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安全分析-课程-第三部分-转基因食品生物技术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850365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PPT 页数:139 大小:1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基因食品安全分析-课程-第三部分-转基因食品生物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转基因食品安全分析-课程-第三部分-转基因食品生物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转基因食品安全分析-课程-第三部分-转基因食品生物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转基因食品安全分析-课程-第三部分-转基因食品生物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转基因食品安全分析-课程-第三部分-转基因食品生物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基因食品安全分析-课程-第三部分-转基因食品生物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基因食品安全分析-课程-第三部分-转基因食品生物技术(1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转基因食品生物技术,何为生物技术?,人类在1万年前就开始用牲畜耕种、饲养家畜,提供稳定的粮食和肉类。 6千年前利用发酵、酿造技术生产酒类、面包。 均属生物技术!,远古人类发现,吃剩的米粥数日后变成 了醇香可口的饮料人类最早发明的酒,丰富多彩的远古酒文化,微生物发酵,我国古代的酿酒作坊 (四川新都县出土的汉代画像),公元前2300年左右,埃及人酿制啤酒的场面(某金字塔壁画),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Edward Jenner,17491823 )首创用牛痘预防天花,是免疫学的发展,开创了生物技术的先河。,1676年荷兰人A.Leeuwenhoek用自磨镜片,创造了一架原始显微镜,生物工程进

2、入微观形态学发展阶段。,一、传统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的发展与食品发展的历史是密不可分的,对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发展简史如下: BC 6000年,古埃及人和古巴比仑人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酒精; 我国也在石器时代后期,开始利用谷物酿酒; BC 4000年,古埃及人开始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面包; BC 221年,周代后期我国人民开始制作豆腐、酱油和醋,生物技术的形成和发展,1865年当时属奥地利的布隆(Brunn)基督教修道院的修士格里高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根据他8年植物杂交实验的结果,2月8日在当地的科学协会上宣读了一篇题为“植物杂交实验”的论文,1

3、866年正式发表在该协会的会刊上。,但这一伟大的发现被搁置了35年,孟德尔临终前说:“等着瞧吧,我的时代总有一天要来临”,1885年,巴斯德(Louis Pasteur)首先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建立了微生物纯种培养技术; 20世纪20年代,工业生产中大规模采用纯种培养技术发酵生产丙酮和丁醇; 同时代,Alexander Fleming爵士发现了青霉菌可以产生青霉素,50年代青霉素大量生产,为人类疾病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带动了发酵工业和酶制剂工业的发展; 以上属于传统传统意义上的生物技术, 也是近代生物技术的建立和全盛时期。,细菌的发现,我们已经知道,单个的细菌是十分微小的,它们的奥

4、秘是怎样被发现的? 细菌的发现者是谁? 他为什么能发现细菌?,细菌的发现者是谁?,17世纪的荷兰人列文虎克并非职业科学家,但是他十分热衷自己制造显微镜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制造了能放大300倍的显微镜,是世界先进水平,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酵母菌、人的精液、雨水中的微生物等,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他为什么能发现细菌?,他是怎样让世人知道他的发现的?,列文虎克把自己的发现仔细记录下来 他把观察结果寄给了当时的权威科学机构英国皇家学会,从此名扬天下,被誉为细菌学的开创者,他的成功是偶然的吗?,他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微小的世界是怎样的? 制定实施实验计划:自制显微镜,坚持观察各种微小物体60年,做详

5、细记录 善于表达和交流:把观察结果寄给英国皇家学会 他的做法就是一个标准的科学探究过程 他还发现了毛细血管、人类的精子、多种原生动物,成功绝非偶然遗憾:微生物从哪来?,微生物学之父:法国人路易斯巴斯德,巴斯德以严谨的科学精神向世人揭示了细菌的许多秘密。例如,细菌不会在自然界凭空出现,著名的巴斯德鹅颈瓶实验让认为细菌是自然产生的人彻底闭嘴,鹅颈瓶实验的启示: 1细菌可以用高温杀灭; 2经杀菌的食物不接触细菌就不会腐败,鹅颈瓶实验原理的应用,1、外科手术用具的消毒,挽救了许多病人的生命,鹅颈瓶实验原理的应用,2、巴氏消毒法,这种灭菌法由巴斯德发明,因此得名。 牛奶、啤酒和葡萄酒、罐头等,加热到 7

6、080维持5 30分钟,就能消灭绝大部分细菌,但不会影响味道和营养。,二、现代生物技术,R.Franklin & Wilkins在1952年底拍得了DNA的X-射线衍射照片,1953年,沃森(J.D.Watson)和克里克(H.F.C.Crick)提出DNA分子是双螺旋结构(double helix),奠定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1962年,Wilkins、 Watson和Crick获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1965年,法国科学家Jacob和Monod提出了著名的乳糖操纵子学说,开创了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的先河; 1968年,Holly阐明了酵母丙氨酸tRNA的核苷酸序列,Khorana首次

7、合成核酸分子,并且人工复制了酵母基因;从而分享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Figure The lac operon includes three genes,Marshall W. Nirenberg,Robert W. Holley,Har Gobind Khorana,20世纪60年代末,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化学教授Paul Berg开始研究猴病毒SV40,于1972年获得了世界第一例重组DNA,1980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生物技术时代的新纪元,Paul Berg,Walter Gilbert,Frederick Sanger,1972年,美国加州大学的Boyer教授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出一种新的核

