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秋的气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zh****ng 文档编号:107869774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海音《秋的气味》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林海音《秋的气味》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林海音《秋的气味》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林海音《秋的气味》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林海音《秋的气味》阅读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海音《秋的气味》阅读练习及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海音秋的气味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秋的气味林海音秋天来了,很自然地想起那个地方西单牌楼。无论从哪个方向来,到了西单牌楼,秋天,黄昏,先闻见的是街上的气味。炒栗子的香味弥漫在繁盛的行人群中,赶快朝向那熟悉的地方看去,和兰号的伙计正在门前炒栗子。和兰号是卖西点的,炒栗子也并不出名,但是因为它在街的转角上,最是扎眼,就不由得就进去买。来一斤吧!热栗子刚炒出来,要等一等,倒在箩中筛去裹糖汁的沙子。在等待称包的时候,另有一种清香的味儿从身边飘过,原来眼前街角摆的几个水果摊子上,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全都上市了。香味多半是梨和葡萄散发出来的。沙营的葡萄,黄而透明,一撅两截,水都

2、不流,所以有“冰糖包”的外号。京白梨,细而嫩,一点儿渣儿都没有。“鸭儿广”柔软得赛豆腐。枣是最普通的水果,郎家园是最出名的产地,于是无枣不郎家园了。老虎眼,葫芦枣,酸枣,各有各的形状和味道。“喝了蜜的柿子”要等到冬季,秋天上市的是青皮的脆柿子,脆柿子要高桩儿的才更甜。海棠红着半个脸,石榴笑得露出一排粉红色的牙齿。这些都是秋之果。抱着一包热栗子和一些水果,从西单向宣武门走去,想着回到家里在窗前的方桌上,就着暮色中的一点光亮,家人围坐着剥食这些好吃的东西的快乐,脚步不由得加快了。身后响起了铛铛的电车声,五路车快到宣武门的终点了。过了绒线胡同,空气中又传来了烤肉的香味,是安儿胡同口儿上,那间低矮窄狭

3、的烤肉宛上人了。门前挂着清真的记号,他们是北平许多著名的回教馆中的一个,秋天开始,北平就是回教馆子的天下了。矮而胖的老五,在案子上切牛羊肉,他的哥哥老大,在门口招呼座儿。他的两个身体健康、眼睛明亮,充分表现出回教青年精神的儿子,在一旁帮着和学习着剔肉和切肉的技术。炙子上烟雾弥漫,使原来就不明的灯更暗了些,但是在这间低矮、烟雾的小屋里,却另有一股温暖而亲切的感觉,使人很想进去,站在炙子边举起那两根大筷子。老五是公平的,所以给人格外亲切的感觉。它原来只是一间包子铺,供给附近居民和路过的劳动者一些羊肉包子。渐渐地,烤肉出了名,但它并不因此改变对主顾的态度。比如说,他们只有两个炙子,总共也不过能围上一

4、二十人,但是一到黄昏,一批批的客人来了,坐也没地方坐,一时也轮不上吃,老五会告诉客人,再等二十几位,或者三十几位,那么客人就会到西单牌楼去绕个弯儿,再回来就差不多了。没有登记簿,他们却是丝毫不差地记住了先来后到的次序。没有争先,不可能插队,一切听老五的安排,他并没有因为来客是坐汽车的或是拉洋车的,而有什么区别,这就是他的公平和亲切。一边手里切肉一边嘴里算账,是老五的本事,也是艺术。一碗肉,一碟葱,一条黄瓜,他都一一唱着钱数加上去,没有虚报,价钱公道。在那里,房子虽然狭小,却吃得舒服。老五的笑容并不多,但他给你的是诚朴的感觉,在那儿不会有吃得惹气这种事发生。秋天在北方的故都,足以代表季节变换的气

5、味的,就是牛羊肉的膻和炒栗子的香了!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棠红着半个脸,石榴笑得露出一排粉红色的牙齿”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海棠和石榴人格化,形象地生动地说明北京秋果的成熟以及对人的诱惑力。B. 北京城很大,作者只选取西单牌楼和安儿胡同口儿上的烤肉铺来写,因为这两处地方最能体现出北京的特色,是季节变换的代表。C. 文章要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秋的气味”应该够大,但作者围绕“炒栗子的香”和“牛羊肉的膻”着笔,这样的细节写出了作者的欣喜和欲望,足以让人玩味不已。D. 本文语言精炼,娓娓道来,本色真实,自然天成。作者笔调平实,京味儿纯正,文

