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概述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746460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酒文化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酒文化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酒文化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酒文化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酒文化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酒文化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酒文化概述(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休闲文化欣赏,酒文化概述,本次课主要内容,酒相关知识 酒与健康 中国酒文化 外国酒文化,酒相关知识,1、酒的定义 2、酒的基本生产工艺 3、酒度的划分 4、酒的命名 5、酒的分类,酒的定义,酒的生产工艺:以浓香型白酒生产流程为例,酒度的划分,所谓饮酒驾车,指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所谓醉酒驾车,指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饮酒驾驶机动车辆,罚款1000元2000元、记12分并暂扣驾照6个月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

2、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酒相关知识,1、酒的定义 2、酒的基本生产工艺 3、酒度的划分 4、酒的命名 5、酒的分类,酒的命名,酒与健康,饮酒的益处 过量饮酒的危害 不宜饮酒的人群 饮酒应该注意的事项,喝 酒 上脸 ?,喝酒皮肤潮红?,喝酒脸红就说明人的体内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这种酶酶的作用就是可以帮助乙醇迅速的变成乙醛,这样就会导致喝酒之后脸上或者是身上发红,让皮肤潮红的现象了,大家不要忘记还是有一种酶,这就是乙醛脱氢酶,如果这个人喝酒上脸,那么他只是有一个乙醇脱氢酶,而没有后一个乙醛脱氢酶。导致体内存储的乙醛也迟迟的不能代谢,这时候就会涨红了脸。,乙醇脱氢酶,这是一种含有锌酶的类型,一般在辅

3、助酶存在的情况下,它具有一个催化作用,可以催化包括乙醇内的某一些一级或者是二级的醇、醛、酮的脱氢反应。催化正丁醛、肉桂醛、苯甲醛脱氢反应速度比乙醛大。脱下的氢由NAD接受,使之成为还原型辅酶。其实喝酒就上脸的人,更容易受到代谢的阻碍,并且对于喝酒脸红的人并不能喝酒,这种说法才是被认定和证实的。,喝酒后会导致大量的乙醛累积在体内,让肝脏慢慢进行分解,会导致肝脏的负担加重。一般喝酒脸红的人对于不脸红的人其危害要大的多,这种人经常的喝酒会导致食道癌,大家应该引起重视。喝酒就上脸的人一开始就变的面红耳赤的,后来让自己的全身都是红一片,也是十分的尴尬的。,陶盉,青铜斝,爵,古代酒器,樽,白玉杯,觥,银盏

4、,觚,中国酒文化的历史发展特征,一、夏商周时期-酒祭,二、春秋战国时期-酒礼,三、秦汉时期-酒盛,四、魏晋南北朝时期-酒嗜,五、隋唐五代时期-酒狂,六、宋元明清时期-酒税,一、夏商周时期-酒祭,1、夏商的神鬼之祭,2、周朝的天地万物之祭,酒与祭祀,“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活动中,酒作为美好的东西,奉献给上天、神明和祖先;勇士出征前用酒来激励斗志 主持祭祀活动的人巫师、“祭酒” 原始宗教起源于巫术,巫师利用 “超自然力量” 进行各种活动,都要用酒 古代巫医不分,酒是巫医的常备药之一,1、夏商的神鬼之祭,夏代奉行巫教礼仪,由君主主持典礼 商人奉行天帝崇拜和先王崇拜,通过系统的祭祀制度,规定政治和

5、伦理秩序,发展出严格的等级观念。甲骨文中有向先王献酒的记载,2、周朝的天地万物之祭,周人敬畏于自然和祖先的恩泽和庇佑 祭祀对象很多,如天地、山川、社稷、宗庙、祖先、神鬼等 酒祭分为两类,一类是用鬯把神灵从天上迎下来,叫做降神;一类是用玄酒和秫酒陈供和献尸 对象不同,所用祭酒也有区别。祭祀对象年代越久,用酒越淡;玄酒、清酒、昔酒和事酒,二、春秋战国时期-酒礼,1、酒礼的兴起,2、乡饮酒礼的盛行,3、酒礼的发展和演变,1、酒礼的兴起,从史料看,在奴隶社会尤其是西周时期,饮酒礼仪的细节规定已经相当严格和具体 饮酒礼仪进而演变成为宴饮时的道德规范尊卑长幼的伦常礼教制度,贯彻在饮酒行为上,形成中国酒文化

6、的明显特征,孔子与酒,“文王饮酒千钟,孔子百觚” 十国春秋 “百礼之会,非酒不成” 礼记 “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论语,2、乡饮酒礼的盛行,古代饮酒礼仪对后世影响很大,随着社会发展,一些陈旧礼仪被淘汰,也有一些礼节代代相传 礼记乡饮酒礼:诸侯之国的乡大夫向国君举荐的德才优秀者的饮宴;有年终腊祭时,党正举行的饮宴等 乡饮酒礼六个阶段:(1)商量宾客名次,告知、催邀、迎接宾客等;(2)宴饮开始,宾主互相敬酒行礼;(3)按尊卑长幼的秩序依次相酬,饮酒作乐,尽欢乃止;(4)席间乐曲演奏分为升高、笙奏、间歌、合乐四个阶段;(5)宴罢为宾客送行;(6)日后往来拜谢,3、酒礼的发展和演变,饮酒礼

