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_业务承接与审计计划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741646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_业务承接与审计计划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第4章_业务承接与审计计划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第4章_业务承接与审计计划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第4章_业务承接与审计计划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第4章_业务承接与审计计划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章_业务承接与审计计划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_业务承接与审计计划剖析.(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业务承接与审计计划,第四章,2,学习内容,财务报表审计流程,承接客户委托业务,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重要性与审计风险,4,1,2,3,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总体应对措施与进一步审计程序,5,6,3,开展初步业务活动,接受客户委托,制定审计计划(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识别与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评价被审单位内部控制,重大错报风险应对:进一步审计程序(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销售与收款 循环审计程序,购货与付款 循环审计程序,生产循环 审计程序,筹资与投资 循环审计程序,结束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4,第二节 承接客户委托业务,一、开展初步业务活动

2、(一)初步业务活动的内容 1.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 (1)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股东、关键管理人员和治理层是否诚信; (2)项目组是否具备执行审计业务的专业胜任能力以及必要的时间和资源; (3)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组能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2.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 3.及时签订或修改审计业务约定书,5,初步业务活动,(二)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补充) (1)注册会计师已具备执行业务所需要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 (2)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意愿的情况; (3)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6,(二)首次接受审计委托的注意事项,

3、首次接受审计委托时扩展初步业务活动是必要的 包括接受新客户而建立客户关系和承接现有客户(因对其提供了其他服务)的审计业务委托两种情况。 由于通常缺乏前期审计经验以评估与客户及业务承接相关的风险,因而可能需要扩展初步业务活动。 首次接受审计委托前,执行的程序 针对建立客户关系和承接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 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沟通。,7,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一)含义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二)作用 可以增进签约双方的了解,尤其是促使客户了解注册会计师的

4、审计责任及需要提供的合作; 确定签约双方应负责任的重要依据。 (三)内容与格式P68-70,8,第三节 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审计计划的实质 审计计划(audit planning)实质上是一个识别重大错报风险与配置审计资源的过程。 审计计划的两个层次 总体审计策略(The Overall Audit Strategy) 具体审计计划(The audit plan),9,一、总体审计策略,(一)目的 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确立审计业务的报告目标,明确项目组工作方向,并指导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二)编者 一般由项目经理或部门经理(大型项目)拟订 (三)编制要求 全面性、概要性,10

5、,(四)总体审计策略考虑的主要事项,1.确定审计范围 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特定行业的报告要求 被审计单位组成部分的分布等 2.明确审计业务的报告目标 提交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 预期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的重要日期等;,11,(四)总体审计策略考虑的主要事项,3.考虑影响审计业务的重要因素 确定适当的重要性水平, 初步识别可能存在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 初步识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账户余额, 评价是否需要针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获取审计证据, 识别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财务报告要求及其他相关方面最近发生的重大变化。,12,(五)总体审计策略中的内容,(1)向具体审计领域调配的资源,包括向高

6、风险领域分派有适当经验的项目组成员,就复杂的问题利用专家工作等; (2)向具体审计领域分配资源的数量,包括安排到重要存货存放地观察存货盘点的项目组成员的数量,对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复核范围,对高风险领域安排的审计时间预算等; (3)何时调配这些资源,包括是在期中审计阶段还是在关键的截止日期调配资源等; (4)如何管理、指导、监督这些资源的利用,包括预期何时召开项目组预备会和总结会,预期项目负责人和经理如何进行复核,是否需要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等。,13,审计人员安排表,14,业务用工与收费预算表,15,时间预算表,16,二、具体审计计划,1.定义: 具体审计计划比总体审计策略更加详细,其内容包

7、括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项目组成员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审计程序计划,17,2.内容(按阶段划分):,(1)风险评估程序计划 (性质、时间和范围)开始时 (2)进一步审计程序计划(性质、时间和范围)评估后再编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具体审计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表”) (3)其他审计程序计划,18,(2)进一步审计程序计划,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 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决定采用的总体方案(包括实质性方案或综合性方案)。 实质性方案: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以实质性程序为主的方案 综合性方案:实施进一步

8、审计程序时将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结合使用的方案。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具体审计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表”) 是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的延伸和细化,它通常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19,审计计划总结图,对审计计划的补充、修订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注意,20,第四节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重要性 一、重要性概念及应用 二、计划阶段初步确定 三、执行阶段修正重要性水平 四、结束阶段比较、评价与处理 审计风险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21,引导问题,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就意味着被审单位的会计报表没有错误了么?,当然不是,这就是 重要性的问题,这里所说的重大方面,就是

