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一般工作人员“防突”题库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7762120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一般工作人员“防突”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煤矿一般工作人员“防突”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煤矿一般工作人员“防突”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煤矿一般工作人员“防突”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煤矿一般工作人员“防突”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一般工作人员“防突”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一般工作人员“防突”题库(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矿一般工作人员“防突”题库一、填空题4瓦斯爆炸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 。5矿井瓦斯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是 、 、 。6矿井瓦斯抽放方法按来源不同可分为: 瓦斯抽放、 瓦斯抽放和 瓦斯抽放。7预防瓦斯喷出可采取“探、 、 、 ”的技术措施。8排放瓦斯必须执行的三个原则是 、 、 。9瓦斯抽放系统的三防装置是指具有 、 和 作用的安全装置。10瓦斯比空气轻,常聚积在 、 、 。11瓦斯在煤层中的赋存状态有 、 两种。12预防瓦斯爆炸的三道防线是 、 和 。13矿井瓦斯等级是依据 、 、 。14当出现浓度达到 ,体积超过 m3以上的积存瓦斯时,即定为局部瓦斯积聚。15煤与瓦斯突出的全过程,一般可

2、分为四个阶段: 、 、 和 阶段。16甲烷是一种无色、 、 的气体,相对于空气的密度为 。17突出矿井的井下工作人员的培训包括 和 等内容。18突出矿井的 和 必须接受防突知识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作业。 19突出煤层,是指在矿井井田范围内 的煤层或者 的煤层。20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突出矿井应当设置 ,建立健全 和 。21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应当根据突出矿井的实际状况和条件,制定 和 。 22防突工作坚持 、 的原则。23区域防突工作应当做到 、 、 、 。24 、 是突出发生发展的作用力,而 是阻止突出发展的反作用力。当作用力大于反作用力时,突出就发生;反之,突出就停止。 25按照

3、瓦斯动力现象的力学特征,煤与瓦斯突出可分为三类,即: 、 、 。26一个采煤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 m3/min或一个掘进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 m3/min,用通风的方法解决瓦斯问题不合理时,必须进行抽放。27在突出煤层的石门揭煤和煤巷掘进工作面进风侧,必须设置至少 道牢固可靠的反向风门。风门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 m。28在突出煤层的掘进工作面与煤层巷道交叉贯通前,被贯通的煤层巷道必须超过贯通位置,其超前距不得小于 m,并且贯通点周围 m内的巷道应加强支护。在掘进工作面与被贯通巷道距离小于 m的作业期间,被贯通巷道内不得安排作业,并保持正常通风,且在放炮时不得有人。29所有突出煤层外的

4、掘进巷道(包括钻场等)距离突出煤层的最小法向距离小于 m时(在地质构造破坏带为小于20m时),必须边探边掘,确保最小法向距离不小于 m。 30突出矿井、 、 都有独立的回风系统。采区回风巷是 。31清理突出的煤炭时,应当制定 、 、 、 、 的安全技术措施。32有突出危险的煤巷掘进工作面下山掘进时,不得选用 、 措施。 33突出矿井应当对突出煤层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经区域预测后,突出煤层划分为 和 。未进行区域预测的区域视为 。34区域预测分为 区域预测和 区域预测。 35区域防突措施是指在突出煤层进行采掘前,对突出煤层较大范围采取的防突措施。区域防突措施包括 和 两类。36开采保护层分为

5、 和 两种方式。37厚煤层分层开采时,预抽钻孔应当控制开采的分层及其上部至少 m、下部至少 m(均为法向距离,且仅限于煤层部分)。38预抽瓦斯钻孔封堵必须严密。穿层钻孔的封孔段长度不得小于 m,顺层钻孔的封孔段长度不得小于 m。39对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可采用残余瓦斯压力指标进行检验,如果没有或者缺少残余瓦斯压力资料,也可根据残余瓦斯含量进行检验,并且煤层残余瓦斯压力小于 MPa或残余瓦斯含量小于 m3/t的预抽区域为无突出危险区,否则,即为突出危险区,预抽防突效果无效。40对顺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在煤巷条带每间隔 至少布置 个检验测试点,且每个检

6、验区域不得少于 个检验测试点。41采掘工作面经工作面预测后划分为 工作面和 工作面。未进行工作面预测的采掘工作面,应当视为 工作面。42工作面应保留的最小防突措施超前距为:煤巷掘进工作面 m,回采工作面 m;在地质构造破坏严重地带应适当增加超前距,但煤巷掘进工作面不小于 m,回采工作面不小于 m。43在揭煤工作面掘进至距煤层最小法向距离 m之前,应当至少打两个穿透煤层全厚且进入顶(底)板不小于 m的前探取芯钻孔,并详细记录岩芯资料。44石门和立井、斜井工作面从距突出煤层底(顶)板的最小法向距离 m开始到穿过煤层进入顶(底)板 m(最小法向距离)的过程均属于揭煤作业。45采用远距离爆破揭开突出煤

