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猪腹泻性疾病_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868121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7.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季猪腹泻性疾病_2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夏季猪腹泻性疾病_2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夏季猪腹泻性疾病_2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夏季猪腹泻性疾病_2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夏季猪腹泻性疾病_2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夏季猪腹泻性疾病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季猪腹泻性疾病_2(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位同行大家好! 欢迎参加研讨会.,夏季猪腹泻性 传染病的流行 特点及其防治,李新伟 河南郑州牧专,1.腹泻性疾病 2.呼吸系统疾病 3.繁殖障碍性疾病 4.神经系统疾病 5.皮肤出血淤血性疾病 6.高烧不食.,一.猪腹泻性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猪的传染病按照临床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重要类型:,原来有些季节性很强的传染病,例如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等一般主要发生在秋冬季,但是由于这些病主要侵害子猪,而春、夏季节是产仔旺季,子猪数量大大增加,因此现在这些病在夏季也较常见。,有些传染病同时兼有上述多种类型,例如猪瘟和伪狂犬. 猪的许多传染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即随着季节的变化其流行情况

2、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例如,一般秋冬和早春呼吸道疾病较多,而晚春和夏季气温升高,利于媒介昆虫和肠道病原体的孳生,同时体内代谢加快,因此消化道疾病特别是腹泻性疾病增多.,幼龄猪发病较多见,尤其是2月龄以内的猪更易发病,而且危害严重,往往给养猪场和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猪腹泻性疾病的一般流行特点是:,这些病一旦进入猪场往往流行很长时间,很难清除.,这些传染病往往都无特效治疗方法或根本来不及治疗,只能或主要依靠综合性预防措施来控制.,1.流行特点,二.常见腹泻性疾病及其防治,一)仔猪副伤寒 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猪霍乱和猪伤寒 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仔猪腹泻性传染病。,常与其它病继发或混合感染,危害较大,难

3、控制.发病率高,病程长, 可分为以下二型.,多雨、潮湿及产仔旺季多见.与环境,卫生,饲养管理等有关.,呈地方流行性,多途径、多方式传播,但以消化道传播为主.,本病多见于1-4月龄仔猪,尤其是断奶前后子猪.,所有动物均对沙门氏菌敏感, 猪对猪 霍乱,猪伤寒,鼠伤寒,肠炎,德尔俾沙门氏菌易感;,困难,体表发紫, 病程1-4天,病死 率90%以上,不 死者转为慢性.,2.症状,急性 多见于流行初期.主要是败血症表现.,少数突然死亡,其他猪精神沉郁、减食,发热,(41 以上),腹痛,下痢(黄、带血、腥臭),呼吸,猪急性副伤寒,慢性 最常见,体温40以上,精神沉郁,不食,畏寒,钻草堆,拥挤,脓性眼眵,长

4、久下痢,偶尔干结,粪便灰白、淡黄、黄绿、腥臭、带血,后躯污染严重,毛乱,消瘦,贫血,皮肤有湿疹或皮痂,病程1个月左右,发育迟滞,最终死亡或成为僵猪.,急性者败血症死亡, 全身广泛瘀血,出血,皮肤发紫,尤其脾脏肿大.淋巴结索状肿.,3.病理变化,猪急性副伤寒,慢性 特征病变是回、盲、结肠广泛的坏死性肠炎,即糠麸样坏死, 肠壁增厚.肝、脾肿大、有坏死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坏死.,4.诊断 1)流行病学 2)临床症状 3)病理剖检 4)实验室诊断(细菌分离鉴定) 5)鉴别诊断 : 猪瘟、猪痢疾、链球菌病 5.防制,1)治疗 庆大,磺胺,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可用拌料、饮水或注射等方法,亦可新霉素拌料

5、.最好做药敏试验.注意对症治疗.,猪副伤寒疫苗,断奶时接种,效果不理想,注意接种后反应.,2)预防,搞好一般卫生、防疫措施,微生态制剂为沙门氏菌制剂,已上市2年,但效果平平.,提倡在断奶前后用药物预防(拌料).,大肠杆菌是动物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对动物是有益的.但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特别是初生幼畜十分易感.随着集约化养猪业的发展,病原性大肠杆菌所造成的损失日益明显,是引起子猪腹泻和大批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二)仔猪大肠杆菌病,主要分为三种: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出生至断乳仔猪均可发病。仔猪黄痢多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以1-3日龄最为多见,7日龄以上极少发病。仔

