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格考试(北大小学第一章)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07829553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格考试(北大小学第一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资格考试(北大小学第一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资格考试(北大小学第一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资格考试(北大小学第一章)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资格考试(北大小学第一章)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格考试(北大小学第一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格考试(北大小学第一章)(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资格考试指导教材 综合素质(小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08-10,第一章 职业理念,教学目标: 1.理解教育观、儿童观、教师观的基本内涵; 2.掌握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要求; 3.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 4.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方法,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5.运用三观分析教育现象与教育事实。,第一节 教育观,一、教育观的内涵与构成 教育观是指人们对教育本身以及教育与其它事物关系的看法和态度。在我国主要由指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两个方面。,二、全面发展教育,(一)全面发展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智力、体力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和谐的发展,同时也包括道德、志趣意向

2、等个性品质的发展。全面发展的内容具体包括:(1)人的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2)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3)人自身的全面发展;(4)人的自由发展。,(二)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构成,1.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 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即“五育”。,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道德规范等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智育是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训练和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发展智力的教育。 体育是指引导学生掌握健身、卫生等方面的知识、训练和形

3、成健身技能和运动能力、发展学生机体素质和体力,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育。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等,是通过现实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现代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训练和形成基本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方面。,2.诸育的关系,(1)“五育”既各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具有内在联系,它们共同构成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 (2)各育都针对人的身心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任务、作用和特殊的教育方法、手段,不能相互取代; (3)各育

4、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每一育都是全面发展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三)全面发展教育的途径,根据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实现全面发展的唯一路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劳给合)。 在学校教育中,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与方法有三。 1.课堂教学 2.课外活动 3.学生集体 上述三大途径相对独立又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四)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策略,1.正确处理诸育关系,科学设计教育活动; 2.正确认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3.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师生潜能; 4.树立崇高理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确定合理

5、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三、素质教育,(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既是根据社会时代发展和人的发展需求,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精神为引导,以不断开发学生潜能和个性为宗旨,注重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为特征,重视适应未来社会和回归学生生活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有五个本质特征:(1)全体性;(2)全面性;(3)主体性;(4)发展性;(5)开放性。,(二)素质教育的意义,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三)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

6、全社会重视和支持。作为一个历史性的课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就学校而言,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更新教育观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实施素质教育的信心; (2)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激发全体教师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创设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 (3)加强素质教育宣传,使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理念形成一致,创造实施素质教育氛围; (4)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潮流,面向全社会办学,广泛吸收实施素质教育的各种资源;,(5)改革课程设置,减轻学生负担,搭建实施素质教育的平台; (6)重视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畅通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7)健全教育评价体系,改革评价方法,明确实

7、施素质教育的导向; (8)深化素质教育研究、不断创新素质教育方法,总结素质教育经验,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四、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学术界关于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的几种观点:同一说、超越说、同异说、具体化说。 1.同一说 认为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没有什么区别,两者指的是同一回事,即两者的目标、内容和方向均相同。 2.超越说 认为现代素质教育理论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超越。,3.同异说 认为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两者有着相同之处,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在方向上是一致的,在教育目标上是同一

8、而紧密相连的,素质教育也是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两者是相通的、一致的,素质教育里面有全面发展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离不开素质教育;同时,同异说也指出两者是不同的,存在着“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辩证关系,认为素质教育相同于全面发展教育和超越了全面发展教育的观点都没有把握住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把全面发展教育理解的片面化了。 4.具体化说 认为素质教育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化,是全面发展教育的落实。(1)全面发展只有落实到人的素质上才能实现;(2)全面发展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才具有可操作性;(3)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关系的基本观点,1.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素

9、质教育的理论依据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和深化,本节知识要点,(1)教育观是指人们对教育本身以及教育与其它事物关系的看法和态度。在我国主要由指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两个方面。 (2)全面发展教育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而实施的教育,具体包括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学生集体来实施。 (3)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生成的一个概念,具有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发展性、开放性五大特征。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4)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的关系主要有同一说、超越说、同异说、具体化说四种基本观点,但比较公认的有两点:一是全

