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77921 上传时间:2017-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爱因斯坦也提出:“在科学研究中,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难得多,意义也大。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在教学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 ,对学生的问题认真对待,不能使其“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 第一,创造优良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 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

2、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学生天性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课程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个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披露灵性、发展个性。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这是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创设良好环境的重要一环。对学生要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这实质上也是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一个积极而合理的评价,建立这样一个积2极合理的基本准则,不仅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还有利

3、于问题意识的发展。 第二,创设质疑的情境,让学生“愿问” 。 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还要依赖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别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让学生拿出自备的纸平均分,你会怎么分?从1/2、1/31/5 到 1/4、2/44/4,横着看板书,再竖着看板书,观察各分子与分母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提问、再观察、再提问,

4、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这样,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从中得到了成功的体验,从而让学生愿问。 第三,适时引导点拨,让学生会问。 多问是多思的前提。 提倡多问,并非鼓励学生不假思索地乱问,不要为提问而提问,也不能一疑就问、每题必问,从敢问到会问是一个质的飞跃的过程。怎样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需要经过反复训练,适时引导点拨。“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 ”要使学生会问,必须“授人以渔” 。1、示范引导。学生问 “问题”是从模仿开3始的,所以教师要做好提问题的言传身教,适时点拨诱导,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善问问题。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由于年龄小,才

5、刚刚接触到数学,因此,一开始就让他们自己提问题还是显得有一定的难度的。此时,教师就应该给学生以示范引导,让学生觉得有“法”可依。如在学习提问题(第一册第一个信息窗)时,我给了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然后让学生说说:从这幅图上你有哪些问题要问?学生说:“老师,火箭是怎么制造的?”于是我又问:你们能提出数学问题吗?顿时,课堂里鸦雀无声,我也愣在那儿不知怎么接下去,我想他们是不是不明白什么叫“数学问题”吧?于是我想了想,何不让学生先跟着我来问一问,说不定会有启发。于是我说:“那我先来问一个问题好吗?有几个小朋友在玩飞机模型?下面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问一问。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有多少颗松树?

6、” 学生的问题一发不可收拾。此时,学生对于熟悉的问题很乐于接受,学习热情也很高。 “原来提问就是这样啊,提问一点也不难,提问就是想问别人什么问题。 ”后来有个学生给出了这样的总结。 2、及时点拨。问题时时处处都存在,要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会问,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可敏锐地建立一些疑点,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然后及时加以点拨,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估算时,我出示的探究例子中,故意没出现个位数字是 5 的数,当学生通过探究,知道了接近整十数的数就估成4整十数计算,我故意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在我的提醒下,就有一个学生提

7、出:“如果这个数是 45 是估成 40 呢?还是50?”我大声说:“这个问题问得好啊!怎么老师没想到呀! ”同学们开始有点困惑了。但看得出,个个都在动脑筋。一个学生有些迟疑地说:“我想是看成 40 算了!”又有一个学生充满信心地站起来说:“我认为可以当 40,也可以当 50。 ”后来又有一位学生说:“我妈妈教过我要看成 50 算,因为要 4 舍 5 入!”最后我说:“同学们说得对,按照人们的习惯是四舍五入,一般就看成 50 来计算。 ”在我的点拨下,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互相启发与争辩,最后成功释疑,又一次印证了西方的一句谚语一个绝妙的问题胜过一打精彩的答案。老师的示范引导就像一缕明媚的阳光,让学生问题意识的种子从发芽到长大,变得更加茁壮。 总之,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适宜的土壤中运用适当的方法去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有一定价值的问题便会“不尽长江滚滚来” ,它将促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