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后感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107755660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后感(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后感(一)依依1树林美丽,幽暗而深邃。但我有诺言,尚待实现,还要奔行百里,方可沉睡。罗伯特弗罗斯特我有诺言,尚待实现终于读完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一书,经历了刚开始的眼前一亮,到读到一半时的似懂非懂,再到最后的欲罢不能,这个过程,让我受了一场精神的洗礼。这是一本建造教师精神宇宙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书,作者说,书中所选之文,有的偏于抽象的抒情,有的指向实践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或所谓可操作性.于我而言,这本书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教育的味道、在异域中思考、教师的宇宙、研究型变革实践、参悟改革和自我重生的历程,每一辑都给我深深的触动。我合上书,细细地感受着李政涛教授把做教育之

2、事的过程,变成感悟人生的过程,他对自我生命多次诞生和重生过程的追忆,带给我许多启发与温暖。2教师周遭面对的是坚硬的现实,它常常让我们无奈地发现理念的虚幻甚至虚妄,它总是轻易地击穿各种以理想的名义刻意炮制的光环和泡沫。面对这样的现实,教师不能认同并屈服。每个人内心都是一个广袤宇宙,它辽阔、深邃,让人敬畏又脆弱无比,教师要有反思和重建自我宇宙的勇气。作为教师,我们的目光总是朝向外部世界,习惯他向教育,甚至好为人师而不自知。而重建精神宇宙,便是一种我向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归根结底是属于教师自身的事情,不是任何一个外在于教师的领导、专家和培训机构的事。这让我想起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在教师队伍中

3、,特别是一些走进编制队伍的教师,觉得自己稳定了,有了铁饭碗,便一生无忧了。李政涛教授在书中写了新基础教育团队中最早的一批成员,他称她们为五朵金花.每一位老师都不再年轻,但她们身上对教育的爱和深沉的责任感,令人敬佩。而认识自身宇宙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呢?是阅读!教师宇宙世界中一切博大和丰富的诞生,一切生命的灵动与生动,都有赖于具有高度、广度和深度的阅读。张祖庆老师在如何开发自己的精神宇宙的讲座中,就提出了大量阅读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和通过写作创造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两条途径。不知有多少老师,在祖庆老师的影响下,被唤醒,被鼓舞,坚持阅读与写作,走上了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教师职业是特别需要自我更新的职业,因

4、为每天面对的学生都是不一样的,每天走进的课堂也是不一样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发展在精神的意义上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而我们身边,不少女教师的重心却在穿衣打扮上,在对物质的无限追求上,没有自我更新的意识与勇气,又如何拥有灵魂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宇宙发现与重建的关键,在于自我的终身教育,在于把自我更新与完善变成一种生活方式。这些话,必将时时勉励着我。3李政涛教授认为,一种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真正的好教育,是能够让学生自由呼吸,且呼吸自在自如的教育。他不止一次提到生命自觉,叶澜教授说:时代呼唤生命自觉,生命自觉是新基础教育追求的核心价值观。有生命自觉

5、的人,至少具有三个特征:明自我、明他人、明环境,即拥有对自我生命、他人生命和外在环境的自觉。而要培养学生的生命自觉,作为教育者的教师首先要有生命自觉.学校领导者要改变长期存在的教师被管理被规划被研究被读书被写作被展示等种种形式的被发展的局面。李政涛教授给出了三个有效措施:了解和解读教师的成长需要;基于教师的成长需要;设计系列化的活动。教师在追求生命自觉的过程,便是自身成长的过程。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学习能力是现场学习力.进入现场,要带好两样东西钉子和钩子.用钉子牢牢盯住上课老师的语言点和思想点,不要让注意力轻易地分散。用钩子把上课教师的价值观和思想钩出来,钩到自己的课堂中去。我在反思:在自己的教

6、学现场、同行教师的教学现场、教研组、备课组日常教研活动现场和各种培训、讲座现场中,我有没有把握好,有没有用好钉子和钩子?有没有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学有所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注意力已经高度不集中,据说人们每六分钟便要摸一次手机。就是现在,当我打着这篇文字的时候,需要把手机放得远远的才不至于受到干扰。教育的本质一定是静默的,而不是喧嚣的,因为人的成长,是内在的成长,其过程必然是安静且朴素的,而不是招摇和华丽的。于学生,表现的是态度和耐心;于自身,表现的是静默与成长。渊默而雷声,静默美如斯,真正成熟之人,拥有的孤寂多过群众和喧闹。4本书的最后一辑,我是在无限的感慨与感动中读完的。李政

7、涛教授通过剖析他进入新基础教育团队后的心路历程,揭示了他实践逻辑对理论逻辑的挑战,活的课堂对死的文字的挑战,案头功对现场功的挑战。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心路史,是一个精神漫游者的归家史,是从理论密室回到实践田野的历史。因了这样的历史,长出了新基础教育的魂魄,也是对生命、对教育、对民族、对社会的承诺。这样的承诺,便是一种担当,一种责任。李政涛教授行走在教育的路上,他的人生是为教育的人生,是为人生的教育。他以书生的方式,将肉身和灵魂投入教育世界的生命而思,为那些有生命之源的读者而写。他怀揣着马克思当年的梦想:重要的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变世界;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改变,也是证明自我生命价值的方式之一。我想

8、起罗素曾经说过: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是支配我这一生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这一刻,精神之美如此震撼我,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这样强烈的责任感与深刻的感情,又如何体会教育的真谛。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为了相遇而来。与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相遇,给我的教育人生带来了许多启示与温暖。精神的热度,灵魂的温度,是对孤独人生的抵御与疏解,也是对千疮百孔的教育保持勇气和信心的动力。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后感(二)教育重建的原点作者和叶澜教授一起做新基础教育实验,这个项目的主题就是生命?实践,强调把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

