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前期拍摄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745040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9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纪录片前期拍摄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电视纪录片前期拍摄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电视纪录片前期拍摄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电视纪录片前期拍摄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电视纪录片前期拍摄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视纪录片前期拍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纪录片前期拍摄(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视纪录片创作,第十章 前期拍摄,第一节 画面内容结构,一、画面主体 1.主体是画面的视觉焦点和兴趣中心,是主要表现对象,一般处在画面的突出位置。 主体可能是作品中心人物,也可能是次要人物,乃至相关的景物、物件。 不同景别的画面主体既是内容中心,也是视觉焦点。 单一主体和复合主体。内容结构避免多中心。 2.根据作品结构和情节发展需要,侧重考虑后期剪辑中的画面组接规律来处理主体动作、方向、声音、光效等。 主体的画面布局位置合理适当 主体处于理想的光照条件下 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的关系,防止喧宾夺主 考虑主体的变化性因素。,二、画面陪体 陪体是画面中与主体构成特定结构关系的有机部分。一般表现为前景、背

2、景,对主体起着陪衬、烘托、突出和说明的作用。 1.前景 镜头之前陪衬主体的景物。人前之物、人前之人、景前之物、景前之人 前景的作用: 对主体起到辅助和烘托的作用。 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空间纵深感 表示时令、季节特征,修饰美化的作用 衬托主体人物的社会地位、职业和性格特征 增强主体的运动速度和节奏感 具有一定的揭示、对比和批判作用 以人为前景,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和交流,2.背景 镜头主体后面的景物。 背景层次不宜太多,否则会干扰主体 如果有前景,背景为主体。背景无法回避时应回避前景 机位和主体的变更会造成前景、背景之间的相互转换 背景和前景的作用相同 俯拍配合广角镜头能充分表现主体和背

3、景之间的距离 平拍配合长焦镜头能尽量压缩主体和背景之间的距离 3.空镜头 空镜头常被作为色彩、情绪性符号,用以渲染情感、氛围或过度画面,营造特定时空和环境基调。 创作者要有拍摄空镜头的意识,三、正确处理主体与陪体的关系 1.以少胜多,宁缺毋滥 2.甘当配角,各归其位 3.均衡统一,稳中求变 4.虚实变化,客观自然,第二节 光线与摄影,一、光线造型的作用 1.凸显立体空间 2.丰满主体形象 3.表现画面主体和主观倾向 二、强光与弱光 1.强光直射光、硬质光 分为顺光、侧光和逆光 有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形状,有利于画面造型 对物体表面的质感表现不足,某些情况下不宜拍摄 2.弱光散射光、软质光 照度均

4、匀、层次细腻、效果柔和,为拍摄提供稳定的条件 弱化景物立体感和空间纵深感,不利于画面立体造型,3.在表现景物立体形状和空间纵深感方面,弱光不如强光,在表现物体表面质感方面,强光不如弱光。 4.强光转化为弱光 5.弱光造型的补救办法:借助色彩鲜明、形状明显的陪体增强纵深感;运动摄影加大前景背景的变化;辅助光改变物体明暗反差。 三、光的方向性与摄影造型 1.顺光 拍摄景物时,呈现淡雅、平和的效果,拍摄人物时,具有自然柔和效果。顺光是一种相对客观、冷静的光线。 顺光造型的局限性 缺乏立体感,缺乏层次变化,缺乏纵深感 全景、远景和大远景要避免顺光拍摄,2.侧光和斜侧光 突出立体感和纵深感,层次分明 左

