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记忆心理学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756161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48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记忆心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第五章 记忆心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第五章 记忆心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第五章 记忆心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第五章 记忆心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 记忆心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记忆心理学(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记忆心理学,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二、记忆的分类 (一)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二)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三)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四)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三、记忆结构及其加工过程 (一)记忆结构由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 1 感觉记忆 2 短时记忆 3 长时记忆,图4.2 记忆的三存储模型,(二)记忆的加工过程 1 编码 2 储存 3 提取,(一)编码,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一般说来

2、,我们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取的外界信息,首先要转换成各种不同的记忆代码,即形成客观物理剌激的心理表征。编码过程需要注意的参与。注意使编码有不同的加工水平,或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对于一个汉字,你可以注意它的字形结构、字的发音或字的含义,形成视觉代码、声音代码或语义代码。编码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记忆的长短。当然,强烈的情绪体验也会加强记忆效果。总之,如何对信息编码直接影响到记忆的储存和以后的提取,一般情况下,对信息采用多种方式编码会收到更好的记忆效果。,(二)保持,保持也称储存,已经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时间后才可能被提取。但信息的保存并不都是自动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为了日后的应用,

3、我们必须想办法努力将信息保存下来。已经储存的信息还可能受到破坏,出现遗忘。心理学家研究记忆主要关心的就是影响记忆储存的因素,以便与遗忘做斗争。在下一节记忆的模型中,将对几个不同的储存系统做详细的分析。,(三)提取,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只有在被提取出来加以应用,才是有意义的。提取有两种表现方式:回忆和再认。日常所说“记得“指的就是回忆。再认较容易,原因是原刺激呈现在眼前,你有各种线索可以利用,需要的只是确定它的熟悉程度。一些学习过的材料无法回忆或者再认出来。它们是否在头脑里完全消失了呢?不是的。记忆痕迹并不会完全消失,用再学习可以很好地证明这一点。即让被试先后两次学习同一材料,每次达到同样的熟练

4、水平,再次学习所需要的练习次数或时间必定要少于初次学习,两次所用时间或次数之差就表示了保存的数量。,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一、记忆的脑学说 (一)整合论 (二)定位论 (三)SPI理论,一、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一)反响回路 (二)突触结构 (三)长时程增强作用 三、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 (一)核糖核酸 (一) 激素和记忆,第二节 感觉记忆,一、感觉记忆的编码 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也叫感觉登记。它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 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感觉寄存器只能将来自各个感官的信息保持几十到几百毫秒。在感觉寄存器中,信息可

5、能受到注意,经过编码获得意义,继续进入下一阶段的加工活动,如果不被注意或编码,它们就会自动消退。 二、感觉记忆的保持 感觉记忆保持的时间十分短暂,它是随时间而迅速变化的。 大多数视象持续的时间不会超过一秒钟,但在有些情况下,一些视象可以持续更长的时间。这取决于刺激的强度(如亮度),视觉剌激的强度越大,视象消失得越慢。甚至达10多秒。,一、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的转换 感觉记忆中只有能够引起个体注意并被及时识别的信息,才有机会进入短时记忆。相反,那些与长时记忆无关的或者没有受到注意的信息,由于没有转换到短时记忆,很快就消失了。 斯伯林的整体报告法与部分报告实验,第四节 短时记忆(STM),短时记忆(

6、STM)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在感觉记忆中经过编码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再从这里进入可以长久保存的长时记忆。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2030秒,但如果加以复述,便可以继续保存。复述保证了它的延缓消失。短时记忆中储存的是正在使用的信息,在心理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短时记忆扮演着意识的角色,使我们知道自己正在接收什么以及正在做什么。其次,短时记忆使我们能够将许多来自感觉的信息加以整合构成完整的图像。第三,短时记忆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起着暂时寄存器的作用。例如在做计算题时每做下一步之前,都暂时寄存着上一步的计算结果供最后利用。最后,短时记忆保存着当前的策略和

