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研究》1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748841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会计研究》1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管理会计研究》1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管理会计研究》1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管理会计研究》1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管理会计研究》1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会计研究》1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会计研究》1剖析(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会计研究,许江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会计学院,第一部分 总论,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管理会计的定义和内容,一、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管理会计形成的动因 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解读,(一)管理会计形成的动因分析,1952年,世界会计师联合会正式通过“管理会计”这个专门词汇,标志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正式分离和现代管理会计体系的正式形成,并得到社会的承认。 管理会计形成的动因主要有: 根本动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建立。 直接动因是: (1) 企业管理的需要。 (2) 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和盛行。 (3)科学管理和现代管理科学的兴起。,科学管理和现代管理

2、科学,科学管理是指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其核心是强调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efficiency)。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泰勒工作制的出现标志着科学管理的兴起。,现代管理科学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经营活动日趋复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强调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为核心的科学管理学说已不再适应当前形势的情况下,而顺应新的形势形成的新的管理学说的总合。它的主要两大支柱是行为管理学派(激励)和数量管理学派(决策)。,(二)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19世纪20年代-20世纪初 管理会计的萌芽期 20世纪初30年代 执行性管理会计的发展期 40-50年代 现代管理会计的创建期 60年

3、代-80年代 中期 管理会计理论的繁荣期 80年代中期- 管理会计的变革期,19世纪20年代-20世纪初 管理会计的萌芽期,企业通过归集和计算单位产品人工成本、单位产品材料成本和单位产品成本,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借以对生产作业活动进行控制,对生产作业者进行考核和激励,从而达到提高作业效率的管理效果。 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成本计算和控制方法比较简单,主要考虑直接成本(即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核算和控制,主要通过对最终成果的考核来进行激励。,20世纪初-30年代 执行性管理会计的发展期,历史背景:机器化大生产的出现。 主要成果: 为配合泰勒工作制的实施,在科学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完善了“

4、标准成本法”、“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法”。 间接成本的分配问题引起了重视,限于信息成本问题,主要采用直接人工工时来作为分配标准。 初步形成了部门考核激励体系,如杜邦公司的ROI分析图 主要特点:这些管理会计方法的核心是提高作业效率(efficiency).,40年代-50年代 现代管理会计的创建期,历史背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速发展,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经营活动日趋复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从单纯注重提高作业效率转向讲求经济效益(effciency&effective)。 主要成果: 顺应形势,以行为科学和数量管理学派为两大支柱的现代管理科学开始兴起,为现代管理会计的创建提供了理论和方

5、法基础。 根据“管理的重心在决策”的观点,发展完善了预测、决策、全面预算等方法,对执行性管理会计方法进行了改良。形成了一种全局性的,以服务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现代管理会计体系(包括决策会计和执行会计) 1952年,世界会计师联合会正式通过“管理会计”。,60年代-80年代中期 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繁荣期,历史背景:现代管理科学的繁荣 主要成果: 受现代管理科学思想的影响,管理会计的理论进一步得到发展,开创了一些新领域。这些管理科学思想主要包括: 60年代的系统管理学派。 70年代的权变(又称灵活)管理学派。 80年代的信息经济学 80年代的代理理论 在设计具体管理会计方法,大量运用数学模

6、型。 评价:这一段期间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繁荣却没有带来管理会计应用相应的繁荣。(管理会计本身的原因和企业的原因),80年代中期- 管理会计的变革期(一),历史背景:信息社会逐渐代替工业社会 主要挑战: 生产制造环境发生了变化:从稳定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转向全面质量管理、及时适量生产及存货控制、CIM生产等。同时,企业也重新认识到追求制造领域的卓越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为管理会计的变革和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组织规模越来越大,如何进行有效的资源分配,如何设计合理的责任体制和进行有效的业绩考核,以保证企业整体目标的顺利实现,成为管理会计要研究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信息

7、社会以顾客为中心,企业在决策、生产、销售时必须要考虑顾客的需求。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 管理会计如何向非生产制造领域来进行延伸。,80年代中期- 管理会计的变革期(二),当前取得的重要成果: 成本企画(即目标成本管理) ABC法(以活动量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法,又称作业成本法)。它在正确分配制造费用、成本预测、决策和绩效评价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 平衡计分卡(Balance Scorecard) 战略管理会计 供应链管理等,(三)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50年代-70年代末 执行性管理会计的应用阶段 80年代 初-80年代后期 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引进消化和管理会计的普及阶段 90年代 2014年

