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带灯读后感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107748817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贾平凹带灯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贾平凹带灯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贾平凹带灯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贾平凹带灯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贾平凹带灯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贾平凹带灯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贾平凹带灯读后感(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贾平凹带灯读后感(一)市法院 陈浮阅读的确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可以沉淀和思考的习惯,当下的人,有时总是有些浮躁的,但是静下心的阅读,总是能让时间变成时间的样子,而不是匆匆而过,留下的书里的感悟,可以一直伴随着成长、成熟。说起分享阅读的感受,我不由的联想到了几年前,我刚上班时读的一本贾平凹的书带灯。带灯讲述的是乡镇女干部“带灯”的基层经历,她原本并不叫这个名字,她叫“萤”,萤火虫的萤,她容貌艳丽、孤芳自赏却又带着那么一点不合时宜,主要负责处理乡村所有的纠纷和上访,每天面对的都是农民的家长里短和纠缠麻烦。可能我当时年纪轻,刚刚工作不久,也没有真的去过书中的基层,也可能这本书描写的实在太过真实,尽是些

2、乡里乡亲的琐碎事情,所以我看了好久才拖拖拉拉的看完。贾平凹的语言质朴、平实,情节也没有激烈的冲突,当时不懂只觉得太过枯燥,但当我工作几年,对基层的工作有了了解、有了体会,真的回想起来不由的心生感慨,也对这本书有了更深的感悟。带灯有思想也有对未来的憧憬,与村里、镇里当地的人和环境形成了强大反差。带灯的名字,是作品里最显性的隐喻,带灯的光,是萤光、是烛光,这点小光,是理想的光,是理想主义者精神中微弱的照亮,她这个灯是自己带的,而不是别人给的,可是这光可以点亮自己,却无力改变世界,只有聚在一起,才能温暖黑暗的寒夜。带灯是基层干部的真实写照,他们在一线工作、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每天处理着上访,还有村

3、民之间的纠纷,有婆媳间的矛盾,也有农民在这个发展大潮下的不适应,她又想为民做主,解决问题,又要巧妙平衡各种关系,也要承担村民的不理解和不支持,哪怕有失望、也无助、倍感压力,但始终有良知有责任感,在矛盾中完成着自己乡镇干部的职责,不忘初心。这个角色是悲情的,是无力的,在与时代的抗争中,她自己没有能力改变什么,可她是坚强的、极具韧性的,带灯的精神世界一直是丰满的,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并没有被农村的鸡零狗碎填满,她有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或许这理想和信念总是被现实打磨,总是被现实的芜杂所感染,可是这信念不灭,这理想不消。小说的结尾,莽山上出现了萤火虫阵,“看着这些萤火虫,一只一只并不那么光明,但成千

4、的成万的十几万几十万的萤火虫在一起,场面十分壮观,甚至令人震撼。像是无数的铁匠铺里打铁淬出火花,但没火花刺眼,似雾似雪,似撒铂金片,模模糊糊,又灿灿烂烂,如是身在银河里。”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明,总有一天,理想和信念的光辉会照耀起来,会让人从字里行间心生光明。带灯这个人物,可以是我,可以是你,可以是每一个在工作中不忘初心、常怀理想信念前进的人,这样的人成千上万,默默的践行着自己的信仰,也正是因为一直有这样的人在砥砺奋进,逐梦前行,把“义不容辞的责任”担起来,压下去,才有了这个盛世安稳。今天的结尾就用这本书的扉页上的一句话,贾平凹说这句话一定要放在带灯本书里:或许或许,我突然想,我的命运就是佛桌边燃

