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联合试运转材料汇编(新改)(1)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7762954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338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联合试运转材料汇编(新改)(1)_第1页
第1页 / 共338页
煤矿联合试运转材料汇编(新改)(1)_第2页
第2页 / 共338页
煤矿联合试运转材料汇编(新改)(1)_第3页
第3页 / 共338页
煤矿联合试运转材料汇编(新改)(1)_第4页
第4页 / 共338页
煤矿联合试运转材料汇编(新改)(1)_第5页
第5页 / 共3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联合试运转材料汇编(新改)(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联合试运转材料汇编(新改)(1)(3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 州 省 县镇(乡)煤矿联 合 试 运 转 资 料 汇 编县镇(乡)煤矿联合试运转材料汇编二0一0年六月二十日 关于煤矿请求联合试运转的申 请县煤炭局:我矿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于2008年2月27日和4月12日分别获得省煤管局和省煤监局水城分局对开采设计和安全专篇的批复;于2008年6月27日获得贵局的批准后,于同年10月开始矿井建设,后又根据2010年1月18日批准安全设施设计(变更)和开采设计方案(变更)进行矿井建设。从2008年10月到目前,重新建设了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主井作为皮带运输、供电线路敷设、防尘管路敷设及矿井总进风;副井作为材料运输、排水管路敷设、行人及矿井总进风

2、;风井作为抽放管路敷设和矿井总回风;完善了矿井通风、运输、排水、供电、安全监控、瓦斯抽放、井下人员定位、压风自救、防尘供水和安全设施等系统,形成了11号煤层11101首采工作面和11102掘进工作面,通过全矿职工的共同努力,矿井技改工程现已完成,为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检验矿井工程及设备、设施是否达到安全生产要求,特申请进行联合试运转。特此申请妥否,请批示!县镇煤矿二0一0年六月二十日县镇煤矿联 合 试 运 转 材 料 总 目 录一、煤矿矿井联合试运转生产系统及安全设施自检报告4二、煤矿矿井联合试运转方案20三、煤矿有关证照41四、煤矿安全管理机构设置文件50五、煤矿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及落实情况

3、53六、煤矿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152七、一通三防责任制210八、反风演习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229九、矿井反风演习报告234十、矿井总风量计算、分配方案240十一、矿井应急预案及保障措施250十二、二0一0年度矿井救灾演习方案282十三、二0一0年度矿井救灾演习总结报告291十四、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297十五、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304十六、煤矿矿山救护协议346县镇煤矿生产系统及安全设施自检报告二0一0年六月八日煤矿试运转自检报告一、矿井建设基本情况:(一)矿井地理位置,矿区范围及矿界范围:1、煤矿位于县镇,是由原煤矿、原煤矿和原煤矿整合而成,整合后矿区由8个拐点圈闭构成,矿区形状为一不

4、规则多边形,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0539351054045;北纬271015 271050。煤矿位于县北东约8km的镇,326国道由矿区附近通过,有简易公路直到矿区,交通较为便利。2、煤矿矿界由以下8个拐点坐标圈定:、 x=3007700 y=35565390、 x=3007700 y=35566100、 x=3007880 y=35566100、 x=3007880 y=35566673、 x=3007592 y=35566673、 x=3007420 y=35567320、 x=3006800 y=35567310(8) x=3006800 y=35565390矿区面积为:1.7115km

5、2,采矿标高为:1610m1380m。(二)、煤矿资源赋存及储量:1、矿区内主要可采煤层特征矿区龙潭煤系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由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炭质粘土岩、煤层组成,总厚度约200m左右,含煤10余层,由上至下编号为M1、M2M18煤层,在本矿区内仅M11、M16、M18煤层可采,其它煤层在本矿区内厚度较薄(薄煤层或煤线),甚至在煤系地层中仅见其层位,均为不可采煤层。1M18煤层位于龙潭组一段(P3L1)中部,含煤地层的下部,为中高硫煤层,控制程度低。下距龙潭组底界茅口组(P2m)顶界约为30m,上距M16煤层30m左右。煤层厚度1.50 1.80m,平均厚1.65m。含1层夹矸,厚

6、约0.10.2m。煤层结构较简单,厚度较稳定。煤层顶板为粉砂岩、粘土质砂质岩、泥质砂岩,底板为泥质砂岩、泥岩。伪底为砂质泥岩,厚0.1m。2M16煤层位于龙潭组二段(P3L2)下部,为低硫、特低硫、高发热量无烟煤。上距M11煤层29m左右,厚1.391.65m,平均1.47m。含1层夹矸,厚约0.050.4m。煤层结构较简单,厚度稳定,为矿区主要可采煤层。煤层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伪顶为粘土岩,厚0.1m;伪底为粘土岩、砂质粘土岩,厚0.2m。3. M11煤层:为低硫、特低硫、高发热量无烟煤。位于M16上部,上距长兴组(P3c)70m左右,是区内主要可采煤层。厚1.301.50m,平均厚1

7、.40m。含1层夹矸,厚约0.10.2m。该煤层结构较简单,厚度变化较大,但煤层层位稳定,属较稳定型煤层。煤层直接顶板为粉砂岩、粘土质粉砂岩,底板为泥岩、粘土岩。伪顶为粘土岩,厚0.1m;伪底为粘土岩、砂质粘土岩,厚0.2m。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4年8月16日提供的煤炭可燃性和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11、16煤层为二类自燃煤层;11、16煤层煤尘无爆炸性危险性。18煤层未做鉴定。又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10年6月14日提供的煤炭可燃性和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11煤层为三类不自燃煤层;11煤层煤尘无爆炸性危险性,目前煤矿仅开采11号煤层。据2009年瓦斯鉴定报告批复:矿井瓦斯绝对涌

