采用情况 实质 适用范围 存在问题 注意事项,保护接零的基本作用是当某相带电部分碰连设备外壳时,通过设备外壳形成该相对零线的单相短路,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过电流保护装置迅速动作,把故障部分断开电流,消除触电危险。 保护接零的实质是提高动作电流,而保护接地的实质是降低人身触电电压。,保护接零(范围),定义 不采用情况 采用情况 实质 适用范围 存在问题 注意事项,这种安全技术措施用

8、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电压为380/220伏的三相四线制配电系统。 三线三线制不可能进行保护接零,因为没有零线。,保护接零(问题),定义 不采用情况 采用情况 实质 适用范围 存在问题 注意事项,工作零线不允许断线,为防止可将工作零线重复接地。 接零线一定要真正独立地接到零线上去。,零线断线,重复接地,正确接法,错误接法,保护接零(注意事项),定义 不采用情况 采用情况 实质 适用范围 存在问题 注意事项,一定有快速可靠的开关,否则将加重触电的危险性。 采取保护接零,一定防止单相设备电源端火零接反,否则设备外壳将带上火线电压。 同一电网中不宜同时用保护接地和接零:电机1漏电,形成单相接地短路时,如

9、果短路电流不足以使其动作,则电机2的外壳将长期带电。如果电机1的接地电阻和电网中心点电阻相同,则外壳电压为110V。即所有采用保护接零的设备外壳都有危险电压。因此不允许。,保护接零(注意事项),定义 不采用情况 采用情况 实质 适用范围 存在问题 注意事项,所有电气设备的保护线,应以“并联”方式接到零干线上。 手持式电具要有不带工作电流的专用接中性线芯,不可利用既带工作电流又兼用保护接零的同一线芯。,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比较,(1)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是维护人身安全的两种技术措施。,(2)保护原理不同。低压系统保护接地的基本原理是限制漏电设备对地电压,使其不超过某一安全范围;保护接零的主要作用是

10、借接零线路使设备漏电形成单相短路,促使线路上保护装置迅速动作。,(3)适用范围不同。保护接地适用于一般的低压不接地电网及采取其它安全措施的低压接地电网。保护接零适用于低压接地电网。,(4)线路结构不同。保护接地系统除相线外,只有保护地线。保护接零系统除相线外,必须有零线和接零保护线;必要时,保护零线要与工作零线分开;其重要装置也应有地线。,发生漏电时,保护接地允许不断电运行,因此存在触电危险,但由于接地电阻的作用,人体接触电压大大降低;保护接零要求必须断电,因此触电危险消除,但必须可靠动作,低压配电系统的几种接地方式,按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规定,低压 配电接地,接零系统分有IT、TT、

11、TN三种基本形式:在TN形式中又分有TNC、TNS 和TNCS三种派生形式。,形式划分的第1个字母反映电源中性点接地状态; T表示电源中性点工作接地; I表示电源中性点没有工作接地(或采用 阻抗接地); 第2个字母反映负载侧的接地状态; T表示负载保护接地,但与系统接地相互独立; N表示负载保护接零,与系统工作接地相连。 第3个字母 C表示零线(个性线)与保护零线共用一线; S表示中性线与保护零线各自独立,各用各线。,低压配电系统的几种接地方式(IT),IEC规定,低压配电系统按接地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类:IT,TT和TN系统。 IT方式供电系统: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进行接地保护。 TT方式供电系统:

12、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进行保护接地。在TT系统中负载的所有接地都称为保护接地。 TN方式供电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进行保护接零。称为接零保护系统。分为 TN-C系统 TN-S系统,I表示电源测没有工作接地,T表示负载侧电气设备进行接地保护。 供电距离不长时,安全可靠。一般用于不允许停电或者要求严格连续供电的地方。因为电源中性点不接地,如果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单相漏电电流很小,不会破坏电源电压的平衡,所以比中性点接地系统还安全。 但是如果供电距 离很长时,电容 不容忽略,危险 性增加,IT系统的安全保护方式,这种方式是在低压系统容量与范围不大,系统绝缘良好且分布电容又小,在一处触及带电部分时通过人体

13、的电流很小的前提下才能取得保护效果。但由于各种原因(如高压串人低压、雷电或操作过电压、产生静电等)引起对地电位升高时,便无法抑制及起到保护作用,且这种方式也很难长期保证系统会有良好的绝缘,当单相接地电流不大时,也不容易检测出来。,低压配电系统的几种接地方式(TT),IEC规定,低压配电系统按接地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类:IT,TT和TN系统。 IT方式供电系统: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进行接地保护。 TT方式供电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进行保护接地。在TT系统中负载的所有接地都称为保护接地。 TN方式供电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进行保护接零。称为接零保护系统。分为 TN-C系统 TN-S系统,当电气设备的金

14、属外壳带电(相线碰壳或者设备绝缘损坏漏电时),由于有接地保护,可以大大减少漏电的危险性。但是,低压断路器(自动开关)不一定跳闸,造成漏电设备的外壳电压对地电压高于安全电压。 当漏电比较小时,即是有熔断器也不一定熔断,所以还需要漏电保护器的保护,因此TT系统难以推广。系统耗费钢材, 施工不方便。,TT系统的安全保护方式,这种方式在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地方使用较为经济且稳定性较高,但当设备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往往短路电流很小,不能可靠地切断故障回路,从而使故障设备外壳长期带上危险电压。此时,若人体万一触及便会有触电危险。为了将接触电压限制到安全电压以下,就得把保护接地电阻值降得比系统的接地电阻(4n)更

15、低(要求为1.18n),但保护接地电阻要达到如此低的数值不仅耗材多、费用大,而且也不易达到,特别是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困难就更大。,低压配电系统的几种接地方式(TN),新国标规定,凡含有中性线的三相系统统称为三相四线制系统,即TN系统。这种系统将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中性线相连接。在我国380/220V低压配电系统,广泛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运行方式,而且引出有中性线N和保护线PE。,TN系统,TN系统按其PE线的形式又可分为三种: TN-C系统 TN-S系统 TN-C-S系统,TN-C系统,系统的中性线N和保护线PE合为一根PEN线,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PEN线相连。若开关保护装置选择

16、适当,可满足供电要求,并且其所用材料少,投资小。故在我国应用最普遍。,TN-C系统特点,如果三相不平衡,工作零线上就有不平衡电流,对地有电压,所以与保护线所连接的电气设备外壳对地有一定地电压。 如果工作零线断线,则保护接零的漏电设备外壳带电。 如果电源的相线碰地,则设备的外壳电压升高,使中性线的危险电位蔓延。 只适用于三相负载基本平衡情况。,TN-S系统,系统的中性线N和保护线PE是分开的,所有设备的金属外壳均与公共PE线相连。正常时PE上无电流,因此各设备不会产生电磁干扰,所以适用于数据处理和精密检测装置使用。此外,N和PE分开,则当N断线也不影响PE线上设备防触电要求,故安全性高。缺点是用材料多,投资大。在我国应用不多。,A,B,C,PE,R,三相设备,单相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