5、右前侧光是最常用的光线造型 3.逆光和侧逆光 突出立体感和纵深感,层次分明 4.剪影 外形轮廓鲜明、清晰,没有影调变化的黑色影像。用以表现时间、环境和情绪。 四、自然光和人工光 1.自然光造型的规律 2.自然光的调整和补救:辅助光、拍摄方向和角度 3.人工光 4.夜景拍摄 5.手动光圈矫正,五、光线造型 1.无从选择与纪实风格 抢拍造成光线不合理 拒绝人工光 2.光线的藏露效果 普遍照明新闻、体育赛事 光线藏露纪录片 营造特定氛围和意境,创造特定美学效果,第三节 色彩、影调、线条,一、色彩 1.色彩特性与视觉特性 色彩存在的固有性:固有的、天然的 色彩存在的可变性:光线对色彩明度、饱和度的影响

6、(光线照度和光线特性) 直射光和散射光对色彩饱和度的影响 2.色彩特性与摄影造型 人们根据生活经验、感受,归纳总结出各种颜色的感情意味 色调色彩的合理配置形成某种整体色彩倾向、色彩韵律。 色调的客观性:构成 色调的主观性:在符合生活逻辑的原则下,营造与内容相和谐的色调,以烘托主题、渲染情绪和氛围。同时也为画面注入主观情感。,二、影调 指画面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和色彩的色相明暗等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关系,营造特定的气氛和意境。 影调是拍摄角度、景别范围、色彩和光线等因素综合运用的效果。 影调一般氛围暗调、亮调和中间调。 亮调:明快、轻松 暗调:严肃、沉重 中间调:明暗对比均衡,明暗层次丰富 三、

7、线条 1、外部线条和内部线条 外部线条指物体形状的轮廓线,是一种物体与其他物体、背景的界线。 内部线条是物体轮廓线以内的线条形式,展现物体的表面结构特征。 2、不同线条形状与人的视觉感受经验结合,便形成线条的方向、动感等象征和联想。,第四节 光学镜头的物理特性与艺术功能,一、长焦距镜头的画面造型特点 1视角窄 2景深小 3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小 4长焦距镜头压缩了现实的纵向空间 5长焦距镜头有“望远”的效果 6长焦距镜头在表现运动主体时,对横向运动表现动感强,对纵向运动表现动感弱,二、长焦距镜头的运用 1、调拍距离较远的被摄对象,追求真实自然的艺术效果。 2、利用长焦距镜头远距离拍摄小景别画面的

8、造型特点,跨 复杂空间拍摄和表现不易接近或无法接近的人物和场面。 3、长焦距镜头适合于表现人物的面部特写。 4、利用长焦距镜头压缩纵向空间的特点,拉近纵向景物之间的距离,使画面形象饱满,烘托环境气氛。 5、利用长焦距镜头景深范围小的特点,通过调整镜头焦点形成画面形象的转换,完成同角度、不同景物或不同景别的场面调度。 6、利用长焦距镜头创造虚焦点画面。 7、长焦距镜头可以摄取人眼不常见到的景象,创造诗意画面。,三、长焦距镜头拍摄应注意的问题 1、在拍摄过程中焦点必须调准,力求精益求精。 2、由于长焦距镜头视场角窄,拍摄过程中摄像机上下左右方向稍微一颤动都将会引起画面的抖动。,四、广角镜头的画面造

9、型特点 1.视角宽 2.景深大 3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大 4广角镜头有曲像畸变现象 5广角镜头在表现运动对象时有两个重要特征 6广角镜头便于肩扛拍摄,画面易于平稳清晰,五、广角镜头的功用 1.有利于近距离表现大范围景物 2.广角镜头适于展现画面主体及其所处的环境 3.利用广角镜头景深大的特点,对被摄物进行多层次地表现,增加画面的容量和信息量 4.利用广角镜头近距离接近拍摄对象,完成抢拍和偷拍 5.利用广角镜头线条透视的夸张形变和曲像畸变效果形成某种特殊的表现意义 6.广角镜头有利于在移动摄像中保持画面的稳定,六、广角镜头拍摄时应注意的问题 1.广角镜头表现较为开阔的空间时,画平面上横向线条一丝一

