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层次理论与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781143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需求层次理论与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需求层次理论与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需求层次理论与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需求层次理论与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需求层次理论与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需求层次理论与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需求层次理论与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需求层次理论与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陈晓明(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 2011 级 01 班 学号:1109050129)摘 要:本文详细介绍了马斯洛和他的需要层次理论,当代大学生需要的层次特点,以及大学生在不同的阶段中不同的需要特点。本文从需要层次理论出发,以学生的五种需要来分析如何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大学生;学生管理工作;一、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是当今公认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经过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人的需要由五个等级构成: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具体的讲:1生理的需要

2、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指饮食、饥渴需要等。2安全的需要比如需要安全、稳定;免受恐吓、混乱的折磨;对体制、秩序、法律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除了对此时此地的考虑外,还要考虑今后。3 归属的需要是指人们渴望同他人有一种充满深情的关系,渴望在自己所属群体和家庭中有一个位置。关于爱的需要,马斯洛认为既包括给予他人的爱,也包括接受他人的爱。4尊重的需要是一种对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尊重的需要。这种需要可以分为两大类:意识对于实力、成就、优秀、自信、独立和自由的欲望;另一种是对于名誉和威信。5.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

3、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而马斯洛认为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高到低,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的需要发展。他把这五种需要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情感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永无止境的。还有就是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同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及人民受教育的程度有关。二、 当代大学生需求层次分析和对策大学是大学生发展的在特殊的人生阶段,他们的需求与其他群体的需求也有着很大的区别,此外,在大学生群体里面,不同阶段也会

4、相应产生不同层次的需要(主要对本科四年而言):1、生理需要。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普遍生活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之中,家长对于大学生的生活往往照顾的非常周全导致他们希望正常的生理需求能得到满足,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没有后顾之忧。认为物质需要第一,只有当物质需要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之后,大学生才能更好的生活、学习、工作。2、各年级学生相比,大一新生,多数是初次独立在外生活,对于陌生的环境还不适应迫切需要自己的安全得到保障,认为只有出于安全的环境中才能保障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顺利进行。3、大二、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热悉了学校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后,便产生了许多新的需要。随着知识和

5、社会地位的提高,自尊心进一步强化,他们强烈要求得到尊重和信任,要求独立自主,施展自己的才能,对“保姆式”的管理、居高临下的长官态度非常反感,要求尊重,渴望民主。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一定的自尊心,若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自卑感、无能感,从而失去自信心。4、大四毕业生面临就业,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的压力,需要就较为复杂了。他们有美好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希望个人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得到充分展示,个人成就得到充分肯定,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有用的、符合企业需要的知识型人才。因此,他们对学校也有一定的要求,希望能在集体中得到充分锻炼的机会,发展自己的才能,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然后,作为一个大一新

6、生而言,由于地域、文化、家庭背景、性格等诸多不同,所以不同的学生在对于自己大学生活中的想法和规划也有所不同。有的同学继承以前的思想和学生惯有的做法,即学习。这是他们生活的中心,因为很多同学在从小到大的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因为他们只会学习,其他方面并没有涉足。也有的同学把大学当成锻炼的大舞台,开始做自己在大学之前想做但不太可能做到的事情,由以前的家长和老师的看着去做自己可能不太喜欢的事情,比如学习等。现在没有了家长和老师的“盯防”,他们在大学开始了奔波于各个学生协会和社团之间,开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有的同学很好的协调了学习部门锻炼之间的关系,过着鱼和熊掌兼得的生

7、活。由以上对大一新生几种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人的却在大学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这完全取决于他们的需求,所以我们可以归纳到不同的需求层次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地对待大学生活的态度。所以在大学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点,来相应的满足学生的不同的需要,以便于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学校可以有针对不同需要层次的对策:1、生理和安全需求方面生理和安全的需要,是希望能够满足物质层面的需求和希求受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其中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例如人们都希望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安全感,不固定的职业往往使人焦虑不安。学生对学校的安全需求主要可延伸为对求学环境、社会环境安全

8、的需求。学校要尽量了解每个学生的生活状况和他们对安全的需求,通过一系列措施加以实现。(1) 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除了少数家庭比较困难和家里读书的比较多的人需要考虑生理上的需求,大部分的人不必去为衣食住行问题而担忧。但是在高校学生群体中仍大概有1/5 的学生家庭比较困难,所以学校在这些学生身上应尽量施与援手,给予经济上的补助,类似的措施有发放助学金和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从而来使这些同学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2) 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各职能部门、院系各司其职共同管理学生的安全,以保证学生在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中完成学业。同时,通过与他们订立相应协约等,规定在校期间他们所能享受到的权利以及所应承担的义