9、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回顾全书,大概可以从这样两方面理解。本书很多文章是作者在做这个项目过程中的一些文章,有抒情式的表达,有关于基本问题解决方法,很多文章已经发表。全书分了五个部分,相互之间也未必有必然的逻辑联系,用作者的话说,内容和文风并不 一致 ,看似松散,实则围绕生命?实践这个主题,只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一、关于生命1.我们的生命状态。无论对父母还是对老师而言,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获得幸福的完整生活。要想实现这样的目的,首先成人,起码作为教育者,自己首先具备幸福和完整的教育生活。留意一下身边的老师或父母,会发现很多人

10、并不重视这个问题。父母在两件事上最用心,一是个人名利的要求,二是对孩子的成绩的要求。所以很多父母忙着赚钱和发展自己的事业,既没有时间陪孩子,也没有时间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对孩子,更多的是提供物质支持,然后就是要求孩子有更好的成绩表现,这一点最让孩子反感,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对于老师而言,大量的事务性的工作,来自学生的成绩的排名和升学压力的重负,他们几乎没有太多时间关注自己的生活。即便有了一点时间,也会用在自己的孩子的学习上。成年人每个人都那么的忙碌,每个人都感到巨大的压力,每个人都有非常具体的奋斗目标,都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悠闲的享受人生,感悟生命的更高的价值。他们自己的生命是这样,呈献

11、给孩子的也是这样。似乎所有的人,都有具体的目标,而这个目标一定是可以量化实现的。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什么了。2.我们该有更广阔的眼界。我们会经常提到职业倦怠的事情,也会说起很多的解决方法,但事实上,我们心里清楚,这些方法看似有效,在实际中却并不能收获多少效果。我觉得核心并不是方法的问题,而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的问题。这就不仅关系到教师这个职业,应该是个全社会的问题。每个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都不相同,但总的来说会受到社会的影响。我们很难不对眼前的利益得失和个人荣辱问题给予重视,因为这的确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然而若只纠结这些问题,那人生就只有这些。作者讲了个故事:在以色列,一位行为专家做过一个实

12、验,他对一些年轻的乞丐进行施舍,并作了跟踪调查。施舍物有三种,美元,一套西装及一盒蒲公英种子。十年之后,结果选择种子的后来成了企业家,而选择的钱还是气概,选择西装的成了蓝领。眼里有钱的,只在意眼前的得失。选了种子的,看到的是希望和机遇。望远能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波平,这是关于人生格局的问题,眼界决定世界,看到什么,你的世界就是什么。3.读书可以让我们更加淡定和从容。要获得更多的个人生命的自觉,要多读书,多思考。读书可以开阔心胸和眼界,从前人或其他智者那里得到启发,不至于只是低头看自己的脚下,不只做井底之蛙。看历史,可以了解命运起伏,读文学可以滋养心灵,读哲学可以提升境界,读和专业有关的书,可以

13、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更加智慧和有策略。读书可以让我们对人生做更多终极的思考,追求最核心和最本质的问题,既如此,也就不会纠结眼前利益得失,因为从长远看一切都将消失,一切都将虚无。我们也许就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个人生命价值的提升上。毕淑敏说:人生本没有意义,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必须赋予她积极的意义。昨夜重读杨绛的一百岁感言,每读都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她说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这些话每一次读每次都有感悟,这样的人生感悟

14、一定对我们有更大的帮助,让我们更加淡定和从容,让我们更加清楚应该如何过好自己的生活。4.关注自己之后,才能更好的关注孩子。既然是以学生为中心,那首先就要学会关注学生的生命。这些道理都懂,这些话也都会说,但能做到的却并不多。关注学生生命,首先是尊重学生生命。看似简单,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初中学生每天晚上到家后做作业要做到九点多,做完后就洗漱准备睡了。没有时间做其他的事情,做喜欢的事情,甚至休息的时间都要计算着用的。无论道理说的多么动听,看到这样的事实,你无法再说我们是在尊重生命。关注生命要学会倾听。只有倾听才能知道孩子内心世界想的是什么,知道他么的痛苦与快乐,才能合适的给予。有几个成人愿意倾听的,

15、我们扪心自问,也问心有愧的。孩子说的多了,大人就觉得烦了。或觉得他说的事情没用,或觉得他幼稚,或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不仅在成人与孩子之间,在成人与成人之间也如此,我们不仅缺少耐心,也缺少基本诚意。要给孩子自由呼吸的空间。不仅让他表达,还要让他实践,去参与和体验。不要让他们做陪衬,不要太多的无用的形式,在教育的问题上也不要虚假的繁荣。搞一场大活动,就是让领导来观摩一下,所有的重点都放在让领导满意上,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有谁会去听听孩子的声音。大人太过功利,过多的关注成绩,很少关于孩子的精神生活。5.将自己的生命投入他人的生命中,努力影响他人中完善自己。曾经我们都想改变世界,后来发现我们根本没这个能力。大多数人就此失去目标和信心,得多且过,了此一生。有一些人,从改变自己开始,自己变了,他发现周围的人也跟着变了,社会也变了。关键是要梦想不能丢失,从自己做起。二、在实践层面,有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学生立场。这个道理不难懂,但是要做到很难,因为多年的习惯难改。李政涛认为,学生的实际状态应该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起点,是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成长的需要或者发展需要。我曾经认为,判断教育教学改革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否真的受益。若是涉及宏观政策,尚需时间检验,未必立刻见效。但一般区域层面或学校层面的工作,可以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无论表面怎么热闹,如果学生只是旁观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