8、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提高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水平及效果阶段。 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应用的现状 2014 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发布,迎来了中国管理会计快速发展的春天!,50年代-70年代末 执行性管理会计的应用阶段,历史背景:生产力不发达,产品供不应求;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主要成果: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以便更好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数量和质量任务,在具体方法上,主要成果有: 编制全面的生产技术财务计划和月度财务收支计划; 建立流动资金归口分级管理制; 推行以班组核算为基础的厂内经济核算(厂部、车间和班组的三级核算) 开展生产

9、经济活动分析等。,80年代初-80年代后期 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引进消化阶段,历史背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建立; 企业的生产经营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 主要成果:这一期间,主要做了对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引进消化工作,主要成果有: 对管理会计的作用和重要性上下达成了共识。 举办了一系列的学习班,如1980 成本研究会开设的管理会计讲座; 出版了一系列的教材,第一本是管理会计(余绪缨,1983) 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也注意应用现代管理会计方法,虽不很系统完整(主要集中在预测分析、决策分析、责任会计和成本控制等方面),但作用显著。,90年代2014年 结合我国的实际,对管理会计进行反思和提升,

10、 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提高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水平及效果阶段,历史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社会对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提高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水平的呼声越来越高; 西方学者对管理会计进行反思(以卡普兰为代表的) 为什么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我国所处的经济体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不同于西方; 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在建立和完善,制度正处在转轨期。 落后的企业管理水平和传统的产业将制约着我们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 当然,适合中国国情与吸收和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并不矛盾,这里所强调的是“拿来主义”,具体说就是“以我

11、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主要的理论成果,作业成本法: 主要研究者如王平心等; 经济增加值:主要研究者如黄卫维和李春瑜等; 平衡计分卡:主要研究者如刘俊勇等 全面预算管理:主要研究者如于增彪和王斌等; 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主要研究者如胡玉明、王斌等。 其他的成果: 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增值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生命周期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和价值链管理会计等。,关于我国管理会计研究成果的主要参考文献,胡玉明,叶志锋,范海峰 2008 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 1978 年至2008 年 会计研究,9: 3 9 杜荣瑞,肖泽忠,周齐武 2009

12、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述评. 会计研究,9: 74 80 孟焰,孙健,卢闯,刘俊勇. 2014.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述评与展望. 会计研究,9: 3 12 主要结论: 虽然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较为丰富,但其背后隐藏着“繁荣中的困境”,主要表现为:(1)未与中国的企业管理实际充分结合,理论研究成果在实际中运用的程度较低; (2) 无论是从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严谨性与国际主流的研究还有较大的差距。,管理会计应用的情况,应用现状: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不高,理论研究成果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程度并不是太高。主要表现在: 从广度上讲:有很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对会计工作的要求还只

13、限于记帐、算帐和报帐。 从深度上讲:(1)侧重于传统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如责任会计、量本利分析、经营决策和预算管理,而一些新兴的管理会计方法,如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EVA、战略管理会计等,运用的较少; (2)管理会计的应用程度和水平很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和上市公司运用管理会计较深入; (3) 我国很少有企业从构建管理控制系统的角度对管理会计进行系统地应用,建立起一整套的计划(决策)、控制、激励体系。 但是,事情在往好的地方发展:管理会计在一些企业得到了很好地应用,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实际应用举例,潍坊亚星的购销比价管理 邯钢和武钢的目标成本管理:(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的管理理念; 标

14、准成本核算+目标成本控制+责任成本管理的管理体系) 宝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 TCL家电销售公司目标预算管理 国家电网的电力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 中兴通讯公司的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等,2014 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发布,标志着中国管理会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解读,1. 指导意见的出台背景,(1)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通过强化管理会计应用,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管理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进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更加科学、全面地衡量企业绩效,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

15、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通过运用管理会计,有助于关注和重视政府管理中不同环节、不同岗位之间的相互衔接,加强规则制定、流程控制,提高政府管理效能;有助于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决算分析和评价工作,推动建立与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进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 指导意见的出台背景,(3)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国会计工作紧紧围绕服务经济财政工作大局,会计改革与发

16、展取得显著成绩:会计准则、内控规范、会计信息化等会计标准体系基本建成,并得到持续平稳有效实施;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注册会计师行业蓬勃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初步形成,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但是,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的会计标准建设,以及会计学术研究和会计实务,考虑外部投资者、社会公众和外部审计较多,而服务内部管理决策不够,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为单位发展提供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的作用未得到充分有效发挥。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顺应会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国特色会计体系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的必要举措,是推动中国会计工作转型升级的重点所在。,2. 指导意见的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适应当前形势、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提升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深化会计改革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部分,指出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目标。 第三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