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美容基础知识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07761970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美容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医美容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医美容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医美容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美容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美容基础知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美容基础知识一、 中医美容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五官、四肢、须发、爪甲等,通过经络系统系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气、血、津液完整个体机能活动。 同时,人与自然界也是统一的,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方区域对人体都有不同的影响。2、辨证论治:对美容来讲 主要是对面部的辩证。面部是人体的一部分,是内脏的镜子,人体气血绋上注于面部,气血旺盛,则面部红润、健康;反之则面部灰暗,面部的衰老、柔润、光泽等直接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所以,可通过面部辩证来判断一个人的内在健康状况。二、中医美容脏腑与美容中医认为,人体体表有病,可通过经络影响到五脏;五脏功能失常

2、又可通过经络反映于体表,脏腑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面貌的状态,如人从年轻到年老,皮肤则从柔润、细腻,富有弹性,逐步变成粗糙,多皱,松驰,老化,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五脏功能逐步衰退。1、心与美容:心主血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心是人体血液运行的动力,有推动血液的脉管内运行,以达到营养全身的功能。而面部的血脉较为丰富,所以心的气血盛衰,可以从面部色泽的改变反映出来。A、 心气虚:心气虚弱,不能鼓动血脉,血液不能上荣于头部。(影响血液循环,则面色苍白,舌淡胖嫩,多见于心功能不全。)B、 心阳虚:心阳温煦功能不足,阴寒之邪阴滞,血行不畅(影响经络),则面色晦暗,舌质青暗。C、心血虚:心血亏虚,血不养心,心

3、神失养,不能上荣于头目、颜面和充盈于脉,则面色无光泽,无华,出现眩晕,舌淡脉弱。D、心火上炎:火性上炎于面,则面赤;上炎于舌,则舌尖红,口舌生疮、糜烂溃疡、疼痛。E、心血瘀阻:心气虚导致,心脉瘀阻,寒邪凝滞或阳虚血瘀,全身血脉运行不畅则口唇、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舌有瘀点、瘀斑。此外,血液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关系到神志变化。A、 心的气血充盈: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则面部红润有光泽。B、 心的气血不足:失眠,多梦,健忘,神志不宁,精神疲乏,则面容憔悴。2、肺与美容:肺主呼吸,开窍于鼻,其华在皮毛。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吸入自然界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肺还主一身

4、之气,即人体上表里之气均为肺所主管,肺气不足,则影响全身功能,动则气喘,间低声弱,身倦无力,反映在面容上则面色苍白,皮肤干燥,面容憔悴。 宣发:即布散,通过肺的宣发使卫气和津液被输送全身,卫气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侵入,温煦肌肉,充实皮肤,滋养腠理,调节毛孔的开闭。若肺宣发功能失常,外邪侵犯肌表,毛孔开闭失灵,则皮肤粗糙,汗多,易长粉刺小疙瘩。 肃降:即清肃下降,由于肺气肃降,使经脾转输而来的水液不断的下输膀胱,以保持水液的正常代谢和小便的通利。 若肺失肃降,不能通调水道,废水蓄积于体内,以致于外发水肿,内生痰饮,咳嗽,影响容颜。 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凡皮肤有病都与肺有关。A、 外合皮毛:肺气

5、虚弱,不能宣发卫气津液于皮毛,不仅使皮毛憔悴枯槁,而且外卫功能不足,易患感冒。B、 开窍于鼻:肺气虚可影响鼻子的通气和嗅觉功能,长期鼻塞,可使嘴唇变厚,鼻翼萎缩,影响容貌。C、 与大肠相表里:与大肠互为表里,若肺失肃降,则肺热过重,津液不能下达大肠,则出现便秘,引起痤疮,固通过除湿热,润肠通便可以治疗痤疮。3、肝与美容:肝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 A、肝主疏泄:大怒和过度抑郁都是肝失疏泄的一个重要因素。、疏泄正常:气机调畅,气血平和,心情舒畅。 、肝气不疏:抑郁或亢奋,月经不调,胸闷胀满,郁闷不乐或急躁易怒。 B、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肝血不足:两眼昏花,视物不清,筋肉拘挛,屈伸

6、不利,筋膜失养,筋弱乏力,爪甲多软而薄,枯而色夭,甚至变形或脆裂。 (即肝血不足,则上不能滋养于目,外不能濡润于筋。) 、肝阴不足:两目干涩。 、肝火上炎:目赤面红。肝与美容:A、关于血液:肝功能正常则面部血液供养丰富,面色红润。B、关于疏泄:肝失疏泄,则影响气机调畅。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液瘀滞:面青目黑或黄褐斑等皮肤病变。 、肝热上逼,血随气涌:面红,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月经过多。4、脾与美容:脾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A、脾主饮食的消化吸收,并将水谷精微转化为维持人体生命的气血营养皮肤。 、运化正常:皮肤荣润,面容增辉。(气血生化之源充足) 、运化受阻:面色萎黄。(

7、气血不足) B、脾也运化水湿,滋养湿润皮肤。 、功能失常:痤疮,酒糟鼻,口舌生疮。(脾功能失常,则水湿停滞于内,久则化热,湿热冲薰于面,导致痤疮等症。) C、脾有统摄或控制血液在血脉内运行,不致溢于血脉之外的作用。 、脾气虚弱:失去统摄可出现各种出血症状,如便血、崩漏、皮肤紫斑等。失血过多面色苍白、无血色。(皮肤、头发、颜面得不到血的濡养)D 脾主肌肉,其华在唇。 、脾运正常:肌肉丰满发达,口唇红润光泽。 、脾失运化:则营养不良,导致肌肉萎缩,松驰,皱纹横生,口唇萎黄不 泽,口唇生疮等。5、肾与美容:肾主骨,开窍于耳,其华在发。 肾藏精,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之精禀受于