10、面发展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二是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和深化。,第二节 学生观,一、以人为本的概念 (一)以人为本的哲学含义 以人为本大致有三层意思:一是以人的发展为本,而不是以物或以经济发展为本;二是追求绝大多数人的发展,而不是以少数人的发展;三是强调每个具有平等权利的个体人的发展。 具体而言,以人为本就是要重视人的需要、鼓励个体主动发展、组织与设计要以人为中心。,(二)以人为本的教育含义,在教育领域,“以人为本”有时又被称作“以生为本”,就是说在学校教育领域,“人”指的是受教育的对象学生。 1.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 (2)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学

11、习的主体 (3)学生是独特的生命个体 (4)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5)学生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2.以人为本的内涵,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潜力、学生是完整的个体,充分尊重、关心、理解每个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习、生活,帮助他们健康成才,从而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以人为本的实现策略,(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而不以追求分数为目标 (二)全面看待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 (四)尊重热爱学生 (五)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六)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本节知识要点,(1)学生的本质属

12、性有五:发展中的人、既是教育对象又是学生主体、独立的人、完整的人、具有社会意义的人。以人为本就是要从学生本质属性出发,尊重理解学生,承认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全面看待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尊重热爱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第三节 教师观,一、教师观的基本内容 教师观,即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对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一)教师的职业特点,1.示范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师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直接

13、影响劳动对象。 2.复杂性 教师劳动的性质、对象、内容和过程都具有复杂性。 3.协作性 学校教育是由众多人参加,多方配合的集体劳动,具有很强的协作性。 4.创造性 这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育情景的复杂性决定的。 5.长期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二)教师的角色定位,1.教师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指导者 2.教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 4.教师是学生的养护者 5.教师是沟通学生与社会的中介者 6.教师是基础教育的研究者,(三)教师的专业理念,1.职业维度 (1)敬业爱业,遵纪守法;(2)修身厚德,为人师表;(3)团队合作,反思交流;(4)终身学习,自主发展。 2.学生

14、维度 (1)关爱学生,维护学生;(2)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3)研究学生,了解学生;(4)承认差异,引导学生。 3.教育教学 (1)育人为本,德育为先;(2)依循规律,尊重差异; (3)激发兴趣,鼓励创新;(4)自主探索,适应社会; (5)基于个体,平行教育。,二、教师的专业发展含义与特征,(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从而使其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从专业结构看,教师专业发展有理念、知识、能力、态度和动机等不同侧面;从专业结构发展水平看,教师专业发展可有不同等级、不同阶段。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 1.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有意识的过

15、程 2.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3.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专业,其专业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的连续过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研究,能够为教师教育提供赖以确定教师需要和能力的基础,帮助、支持教师指明道路,并有助于教师选择、确定近期或远期个人的专业发展目标。,(一)柏林纳教师成长五阶段论,1.新手阶段 实习教师和刚从学校毕业的新教师属于这个阶段。 2.高级新手阶段 经过一两年的紧张忙乱,“新手”们已经基本克服了原先的焦虑和无助,逐渐“入门”,并能够较为熟练地应对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3.胜任阶段 大约经过三至四年,教师逐渐能够胜任各类

16、教育教学工作。 4.熟练阶段 大约进入第五年,有一定数量的教师便进入了骨干阶段。 5.专家阶段 成为专家型教师,需要时间和经验的不断积累。,(二)富勒和布朗的教师成长阶段论,1.关注生存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 2.关注情景阶段 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生存(站稳了脚跟)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 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一)专业理念与师德 1.职业理解与认识 贯彻教育方针政策,理解小学教育工作,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和合作精神。 2.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发展。 3.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尊重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4.个人修养与行为 富有爱心,乐观向上,善于自我调节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