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原理导论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853168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原理导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财政学原理导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财政学原理导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财政学原理导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财政学原理导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学原理导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原理导论(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政学原理,胡东兰 violetdong 2013年10月,参考书目:,1、美哈维.S.罗森著: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陈共: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3、刘京焕等著:财政学原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4、吴俊培、许建国、杨灿明:现代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5、蒋洪:财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6、其他教材。,参考期刊 :,1、经济研究 2、财政研究 3、中国财政 4、税务研究 5、财贸经济 6、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F6财政与税务等等,非学术报刊:,中国的财经、新世纪周刊,以及报纸第一财经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等有大量关于公共经济学的新闻报道和评论,值得阅

2、读。想了解更多中国财税现实的读者,可以翻阅官方报刊中国财政、中国税务、中国财经报、中国税务报等。,其他:,各著名大学相关院系和研究机构网站 政府网站 中央人民政府网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中国人民银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统计局,本课程讲课思路,财政为什么存在,支出分析,收入分析,支出与收入的对比:财政平衡,财政政策,财政是什么? 财政为什么会存在呢?,导 论,第一节 财政的概念 第二节 财政学的基本课题 和研究方法 第三节 财政学的理论体系,第一节 财政的概念,一、现实中的财政现象 二、财政产生的条件 三、财政的概念和特征 四、国家财政 五、公共财政,一、现实

3、中的财政现象,(一)一般性分配 一般性分配是以生产要素为依托的分配。 如:劳动力劳动工资 资本家资本利润 地主土地地租 一般性分配有两大特点: 1、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2、遵循自愿性原则,从摇篮到坟墓,1义务教育 2公费医疗 3养老保险 4价格补贴 5基本生活保障 6再就业工程,就家庭和居民个人而言,生老病死都和财政密切相关,就工商企业而言,1主要纳税人 2享用政府提供的公共工程和公共服务 3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种优惠支持,如税收优惠、投资抵免、加速折旧,政府的生产建设,1电站、煤矿、钢铁厂 2桥梁、铁路、公路网 3农业水利工程、灌溉系统,(二)财政分配,财政分配是以国家的政治权力为依据的分配。

4、财政分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财政主要有三大类的分配现象: 1、财政收入现象。主要有税收、公共收费、利润、债务收入等。 2、财政支出现象。主要有财政拨款、财政投资、财政补贴等。 3、财政管理现象。一是对财政收支的管理和监督;二是对社会经济中各个主体的经济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三是调节社会供求关系。,二、财政产生的条件,财政是一个历史范畴。财政的产生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存在财政分配的对象、财政分配的主体和财政分配的目的。 (一)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经济基础。财政分配的对象是剩余产品,没有剩余产品就不会有财政。 (二)国家是财政产生的政治前提。如果没有国家,就没有财政分配的主体,也就没有财政

5、。 (三)财政产生的根源是公共需求。公共需求是财政产生的根源,也是财政分配的目的。,“财政”一词中的“财”,通常被定义为钱和物资的总称,在现代经济社会里,可以用货币资金来总括;然而“政”则是“管理众人之事”,是政府运用“财”并通过“政策”、“方法”来实现“政事”的一种管理活动。因此,“政”是有管理、有目的的经济活动。所谓有管理,即对其活动有法律规范,并符合管理的一般原则。所谓有目的,即是全面安排国计民生,实现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特别是其经济职能,以达到其政治、经济目的。从这种意义上说,“财政”就是政府管理众人之“财”,并通过对“财”的分配和运用来实现众人之事。不过,“财”是货币资金,但又不限

6、于货币资金,人力、物力均包括其中。,三、财政的概念和特征,(一)财政的概念 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现象。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这是财政分配区别于其他分配形式的根本标志。 2、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公共需求。满足公共需求是国家和财政产生的根源。 3、财政分配的对象是剩余产品价值。社会产品中的剩余产品价值既是财政产生的经济前提,也是财政的分配对象。,(二)财政的特征,财政分配有三大特征: 1、强制性。财政分配不遵循自愿性原则,它是依据国家的政治权力进行的强制性的分配。政府行为一旦发生,参加者都要接受,无法选择。 2、无偿性。财政分配不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7、国家不需要有等价物也可以参与分配。主要表现在:组织财政收入的无偿性和提供公共商品的无偿性。 3、国家主体性。一般性分配的主体可以不是国家,但是财政分配必然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在中国的计划经济时期,财政亦称国家财政,不但是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总称,而且也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思想“国家分配论”的体现。在这个时期里,既有“公共财政”,也包括着“私人财政”的内容;其主要手段是计划。其结果是“政企不分”,市场机制没能得以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四、什么是国家财政,(一)含义 (二)特征,五、什么是公共财政,(一)公共财政含义,是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它是在经济体制

8、转轨的背景下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财政类型和模式。 “取之于公众,用之于公益,定之于公决,受之于公众监督。”,(二)公共财政基本特征,1.它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 2.它是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服务的财政 3.它是非赢利性的财政 4.它是法治化的财政,界定共同语言1:财政,财政:政府的收支 或政府的收支活动 财务:企事业单位的收支 家计:居民家庭的收支 财政学:研究政府收支活动的规律 收支:把握财政体制及其运行格局的基本线索,界定共同语言2:公共财政,1998年决策层明确提出构建公共财政框架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作为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写入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

