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四课学案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779917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7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四课学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四课学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四课学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四课学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四课学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四课学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四课学案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编号:34 编制:宋文慧 审核:孙道新 时间:2012-12-20一考纲点击:1.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二知识梳理:【核心考点探究】考点一: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特点、影响考点二: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考点三: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考点四: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辨正误,说道理】1.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财富,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你认为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2. 因为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2、文化,所以我们要原封不动的继承。请评析上述观点。3巩固练习1 “三月三”是海南黎族苗族人民的“收获节” 、 “欢乐节” 、 “感恩节” 。2010 年 4 月 16 日,海南黎族苗族大型歌会“放歌三月三”在海南省琼中广场举行,以表达黎苗人民丰收的喜悦,表达对大自然和对社会的感恩,寄托对未来的希望,表达和海南各族人民一起建设美好和谐家园的愿望。这说明()2传统文化仍存在于现实中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传统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B C D 22010 年 4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新华保险河南分公司推出“孝行天下,慈惠中原”慈孝感恩

3、百日行动。活动以“慈、孝”为主题,在全省 18 家地市同时开展“万家慈孝人,幸福和谐家”慈孝家庭评选、 “孝心慈意大调查”活动、慈孝家庭联谊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表明()A我国传统文化得到全面弘扬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稳定不变的C中国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人们重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32010 年 4 月 8 日,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吸纳各种有益文化资源,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要求有机结合起来的依据主要是()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C传统文化

4、的积极作用逐步增强 D传统文化需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播。在北京、上海、广州、山东、河北、海南等地已经相继出现了“孔子馆” 、 “孔子学府” 、 “讲经堂” 、 “孟母堂”等,广泛向人们宣传、讲授传统文化。据此回答 45 题。4学习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应()A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B沿袭古代成熟的教学模式C把经典名著作为学生的主修课程 D大力弘扬孔孟所创立的儒家思想5针对有人主张小学生重读四书五经,我国国学大师文怀沙认为,在中小学课本中选录优秀的四书五经文章是好事,但没有选择地让孩子学四书五经是开历史倒车,其中所隐含的奴性文化,

5、只能使人的思想僵化麻木。这告诉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传统文化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待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腐朽的东西要加以改造或剔除要防止传统文化影响人们的行为A B C D62010 年 4 月 15 日,上海世博局举办中国 2010 年上海世博会文化演艺活动新闻发布会,介绍首批亮相的重点演出剧目, “茶圣”陆羽的传说变成多媒体杂技剧CHA ;少林功夫融合现代舞蹈,演绎“达摩面壁”的佛教传说。这主要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中华传统文化借世博舞台接轨世界中华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有了文化交流,就能实现文化的发扬光大A B C D7清明节自唐宋成为民俗节日

6、之后,在节俗内容不断扩张的同时,节俗的根本性质虽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演进,较早地出现了由神圣祭祀向世俗娱乐转化的趋向。这种趋向在都市表现得尤其明显,清明祭墓成为踏青春游的假日时光,墓前分享祭品的习俗变成了郊游的野餐。这一现象说明()3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文化的发展是自然而然的,不应干预 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A B C D82010 年 5 月 5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 字工作方针。从文化传

7、承的角度看,注重发展教育是因为()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 B C D9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我们()承袭传统文化,固守传统教育方式舍弃传统教育方式,发展全新的教育模式对传统教育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传统教育中的糟粕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A B C D10 “2010 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于 6 月 13 日隆重开幕,端午节期间,龙舟竞渡百舸争流,精致香囊纳福避邪,大街小巷粽香四溢,巡游方队载歌载舞。端午节热闹非凡、节庆场景异彩纷呈,数千年来这一古风习俗

8、一直延续至今。这一事实说明()传统文化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A B C D11我们之所以切实推进中国端午节的民俗传承,挖掘传统民俗民间文化的丰富资源,是因为()端午节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端午节作为传统文化,其消极作用基本消失国家的兴旺发达需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A B C D122010 年 3 月举办的上海清明文化节,通过人文纪念、文化展览、短信大赛、社区推广等多种活动方式,广泛传播传统的清明文化,同时根据时代特点,赋予清明节更宽、更深的现代内涵。这说明()A文化在继承

9、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传统文化存在于历史中13.右图中“网上祭先烈”活动的开展()A说明传统祭祀方式已经过时B说明针对传统文化应“推陈出新,革故鼎新”C能够全面消除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D表明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彻底改变14.2010 年 4 月 18 日,中国邮政发行成语典故第二组特种邮票。这套邮票以励志为主题,全套 4 枚,图案分别为愚公移山、卧薪尝胆、毛遂自荐、闻鸡起舞。成语典故植根于中华民族4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这种反映中国传统文化成语典故的邮票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喜爱并收藏。上述材料说明()传统文

10、化带有自己的民族色彩传统文化可以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传统文化具有固定性A BC D15.每当冼星海创作的,雄浑激越的黄河大合唱旋律响起时,总会让人热血沸腾。 黄河大合唱是永远激励中华民族前进的号角。这说明()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文化遗产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传统思想对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都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必须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A B C D16.【北京市西城区 2012 届高三期末考试】走进首都博物馆,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是“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中秋节拜“兔儿爷” 、冬至日的“九九消寒图” 、过小年“糖瓜祭灶”,大家赞叹之余,也不禁惋惜传统民俗在现实

11、生活中的消逝。有同学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能丢掉我们的“根” ,应当把这些传统民俗都恢复起来。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你赞同把传统民俗都恢复起来吗?请说明理由。17.山东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提到,一些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强烈关注。为此,要求中小学要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

12、的全文推荐如弟子规 、 三字经 、 神童诗等。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发展角度说明,山东省教育厅这一举措的合理性。5参考答案二 【辨正误,说道理】1.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史财富还是包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能推动社会的进步,我们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它就是财富;传统文化中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如果我们不加分析的照搬,传统文化就会成为包袱。所以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正确地对待。2.(1)这种观点是片面的。(2)继承是发展的前提,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所以文化继承必然要继承传统文化。(3)但这种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继承,而是有所淘汰,有

13、所发扬。在继承的过程中,要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三巩固练习15 ADDAC 610 CAABC 1115 BABAB16.17.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措施的要求,就是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去除其糟粕,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有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山东省教育厅出台的措施,是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的继承,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与时代内容的结合,实现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

14、有选择、传递、6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育与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山东省教育厅出台的措施,有利于通过教育,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长远发展。考点一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1含义:传统文化是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传统文化继承的具体形式包括传统风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3.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4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考点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