8、出量为2.21m3/min,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32.47m3/t,属高瓦斯矿井。2、矿井储量:通过矿区范围内煤炭资源井田储量为1097万吨,可采资源储量108.49万吨。(三)、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服务年限为8.61年。(四)、设计确定的矿、土、安工程量,金额及已完成的矿、土、安工程量及投资金额,设计工程量及金额:1、设计确定的矿、土、安工程量及投资金额:、矿建:开拓巷道1038米、准备巷道1456米、回采巷道833米,概算投资311.27万元。、土建工程:采用面积4023平方米,概算投资281.36万元。、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336.26万元,安装工程

9、费用52.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51.26万元。上述四项总计投资1032.85万元。2、实际完成工程量及金额:、矿建:开拓巷道1190米、准备巷道1359米、回采巷道1314米,概算投资2317万元。、土建工程:采用面积4023平方米,概算投资561.4万元。、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1835万元,安装工程费用71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688.3万元。上述四项总计投资6113.7万元。(五)、设计建设工期开工时间,实际完成工期:煤矿于2008年6月27日获批开工建设,竣工时间为2010年6月18日,矿井实际建设工期为24个月。根据县镇煤矿开采方案设计(整合)得知矿井建设总工期为20.3个月

10、,开采方案设计(变更)中矿井建设剩余工期为6.47个月,根据开采方案设计(变更)的建设工期应到2010年7月中旬竣工。二、煤矿联合试运转的基本保障:(一)、煤矿安全及生产管理机构的建立及人员配置情况:矿领导由5人组成:矿 长:马旭同志负责煤矿安全生产全面工作。总工程师:段明泽同志负责全矿的技术及“一通三防”工作,分管技术科及瓦斯监控室。安全矿长:于维亮同志负责全矿的安全管理与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分管安全科、防突队、探水队。生产矿长:顾诗杰同志负责全矿的安全生产工作及工程质量管理,分管生产调度和各生产区队。机电矿长:张福礼同志负责全矿机电的主修、安装及日常保养,分管机电运输等工作。(二)、机构设置

11、:安全科:配备安全员12人,负责现场安全管理,隐患排查处理及上级所查出隐患整改落实工作。调度室:配备调度员3名,负责全矿的安全生产调度。机电运输科:配备电工、机修工10人、绞车司机9人,负责全矿的机电设备的安装、维修、维护及矿井运输工作。炸药库:配有专职库管员3人,负责全矿火工品的发放和回收工作。监控室:设监控员5人,负责井下瓦斯数据的监测及打印保存工作。通防科:配备瓦斯检查员1人,负责全矿瓦斯与通风管理,探放工作监管落实工作。技术科:设技术人员3人,负责矿井巷道施工测量、填图、安全措施及规程的编制等安全技术工作。(三)、各项安全生产事故制度及落实情况:根据矿井实际情况结合有关文件规定,制定了

12、相应的岗位工种和机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各岗位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并在日常工作中得以落实,各岗位工种及各级管理人员均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四)、各类特殊工种和人员配制情况:安全员12名,瓦检员12名,电钳工10名,绞车司机9名,防突工6名,放炮员8名,监控员5名。三、煤矿生产系统及安全设施建设完成情况及结论:(一)、采掘生产系统:1、设计:开拓巷道1038米、准备巷道1456米、回采巷道833米。11101回采工作面走向长85米,倾斜长440米,采用倾斜长壁后退式采煤法进行回采。工作面采用1.6米单体液压支柱,1米的铰接顶梁,三、四排循环作业,见四回一,最大控顶距4.2米,最小控顶距为3.2

13、米,放顶步距1米。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在东翼+1507米标高以下布置11102掘进工作面。2、实际完成情况:实际完成开拓巷道1190米、准备巷道1359米、回采巷道1314米,11101回采工作面走向长89米,倾斜长359米,采用倾斜长壁后退式采煤法进行回采。工作面采用1.6米单体液压支柱,1米的铰接顶梁,三、四排循环作业,见四回一,最大控顶距4.2米,最小控顶距为3.2米,放顶步距一米。棚距中对中0.6米,每棚穿背板块。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在东翼+1507米标高以下布置11102掘进工作面。自检结论:矿井按设计生产系统已完成所有的开拓工程量,并按设计的首采工作面及备用工作面的巷道布置,在首采

14、工作面试生产时,同时掘送备用工作面的巷道,达到了采、掘的比例1:1的生产系统安全,达到联合试运转的要求。(二)、通风系统:1、设计: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列式通风,通风方法为抽出式。主要通风机选用型号为FBCDZ54N014(n=980r/min)轴流式扇风机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风机风量18.942.5m3/s,负压5372029Pa,245KW的隔爆对旋轴流式主通风机。风井口设防爆门。引风路线为:主、副井进风材料大巷(运输大巷)11101运输巷11101切眼(工作面)11101回风巷11101回风联巷回风石门总回风巷地面。2、实际建设情况: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列式通风,通风方法为抽出式。实际选用主扇型号为FBCDZNO14/245型防爆抽出式对旋风机两台,其中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功率为245k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