9、对 重要性的强调,22,一、重要性概念及在审计过程中的应用,(一)重要性的含义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中规定: “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23,(二)对重要性内涵的理解,1.重要性概念中的错报包含漏报。 财务报表错报包括财务报表金额的错报和财务报表披露的错报。 2.重要性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影响程度而定的。 判断一项错报重要与否,应视其对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经济决策的影响程度而定。 如果财务报表中的某项错报足以改变或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

10、的相关决策,则该项错报就是重要的,否则就不重要。,24,(二)对重要性内涵的理解,3对重要性的判断要视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而定。 某一金额的错报对某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来说是重要的,而对另一个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来说可能不重要。 例如,错报 10 万元对一个小公司来说可能是重要的,而对另一个大公司来说则可能不重要。,25,第1步 确定重要性初步判断数(报表层重要性),第2步 将报表层重要性分配于各账户,第3步 实质性程序并推断(估计)各账户的错报,第4步 汇总各账户的错报,第5步 将错报、漏报汇总数与报表层重要性进行比较,应用重要性概念的步骤,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4.在整个审计过程中

11、,注册会计师都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26,(三)重要性的判断标准,重要性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考虑。 数量,是指错报的金额大小。 一般而言,金额大的错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更重要。 性质方面则是指错报的性质。 在有些情况下,某些金额的错报从数量上看并不重要,但从性质上考虑,则可能是重要的。对于某些财务报表披露的错报,难以从数量上判断是否重要,应从性质上考虑其是否重要。 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职业判断。,27,第一步 确定重要性初步判断数(报表层重要性),第二步 将报表层重要性分配于各账户,第三步 实质性程序并推断(估计)各账户的 错报,第四步 汇总各账户的错报,第五步 将错报、漏报汇总数与报表层

12、重要性 进行比较,应用重要性概念的步骤,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28,二、审计计划阶段对重要性水平的初步确定,(一)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应考虑的因素 (二)对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 从数量方面考虑重要性 1、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2、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从性质方面考虑重要性,本节框架,29,(一)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应考虑的因素 总体而言,1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 行业、法律环境、业务性质、会计政策的选用等 2审计的目标 包括特定报告要求、信息使用者的要求等因素。 例如,对特定报表项目进行审计的业务,其重要性水平可能需要以该项目金额加以确定,而不是以财务报表的一

13、些汇总性财务数据为基础。,30,(一)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应考虑的因素 总体而言,3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对于出现较小金额的错报的项目,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此从严确定重要性水平。 由于财务报表各项目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需要考虑这种相互联系。 4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总之,只要影响预期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因素,都可能对重要性水平产生影响。,31,(二)对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从数量方面考虑重要性 1、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2、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从性质方面考虑重要性,本节框架,32,(二)对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1.财务报表

14、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数量方面 (1)确定适当的基准 CPA通常选择一个相对稳定、可预测、能够反映被审计单位正常规模、汇总性的财务数据。 资产负债表总资产、净资产 利润表销售收入、费用总额、毛利、营业利润、税前或税后净利,33,(2)选择百分比,在选定判断基础后,乘上一个固定百分比,求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运用职业判断合理选择百分比: 1)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 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或税后净利润的5%,或 总收入的 0.5%; 2)银行、保险等资产规模较大的金融企业 资产总额的0.5%1% 3)非盈利组织 费用总额或总收入的 0.5%; 4)基金公司 净资产的 0.5%。,34,2、各类交

15、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计划阶段还应将初步判断的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到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 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称为“可容忍错报”,即在不导致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确定的可接受的最大错报。 (1)采用分配的方法 (2)采用不分配的方法,35,(1)分配的方法,通常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进行分配。 将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于各账户,对于出现错误可能性大、取证成本较高的账户分配的重要性数额高些,否则分配的重要性数额低些。 (如存货账户分配的重要性数额应高些),36,重要性水平分配表

16、,注册会计师初步判定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资产总额的0.5%。 存货和应收账款错报的额可能性大,固定资产错报的可能性较小。,300,400,150,500,250,100,37,(2)不分配的方法,有关某著名国际会计公司 条件:报表层重要性水平90万元;将各账户或交易的重要性水平定为报表层的1/61/3; 操作:只要发现账户或交易超过即建议调整;最后未调整事项汇总,超过要调整。,38,第一步 确定重要性初步判断数(报表层重要性),第二步 将报表层重要性分配于各账户,第三步 实质性程序并推断(估计)各账户的 错报,第四步 汇总各账户的错报,第五步 将错报、漏报汇总数与报表层重要性 进行比较,应用重要性概念的步骤,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39,三、审计测试阶段对计划的重要性水平的修正,1.调整的总体原则 在审计执行阶段,随着审计过程的推进,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评价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是否仍然合理,并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化或在审计执行过程中进一步获取的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