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77928 上传时间:2017-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是指人们通过对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运用,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类比、联想、分析、综合,探索新的现象和规律,以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它与常规思维相比,具有多向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可以认为凡是能创造出新事物、想出新方法、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呢? 一、实践和探索求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在实践中加以探索 实践操作是数学教学中构建新知识最常用的手段,也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探索的机会,教师应重视

2、学生的探索,让学生把操作和思维联系起来,在实践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直线、线段、射线和角”这节课时,讲授完新知,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用我们手上的一付三角板,你能拼出哪些新的角?有的学生得到了 120=30+90、150=60+90、180=90+90、135=45+90 、75=30+45、105=60+45、15=45o-30o 等。有的学生得到了 60、30 、45的另一种画法:60=90-30、30=90-60、45=90-45 等。甚至于有的学生想到角的一条边可以看成一个 180的角来得到一组新2的角:135=180-45、150=180-30、120=1

3、80-60等。还有的学生得到在初中将要学习的角:210=180+30 、240=180+60、270=180+90 、225=180+45等。甚至还有的学生与同桌合作,利用三角板找到了更多新的角。实际操作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能使学生从摸一摸、看一看、动一动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锻炼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2、在求异中进行创新 求异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甚至相反的方向,去寻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思维方法。任何发现和发明,任何科学理论的创立,都是建立在求异思维的基础上的,没有“求异”就无所谓“创新” 。首先,要鼓励学生敢问、多发问。问

4、题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归宿,所以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提问题、多提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其次,应加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训练,在教学中力求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用“一题多解” 、 “多题一解”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思路去思考问题。 如: “一辆汽车 3 小时行驶 120 千米,照这样计算,要行驶 360千米,需要几小时?”看似一道简单的应用题,在教师“看谁的解题方法多”一句话激发下,学生思维非常积极,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思考:360(1203) ;3(360120) ;120 :3=360:X。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维发散训练,将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学生的创新思维能

5、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二、再现创新过程,培育创新思3维 1、重视教学过程,激励创新思维 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是创新的前提。不展现事物的发展变化和思维活动的过程,不仅不能揭示事物的全貌,而且很难激励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导致被动学习。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轻结论、重过程,教给学生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动大脑参与学习,使教学内容与大脑中原有的知识经验产生同构,建立起非人为的本质联系,激励学生创新学习的思维活动。 “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让学生看书上的结论用了不到一分钟。为了让学生弄清“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我设计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首先从不同类型的线入手,观察“直的线”和“曲

6、线” ;让学生感性认识“直线、射线、线段”都是“直的线” ,接着让学生随着计算机的演示从“能否延长” 、 “能否度量” 、“几个端点”等方面弄清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最后再通过学习教材与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动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建构起了新的知识,也掌握了学习、思考的方法。 2、重视多向交流,在多向互动中激活创新思维 学会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提倡的组织方式。从课堂教学改革上可以看到,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例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时,首先用电脑显示了“小熊买东西”的情境

7、,让4学生根据情境列出算式 65-23,然后同桌合作学习,探究计算方法。有的学生想出了 65-3=62,62-20=42;有的学生用 5-3=2,60-20=40,40+2=42;还有的学生大胆尝试用竖式计算 。教学42-28,因为是退位减法,难度增大了,老师采用四人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先让学生摆小棒,引导学生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有的学生模仿前面竖式的做法,有的学生在摆小棒中受到启发,用30-28=2, 2+12=14;有的用 12-8=4,30-20=10,4+10=14。关键处让学生讨论,难点处让学生交流、合作,鼓励学生大胆汇报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质疑。两次有层次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求异探索、同思共想、动手操作、互说互议的过程中更多地获得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通过相互交流,能够互相影响、互相激励。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针对学科的特点,做到适时、适度、自然结合,同时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有趣、有力。这样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会在教学的惊讶和发现中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