6、猪黄痢发病率高,同窝猪发病率在90以上,猪场一次流行后,经久不断。,1.流行特点,仔猪白痢多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发病率约70-80,最少30-40,气候不好、阴雨潮湿、冷热不定、卫生条件差、饲料品质不良、母猪饲料突然改变、乳汁太浓、太稀或过多、过少均能增加发病的机会.,仔猪黄痢: 潜伏期最短12小时内发病,最多1-3日. 初期突然1-2头仔猪表现全身衰弱,呈昏迷状态,很快死亡。以后其他仔猪相继发病,排出黄色稀粪,内含凝乳小片,有腥臭味,肛门呈红色松驰,消瘦,脱水,皮肤皱缩,眼球下陷,昏迷死亡。,2、临床症状,仔猪白痢: 病猪突然发生腹泻,排出浆糊状粪便,乳白、灰或黄白,有特异的腥臭味,

7、病猪拱背,行动缓慢,毛粗糙无光,皮肤失去光泽,食欲减少,体温40左右,发育迟滞。 病程短的2-3天,长者一周左右,少数达2周以上。 能自行康复,死亡的很少。,仔猪黄痢: 尸体干瘦,皮下常有水肿,肠道膨胀,有多量黄色液状和气体,肠壁变薄,松驰,肠系膜淋巴结有出血,肝、肾有小坏死灶。,3、病理变化,仔猪白痢: 尸体苍白、消瘦。结肠内容物呈浆糊状或油膏状,乳白或灰白色,粘腻,常有部分粘液附于粘膜上,胃内乳汁凝结不全,含有气泡,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肝肿胀,肾苍白。,4、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发病日龄、腹泻、排黄色或白色粪便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细菌学检查.,仔猪黄痢:病猪排出的黄色稀便,仔猪白痢:

8、病猪的乳白色糊状粪便,5、防制 1)一般措施 注意搞好环境卫生,尤其是产房.定期消毒,保持干燥。保持母猪乳头洁净。有病猪场应对母猪、仔猪的猪圈和运动场固定,防止流窜。 2)疫苗预防 对孕猪于产前肌注基因工程苗.最好用多价苗.产后3-4天母猪再免疫1次以防白痢. 3)药物预防 用土霉素或链霉素50100万单位在母猪临产时肌注,产后仍连续用3天,可使仔猪免受感染。,4)治疗 对仔猪白痢,可用下列药物治疗.应全窝给药. 磺胺脒0.5克或土霉素每次0.125克压碎后用蜂蜜调成 糊状抹于舌面,8小时一次,连用3天。 链霉素8-12万单位加25%葡萄糖5毫升腹腔注射,每天一 次,连用3-4天。 黄连素、穿

9、心莲各1-2毫升,肌注一次即可。 诺必达油剂口服2-3毫升,8小时一次。 促菌生于仔猪吃奶前2-3小时喂3亿活菌,以后每天1次, 连用3次。促菌生与药用酵母同时喂服,可提高疗效。 在服用促菌生期间禁止服用抗菌药物。,红痢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下痢呈红色、肠坏死,病程短,死亡率高。,三)子猪红痢,1.流行特点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常常呈急性。在同一猪群各窝仔猪发病率不同,最高可达100,病死率20-70.本病菌随粪便排出,污染哺乳母猪奶头、垫料,初生仔猪吮奶或吞入污染物而发病.,猪场一旦发生

10、本病,不易消除。,最急性型:生后一天内即发病,突然下痢,后躯沾满血样稀粪。仔猪虚弱,不愿走动,很快为濒死状态,少数病例不见血痢,便昏倒和死亡。 急性型:病程常2天,一般在第三天死亡。排出含有灰色坏死组织碎片的红褐色液体粪便。 亚急性型:腹泻不见出血,粪便黄色,后成液状,内含有灰色坏死组织碎片,类似米粥样,病猪食欲不振,消瘦脱水,一般5-7天死亡。 慢性型:少见,病程在一周以上,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粪便呈黄灰色糊状。逐渐消瘦,生长停滞,于数周后终于死亡或淘汰。,2.临床症状 体温40-40.5。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空肠呈暗红色,肠腔充满含血的液体。肠系膜淋巴结鲜红色。病

11、程长的肠粘膜呈黄色或灰色坏死性假膜,容易剥离。有的扩散到回肠。脾边缘有小出血点,心肌苍白,心外膜有出血点。肾呈灰白色,膀胱粘膜有小出血点,腹水增多呈血性,有的病例出现胸水。,3. 病理变化,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变特点可作初步诊断.如本病发生于1周龄的仔猪,红色下痢,病程短,坏死性肠炎等.进一步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临床实践中应与仔猪黄痢、白痢、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等疫病区别诊断。,4.诊断,1)加强饲养管理,对猪舍、场地、环境经常进行清洁卫生和消毒,特别是产房更为重要。 2)可在母猪产前1个月和半个月各肌注仔猪红痢灭活菌苗1次,每次5-10毫升。 3)必要时用抗生素