8、酸酶EcoR,它可以特异性地切割DNA,这种新的核酸酶就是一种限制性内切酶生物学家有了强大的生物刀。 随后,陆续发现了近百种内切酶,可以更加自如地对DNA进行操作。Boyer教授成为美国第一家上市生物公司Genentech的副总裁。,Herbert Boyer,1977年,美国科学家Sanger设计出了一种DNA测序的方法,即双脱氧末端链终止法;同年,Maxam和Gilberg也发明了一种化学测序方法两种方法为DNA序列分析提供了有力工具,极大地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Frederick Sanger,Walter Gilbert,1980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1984年,德国人Ko

9、hler、美国人Milstein和丹麦人Jerne 由于发展了单克隆抗体技术,完善了极微量蛋白质的检测技术而分享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Niels K. Jerne,Csar Milstein,Georges J.F. Khler,1985年,美国科学家Mullis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为分子检测、基因突变、基因工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因此,1993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for his invention of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method,Kary B. Mullis,

10、1/2 of the prize,当然,以上内容只是促进生物技术发展的几个重要研究成果和里程碑! 其实,还有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如,1928年格里菲斯(Frederick Griffith)的细菌转化实验;Avery的离体转化实验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Meselson 和Stahl关于DNA的半保留复制等为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细胞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现代发酵工程、现代酶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和现代分子检测技术等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因工程技术 转基因植物 转基因动物,主要内容,GM Food 生物技术,怎样制造出转基因食品? 怎样获得转基因生产原料? 转基因食品

11、,GM Food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的原理是什么?,什么是基因工程?,豆科植物的根瘤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资料一: 目前,全球的氮肥生产耗费世界总电力的3%-4%,但农作物只能吸收氮肥的1/10,造成了大面积土壤和水质的污染。,资料分析引入,GM Food 生物技术,蜘蛛能够吐出蛛丝,资料二: 蛛丝是自然界最奇特的物质之一,其韧度是同样直径钢材的好几倍。但蜘蛛不能家养,因为它们会互相吞食,所以不可能建立人工饲养蜘蛛的农场。30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找到利用其他生物体来制造蛛丝的办法。,GM Food 生物技术,资料三: 以往,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是从动物胰腺中提取的,从100千克猪、牛

12、等动物的胰腺只能提取34克胰岛素,治疗一个患者需宰杀4050头牛,这种药物的造价昂贵。,微生物可以有分泌产物,且微生物繁殖速率快,GM Food 生物技术,设想一,能否让禾本科的植物也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能否让易繁殖易生长的微生物“吐出”蛛丝?,设想二,能否让微生物产生出胰岛素、干扰素等珍贵的药物?,设想三,经过多年的努力,科学家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了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新技术基因工程。,GM Food 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按照预定设计,在体外对不同来源DNA分子进行人工切割、连接,插入载体DNA分子,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改造,经转移、导入到受体细胞,使之持续稳定繁殖、目的基因扩增、表达,获

13、得所需产品的工程。,GM Food 生物技术,第一节 基因工程技术,一、基因工程的定义,通俗的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从而获得新生物、新产品)。,外源DNA(需经剪接、重组才能获得目的基因),GM Food 生物技术,载体DNA分子,重组基因(目的基因+载体基因),受体细胞,在受体内扩增、表达,表达产物的分离,获得新性状生物,基因工程基本流程图,获得表达产物,基本原理:,操作水平:,目 的:,基因重组,DNA分子水平,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获得人类所需要的新物种或产品。,GM Food 生物技

14、术,基本元件:,供体、载体和受体,上游技术:,基因重组、克隆和表达的设计与构建(即DNA重组技术)。,下游技术:,基因工程菌(细胞)的大规模培养、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DNA重组技术 基因拼接技术,对基因工程原理的学习,其实质就是要求了解/理解/掌握基因工程操作过程中所涉及的步骤及运用的技术。,GM Food 生物技术,二、基因工程的原理,GM Food 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的主要操作步骤,获得目的基因与选择载体,1,将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2,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3,目的基因的表达和检测,4,有了目的基因,才能赋予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特性。,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

15、并可进行遗传、表达和发挥作用。,表达载体进入受体细胞稳定表达,才能实现一种生物的基因在另一种生物中的转化。,才能确定目的基因是否真正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和正确表达。,SS基因,基因载体,重组体,分,切,接,转,筛,表,SS,GM Food 生物技术,分子水平操作阶段 获得含目的基因的重组体分子 第一环节 分离:提取、分离含目的基因的DNA分子和载体DNA分子,在分离提取过程中,注意质、量,减少损伤。 第二环节 切割:选择合适的RE工具酶,分别对外源目的DNA分子和载体DNA分子进行酶解切割。 第三环节 连接: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连接为一个重组DNA分子,并进行鉴定。,GM F

16、ood 生物技术,细胞水平操作阶段 把含目的基因的重组体导入受体细菌或受体细胞,赋予其“生命”让其表达,获得产品。 第一环节 转移:利用DNA转移技术,把构建的重组 体导入到受体菌或受体细胞中,获得工程菌或工程细胞。 第二环节 筛选:利用核酸杂交,酶切分析、PCR和表型特征等技术,筛选出已克隆化的工程菌/细胞。 第三环节 表达:大量培养含重组体的工程菌/细胞,诱导其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提取和纯化。,GM Food 生物技术,目的基因的分离获取是基因工程研究中最主要的要素,目的基因的成功分离是基因工程操作的关键。 由于每种基因,特别是单拷贝基因占整个生物基因组很小部分,且DNA的化学结构相似,都是由A、T、G、C四种碱基组成,具有极相似的理化性质,这给分离特定的目的基因带来很大困难。,1 目的基因的获取,GM Food 生物技术,基因分离的物理化学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