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柴静《看见》有感:真与伪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107741637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柴静《看见》有感:真与伪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读柴静《看见》有感:真与伪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柴静《看见》有感:真与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柴静《看见》有感:真与伪(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与伪读柴静看见有感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一1班 欧诗莹恰逢看了柴静最新的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回忆起之前看过她写的看见,便翻出来再回味一遍。结果重读那些事件,发现仍然感触颇深。读完书,闭上眼,那些事件犹如一部电影,在我眼前一帧一帧闪过。我曾思考过,究竟是什么力量给予我如此大的震撼。最终,我在章节题目中找到了答案真实。真实自有万钧之力,这一句话狠狠地敲击在了我的心上,心都为之一震。无论是华南虎照片的真假之争,采访排污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质问,还是记者隐瞒教师收留儿童却收报酬的事情,都让我真切地感受到真实的力量。准确是这一工种最重要的工艺,而自我感动、感动先行是准确最大的敌人。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这是一

2、名观众在博客上批评柴静的话,令我感触颇深。读完这句话,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客观看待一件事物或评判一个人的困难之所在。尤其对于像柴静这样的记者身份来说。因此,我认为记者和法官在某个层面上是具有相同性质的公正。用旁观的角度去看问题,记者亦需要以中立客观的立场去报道真相。一味地批评、抨击只是哗众取宠,只会误导人们,引起公愤,社会秩序甚至会陷入无限的黑暗当中。因为,记者是最接近事件真相的人,是真相的搬运工。当人们无法准确了解真相时,只能通过记者来寻找答案。而舆论,往往是无法估量的强大武器。新旧之间没有怨讼,唯有真与伪是大敌。这句话,我认为是全书的精髓所在。新,即新闻;旧,即旧识。它们之间本无冲突,因为时

3、间车轮不止,新的始终会变为旧的。而真伪,永远是两个对立的层面。记者虽总是奔跑在新闻最前线,但读历史,却能锻炼追求真相的精神。生活就是生活,他没有站在哪一方的立场上,不赞美,不责难,甚至也不惋惜,但求了解认识而已。不仅是记者,学会不随声附和地盲从,不一知半解地盲信,不激烈评诋地盲冲动,更应该是我们所应培养的素质,是体现一个人的修养所在吧。我的梦想职业是律师。因此,书中的律师郝劲松吸引了我。他并不是什么为大企业大事件辩诉的人,他只是以公民的名义,在与这社会上的不公、不合理作斗争。我要把他们拖上战场,我不一定能赢,但我会让他们觉得痛,让他们害怕有十几二十个像我这样的人站出来,让他们因为害怕而迅速地改变。的确,任何地方出现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都可以说是长期温水煮青蛙的过程。权利摆在那儿,不是用来做政治题,用来供养,而是切切实实落到百姓自己身上的。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应勇于纠正错误,与不公抗争,这不是反动,而是对这个社会尽一份自己的责任,努力让它变得更好,不是吗?权利是用来伸张的,否则权利就只是一张纸,郝劲松,这个名字让我认识到了公民两个字的含义,让我看到了正义,让我看到了曙光。而我,也决心做一个像他那样的人,独立而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赖门户,不依赖别人,这就是独立的精神。柴静对于人性及精神的挖掘让我懂得,当真到极致,便不再存在什么无法抹平的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