6、化底蕴厚重。5. 请结合文章,分析老五的人物形象。6. 秋的气味中“气味”具有哪些含义?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答案】4. B 5. 例一:老五是一位手艺精湛的生意人,它具有公平、亲切,随和、诚朴的优秀品质。(1)儿子在一旁学习剔肉和切肉技术的侧面描写和边切肉边算账的正面描写,可以看出老五手艺精湛。(2)老五烤肉出名后,没有改变对主顾的态度,也没有因为来客地位、身份的高低,而有什么区别,可以看出老五公平、亲切。(3)老五不虚报价格,而且价钱公道,他笑容不多,但给人以诚朴的感觉,在那儿吃饭不会惹气。在那里,房子虽然狭小,却吃得舒服。可以看出老五随和、诚朴。例二:(1)老五是一位手艺精湛的生意人。儿

7、子在一旁学习剔肉和切肉技术的侧面描写和边切肉边算账的正面描写,都可以体现出老五手艺精湛。(2)老五具有公平、亲切优秀品质。老五烤肉出名后,没有改变对主顾的态度,也没有因为来客地位、身份的高低,而有什么区别,可以看出老五公平、亲切。(3)他性格随和、诚朴。老五不虚报价格,而且价钱公道,他笑容不多,但给人以诚朴的感觉,在那儿吃饭不会惹气。在那里,房子虽然狭小,却吃得舒服。可以看出老五随和、诚朴。 6. (1)既指“西单牌楼”处栗子、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的香味,也指“安儿胡同口儿上”烤羊肉味。(2)指家庭和睦、快乐的祥和之味。(3)指老五的公平、亲切所带来的和谐氛围之味。(4)借写北京秋的

8、气味,来展现北京人和平共处的精神状态。【解析】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是一道综合题,既有内容的考查,也有技巧的考查。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是“正确”还是“错误”,是“一项”还是“两项”。本题中,B项,“因为这两处地方最能体现出北京的特色,是季节变换的代表”有误;从文中来看,文章最后一段说“秋天在北方的故都,足以代表季节变换的气味的,就是牛羊肉的膻和炒栗子的香了”,可见“西单牌楼和安儿胡同口儿上的烤肉铺”这两处地方不是最能体现出北京的特色,而是最能体现出北京的秋味;也不是季节变换的代表,是季节变换的气味的代表。5. 试题分析:题干要

9、求“结合文章,分析老五的人物形象”,这是考查文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概括时既要做到全面,又要突出重点。解答本题抓住“老五”待客的言行去分析即可。如文章第六段“老五是公平的,所以给人格外亲切的感觉”“他并没有因为来客是坐汽车的或是拉洋车的,而有什么区别,这就是他的公平和亲切”,如第七段“没有虚报,价钱公道。在那里,房子虽然狭小,却吃得舒服。老五的笑容并不多,但他给你的是诚朴的感觉”,从这两处的语言叙述中可以看出老五公平、亲切、随和、诚朴的优秀的品质;如第七段“一边手里切肉一边嘴里算账,是老五的本事,也是艺术”,这表现出他技艺的高超。点睛:

10、解答形象类题目时,首先要把握塑造形象的手法,一般包括两种,一是直接描写,即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进行描写,二是借助环境或他人进行侧面衬托。然后要到文中圈出对人物进行直接描写的语句,还可以圈出作者进行概括描述或借助他人之口进行评价的语句,最后进行概括。如本题中,“老五”是一位生意人,文中有对他的直接描述,也有间接的衬托,作为生意人,他的手艺高超,待客的态度公平亲切,文中在对他进行描写的同时还借助对他两个儿子的描写进行衬托,如“他的两个身体健康、眼睛明亮,充分表现出回教青年精神的儿子,在一旁帮着和学习着剔肉和切肉的技术”。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秋的气味中气味

11、具有哪些含义?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这是针对文章标题设题,要求理解“气味”的含义。首先要理解“气味”的本义,即具体的味道,从文中来看,主要指“西单牌楼”处 栗子、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的香味,也是指“安儿胡同口儿上”烤羊肉味;然后要分析其内在的含义,如第四段,买完东西后,回家的途中想象家人的场景;“气味”更指老五的公平、亲切所带来的和谐的氛围之味,文章通老五他的行为、性格、品质,如“他并没有因为来客是坐汽车的或是拉洋车的,而有什么区别”,“没有虚报,价钱公道”,“房子虽然狭小,却吃得舒服”等,体现出他带来的“和谐氛围之味”。考生还可以从北京人的角度分析, “一到黄昏,一批批的客人来了,坐也没地方坐,一时也轮不上吃,老五会告诉客人,再等二十几位,或者三十几位,那么客人就会到西单牌楼去绕个弯儿,再回来就差不多了。没有登记簿,他们却是丝毫不差地记住了先来后到的次序。没有争先,不可能插队,一切听老五的安排”“在那里,房子虽然狭小,却吃得舒服”“ 在那儿不会有吃得惹气这种事发生”,这“气味”还指“北京人和平共处的精神状态”。解答本题,应从具体到抽象、由个体到群体,进而挖掘创作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