9、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财政笼统概念 国家财政集合概念 公共财政定性概念,界定共同语言2:公共财政,非独立于财政并与之并行的概念 标识中国财政改革方向的一面旗帜:回归 “公共性”“非公共性” 二元经济社会制度 集中表现为财政覆盖范围的拓展 国有制财政覆盖多种所有制部门的财政 城市财政覆盖所有社会成员、所有区域的财政 公共财政“全覆盖”的财政:全方位所有人,界定共同语言3:财政特质,其范围:覆盖于所有政府部门、所有政府职能、所有政府领域、所有政府活动 其触角:延伸至几乎所有家庭和企业、几乎所有经济社会领域、几乎所有经济社会活动 结论:财政特质覆盖全部牵动大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提出,改革

10、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长期保持高速稳定增长,国家综合实力逐步增强,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已经具备了向全体国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另一方面,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群体差距和个人之间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必须向处于不同地区、不同收入阶层的群体提供基本相同的公共服务,尤其是让落后地区和低收入阶层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基于这一考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明确列为到2020年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9大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并提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则提出

11、“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等明确要求。,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济社会意义,它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一个国家的居民无论居住在哪个地区,都平等享受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 能促经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向财政资源不足地区转移财力,具有更明显的效用,第二节 财政学的基本课题 和研究方法,一、经济学体系中的财政学 二、财政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三、财政学的研究方法,一、经济学体系中的财政学,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效率的科学。 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部门经济学。 (一)经济学的层次和研

12、究对象 1、宏观经济学:以社会的总体运行规律为研究对象。 2、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和内在规律。 3、部门经济学:以特定部门的经济运行规律为研究对象。,(二)财政学的研究对象,财政学属于部门经济学的一种,但它是关于一个特殊的部门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学科。 公共部门是指生产和提供公共商品的非营利性的 部门或机构。主要由政府、社会组织和机构等主体组成。 财政学主要是研究政府进行资源配置、提供公共商品以及从事社会经济管理等经济行为的学科。,二、财政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范围),(一)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支出范围 1、如何运用两种机制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 2、政府及财政应具有哪些职能? 3

13、、如何合理的确定财政收支的规模和结构 ? (二)政府行为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 1、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应居于什么地位和应具有什么行为? 2、政府行为将对国民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保证国民经济的有效运行?,(三)政府制定财政政策的理论和现实依据,1、 财政政策的目标,各种财政政策的效应和应用环境 2、实现财政政策的手段,财政政策与其他政策的配合 (四)政府行为的有效性及政府资源的有效配置 1、公共需求的决定,政府预算的制定和管理 2、财政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的管理 3、财政效益及其评价等,案例分析:财政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温家宝总理说:“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农

14、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制约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一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第三,下岗和失业人口不断增加,社会保障的压力非常之大。第四,城乡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相当一部分人口处于贫困状态。第五,财政负担沉重,金融不良资产比例较多。”,财政学的对象范围和研究范围是有区别的。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政府进行资源配置、提供公共商品以及从事社会经济管理的经济行为及其表现出来的内在规律。而研究范围要比对象范围宽泛得多,除对象范围外,尚包括对象范围之外的一些现象和事物。如果就温总理提出的五个问题来分析,在相当程度上都可以纳入财政学

15、的研究范围,并从中表现出财政学的研究对象。,简要分析:,三、财政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旨在描述各种经济因素的存在与经济运行的过程,并试图在各种经济变量或政策手段之间建立起联系。 它主要涉及事实判断,重在回答研究对象“是什么”、“会怎样”、“为什么”的问题。 根据研究工具的不同,实证分析又可分为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1、理论分析,理论分析是从某些假设前提出发,借助一系列的假说和推论,对经济变量关系进行简化描述或推导的定性分析。 例如,在考察劳动所得课税对工人劳动时间的影响时,我们以工人的行为动机在于谋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为假设前提,进行相应的逻辑推理。,理论分析尽管有助于我们了解人

16、们对经济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的各种思想,但它往往不能告诉我们这种反应的程度到底有多大。 2、经验分析 经验分析是指通过调查或实验取得实际资料而进行的定量分析。 进行经验分析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访谈。访谈是通过直接向人们发问的方式,调查某一政策对人们经济决策的影响。 访谈方式最大的缺陷是,人们所说的可能并非是他们实际所做的,这将影响到经验分析的质量。,(2)实验 实验的方式可以在实验室内进行,也可以在社会上进行。 (3)计量经济分析 计量经济分析是利用经济理论、数学、统计推断等工具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对构建于数理经济学基础之上的经济理论模型提供经验支持,并得出数量结果。,(二)规范分析,规范分析是对经济行为或政策手段的后果加以优劣好坏评判的研究方法。它主要回答研究对象“该怎样”的问题。 规范分析主要是基于基本的价值判断,来确认什么是有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