5、烧的红蜡,火焰向上、流泪向下。贾平凹带灯读后感(二)内科门诊娄小萍最近工作闲暇之余有幸拜读了贾平凹先生的带灯,心中感触万分。这部作品主要描写了基层乡镇政府部门人员的日常生活工作状况,他们的苦与乐,喜与悲使我感同身受。小说中的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地上演,正如文中所言基层问题就如陈年的蜘蛛网,随便动一动哪里都是灰尘。但是仍可以看到我国的法制建设正在对这存在的陈年蜘蛛网进行大扫除,法制文明在不断地进步。带灯作为文中的主人公,外表光鲜靓丽,内心又富于理想与信念,她担任乡镇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一职,主要负责处理乡村百姓的纠纷和上访事件,每天面对的都是农民鸡毛蒜皮的琐事和不断的纠缠麻烦。其他的部门很容易就

6、可以做出一番政绩,而综合整治部门的工作却是平淡无奇,甚至有些索然无味,如同置身于夜间的漫漫长路,如此漫长却又不见一点星光,但是带灯带着对百姓的爱,真心希望能够为百姓解决问题的信念,深入乡村田间去详尽的了解情况,在这纷繁复杂的时代坚持自己的理想,受到百姓的爱戴。由此,我不禁想到自己的工作,作为一名普通的医护工作者,如带灯一样每天在各种琐碎繁杂的事情中忙到焦头烂额,病患多时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时常辛勤的劳动得不到患者的体谅和认可,反而受到他们的猜疑诟病。在时下医患关系略显紧张的状况下,我们深知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工作中我们提早半小时上班,做好开诊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详尽的告知患者的就医流程,危重患者

7、及时的发现,绿色通道的就医,运送全程的陪护,替其缴费、取药-,尽自己所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以减少患者就医不易的心理感受。遇到极少数不通情理,甚至否定我们工作的患者,努力的微笑、沉默的面对有时显得苍白无力。文中主人公带灯的这个名字明显带有隐喻和象征意味,她原名为“萤”,因为不满古诗文中萤虫生腐草之意,改名“带灯”,也意味着她的命运要像萤火虫一样不断地去燃烧自己照亮周围,可这点光注定是微弱之光。但带灯这种为了理想去燃烧自己,尽管光亮微弱,也不失为一种对自己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求和实现,给予了我无限地启迪。她对理想倾注生命般的坚持,她在浑浊世界中探求光明的灵魂,都将会一直引导着后来人继续前行,像一盏灯火

8、,给予人光明的希望。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做人应该像化腐为萤的萤火虫一样,用自己微弱的光照亮别人,作者笔下的带灯工作在复杂繁琐的乡镇政府维稳办,处于与广大农民阶级最直接的接触点,是农民同志和党联系的纽带,一言一行都反应党在农民心中的形象。她的聪慧善良以及她对朝夕相处的农民的深深热爱,处处都散发着一个底层乡镇干部灵性的光芒。虽然带灯的命运是悲剧的,她在最后做了替罪羊,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百姓心中她仍是一个专心为群众办实事的好干部。我想随着国家法制的不断健全,这种情况终将会成为过去。作品的最后出现了一大群萤火虫,照亮了一片天地。我在想,当今社会如果每个人都能像萤火虫一样,发出属于自己的那一

9、点光亮,也是能够照亮很多人的,谁说萤火之光不能与日月争辉,当光芒积少成多,也会灿若星河。只要我们坚持心中最初的梦想,遇到艰难险阻亦不放弃,必定可以完成这陈年蜘蛛网的清扫大业。我坚信我们每个萤火之光只要在不断地亮起,不断地汇聚,终将也会照亮当今社会这一片天地。贾平凹带灯读后感(三)又见“萤火虫”罗世平罗世平,1974年生,成长于西北农村,工作数十年,与戈壁为伍,视石油为金。熬字为伴,爱好文字。2006年开始练习写作,文字以感悟、随笔,散文为多,作品散见地方报纸,以公司期刊报纸、杂志为主要栖息地。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有自己的随笔散文集结成册,在这里能寻觅到一灵魂伴侣!微信:gslsp_740616“高