10、毫的倾斜都容易被观众感知到,从而唤起一种紧张或造成一种刺激。 2.广角镜头的曲像和形变问题也应引起摄像者创作中的注意。,第五节 纪录片的运动摄影造型,一、运动对摄影造型的意义 1.人的视觉对动态的敏感程度远远超过对色彩和一般形状的敏感程度。 2.运动摄影是纪录片反映生命世界最具魅力的艺术手段。 摄影构图应考虑活动幅度、方向、进程,拍摄最具典型的活动画面 景别不宜“过空”(活动主体不突出);也不宜“过满”(主体活动动势不完整) 拍摄角度、高度的选择不当会弱化动感动势 运动方向明确的对象要留足前方空间;或者让其冲出画面 运动速度、节奏的处理技巧 运动在大景别画面中显得慢,在小景别画面中显得快 正面

11、拍显得慢,侧面拍显得快 直接拍动感客观,陪体映衬显得快 高速拍摄和慢速拍摄,二、运动摄影造型的基本内涵 1.活动摄影造型的含义 固定机位上变焦距镜头的推拉拍摄 固定机位左右高低摇镜头的拍摄 机位的升降横移的移动拍摄 机位活动的跟踪拍摄 2.变焦距镜头 避免景别分割对客观性的损害,具有可信度 产生特殊的视觉冲击效果,营造特定节奏和氛围 视点强制性 推拉速度不当对运动和节奏的影响 变焦镜头与机位活动相结合,3.摇拍 水平遥拍,适用范围广,对于特定环境下的抢拍具有优势 机位的选择,起幅、落幅和过程中的构图 “呼吸颤动”和“忽快忽慢” 垂直遥拍,适用范围小,高大对象(建筑、条幅艺术品等)的拍摄 4、移

12、动拍摄 环绕移拍:给人以查详四周的满足感 机位移动:轨道、摇臂 被摄体移动:云台 背景的差异性 横向和垂直移拍 纵向移拍:推拉,三、多机位拍摄 多机拍摄可以保证完整记录被摄对象的运动过程,有可能捕捉到运动过程中出现的戏剧性细节,有利于从多角度记录拍摄对象及其运动的丰富蕴含。多机拍摄时,应按照内容和创作意图有周密分工。常用于拍摄体育赛事和特殊题材。 四、长镜头的分类 1.简单长镜头:只是被内容和过程把时间拉长,如跟拍一个人的活动或者人物面对镜头的长篇谈话。 2.复合长镜头:又叫综合运动长镜头,利用多景别、多角度、反复变化的移动拍摄来创造真实、自然、完整的效果。,五、复合长镜头的特点 综合运用多种

13、运动拍摄技法,对多元被摄主体进行拍摄(镜头变焦、机位移动),在多种景别和角度连续变化中长时间的现场摄影录音记录。 六、复合长镜头拍摄的基本要求 1.内容丰富,场景变化多 2.记录不同内容的景别、角度变化多,且应反复变化 3.变化的合理有据:人物活动和声音的相对完整 4.机位移动速度均匀,保持画面稳定 5.耳目兼顾现场变化,保持预见性 6.兼顾焦点和光圈调控 7.控制好变焦和移动的速度,保持节奏,第六节 纪录片的拍摄要点,一、纪实素材的选取 1.纪录不可知的未来生活,关注现实中的危机与偶然 2.介入型拍摄:纪录可预知的未来生活 社会助产术原则 非定向性原则 设定情境的纪录 二、纪录事件的过程 1、对每个过程段落做详细的计划,以编辑的思维预测和把握事件的发展和结束 2、对于过程段落中所出现的人物做出基本的镜头设计 3、摄影师养成早开机、晚关机的摄影习惯 三、注重现场的立体多层信息结构,挖掘细节魅力,第七节 纪录片的采访要点,一、采访的类型 1.聚焦采访 2.深入采访 3、开放问题式采访 4、自由回答式采访 5、封闭问题式采访 二、谁最适合去采访 三、采访的困难 四、去除采访中的干扰因素 五、设计问题的重点,表述明确,拒绝歧义 六、采访的机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