7、层时,要求石门、斜井揭煤工作面与煤层间的最小法向距离是:急倾斜煤层 m,其他煤层 m。要求立井揭煤工作面与煤层间的最小法向距离是:急倾斜煤层 m,其他煤层 m。如果岩石松软、破碎,还应适当增加法向距离。46石门揭煤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预测应当选用 、 或 方法进行。47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预测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时,由工作面向煤层的适当位置至少打 个钻孔,在钻孔钻进到煤层时每钻进 m采集一次孔口排出的粒径 mm的煤钻屑,测定其瓦斯解吸指标K1或h2值。48采用钻屑指标法预测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时,在近水平、缓倾斜煤层工作面应向前方煤体至少施工 个、在倾斜或急倾斜煤层至少施工 个直径 m

8、m、孔深 m的钻孔,测定钻屑瓦斯解吸指标和钻屑量。49采用钻屑指标法预测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时,钻孔每钻进 m测定该 m段的全部钻屑量S,每钻进 m至少测定一次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或h2值。50采用复合指标法预测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时,在近水平、缓倾斜煤层工作面应当向前方煤体至少施工 个、在倾斜或急倾斜煤层至少施工 个直径 mm、孔深 m的钻孔,测定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和钻屑量指标。51采用复合指标法预测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时,钻孔每钻进 m测定该 m段的全部钻屑量S,并在暂停钻进后 min内测定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测定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时,测量室的长度为 m。52对采煤工作面的突

9、出危险性预测,可参照煤巷掘进工作面预测方法进行。但应沿采煤工作面每隔 m布置一个预测钻孔,深度 m,除此之外的各项操作等均与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相同。53石门揭煤工作面的防突措施包括 、 、 、 、 或其他经试验证明有效的措施。54石门揭煤的 、 ,应当在采用了其他防突措施并检验有效后方可在揭开煤层前实施。55在石门揭煤工作面采用预抽瓦斯、排放钻孔防突措施时,石门揭煤工作面钻孔的控制范围是:石门的两侧和上部轮廓线外至少 m,下部至少 m。钻孔的孔底间距应根据实际考察情况确定。56立井揭煤工作面采用预抽瓦斯、排放钻孔防突措施时,立井揭煤工作面钻孔控制范围是:近水平、缓倾斜、倾斜煤层为井筒

10、四周轮廓线外至少 m;急倾斜煤层沿走向两侧及沿倾斜上部轮廓线外至少 m,下部轮廓线外至少 m。钻孔的孔底间距应根据实际考察情况确定。57有突出危险的煤巷掘进工作面应当优先选用 防突措施。如果 、 、 或其他工作面防突措施时,必须经试验考察确认防突效果有效后方可使用。58倾角8以上的,有突出危险的煤巷上山掘进工作面不得选用 、 、 措施。59煤巷掘进工作面采用超前钻孔作为工作面防突措施时,巷道两侧轮廓线外钻孔的最小控制范围:近水平、缓倾斜煤层 m,倾斜、急倾斜煤层上帮 m、下帮 m。当煤层厚度大于巷道高度时,在垂直煤层方向上的巷道上部煤层控制范围不小于7m,巷道下部煤层控制范围不小于 m。60煤

11、巷掘进工作面采用超前钻孔作为工作面防突措施时,钻孔直径应当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和瓦斯情况确定,一般为 mm,地质条件变化剧烈地带也可采用直径 mm的钻孔。若钻孔直径超过 mm时,必须采用专门的钻进设备和制定专门的施工安全措施;61煤巷掘进工作面采用松动爆破防突措施时,松动爆破钻孔的孔径一般为 mm,孔深不得小于 m。松动爆破应至少控制到巷道轮廓线外 m的范围。孔数根据松动爆破的有效影响半径确定。松动爆破的有效影响半径通过实测确定;松动爆破孔的装药长度为孔长减去 m。62煤巷掘进工作面采用水力冲孔防突措施时,在厚度不超过 m的突出煤层,按扇形布置至少 个孔,在地质构造破坏带或煤层较厚时,适

12、当增加孔数。孔底间距控制在 m左右,孔深通常为 m,冲孔钻孔超前掘进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小于 m。冲孔孔道沿软分层前进。63煤巷掘进工作面采用水力疏松防突措施时,沿工作面间隔一定距离打浅孔,钻孔与工作面推进方向一致,然后利用封孔器封孔,向钻孔内注入高压水。注水参数应根据煤层性质合理选择。如未实测确定,可参考如下参数:钻孔间距 m,孔径 mm,孔长 m,封孔 m,注水压力 MPa,注水时以煤壁已出水或注水压力下降 %后方可停止注水。64前探支架可用于松软煤层的平巷工作面。一般是向工作面前方打钻孔,孔内插入钢管或钢轨,其长度可按两次掘进循环的长度再加 m,每掘进一次打一排钻孔,形成两排钻孔交替前进,钻孔间距为 m。65采煤工作面可采用的工作面防突措施有 、 、 、 或其他经试验证实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