10、速路没有修进秦岭,秦岭混沌着,云遮雾罩。高速路修进秦岭了,华阳坪那个小金窑就迅速的长,长大成矿区这个年代是开发的年代”一副水墨山水般的素描场景,将读者引入三秦大地开发的大场面。翻开当代著名大家贾平凹的著作带灯,带着些许“陌生”的意识,樱镇,秦岭里一个小盆地作为故事的背景,让“萤”这个充满文艺青年气息的女大学生的梦想,扎根土壤,向着理想沸腾她不满“腐草化萤”的说法,改名为“带灯”。带灯负责综合治理办公室的维稳工作,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上访人员,包括上访专业户、上访代理者等,有的人因利益受侵害却不知如何维权;也有人因为一棵树上访纠缠几十年的“带灯”是萤火虫在黑暗中发光发亮之意。女主人公负责任地去处理农

11、村各种复杂矛盾的问题,也寓意她不畏世俗,敢于挑战。小说现实感极强,从一个中国乡镇的角度,折射出中国正在发生的震撼人心的变化。带灯从一出场,就浮现着与众不同的超然脱俗,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丰沛的情感纠葛,她更希冀在乡间的山风树谷中寻找安宁。她每天面对最让人无法摆脱的杂乱,内心却不断地向上飞升。在现实中无处可逃的时候,带灯就把精神理想寄托于远方的情感想象之中,远方的乡人元天亮,便成了她在浊世中寻找解脱的精神避难所。她不断地给他写信,向他诉说。精神世界的纯净和现世生活的芜杂造成带灯的分裂,她的痛苦是无法救赎的,她既无法摆脱现实,又没有能力得到解脱。她注定要燃烧了自己来祭奠理想。“骄阳落下,白云从四面山

12、后尽兴涌起,像任性的花瓣,月亮是幽隐的花心。我想用风的飘带束起云儿成一捧艳花给你。太阳的余晖给花瓣染上鲜美的橘红色,你不要用手摸它染手的”一节节文字中,插入带灯给予元天亮这一“假想”的情感归宿,一份份溢满情感的“情字鉴”,便是她内心丰盈而又纠结的明证。以作者贾平凹的话讲,带灯是自己的“转身”之作,虽只是稍微地转身,但也“常常能听到转身时关关节节都在响动,只好转一转,停下来,再转一点,停下来,我感叹地说:哪里能买到文学上的大力丸呢?”转身不易,却仍执拗于此,是作家之为作家的本真与痴心所在。有秦腔、古炉那种繁复琐细的散点透视写法在前,贾平凹总是谋思着要变一变的,至于能变多少,他似乎也无把握,但费心

13、费力的实践都尽在带灯这部作品里了。耳顺之年的贾平凹创作力依然旺盛,笔力愈发雄浑,常有无声之处听惊雷之感。全书充满了令人震惊的尖锐叙述,政治和隐喻无处不在,胸中一股不平气宛如雷声滚滚,直见性命立地成佛。值得一一品味。我尤其喜欢读贾平凹每一部小说后面的“后记”,“后记”中的文字嘎然转风,跟他小说的文字是截然不同的风格。他的小说文字隐藏了喜怒哀乐,是克制的质朴和简约,“后记”的文字虽然也是质朴的,但却是所有喜怒哀乐都流露,是抒情的。读贾平凹的小说,每次都像经历一场干旱,面朝黄土背朝天,而读到“后记”,仿佛是春风拂面了,终于有了水,解了渴。同样是关注中国当代社会,选择夸张荒诞之外的忠实描述,但同时又巧妙又克制地使用现实材料,保持着不多不少的文学距离,这就是一个文学家游刃有余的技术能力。“樱镇从来没有听过的萤火虫阵在河湾里形成,这征兆好啊,预示着咱樱镇还吉祥么,不会因为一场灾难而绝望么!”发展中的阻力,或者说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总归是有,但我们依然相信,所有的阻力,羁绊,都只是暂时的,“带灯”寄予我们大发展以厚望,耐读,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