12、对刚出生仔猪立即口服,每日2-3次,作为紧急药物预防。在未吃初乳前及以后的3天,青霉素G钾和链霉素各10万单位,加蜂蜜调制成糊状抹于舌面,可防止本病发生。,5. 防制,4)治疗 急性一般无效,慢性可用5葡萄糖20毫升,庆大霉素8万单位,地塞米松10毫克,混合一次静注。 或:5葡萄糖20毫升、10复方磺胺嘧啶5毫升、氢化可的松5毫升,混合一次静注。 硫酸阿米卡星2毫升+VC2豪升+葡萄糖录化钠10毫升.腹腔注射.,本病又称血痢、黑痢,是一种危害严重的肠道传染病。以消瘦、腹泻、粘液性或出血性下痢为特征,大肠粘膜有出血性至坏死性炎症. 本病分布广泛,见于各主要养猪国家.我国1978年从美国传入本病,

13、我省1981年出现本病.近2年有上升趋势,且多从4月份开始发病 。,四)猪痢疾,1.概况,只有猪感染发病,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生,但2-4月龄多发,且严重. 小猪发病率、病死率都比大猪高,发病率75,病死率5-25. 病猪和带菌猪粪便含大量菌体,污染周围环境、饲料、饮水、用具通过消化道感染. 以4-5月和9-10月发病较多,流行缓慢,持续时间长达数月,且可反复发病,较难清除. 变换饲料、阉割、运输、拥挤及寒冷、过热或卫生不良等都是诱因.,2.流行病学,潜伏期平均1-2周(2-70天) 最急性型: 流行初期多见,突然死亡. 随后出现病猪,废食、剧烈下痢,先呈灰黄软状,随即水泻.重者1-2天粪便充满

14、血液和粘液,腹疼,体温稍高,精神沉郁,肛门松驰,粪便失禁,有腥臭味,眼球下陷,抽搐死亡,病程1-2天.,3.症状及病变,急性 病初排软粪,继则含有大量半透明粘液,粪呈胶冻状,多数含有血液、凝血块及咖啡色或黑红色脱落的粘膜组织.食欲减少、口渴、腹痛、逐渐消瘦,病程7-10天,有的死亡,有的转为慢性. 亚急性和慢性 多见于流行的后期. 粪中有黑红色粘液,里急后重,反复发生,消瘦、贫血、食欲减退、生长停滞.少数康复后经一定时间又复发,甚至多次复发,最后死亡.病程亚急性2-3周,慢性4周以上. 病变局限于大肠,回盲结合处尤其明显,急性可见出血性肠炎.大肠、盲肠覆盖带血块的纤维素.肠内容物混有血液.大肠

15、粘膜表面坏死.,4.防制 本病尚无疫苗可用. 1)严禁从疫区引猪,必须引进时,应隔离饲养2个月. 2)一旦发现病猪,最好淘汰、清扫、消毒并空圈2-3个月.实行全进全出饲养制度,结合清除粪便、消毒、干燥及隔离等措施,可以控制本病和净化猪群. 3)药物治疗:用0.5痢菌净每千克体重2-5毫克肌注,12小时1次,连用3-5天.症状轻者用药一次见效. 亦可用下列药:庆大、链霉素、磺胺, 新霉素.同时结合对症治疗,采用补液、强心等措施.停药后易复发.,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 性消化道传染病,以剧烈腹泻、呕吐和严重脱水为特征, 感染率几乎100, 2周龄以内仔猪发病后严重脱水和电

16、 解质丧失而损失严重,5周龄以上的小猪,病死率很低。 较大的或成年猪几乎没有死亡,并产生免疫力。偶见在 不良环境、管理因素诱发下导致重新发病。病毒与非典 病毒属同一类,即冠状病毒.,五)猪传染性胃肠炎,冠状病毒,冠状病毒,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病,但仔猪病后死亡严重, 由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原来多见于秋末至春初,但近2年不同, 夏季也 不断发生,病例较多,流行较严重. 易与流行性腹泻、子猪白痢和轮状病毒混和 感染,从而使死亡率大大提高。,1.流行特点,2.症状 潜伏期一天左右,有的可延长2-3天。突然发病,先吐后泻,排黄浊污绿或灰白稀粪,带奶瓣,后躯污染,腥臭.,呕吐,拉稀,呕吐,烦渴, 脱水,消瘦.病程2-7天.2周龄内仔猪死亡率可达100%. 耐过猪发育不良,成为僵猪.,拉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