9、务,比如各种规定和学生的各种安全保障(如保险)等。2、社交需求方面归属和爱的需要,也称社会需要,是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包括社会交往,参加某一团体或俱乐部,通过人际交往建立与他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学生的交往和活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学校德育应关注和指导学生的人际交往,指导学生基础的交往知识,引导他们勇于和善于建立起平等友爱、互帮互助、开放宽容、诚实守信的良好人际关系,才能培养和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为自身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协调好人际关系。(1)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亲近感、活泼性和富有感染力的特点,积极开展高品位、高层次、富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校园活动,使学生在广泛

10、参与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优化素质。(2)学校可以经常征求学生的意见,推出一些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培训活动等看看他们需要哪些方面的培训。高校可以说是学生所经历的最后一个教育阶段,是学生迈入社会的准备,所以学校不仅仅教授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应包括人际交往、语言表达能力、处世等技能。面向社会结合社会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教育同社会生活更加紧密地联系和合作,建立起一种学校和社会相互促进的体制和机制,使高校向社会输送有用人才,使学生跨出校门后面对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不再无所适从。3、尊重需求方面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两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与自尊有关的,如自尊心、自信心,对独立

11、、知识、成就、能力的需要等。尊重的需要也可以如此划分为:(1)渴望实力、成就、适应性和面向世界的自信心、以及渴望独立与自由;(2)渴望名誉与声望。声望为来自别人的尊重、受人赏识、注意或欣赏满足自我尊重的需要导致自信、价值与能力体验、力量及适应性增强等多方面的感觉,而阻挠这些需要将产生自卑感、虚弱感和无能感。基于这种需要,愿意把工作做得更好,希望受到别人重视,借以自我炫耀,指望有成长的机会、有出头的可能。显然,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这种需要一旦成为推动力,就会令人具有持久的干劲儿。大学中班级的概念没有中学那么强烈,因此许多学生会在刚进入大学时失去高中时的归

12、属感与责任感。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自由。辅导员作为一个类似家长的老师,只是在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一个辅助协调和指导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适中要适应大学生心理的发育过程和渴求成熟和被尊重的愿望,培养学生一种自立精神,使他们真正成为的主人。同时,让学生以班级为家,就可以使学生培养出一种责任感,要求他们承担一定的义务。在实践中,经过一段时间的互相认识和磨合以后,开始由全体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符合班级实际的班规。这种实践性强的班规有针对性,而且给学生灌输一种主体意识,他们自己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履行起来就会有效很多

13、。我们中有很多学生在家里与家长沟通很少,原因在于自己的爸爸妈妈总认为自己太小,没有把自己也当成家庭的一个成员,家庭事务从不顾及自己的意见,忽视了自己的日益增强的主体意识。而在班级中通过这样的管理,可以向学生传达一种信息:你能行!学生们能在互相管理和约束中找到自己自身的价值,找到一种长大和成熟的感觉,成为羽翼丰满的社会人,这是一件让他们感到欣喜和自豪的事情,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他们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在整个过程中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尊重。4、自我实现需求方面我们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入学后心理落差很大。本来怀有远大的抱负,但经历了几个月的校园生活后,感觉不少问题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

14、比如对宿舍生活的不适,或者专业学习疲倦。也可能是触及了自身心理的敏感处,学生自己羞于启齿,绕开与辅导员或同学的直接对话,而直接到网络里发泄。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即学生的自我实现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自我实现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境界。就个人而言,它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发挥自我潜能并实现个人理想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极大的意志力克服外界困难和自身惰性。可一旦成功,实践者就会完全沉醉于事业的喜悦状态中, 体验到强烈的自我力量。所以我们来到大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认识自己,从而努力实现自我。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方面就要给学生打气和鼓劲,给他们一份踏入社会的勇气。教育归根到底

15、是塑造具有健全人格和心理的人,而且大学培养的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当代社会发展要求大学毕业生有更高的素质亦即拥有自我实现需求的能力。三、尾声 马克思曾说过:“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从这一原理出发,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大学生接受行为的选择与产生是与其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让我们更清晰、更有条理的认识了大学生需要的层次,这有利于我们认识自身的独特性并意识到我们真正要做的什么,最需要的又是什么,可以说,用马斯洛的眼睛,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了自我,发现了自身的优势,从而得用自身优势不断努力实现自我,最后实现完美的人生。大学是关键

16、的时期,学校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更进一步去提高学生个人素质,锻炼学生社会所需要的能力,给自己的就业多一个砝码,在学习成绩之外再加些保险。这样,学生感觉到在求学路和未来的求职路上他不是孤单的一个人,学校和老师也不再是一个旁观者,学校和老师一直都在在永远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点点滴滴的进步,都有着学校的付出和他们自己的汗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只是大学生管理中的一个指导思想。在这方面,我国的高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实践证明,学校工作人员和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懂得和使用心理学的理论,分析不同学生的需求层次从而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政策,这对高校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还是很有益处的。(通过对人力资源与管理的学习,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因为自己就是一个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所以对自己学习的帮助很大。课程讲解很精彩,虽课时有限,但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多更深入的学习和应用这们课程)参考文献:【1】马斯洛.动机与人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孙健敏.管理中的激励.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3】韩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