7、意愿。这一切使得我们能够采取各种复杂的行为直至达到最终的目标。正因为发现了短时记忆的这些重要作用,在当前大多数研究中被改称为工作记忆。,第四节 短时记忆(STM),一、短时记忆的编码 (一)编码方式 1 听觉编码 2 视觉编码 (二)影响编码的因素 1 觉醒状态 2 组块 3 加工深度,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以声音代码的形式储存。康拉德(R.Conrad,1964)的经典性研究是一个最好的证明。他选用B、C、P、T、V、F、M、N、S、X等10个字母为材料,从中随机取出6个组成字母序列,用视觉方式一个个地呈现给被试,要求他们记住。然后让被试严格地按字母呈现的顺序进行回忆,并对回忆中出现的差错进行

8、分析。结果表明,回忆时出现的错误主要表现为声音混淆。即发音近似的字母混淆程度较高,如将B误为P,将V误为B,而发音不相似的字母之间则较少发生混淆。这一结果表明,即使刺激以无声的视觉形式呈现,短时记忆的信息代码仍然具有昕觉的性质。人们看到的视觉形象必须转换成声音代码,才能在记忆中更好地保存下来。,一、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遗忘 (一)复述 (二)短时记忆的遗忘过程 (三)短时记忆的遗忘干扰还是消退,STM储存的持久性,在短时记忆中,信息的保持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它们得不到复述,就会很快消失掉。彼德森和彼德森(L.R.Peterson&M.J.PeterSOIl,1959)的实验可以说明这一点。 在彼

9、德森等人的实验中,被试的任务是记住3个辅音字母组成的无意义音节,18秒钟后再进行回忆。在正常情况下,被试正确完成这个任务是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在剌激呈现以后,立即呈现一个三位数的数字,要求被试以这个数字为起点,进行连续减3的倒数数,持续到18秒为止。这时再让被试回忆字母,回忆成绩不足20%,即回忆的平均数还达不到一个字母。是倒数数的任务阻止了被试对识记材料的复述。图4.3是一个类似实验的结果,它显示了。至18秒各种保持间距的回忆成绩。我们看到随着间隔时间的延长,回忆成绩迅速下降。这说明,如果得不到复述,那么,信息即使进入了短时记忆也会迅速消退。,图4.3 短时记忆的迅速消退,三、短时记忆的信息

10、提取 短时记忆中被试对项目的检索有三种可能的方式: (一)平行扫描 (二)自动停止系统扫描 (三)完全系列扫描,第五节 长时记忆(LTM),一、什么是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 长时记忆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它保存着我们将来可以运用的各种事实、表象和知识。长时记忆的容量是个天文数字,几乎是无限的。在长时记忆中,信息可能保存至永远。短时记忆是20世纪60年代后才引起人们广泛研究的 二、长时记忆的编码 (一)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 (二)影响长时记忆编码的主要因素,1.语义代码 将信息成功地编码进入长时记忆是相对深度水平加工的结果。为了做到深度加工,人们往往忽略了刺激的物理

11、特征或其他细节,集中在信息的意义方面。因此,在短时记忆中主要涉及的是听觉代码,而在长时记忆中主要涉及的是语义代码。,在一个经典研究中,将24对联系紧密的单词(如桌子一椅子,粉笔一黑板等)打乱次序后组成一个48个单词的词表。呈现后让被试自由地回忆这些单词。虽然在呈现时这些单词是杂乱无章的,但是回忆时,人们还是把联系紧密的词汇放在一起回忆。在呈现时即使把“桌子“和“椅子,用17个其他单词分割开,回忆时还是将它们放在了一起。而且,词表中各对单词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准确再现的比例越高。因此可以证明,被试在剌激呈现时就已经根据剌激之间的语义联系将它们组织在一起了,.视觉编码,长时记忆中,人们也将视觉表象编