8、父母,主繁衍生殖;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由脾胃化生,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A、 精能化气,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病死。同时,精与血相互滋生,精血同源,精足则血旺。因此,肾气旺盛是抗衰老的根本保证。、肾精充足:气血旺盛,红润有光泽。、肾气不足:面色黑,雀斑,黑变病等。B、肾脏可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肾中阳气的作用)、肾阳充足:水液正常,脏腑得以濡养,关节滑利,肌肤泽润。、肾阳不足:皮下组织水肿,影响形体。 C、肾与骨骼发育密切相关。齿为骨之余,肾精不足,则牙齿发黑,松动,甚至脱落。毛发为肾之外候,毛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均与肾的精气盛衰有关。精足则血旺,

9、血旺则发茂而光泽,故有“发为血之余”之说。 肾通耳,肾精不足,耳失所养,出现耳鸣、耳聋等。6、五行与五脏 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金克木、水克火。五行特性:木木曰曲直 代表生发舒展,条达舒畅火火曰炎上 代表温暖、炎热、向上升腾土土曰稼樯 代表承载受纳,育万物而法天下:播种与收获金金曰从革 代表肃降、收敛、清洁(逢山修路,遇水搭桥)水水曰润下 代表冰冷寒凉,向下湿润 五行与五脏的关系: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五行相生相克规律也可说明人体脏腑之间的生理功能。

10、中医的取类比象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化 色 味 气 方 季 行 脏 腑 官 体 志 液 脉 发 青 酸 风 东 春 木 肝 胆 眼 筋 怒 泪 弦长 赤 苦 暑热 南 夏 火 心 小肠 舌 脉 喜 汗 洪化 黄 甘 湿 中 长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涎 缓收 白 辛 燥 西 秋 金 肺 大肠 鼻 皮毛 悲/忧 涕 浮藏 黑 咸 寒 北 冬 水 肾 膀胱 耳 骨 恐/惊 唾 沉五行与自然五行与人体三、 中医美容气、血、津液与美容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物质基础。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之间相互依赖生存,互为影响。1、

11、气: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其来源有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及自然界之清气。A、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a、元气:以精气为主,与谷气也有关。b、宗气:积于胸中之气(气海),包括清气和谷气。c、营气:与血共行于脉中,营血并称,主要是谷气。d、卫气:运行于脉外之气,以谷气为主。* 水谷精微之气:经脾运化后,清气上升,浊气下降。* 谷气:行于皮肤里。B、气的功能: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作用。 a、推动作用:人的生长发育及生理活动均有赖于气的推动和激发。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没有气的推动,血液就不能运行,则面色苍白或

12、萎黄,或出现瘀斑,唇色淡白无华,毛发脱落枯槁,眼睛无神,全身早衰等。b、温煦作用:体温的维持主要依靠气的温煦作用的调节,气的运动是人体热量的来源。 “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如体内气虚,温煦作用不足,则出现面、耳、手足冻疮,四肢发凉;如气盛有余,郁而化热,上冲则出现口臭,颜面生疮。c、防御作用:卫气可以护卫肌表,润泽皮肤,控制汗孔开合,抵御外邪入侵,卫气不足,抵抗力低下,容易引起黄水疮,扁平疣等感染性皮肤病。d、固摄作用:可防止水分流失,若功能失常,面部会因水液流失过多面干燥,易衰老。e、气化作用:一是指精、气、血、津液之间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均依赖气化作用完成。 二是指脏腑的某种功能活动,主

13、要指膀胱的排尿功能。(如气化作用减弱,水液代谢失常,则出现眼泡肿胀,发根稀疏脱落;血液不能化生则面部失去濡养而苍白无华。)2、血:血是脾胃水谷的精微所生,主要功能营养及滋润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 A、血液充足:面色经润,肌肉丰满,皮肤和毛发润泽有华 B、血液不足:血虚:面色无华,唇色淡白,发毛干枯,肌肤干燥。 C、血瘀:面色发黑,皮肤干燥,无泽或有紫斑。 同时,血是神态活动的物质基础。A、 气血充盈:精力充沛,神态清晰,容貌健美,有活力。B、 气血不足:精神萎磨,目无神光。 3、津液:津液是体内各种正常水液的总称。同气血一样,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中清而稀者为津,浊而稠者为

14、液。 A、津液充足:毛发润泽,肌肉丰满,双目明亮有神,口唇湿润光泽。 B、津液不足:皮肤干燥起皱且瘙痒,易老化,毛发稀疏干枯,消瘦。 C、水液停滞:若水液停滞体内,易造成津液的输布和排泄功能障碍,出现形体浮肿,肥胖,眼泡肿胀等。4、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关系密切而复杂。 A、气能生血:气虚导致血虚,则出现气短乏力,面色无华等症。 B、气能行血:气行则血行,若气虚或气滞则引起血瘀,形成色素斑,紫绀(即面色发紫) C、气能摄血:气能使血正常的循环于脉管之中,不致溢出脉管之外。气不摄血,则往往导致各种出血症。如紫斑,肌衄(即血点,归脾经。) D、气可以化水: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都依赖气的升降出入活动,都离不开肺,脾,肾,三焦等脏腑功能的气化功能。若气不化水则影响津液的输布而致水停形成水肿。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