7、仪产生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具有很强的政治教化和道德规范目的,是维护宗法制度和伦理秩序的工具 对宴饮时迟到者罚饮(始于春秋战国时代) 干杯先干为敬,另一方要同样回报 斟酒,八分满(以往)到斟满(现代) 碰杯,客对主,晚辈对长辈,酒杯略低为敬 敬酒,主人先敬酒,客人饮完后要向主人回敬 客人饮酒时要有所克制,喝醉为失礼,三、秦汉时期-酒盛,1、酒盛的因素,2、乐府诗的兴起,3、诗赋的发展,1、酒盛的因素,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各地区之间交往频繁,民族融合加强,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商业和手工业发达,促使了酿酒业发展 汉代饮酒之风盛行,与酿酒业发展互相促进 禁酒与开禁 酒文化迅速发展,酒在人们日

8、常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社会心理、思想意识产生深刻影响,2、乐府诗的兴起,“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率兵击败淮南王英布的叛军,西归途中作大风歌 汉代乐府诗的开山之作,3、诗赋的发展,西汉梁孝王好诗赋,常宴集文士,以美酒助诗兴 西汉扬雄、司马相如 东汉末孔融,嗜酒好客“座上宾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恨矣!” 酒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日趋密切,成为文学艺术的主题之一,借助于咏酒之作,使酒文化的内涵得以扩展,四、魏晋南北朝时期-酒嗜,1、魏晋文华风采的形成及体现,2、魏晋风度产生的条件,3、魏晋风度酒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1、魏晋文华风采的形成及

9、体现,军阀割据,战乱连年,外族寇扰,边境不宁。魏晋士人深感儒家礼教的幻灭,转而向生活中寻求审美 魏晋文化风采哲学思想上,崇无轻有;社会思想上,重个人轻社会;政治思想上,重视士人的良知,轻视名教政治;人生态度上,重审美轻功利 饮酒狂欢,及时行乐酒与醉成为魏晋文人时代风骨的体现,形成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酒文化风范,2、魏晋风度产生的条件,酿酒业高度发达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上没有禁酒法令;制曲技术,酿酒工艺明显进步;酒业市场扩大,从贵族士大夫到普通百姓,饮酒风气很盛,酒品种丰富 社会制度腐朽社会动荡不安,政治黑暗,盛行士族门阀制度,由于社会矛盾的发展,门阀士族本身越来越腐朽,3、魏晋风度酒文化主要人物,魏

10、晋南北朝时期,酒反映出种种人生态度,折射出时代思潮,成为人们认识自我并试图超越自我,由此领悟个体生命真谛的工具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刘伶、向秀、王戎和阮咸,魏晋时期名士,崇尚老庄学说,反对旧礼教,蔑视权贵。因常在山阳竹林寺中聚饮清淡得名 陶渊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五、隋唐五代时期-酒狂,1、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2、代表性的酒狂人物,3、善咏酒的唐代文人,4、嗜酒的唐代文人,1、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隋末群雄并起,军阀混战;唐初从大乱走向大治,百业兴盛,政治、经济、文化繁荣 酿酒业空前发展,酒类商品流通扩大 “酒肆”、 “良酿署”、酒曲专卖、酒税 以诗歌为代表的文学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

11、步 唐朝一些诗人记述了当时酒肆的盛况,2、代表性的酒狂人物,酒与文人有着不解之缘激发灵感的妙药,遁世销愁的法宝 王绩“五斗先生” 白居易“醉司马”, “醉尹”,“醉吟先生” 皮日休 “醉士” “酒中八仙”贺知章、李璡、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 “酒中仙” 、“酒圣”、“酒仙”李白,六、宋元明清时期-酒税,1、酒税的历史沿革,2、宋元明清酿酒业的发展,3、宋元明清的酒税制度,1、酒税的历史沿革,酒税的开始汉武帝采纳桑弘羊的建议对酒实行官卖制度;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废除酒的专卖,改为民间每卖一升酒,抽四文钱税 两晋六朝在一定时期内实行酒类专卖 唐朝既抽酒税,又实行地方性的官卖

12、制度,2、宋元明清酿酒业的发展,酿酒专著隋唐以来的典籍中,涉及酿酒法的很多。北宋朱肱北山酒经为总结性著作 从齐民要术、北山酒经到本草纲目,我国的制曲酿酒技术不断进步 史书及文物南宋可能已有蒸馏酒;考古发现金世宗年代铜制蒸馏器,3、宋元明清的酒税制度,宋朝酒税:对西夏、辽的战争,酒税成了政府扩大收入的重要来源。后来又通过提高酒价来增加收入 元朝酒税:设专官办理,官府每酿一石输钞五两、私人每酿一石缴十两。民族歧视:汉人 “息十取一”,色目人 “三十取一” 明清酒税:容许私酿并征税,无专门管理酒税的机构。清代规定酒户向政府按月、按季缴纳税钞,对贩酒商人专门设关卡查税 酒税为政府重要财政收入,也是封建社会矛盾激化的因素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