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不推荐评价的书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107754667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本不推荐评价的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本不推荐评价的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本不推荐评价的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本不推荐评价的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本不推荐评价的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本不推荐评价的书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刘首鹏这本书是朋友推荐的家长“必读书目”中的一本。当初选择读这本书的时候是有目的:自己在跟孩子和家人沟通的时候,经常会不耐烦,“简单暴力”,希望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当然,读这本书的时候,内心也是有怀疑的:从书的名字和封面简介,这本书似乎有畅销书的通病:花哨、夸张、情景架构,有自封“万灵药”之嫌。带着这两种心态读这本书,一章章读下来,发现收获其实还是蛮大的。作为快餐文化时期的作品,作者直接给出了非暴力沟通的定式;表达观察说出感受感知需要提出请求。正本书也是围绕着这个定式逐一分析讲解。和一般通俗心理学书相似,每一个讲解都是由小故事和小案例组成,读起来不累。读完以后

2、,我试着把这个方法应用到现实,确实会减少“面红耳赤”的几率。这本书确乎不是万灵药,它可以促进自我和对他人的理解,促进内心与外界的和谐。慢慢地又发现,最大的收获是,作者告诉我一个很重要也是经常被我们忽略的观点:不要评价,要不带任何评价的观察,然后说出自己的观察。那么,对这本书的推荐我也无法带有任何评价了。推荐这本书的原因之一:让我们学着认真倾听和观察。全心全意地观察体会自己或别人的信息和感受,然后不带任何评价的说出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这本书会知道我们练习这做这些不带任何评价的观察倾,慢慢地说出中肯的理解。对他人和自己的理解是沟通的第一步

3、。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别人或自己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就认为是不道德的或者是邪恶的。鲁斯贝本梅尔说过,“如果不把事实和意见混为一谈,我们将不再困惑。因为你可能无所谓,因为我说这只是我的意见”。这本书的有趣之处在于,每章有大量习题,让我们练习区分自己是否客观不带评价地观察了事实。这些练习恰到好处,非常有效果。推荐这本书的原因之二:让我们学着充分表达感受。这是平等的沟通,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别人的尊重。这本书指导我们练习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评价。表达评判的是语言。人类语言是我满陷于“是非”之中,它擅长将人类分类。牙牙学语的孩童已经开始把人称作“好人”“坏人”,然后又正常或不

4、正常,负责人或不负责任,聪明或愚蠢,勤劳或懒惰,等等。我们从小就学着用评价的语言表达自己。不幸的是,这样的方式提出主张,很可能会招来敌意。即便对自己,屈服于评价的压力,很可能使我们心存怨恨,并厌恶自己。“爱”的另外一层含义是正视并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不将冲突归咎于哪一方。当我们不在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理解我们的感受,内心会变得平和。推荐这本书的原因之三:让我们学着说出具体需求。我们要认识到自己和别人需要什么,并准确表达出自己和别人的需要。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经常无视自己的需求,甚至认为这是可耻的。我们长期的教育告诉我们要“牺牲和忍耐”,而表达自己的需求是“放纵

5、和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也往往是痛苦的根源。 寻找自己和他人的需求,不带主观评价和自责的说出需求才能更好的实现和谐的自我和与他人的交流。这本书指导我们练习准确地表达需求,而不是抱怨。推荐这本书的原因之四:让我们学着表达感激和欣赏。赞扬是表达欣赏和感激的一种常见方式 。短期成功学和社会生活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会提倡用赞扬来促进沟通和交流,所谓“再多表扬也不过”,“好下属和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其实,赞扬并不总是有助于深化彼此的关系 ,一旦下属和孩子意识到赞扬的目的是为了操控他们,他们对于由衷的感激和欣赏也会心存疑虑。虽然赞扬有时会让人感到不自在,但绝大多数的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感激。 换一个角度

6、,不把自己放在裁判的位置来表达感激和欣赏会更容易让对方更容易接受。对此,我们可以练习说出对方做出的对我们有益的行为,进而说出我们的那些需求得到了满足,然后表达出需要得到满足后我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既不自大,也不谦虚。现在社会越来越多元化,年轻人与年长人之间有“代沟”,上级与下级有“阶层”,还有地域差异,种族差异,性别差异,生活习惯差异,宗教差异等等,等等。差异无处不在,沟通却不能逃避。每个人都是带有自己的背景来看待周围事物的。把既有的评价附加与和他人的沟通中,就很难完全理解别人。不评价不代表没主见,而恰恰是要充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需求,而让对方没有逼迫之感。确切的说,这不是一本解决问题的书,所以,很难把这本书推荐给希望在别人沟通中顺利实现目的的人,这也不是沟通。这更像一本引导我们体谅别人体谅自己,实现内心和外界和谐的书。这是一本提倡避免伤害的书,提倡在沟通中融入爱,体谅和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