12、入长时记忆。例如,人们能够较容易地记住图画,一个原因是由于图画具有许多明显的特征,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进而被接收和编码。另一个原因是,人们对这些刺激同时使用了视觉和语义两种代码进行编码,利用两种代码表征比仅仅使用一种代码在提取时可利用的线索多,所以记忆效果更好。有些人具有很强的遗觉象或称照片式记忆。他们对所看到的一切几乎都具有自动的、长时的、详细而鲜明的表象。大约百分之五的学龄儿童具有遗觉象,而在成人中几乎没有人具有这种记忆。这种储存详细图像的能力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至今还是个谜。,三、长时记忆信息存储 (一)信息存储的动态变化 (二)信息存储的条件与方法 四、长时记忆信息提取 (一)

13、再认 (二)回忆,长时记忆中的大量信息不像一个非常规范、整齐的图书馆,它的特点是有一个各种关系混合的大杂烩式的框架。通过以下几个例子可能有助于我们对它的理解。 首先,你试着记一下表中的30个单词,过一段时间你去回忆时,就会发现长时记忆中的组织工作,即那些单词已被归入四个类别之中:动物、蔬菜、文具和花。,图4.4 长时记忆中概念的层次化组织,图4.5 语义网络示例子,五、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 (一)遗忘的一般概念 (二)遗忘的过程 (三)遗忘的原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系统地对长时记忆和遗忘进行了研究。为了消除新学习的材料与记忆中的知识的可能联系,他创造了无意义音节,即一种有两个辅音和一个元

14、音组成的字母串,如P0F、QAZ等。实验中他以自己做被试,大声朗读一串串无意义音节,并且用节拍器的有规律的节奏控制朗读的速度,然后再努力地回忆它们。 为了测量遗忘,艾宾浩斯设计了节省法,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再学习法。根据这种方法,艾宾浩斯绘制了不同时间间隔的记忆节省图,称之为保持曲线或遗忘曲线(见图4.6)。,图4.6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中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结果是,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在第一个小时内,保存在长时记亿中的信息迅速减少,然后,遗忘的速度逐渐变慢。在艾宾浩斯的研究中,甚至在距初学31天以后,仍然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节省,对所记的信息仍然有所保存。艾宾浩斯的开创性研究

15、引发了两个重要的发现。一个是描述遗忘进程的遗忘曲线。心理学家后来用单词、句子甚至故事等各种材料代替无意义音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管要记的材料是什么,遗忘曲线的发展趋势都与艾宾浩斯的结果相同。艾宾浩斯的第二个重要发现是揭示了在长时记忆中的保存能够持续多长时间。通过研究发现,在长时记忆中信息可以保留数十年,。消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干扰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一旦干扰被解除,记忆就可以恢复。干扰又可分前摄干扰与倒摄干扰两种。,前摄干扰指巳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倒摄干扰指学习新信息对已

16、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一系列研究表明,在长时记忆里,信息的遗忘尽管有自然消退的因素,但主要是由信息间的相互干扰造成的。一般说来,先后学习的两种材料越相近,干扰作用越大。对于不同内容的学习如何进行合理安排,以减少彼此干扰,在巩固学习效果方面是值得考虑,脑损伤 情绪压抑说,第六节 内隐记忆,一、内隐记忆的一般概念 内隐记忆是指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内隐记忆研究历史,1、Descaries,17世纪在他的一本哲学书中精神的激情1649写到:“童年的惊吓体验能影响人的一生,而个体并没有任何对这些体验的记忆”,他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描述。 2、18世纪初,法国人莱布尼茨,强调了无意识对知觉的影响。 3、19世纪初,法国人,Maine de Biran,1804,提出习惯动作不受意识的控制。 4、1889年。西方心灵学研究,水晶球占卜和笔仙情况下,人们能流露过去的经历片断,而这些意识平时难以意识到。 5、Korsakoff/1889,俄罗斯医生,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个病。 Korsakoff综合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